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计划
地方标准《水生态文明村建设规范》(DB36/T 1184-2019)经江西省水利厅向江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审批,标准编制任务列入2018年四月公示的第二批拟立项地方标准项目。该标准由江西省水利厅提出并归口。
成立标准起草小组
为高质量的完成标准起草任务,江西省水土保持科学研究院抽调相关技术人员成立“水生态文明村建设技术地方标准工作组”,下设调研组、资料组、标准起草组及技术研究组,各小组分工合作,迅速投入工作中。
起草阶段
江西水生态文明村建设技术总结完毕,查阅搜集相关资料,因地制宜归类细化,最终形成一本内容丰富的技术指南。组织召开内部会议,征求意见。结合相关文件精神及涵盖内容,将所拟定农村饮水安全保障关键技术、排水和生活污水处理技术、门塘水系综合整治、面源污染控制措施、人居环境整治措施等,完善为水安全保障技术、水资源合理配置技术、水生态环境改善技术、水文化建设等。
为探索不同地区、不同水资源特点和水生态条件的水生态文明建设经验,加快推进江西省水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江西省水土保持科学研究院在完成水生态文明村建设相关事宜的基础上,向水利厅提出制定江西水生态文明村建设关键技术标准的提议并获得通过。2018年5月3日江西省标准技术审评中心组织召开2018年第一次地方标准立项评估会,该标准顺利通过评估并列入“2018年四月公示的第二批拟立项地方标准项目”,并于2018年5月7日进行网上公示。立项评估会上,鉴于该标准内容较为丰富、技术种类搜集较为齐全,专家组建议《水生态文明村建设关键技术指南》更名为《水生态文明村建设规范》。
征求意见及修改过程
依据“地方标准立项评估会”专家所提意见,项目组成员各司其职迅速投入标准修改工作中,经多次修订形成初稿。历经一年的时间,在项目负责人及相关领导的指导下,最终形成标准征求意见稿,并于2019年6月21日召开了专家意见征求会。根据专家们的宝贵意见,项目组成员收集大量相关文件,仅仅围绕实际需求,对意见稿进行了修改,切实提高合理性、科学性、可操作性等。
发布实施
2019年12月27日,地方标准《水生态文明村建设规范》(DB36/T 1184-2019)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江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2020年6月1日,地方标准《水生态文明村建设规范》(DB36/T 1184-2019)实施。
地方标准《水生态文明村建设规范》(DB36/T 1184-2019)依据中国国家标准《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GB/T 1.1-2009)规则起草。
起草单位:江西省水土保持科学研究院。
主要起草人:杨洁、刘艳、英爱社、谢颂华、喻荣岗、房焕英、谢睿、袁芳、吴小毛、肖磊徐宏万、张春杰、潘峰、张磊、谢林波、钱堃、王嘉、陈浩。
前言 |
Ⅱ |
---|---|
1 范围 |
1 |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
3 术语和定义 |
2 |
4 建设规划 |
2 |
5 防洪排涝 |
3 |
6 饮水工程 |
4 |
7 治水节水 |
4 |
8 水文化 |
7 |
参考资料:
地方标准《水生态文明村建设规范》(DB36/T 1184-2019)规定了自然村的防洪排涝、饮水工程、治水节水、水文化等相关治理措施。该标准适用于江西省范围内的水生态文明村建设,包括新建、改建,为规划、设计、建设、管理提供技术指导。
(一)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把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作为水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核心,抓紧确立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建立和完善覆盖流域和省、市、县三级行政区域...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党的十八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进一步强调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昭示了我们...
首先,要树立生态环保观念。一要树立正确的平等观。人类与自然界不是征服与被征服、索取与被索取的关系,而是互利共生、和谐共存的有机整体。中国传统文化讲的“天人合一”,马克思说的“自然天生为人,人天生为自然...
GB 3838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T 8321(所有部分)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T 14848 地下水质量标准 GB 15776 造林技术规程 GB/T 16453.1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坡耕地治理技术 GB/T 16453.4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小型蓄排引水工程 GB 18596 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GB/T 37071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导则 GB 50201 防洪标准 GB 50286 堤防工程设计规范 GB 50363 节水灌溉工程技术标准 GB 50445 村庄整治技术规范 GB 51018 水土保持工程设计规范 CJJ/T 54 污水稳定塘设计规范 |
HJ 338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 HJ 497 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工程技术规范 HJ 556 农药使用环境安全技术导则 HJ 574 农村生活污染控制技术规范 HJ 2005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 HJ 2031 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技术指南 LY/T 2645 乡村绿化技术规程 SL 657 南方红壤丘陵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技术标准 DB36/T 1047 南方丘陵地区果园面源污染防治技术指南 DB36/T 1067.1 坡耕地侵蚀治理技术规范—第1部分:生态路沟 DB36/T 1067.2 坡耕地侵蚀治理技术规范—第2部分:黄花菜植物篱 DB36/ 1102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江河湖泊生态环境保护系列技术指南(环办〔2014〕111号) 江西省高标准农田面源污染防控工程技术指南(试行)(赣高标准农田组字〔2017〕5号) |
参考资料:
为有利于该标准的贯彻实施,服务于江西省水生态文明村建设,结合省内实际情况,提出以下意见:
前期准备
主管部门通过举办培训班、讲座等形式,进行标准的宣贯,帮助管理部门、设计、施工、监理、农户等了解其基本内容及要求,帮助其树立水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识,以便工作开展顺利进行。
管理部门要及时组织相关技术人员进行学习,便于技术的顺利落实。
主管部门要对标准的实施情况组织专项检查,并将检查情况及时公布。对于贯彻实施好的单位进行表扬,对不按标准要求实施且存在较大偏差者,应予以定期整改。
施工组织
设计单位严格依据该标准,紧密结合实地情况,因地制宜的选择相关技术。
与农户沟通协调,确定施工地点,说明施工带来的影响,确保建设工作顺利开展。
施工单位确保施工队伍了解相关技术,树立水生态文明建设意识,切实贴合标准开展工作。
施工组织单位采取多种责任制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实施各项建设措施,安排施工进度,确定项目负责人,制定管理制度,确保项目质量。
监督管理
明确建设重点,强化精品工程。项目开工前,建设单位一定要会同参见单位深入现场实地进行方案优化,找出重点、难点和亮点,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严把建设程序,强化工程质量控制。参见单位制定施工技术质量标准,施工中严格执行。建设单位派技术负责人现场指导,监理进行现场监理和质量监督。
运行管理
建设单位制定《水生态文明村建设设施管护制度》,并进行广泛宣传,提高全民管护意识,使群众明白公益性设施有使用的权利和管护的义务,不得侵占和破坏。同时,落实管护责任,加强安全管理,对于损坏处则需及时修整,并对涉事者予以批评教育及适当处罚。
地方标准《水生态文明村建设规范》(DB36/T 1184-2019)的制定,不仅对乡村整体空间环境是一种保障,对整个乡村空间也是一种整合,在乡村整体和局部地段的改造与建设实践中彰显出强大的功能。不仅为上一层次规划设计的目标与原则作出进一步解释与说明,同时也为下一步规划设计奠定基础,并为管理部门开展工作提供一定的参照依据。水生态文明村建设重在特色,把握“源”与“流”的关系,该标准主张抓住“源”加以梳理、提炼,保持并发扬,形成特色。旨在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最终是为了给广大民众创建一个宜居的空间环境,不仅关注外表的美度,更是从民众的角度考虑究竟建造一个怎样的乡村环境。依据该标准还可避免单方面的考虑经济因素,造成对乡村整体空间环境品质的破坏,从而达到保障公众的利益。通过追求乡村环境的连续性,从整体入手,着眼于局部要素,通过定性和定量的控制,在一定规模内统一秩序,从而保证其中每一个较小组成要素的合理与完善,最终形成乡村的整体特征,从而保证成长中构建环境的相对整体性。水生态文明村建设还是一个倡导公众参与性的过程,即最终的使用者或其代表应参与到这一过程中。因此,该标准通过指导建立水生态文明示范村,对其建设模式和关键技术进行应用,可进一步明确合理开发利用流域水资源,改善农村居民生活环境,发展农村小流域特色产业,进而提高社会就业率,增加农民收入。同时,为政府部门推进水生态文明村建设工作提供指导依据。 2100433B
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实践思考 摘 要:水生 态文明 城市, 是按照 生态学 原理,遵 循生态 平衡法 则和要 求建 立 的,满 足 城市良 性循环和 水资源 可持续 利用、水 生态体 系完整 、水 生态 环境优 美 、水文化 底蕴深厚 的城市 ,是传统 的山水自 然观和 天人合 一的哲 学观在 城市发 展 中的具 体体现 ,是 城市 未来发展 的必然 趋势,是 “城在 水中、水 在城中 、人 在 绿 中”的 人—水 —城相依 相伴、和 谐共生 的独特城 市风貌 和聚居 环境,是 人工环 境 与自然 环境的 协调发展 、物理空 间与文 化空间的 有机融 合。简述 了水生 态文明 城 市建设 的背景 ,分 析了水 生态文 明城市 的内涵和 建设的 重要意 义,提出 了水生 态 文明城 市建设 的关键环 节,对 水生态 文明城 市建设发 展进行 了初步 探讨。 关 键词:水 生态文 明;城 市;建
水 2012.23 中国水利 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实践思考 王文珂 (水利部综合事业局 ,100053,北京 ) 摘 要:水生态文明 城市 ,是按照生态学 原理,遵循生态 平衡法则和要求建 立的,满足城市良性循环 和水资源可 持续利用 、水生态体 系完整、水生态 环境 优美、水文 化底蕴 深厚的城市 ,是传 统的 山水自 然观和 天人合一的 哲学 观在 城市 发展 中的具体体现 ,是城市 未来发展的 必然趋势 ,是 “城在水 中、水在 城中、人在绿中”的人— 水—城相 依相伴、和谐共生的 独特城市 风貌和聚居环境 ,是人工环境与 自然环境 的协调发展 、物理空间与 文化空间 的有机 融合。简述 了水生态文明 城市 建设的 背景 ,分析了 水生态文明 城市 的内涵和建设的重要 意义 ,提出了 水生态文明 城市 建设的 关键 环节,对水生态文明 城市 建设发展进 行了初 步探讨 。 关键词 :水
内容简介
本书共五章,内容包括:农村水生态建设与保护概述、农村水生态监测调查与评价、农村水环境治理、农村水安全建设与保护、农村水生态环境保护管理技术。 2100433B
昨日,笔者从宿城区水务局获悉,自全市开展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以来,宿城区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按照任务分工,精心部署安排,狠抓措施落实,全力做好国家级水生态文明城市试点迎检各项准备工作。
多措并举,营造水生态文明良好氛围。制定水生态文明城市创建迎检责任分工方案,区领导召开专题推进会,对宣传任务进行详细布置。在政府机关办公场所电子屏幕、公交车、三星级以上酒店、沿街商铺电子屏、播放水生态文明宣传标语;设置2处高炮宣传水生态文明城市创建;在城区主要交通干道设置水生态文明宣传标语300余块。
突出重点,打造水生态文明观摩点。投资2.65亿元,实施船行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提高农业用水效率。灌溉面积增加6万亩,灌溉保证率提高25%以上,为粮食安全提供更有力支撑;兴建工业用水泵站,满足工业用水;增强水系沟通,通过灌区主干渠向河道补水,将死水激活,改善水质,区内水环境承载能力大幅度提高。遵循建筑与景观交融理念,形成处处有水利建筑,处处有水利景观,处处有水利艺术。近年来,船行灌区先后荣获 “省级水利风景区”、“节水教育基地”“ 宿迁市灌区水效领跑者”等称号。
强化整治,推进中运河水源地达标建设。为有效保障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安全,维护河湖生态健康,我区中运河全线开展“三乱”整治,现已拆除违章建筑8万余平方,已拆解非法码头4座,拆除水上船舶维修设施9个,清理砂场5处,清理非法菜地2万余亩。计划投资2000万元,对中运河水源地取水口环境、沿线排口、鱼塘等进行整治。 (高玲姝)
1.我国水情决定了水生态文明建设已迫在眉睫
我国水资源及其短缺,水环境严重污染,水生态严重退化。人均水资源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且时空分布不均,北方和城市缺水尤为严重,随着气候变暖,近年来,我国2/3城市缺水,南方不少地方也呈现干旱严重;非法排放污水现象屡禁不止,水污染严重,1/3以上河流受到污染,水功能区达标率仅为47.4%;部分河流水资源开发超过水资源承载能力,全国地下水超采面积约19万平方千米,导致地面沉降,海水倒灌;湖泊、湿地生态功能严重退化,湖泊富营养化不断加剧。面对极其严峻的水资源、水环境和水生态形势,为顺利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立即采取措施,大力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
2.加快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的基本要求
实现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要求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转变用水方式。加快推进水生态文明监事,就是要正确处理经济社会发展和水资源条件的关系,引导各地在发展过程中主动适应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力,既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合理需求,又满足河湖健康基本要求。
3.加快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是保障和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福祉的必然选择
水生态的健康直接影响气候、地理和生活质量。党的十八大对城乡居民喝上干净水,享有优美水环境等方面的公共服务提出明确要求。加快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是提高人民群众福祉的必然要求和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具体体现。
4.加快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是促进城市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支撑
良好的水生态环境是现代城市文明的重要标志。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解决城市化过程中带来的水生态环境问题,打造和谐优美人居环境,也要求加快水生态文明建设,为城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