《实时以太网及运动控制总线技术》是2009年同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樊留群。
书名 | 实时以太网及运动控制总线技术 | 作者 | 樊留群 |
---|---|---|---|
ISBN | 9787560839684 | 定价 | 32元 |
出版社 | 同济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 2009年03月 |
开本 | 16开 |
前言
第1章 工业控制网络的发展
1.1 工业控制网络
1.1.1 工业控制网络的发展
1.1.2 工业控制网络的特点
1.2 现场总线技术
1.2.1 现场总线技术的概述
1.2.2 典型现场总线简介
1.2.3 现场总线的技术特点
1.2.4 现场总线技术展望与发展趋势
1.2.5 现场总线的互操作与集成
1.2.6 OPC与现场总线集成
1.2.7 基于XML的设备描述技术
1.3 工业控制网络的标准化
1.4 运动控制与伺服驱动总线技术
1.4.1 伺服驱动对总线的要求
1.4.2 数字伺服总线的发展
1.4.3 数字伺服总线产品
1.5 安全一体化总线
1.5.1 功能安全简介
1.5.2 功能安全标准
1.5.3 通讯总线与功能安全
1.5.4 CIP Safety
1.6 数字化与网络化制造
第2章 工业以太网技术
2.1 以太网技术简介
2.1.1 以太网技术发展
2.1.2 TCP/IP和以太网的分层模型
2.1.3 CSMA/CD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
2.1.4 TCP/IP协议
2.2 工业以太网技术
2.2.1 工业以太网发展现状
2.2.2 工业以太网的要求
2.2.3 以太网到工业以太网的优点
2.2.4 工业以太网和工业实时以太网
2.3 工业以太网的关键技术
2.3.1 全双工交换式以太网技术
2.3.2 虚拟局域网技术
2.3.3 服务质量
2.3.4 网络可用性
2.3.5 网络安全性
2.3.6 工业以太网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2.3.7 工业以太网的供电技术
2.3.8 无线以太网技术
2.4 基于工业以太网的控制网络
2.4.1 工业以太网控制网络模型
2.4.2 工业以太网网络方案设计
2.4.3 工业以太网应用分析
2.4.4 工业以太网实际应用
第3章 实时以太网与运动控制规范
3.1 控制系统的实时性
3.1.1 实时系统的特征
3.1.2 实时系统的内涵
3.1.3 实时系统
3.1.4 分布式实时系统
3.1.5 实时任务的调度技术
3.1.6 实时系统的容错
3.1.7 实时操作系统
3.2 控制网络的时钟同步
3.2.1 工业系统时钟的概念
3.2.2 时钟的同步方法
3.2.3 以太网时钟的同步
3.2.4 IEEE 1588时钟同步
3.2.5 工业实时以太网的时钟同步
3.3 工业实时以太网的主要标准
3.3.1 在TCP/IP之上进行实时改造的标准
3.3.2 采用经优化处理和提供旁路实时通道的通讯协议模型
3.3.3 采用集中调度提高实时性的解决方案
3.3.4 其他实时以太网的解决方案
3.4 EPA协议
3.4.1 EPA网络通讯模型
3.4.2 EPA网络拓扑结构
3.4.3 EPA的实时同步
3.4.4 EPA的应用模型
3.5 CANopen运动控制规范
3.5.1 CANopen简介
3.5.2 CANopen协议
3.5.3 CANopen状态转换
3.5.4 CANopen DS402伺服控制规范
第4章 驱动总线SERCOS
4.1 概述
4.1.1 SERCOS的发展
4.1.2 SERCOS的基本特征
4.2 SERCOS协议
4.2.1 物理层
4.2.2 报文结构
4.2.3 通讯的建立
4.2.4 数据传递过程
4.2.5 SERCOS IDN
4.2.6 SERCOS安全网络
4.3 SERCOS中时间和同步机制
4.4 SERCOS的应用及发展
4.4.1 SERCOSⅢ接口实现
4.4.2 SERCOS工业应用
第5章 EtherCAT
5.1 概述
5.1.1 EtherCAT简介
5.1.2 EtherCAT技术特点
5.2 EtherCAT协议
5.2.1 EtherCAT简介
5.2.2 EtherCAT数据链路层
5.2.3 EtherCAT存储器
5.2.4 分布时钟
5.3 应用层协议
5.3.1 EtherCAT从站
5.3.2 EtherCAT主站
5.4 EtherCAT的应用
5.4.1 TwinCAT运动控制简介
5.4.2 基于EtherCAT的伺服驱动
第6章 总线与运动控制系统
6.1 开放的数字控制技术的发展
6.1.1 开放式体系结构的发展
6.1.2 采用数字伺服总线的运动控制特点
6.2 基于总线的运动控制系统应用
6.2.1 运动控制系统在飞机数字化装配系统上的应用
6.2.2 FESTO基于PROFIBUS的伺服控制
6.2.3 珩磨机运动控制的应用
6.3 基于实时操作系统和总线的数控系统
6.3.1 基于Linux-RTAI数控系统的体系结构
6.3.2 控制模块的实现
6.4 基于总线的数控产品介绍
6.4.1 飞阳数控系统
6.4.2 光洋数控系统
6.4.3 SINUMERIK 802D sl数控系统
基于工业实时以太网的网络控制技术近年来得到快速的发展,而伺服驱动对网络通讯的实时性和同步性有严格的要求。全书力求循序渐进、深入浅出并注重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实时以太网及运动控制总线技术》可作为高等工科院校的工业自动化和机电一体化专业方向的教材,也可作为自动化领域的专业参考书。
一以太网(Ethernet)是最广泛安装的局域网技术。正如现在在IEEE 802.3标准中指出的,以太网原来由Xerox开发,后来由Xerox, DEC和Intel共同开发的。二以太网一般使用同轴电缆...
工业以太网是应用于工业控制领域的以太网技术,在技术上与商用以太网(即IEEE 802.3标准)兼容,但是实际产品和应用却又完全不同。这主要表现普通商用以太网的产品设计时,在材质的选用、产品的强度、适用...
1、性质不同:快速以太网是计算机网络中的以太网术语,能提供100Mbps的传输速率。IEEE 802.3u 100BASE-T快速以太网标准于1995年由IEEE正式推出,早前快速以太网的传输速率为1...
以太网与现场总线相结合,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实时性问题,实时性问题的根源在于以太网的CSMA/CD调度机制。针对这种机制的不确定性缺陷,采用主从控制的集总帧调度机制来替代以太网的MAC层,设计了一种满足伺服运动控制ms级实时性需求的现场总线,通过FPGA验证平台进行了实现和验证,证明了设计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实时以太网网关EU5C-SWD—PROFINET的推出,标志着伊顿与赫优讯战略性合作的开始。该网关可以将伊顿智能控制面板通信系统SmartWire-DT连接至PROFINET网络,后续还将支持其他实时以太网协议。按下网关上的配置按钮,即可开始自动组态的过程:扫描连接的SmartWire—DT网络,
《现场总线技术及应用教程(第2版)》内容简介:在工业自动化应用技术领域,国际和国内市场占有率最高的现场总线技术和实时以太网技术分别是PROFIBUS和PROFINET。《现场总线技术及应用教程(第2版)》的开始,对控制系统以及现场总线技术的发展历程、现场总线技术中使用的工业网络和通信基础知识进行了概括性的介绍;全书重点讲解了PROFIBUS DP/PA和PROFINET的基本原理和具体应用,并在此基础上详细地剖析了DP V0/V1、PROFINET和AS-i的报文结构和含义,在重点章节中给出了具体的应用实例。此外,《现场总线技术及应用教程(第2版)》还对传感器级和执行器级的现场总线技术的代表——AS-i以及工业控制系统国际标准编程语言IEC611313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并给出了许多实例。为方便高校和培训机构作为教材使用,全书各章都配有大量的习题和思考题,在附录A中配有11个实验的指导书。在附录中还提供了精心编排的PROFIBUS常用信息速查表,罗列出了学习现场总线技术及下载相关软件及文档的常用网站地址。
运动控制起源于早期的伺服控制(Servomechanism)。运动控制就是对机械运动部件的位置、速度等进行实时的控制管理,使其按照预期的运动轨迹和规定的运动参数进行动作。
自上世纪80年代运动控制器得以应用以来,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以单片机和微处理器为核心的运动控制器,在一些需要点位控制、对轨迹要求不高的轮廓控制中有所应用;第二阶段是以专用芯片为核心处理器的运动控制器。由于可以驱动多轴联动,应用到了激光加工、纺织设备、电子产品加工等领域;第三阶段是基于PC总线、以DSP为核心的开放性运动控制器。这类运动控制器充分利用DSP的高速数据处理功能和配套器件超强的逻辑处理能力,提供了多轴协调运动和复杂的轨迹规划、实时插补运算、误差补偿、伺服滤波等功能,能够实现多轴伺服驱动、实时控制管理,而且方便使用者按实际工程要求进行个性化参数设置。
近年来,随着运动控制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完善,基于PC总线的通用多轴联动运动控制器作为一个独立的工业自动化控制类产品,得到了迅猛发展,被越来越多的产业领域接受,已经达到一个引人瞩目的市场规模。这种多轴联动的运动控制器,具有以下特点:
(1)硬件配置简单。按工程要求选用合适的运动控制器、计算机或工控机,插入PC总线,联接信号线即可构成硬件控制系统;
(2)可以使用PC机及其专用上位软件。完成运动控制器参数配置后,控制系统还可利用丰富的计算机资源;
(3)同一公司生产的运动控制器,其软件代码通用性能好,可移植性高。
目前运动控制器的代表产品有:西门子SIMOTION运动控制系统、美国Delta运动控制系统、台达运动控制系统、研华运动控制系统、固高运动控制系统、众为兴运动控制系统等等。这些运动控制器的差异,主要表现在硬件接口(输入/输出信号种类、性能)、软件接口(运动控制函数库、功能函数)的不同。
西门子SIMOTION运动控制器,是一系列极具特色的运动控制器产品。完整的SIMOTION运动控制由“一套系统”来完成所有的控制任务,特别适用于要求多部件联动机械设备的运动控制任务。一套完整的西门子SIMOTION运动控制系统,无论是C系列、 D系列还是P系列,均由三部分组成:即硬件平台、工程开发系统(参数设置模块)和实时软件模块。
SIMOTION各种运动控制器均使用同一种工程开发工具,实际工程中需要根据控制任务性质,选择运动控制器类型,即西门子运动控制器具有针对特定应用领域的优势。C\D\P型运动控制器的区别在于:
(1) SIMOTION C控制器采用S7-300 PLC模块化设计。该系列运动控制器具有多个模拟量驱动/步进电机驱动接口用于连接驱动器,而且带有若干数字量输入及输出端口。应用时,可以扩展S7-300的I/O模板及功能模板。 C系列具有极高的灵活性,可以满足许多工程应用领域的要求;
(2) SIMOTION D系列运动控制器是紧凑型系统,特点是集成了SINAMIC S多轴驱动系统在控制模板上,成为一个极其紧凑的、拥有控制器及驱动器的系统。该系列运动控制器将运动控制与驱动器功能集成在一起,因此系统具有极快的响应速度,SIMOTION D特别适应于小型机械;
(3) SIMOTION P 系列针对有开放性需求的控制任务,是基于PC的运动控制系统。采用具有实时处理能力的PC操作系统,除了完成SIMOTION控制任务之外,也能执行其它的PC应用程序,如操作员监控、过程数据分析、标准PC应用等等。
无论SIMOTION C型、SIMOTION D型、还是SIMOTION P型,其PC平台和系统资源相同,而且工程开发过程相似。此外,不同的硬件平台可以组合在一起,用于处理更为复杂的控制任务,因而具有功能搭配灵活,针对性强的特点。
本书选用SIMOTION C系列中的C240,是基于这款控制器应用性广泛、灵活性强、性价比好等因素的考虑。这款控制器集成了运动控制模块,执行元件可以是伺服电机或步进电机,也可以是变频电机或液压驱动元件。技术人员需要了解具体被控对象的工艺要求、参数设置模块和实时软件模块。C240应用已遍及众多领域,特别是交流伺服的多轴控制系统中,它能充分利用计算机资源,方便实现运动轨迹规划完成既定运动和高精度伺服驱动。
书中内容从西门子运动控制器的工程应用出发,以清晰易懂的运动控制功能描述、结合多个典型案例,全面介绍了西门子运动控制器SIMOTION C240。本书典型案例来源于编者做过的工程项目,并查阅了大量公开和内部发行的资料。编者从实际工程应用的需要出发,有的放矢地介绍SIMOTION C系列中的C240系统构成、调试、参数设置等应用技术,相信读者在掌握了C240控制器基本原理和应用技能的基础上,可以较快地掌握其他型号的运动控制器控制复杂设备的方法。
对于某些低功率应用,内在控制简单,微电机及驱动器、高密度转矩步进系统构成了伺服电机可行的选择。
步进是唯一可以在开环情况下运行,而不需位置反馈的运动控制方法。
基于步进的运动系统可以达到0.75千瓦(1马力)的功率,但对大多数应用来说,都是在较低输出功率中运行的。大批厂商关注于这个市场。
Baldor电气的实时运动控制器NextMovee100,可以为16个轴进行插值,并且最多可以管理连接到以太网Powerlink上的240个轴。这些轴处理简单的点对点运动、引导序列、点动控制,以及与步进(伺服)运动系统相关的扭矩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