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标准体系研究 | 类 型 | 环境科学理论 |
---|---|---|---|
出版日期 | 2013年11月1日 | 语 种 | 简体中文 |
定 价 | 38 元 | 作 者 | 唐克旺 王研 |
出版社 |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 页 数 | 131 页 |
开 本 | 16 开 | 品 牌 |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
版权页:
由于水沙之间的相互作用对河道的形状具有重要影响,而河道形态对河流生物多样性具有直接的影响,因此在河流生态保护标准中,对造床流量、水沙平衡的需水等需要确定相应的技术标准,使河道水沙运移能实现平衡。
2.河道径流
河流的一个显著特征是有水流。作为水循环的一个环节,径流的主要来源是降水。降水落到地面上后,形成径流的途径有差异,也影响了径流的很多特性,如水量、水质、含沙量、径流过程等。进行河流生态修复时,不同途径形成的径流具有不同的生态意义,应区别对待,不能将所有径流都等同看待。生态需水也不仅仅是一个水量,而是不同来源的径流组合。在河流修复中,经常看到对河流水量的保护不是遵循这种天然的组成特性,而是利用再生水等维持一定的水面或流量,这其实是错误的做法。这样的修复只能是水景观建设,并非生态学意义上的河流修复,制定生态流量的技术标准应遵循这些自然规律。
降雨到河道径流有两个主要的途径,一是地表径流,即仅从地面直接形成的径流,降雨落到地表后直接通过坡面汇到河道或湖泊内;二是降水渗入土壤及地下,再排泄到河道或湖泊内,可能从浅层含水层中排泄,排泄流量峰值相对降水峰值滞后时间短一些,也可能从更深的含水层排泄,这时,滞后时间更长,甚至排泄量不再出现峰值,而是被平均化了。地表径流中,还有一种降雪或冰川融化等产生的径流。有时也将这两类径流称为汛期径流和河道基流。
这两类径流都是维持河流生态健康不可缺少的因素。基流对保持最小生态流量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维持河道最小水位和连续性、调节水温和改善水质等。地下水的不同循环深度使得河道的基流排泄有长短两个时间滞后尺度,有助于维持河道基流的持续性,直到下一个汛期的到来。汛期径流有利于向河道内输送营养物质,形成河流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力,为生态系统提供低端食物链。暴雨径流过程甚至是一些湖泊湿地生态系统的唯 一水源,对于~些季节性河流,地表径流是主要水源。
在全流域范围内,地下水和河道的相互作用关系是不断变化的。一般来说,发育良好的冲积洪泛平原中砂砾型河床的河道与地下水的关系最紧密。河流和地下水的关系变化会直接影响到地下水的补给量及地表的径流过程。城市化引发的城市径流过程变化就属于这类问题,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之间的转换关系发生了变化。
唐克旺、王研、龚家国、王然编著的《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标准体系研究》共4章,第1章介绍了水生态系统的基本知识和概念,旨在明确界定水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中的一些基本术语,并介绍水生态系统结构、功能、过程等基本知识。第2章重点介绍了国内外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技术标准领域的研究现状,综合分析国内存在的问题,对比分析国内外相关领域的工作差距和特点。第3章在国内外调研分析基础上,结合国内相关工作的需求,提出了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的技术标准体系框架。第4章根据中国现阶段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的迫切需要,提出了重要技术标准的建设方案,包括标准的名称、内容、成熟度、迫切性等,介绍了国外相关标准中可吸收利用的内容。
唐克旺、王研、龚家国、王然编著的《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标准体系研究》共4章,第1章介绍了水生态系统的基本知识和概念,旨在明确界定水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中的一些基本术语,并介绍水生态系统结构、功能、过程等基本知识。第2章重点介绍了国内外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技术标准领域的研究现状,综合分析国内存在的问题,对比分析国内外相关领域的工作差距和特点。第3章在国内外调研分析基础上,结合国内相关工作的需求,提出了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的技术标准体系框架。第4章根据中国现阶段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的迫切需要,提出了重要技术标准的建设方案,包括标准的名称、内容、成熟度、迫切性等,介绍了国外相关标准中可吸收利用的内容。
第一条 为了保护海岛及其周边海域生态系统,合理开发利用海岛自然资源,维护国家海洋权益,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法。 第二条 从事中华人民共和国所属海岛的保护、开发利用及相关管理活动,适用本法...
第一条 为了保护海岛及其周边海域生态系统,合理开发利用海岛自然资源,维护国家海洋权益,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法。 第二条 从事中华人民共和国所属海岛的保护、开发利用及相关管理活动,适用本法...
河让鱼活,鱼让猫活,猫让肉食动物活, 鱼让人活,人让所有东西活。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自主学习设计及实施作者[breath] 发表于[2006-11-3 17:26:29]江苏省海门市海南中学 倪 ...
前言
第1章基本概念及理论基础
1.1基本概念
1.1.1水生态系统
1.1.2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
1.1.3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技术标准体系
1.2河流的结构
1.2.1景观与流域的尺度
1.2.2河流的横向结构
1.2.3河流的纵向结构
1.2.4寸间尺度
1.3河流水生态功能及过程
1.3.1水文及水动力过程
1.3.2地貌过程
1.3.3物理化学特征
1.3.4生物群落特征
1.3.5河流生态功能
第2章技术标准发展现状
2.1国外现状
2.1.1相关政策
2.1.2水生态分区
2.1.3水生态系统评估
2.1.4水生态系统修复规划
2.1.5修复工程设计及施工
2.1.6流域管理机制与政策
2.1.7修复材料
2.2国内现状
2.2.1工作回顾
2.2.2区划体系
2.2.3相关规划
2.2.4水生态调查及评价
2.2.5设计
2.2.6施工
2.2.7质量管理
2.2.8材料
2.3国内外相关标准比较分析
2.3.1标准的协调性
2.3.2标准的系统性
2.3.3标准的指导性
2.3.4标准的实用性
第3章技术标准体系建设框架
3.1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
3.2基本原则
3.3体系框架
3.4标准体系表
3.4.1综合技术标准
3.4.2调查、监测与评价标准
3.4.3规划领域标准
3.4.4设计与施工标准
3.4.5质量、材料和验收管理标准
第4章技术标准优先编制建议
4.1近期编制标准名录
4.2河湖健康评价导则
4.2.1必要性及重要意义
4.2.2实践检验及成熟度
4.2.3主要内容建议
4.3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规划编制导则
4.3.1必要性
4.3.2实践检验及成熟度
4.3.3主要内容建议
4.4河流(湖泊)岸线管理规划编制导则
4.4.1必要性
4.4.2实践检验及成熟度
4.4.3主要内容建议
4.5水生态文明评价标准
4.5.1必要性
4.5.2实践检验及成熟度
4.5.3主要内容建议
参考文献
前言
第1章基本概念及理论基础
1.1基本概念
1.1.1水生态系统
1.1.2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
1.1.3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技术标准体系
1.2河流的结构
1.2.1景观与流域的尺度
1.2.2河流的横向结构
1.2.3河流的纵向结构
1.2.4寸间尺度
1.3河流水生态功能及过程
1.3.1水文及水动力过程
1.3.2地貌过程
1.3.3物理化学特征
1.3.4生物群落特征
1.3.5河流生态功能
第2章技术标准发展现状
2.1国外现状
2.1.1相关政策
2.1.2水生态分区
2.1.3水生态系统评估
2.1.4水生态系统修复规划
2.1.5修复工程设计及施工
2.1.6流域管理机制与政策
2.1.7修复材料
2.2国内现状
2.2.1工作回顾
2.2.2区划体系
2.2.3相关规划
2.2.4水生态调查及评价
2.2.5设计
2.2.6施工
2.2.7质量管理
2.2.8材料
2.3国内外相关标准比较分析
2.3.1标准的协调性
2.3.2标准的系统性
2.3.3标准的指导性
2.3.4标准的实用性
第3章技术标准体系建设框架
3.1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
3.2基本原则
3.3体系框架
3.4标准体系表
3.4.1综合技术标准
3.4.2调查、监测与评价标准
3.4.3规划领域标准
3.4.4设计与施工标准
3.4.5质量、材料和验收管理标准
第4章技术标准优先编制建议
4.1近期编制标准名录
4.2河湖健康评价导则
4.2.1必要性及重要意义
4.2.2实践检验及成熟度
4.2.3主要内容建议
4.3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规划编制导则
4.3.1必要性
4.3.2实践检验及成熟度
4.3.3主要内容建议
4.4河流(湖泊)岸线管理规划编制导则
4.4.1必要性
4.4.2实践检验及成熟度
4.4.3主要内容建议
4.5水生态文明评价标准
4.5.1必要性
4.5.2实践检验及成熟度
4.5.3主要内容建议
参考文献 2100433B
探讨如何保护与修复水生态系统——摘要:本文主要结合笔者的实际工作经验就水生态系统保护及修复进行简要的探讨,希望能推动生态修复工作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
基于湖泊生态恢复的理论及工程实践经验,提出了新建人工湖水生态系统构建的一般方法。通过水生植物、水生动物的合理选种、水生植物的空间和时间配置以及水生动物食物网的合理构建,使各种群在整体上互补共生,形成结构合理、具有一定抵抗能力与自我恢复能力的水生态系统。以某新建人工湖为例,基于所提出的方法构建了其水生态系统。研究成果对人工湖水生态系统的构建和运行管理具有指导意义。
本书分上、中、下3篇。上篇论述了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理论与方法,内容包括: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研究进展和技术,生态需水,滨水景观,河流健康评价,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的技术、方法和典型设计。中篇论述了水生态系统调查评价的技术体系,内容包括:沈阳市自然经济复合生态系统概况,水生态系统调查评价的内容与方法,河流水系现状调查,湖泊水库现状调查,水质调查与评价,水生生物现状调查与评价,水生态系统动态演变遥感调查,径流演变规律分析,河流健康评价,沈阳市生态环境问题诊断。下篇论述了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规划技术体系,内容包括:规划总则,生态需水及保障,河流生态治理和修复,水质安全保障,湖泊及湿地的保护与修复,地下水保护及超采治理,水土保持,管理措施,投资、效益分析及监测评估,保障措施。
本书可供从事水资源、水环境、水土保持、水景观、水生态等领域的科研、教学和管理工作者使用,也可供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参考。
前言
上篇 理论与方法
第1章 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研究进展和技术
1.1 河流生态系统的特征
1.2 国外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研究进展和实践
1.3 国内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研究进展和技术内容构成
第2章 生态需水
2.1 国外生态需水研究进展
2.2 国内生态需水研究进展
2.3 生态需水概念
2.4 生态需水计算方法
第3章 滨水景观
3.1 滨水景观对城市的重要意义
3.2 国内外城市滨水景观研究进展
3.3 城市滨水景观设计
第4章 河流健康评价
4.1 河流健康的概念
4.2 河流健康评价指标体系
4.3 河流健康评价标准和方法
第5章 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的技术、方法和典型设计
5.1 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的技术与方法
5.2 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的典型设计
中篇 调查与评价
第1章 沈阳市自然经济复合生态系统概况
1.1 自然生态系统概况
1.2 社会经济系统概况
第2章 水生态系统调查评价的内容与方法
2.1 调查评价范围与对象
2.2 调查评价任务
2.3 调查评价内容
2.4 调查评价方法
第3章 河流水系现状调查
3.1 河流面积及其演变
3.2 辽河水系
3.3 浑河水系
第4章 湖泊水库现状调查
4.1 湖泊水库面积及其演变
4.2 湖泊
4.3 水库
第5章 水质调查与评价
5.1 评价方法和标准
5.2 水功能区划
5.3 地表水质评价
5.4 地下水水质状况
5.5 城市集中饮用水源水质状况
5.6 水质变化趋势分析
5.7 点污染源调查与评价
5.8 面污染源调查与评价
5.9 水体污染成因分析
第6章 水生生物现状调查与评价
6.1 调查方法
6.2 水环境因子空间分布特征
6.3 藻类群落特征及水体间的差异
6.4 底栖动物群落特征及水体间的差异
6.5 鱼类多样性及渔业生产量
6.6 小结
第7章 水生态系统动态演变遥感调查
7.1 遥感调查技术路线与基本原理
7.2 土地利用动态演变遥感调查
7.3 湿地动态演变遥感调查
7.4 重点河流廊道动态演变遥感调查
7.5 小结
第8章 径流演变规律分析
8.1 天然年径流与实测年径流的差异分析
8.2 实测年径流的变化趋势分析
第9章 河流健康评价
9.1 评价标准
9.2 健康评价结果
第10章 沈阳市生态环境问题诊断
10.1 土地开发利用率高,自然生态系统破坏殆尽
10.2 斑块密度大,景观连通性差
10.3 水土流失尚未得到有效治理,局部地区严重
10.4 植被结构单一,生态功能低下
10.5 湿地面积总体增加,局部萎缩
10.6 河流断流严重,变成季节性河流
10.7 西部地区河流含沙量大,地上悬河现象明显
10.8 区域性地下水超采严重,地下水位下降显著
10.9 废污水排放量大,化肥农药过量施用,水环境污染突出
10.10 河流健康处于病态水平
10.11 空气质量不容乐观,达标难度大
10.12 农村水、气、声、渣复合污染逐步显现
下篇 规划研究
第1章 规划总则
1.1 指导思想
1.2 规划原则
1.3 规划依据
1.4 规划范围及分区
1.5 规划思路和总体布局
1.6 规划目标及任务
第2章 生态需水及保障
2.1 生态需水计算的基本思路及原则
2.2 沈阳市生态需水类型及保护目标
2.3 沈阳市生态需水内涵与计算方法
2.4 河流生态需水计算
2.5 湖泊系统生态需水计算
2.6 生态需水保障措施
第3章 河流生态治理和修复
3.1 河流功能分区
3.2 主要治理方向和任务
3.3 河岸生态治理
3.4 绿色廊道建设
3.5 滨水区建设(以蒲河为例)
3.6 蒲河生态治理工程
第4章 水质安全保障
4.1 水功能区划
4.2 城市排水系统现状
4.3 水体污染成因分析
4.4 水质安全保障措施
4.5 规划实施效果分析
第5章 湖泊及湿地的保护与修复
5.1 湖泊保护清单
5.2 卧龙湖保护
5.3 獾子洞水库保护
5.4 团结湖等其他湖泊保护
第6章 地下水保护及超采治理
6.1 沈阳市地下水功能区划
6.2 地下水超采现状
6.3 地下水保护的目标
6.4 主要工程措施
6.5 实施计划
第7章 水土保持
7.1 水土保持分区
7.2 水土保持目标
7.3 主要措施
第8章 管理措施
8.1 加强水生态系统的监测,提高信息化水平
8.2 划分自然保护区,依法保护水生态系统
8.3 加强面向生态的水资源管理和保护能力
8.4 管理和参与机制
8.5 生态补偿制度
第9章 投资、效益分析及监测评估
9.1 项目投资
……
第10章 保障措施2100433B
《河湖保护与修复的理论与实践》系湖北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院庆论文集,共收录水环境保护与水生态修复、水资源利用与节约、水土保持、防灾减灾、设计与施工、智慧水利、水利管理等7个方面的100余篇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