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平市城乡规划监察条例

为了加强城乡规划监察工作,规范城乡规划监察执法行为,保障城乡规划的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吉林省城乡规划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四平市城乡规划监察条例基本信息

中文名 四平市城乡规划监察条例 发布日期 2016年11月29日
实施日期 2017年1月1日 发布机构 四平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四平市城乡规划监察条例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城乡规划监察工作,规范城乡规划监察执法行为,保障城乡规划的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吉林省城乡规划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市城市规划区中心城区和铁东区所属镇总体规划划定的镇规划中心区范围内(以下简称规划监察范围)的规划监察工作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 本条例所称城乡规划监察,是指市城乡规划监察主管部门根据城乡规划法律、法规的规定,对规划监察范围内的建设活动进行监督,查处违法建设和违法建筑的行为。

违法建设,是指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者未按照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规定进行建设,以及未经批准或者未按照批准内容进行临时建设的行为。

违法建筑,是指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者未按照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规定建设的建筑物、构筑物及其附属设施和逾期未拆除的临时建筑物、构筑物及其附属设施。

第四条 城乡规划监察工作应当遵循依法、公正、公开、高效、权责一致的原则。查处规划违法行为,应当做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程序合法、适用依据正确。

第五条 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城乡规划监察工作,保障城乡规划监察工作所需人员和经费满足实际工作需要。

第六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对违反城乡规划法律法规的行为,可以向市城乡规划监察主管部门投诉、举报。

四平市城乡规划监察条例第二章 职责和管辖

第七条 市城乡规划监察主管部门负责城乡规划监察工作,履行下列工作职责:

(一)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执行规划法律、法规的情况进行检查,向有关单位和个人了解情况,查阅、复制或者调取与规划监察事项有关的文件、资料;

(二)对建设活动进行监督检查,开展重点巡查和机动巡查;

(三)受理规划违法行为的投诉、举报,并依法作出处理

决定;

(四)对规划违法行为进行调查,要求有关单位和个人就监察事项所涉及的问题作出解释和说明;

(五)对规划违法行为依法实施行政处罚;

(六)根据市人民政府决定,依法采取查封施工现场、强制拆除等措施;

(七)依法应当履行的其他职责。

第八条 市住建、国土资源、公安、环保、工商、农委、水利、交通运输等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做好规划监察的有关工作。

第九条 区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协调所属职能部门,依法做好本行政区域内制止违法建设和拆除违法建筑工作。

开发区管委会应当协调有关部门,依法做好市政府交办的开发区内制止违法建设和拆除违法建筑工作。

第十条 区所属街道及山门镇、石岭镇、叶赫镇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巡查制度,对本辖区内的建设活动进行监督检查。发现规划违法行为的,应当进行劝阻和制止;对不听劝阻和制止的,应当即时通知市城乡规划监察主管部门。

区所属社区、物业服务企业发现规划违法行为的,应当进行劝阻和制止;对不听劝阻和制止的,应当即时通知市城乡规划监察主管部门。

第十一条 市及区、开发区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和农业主管部门负责督促乡(镇)人民政府,做好规划监察范围内集体土地上建设畜禽养殖等设施农业项目的监督和管理,并依据职责加强日常巡查。对不符合国家规定要求开展设施农业建设和使用土地的,应当予以制止,依法查处。

第十二条 建设工程违反城乡规划法律、法规,同时违反施工管理法律、法规的,市城乡规划监察主管部门和住建主管部门应当分别依法查处。

市城乡规划监察主管部门和住建主管部门分别查处的行为是同一个违法行为的,不得给予两次以上罚款的行政处罚。

第十三条 公安机关应当维护拆除违法建筑现场秩序,制止和查处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公务等违法犯罪行为。

四平市城乡规划监察条例第三章 规划的实施和监管

第十四条 市城乡规划监察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巡查制度,对执行城乡规划法律、法规的情况进行检查。检查结果应当以书面记录或者录音、录像形式存档备查。

第十五条 建设单位或者个人进行建筑物、构筑物、道路、管线和其他工程建设的,应当向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申请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第十六条 在乡、村规划区内进行乡镇企业、乡村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的,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应当向所在乡(镇)人民政府提出申请,由乡(镇)人民政府报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核发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

第十七条 建设单位或者个人进行临时建设的,应当向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申请办理临时用地规划审批手续后,到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办理临时用地批准手续,再向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办理临时建设工程规划审批手续。

第十八条 临时建设应当按照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批准的用途使用,不得擅自改变使用性质,不得建造永久性建筑物、构筑物。

在临时用地上的临时建设使用期限一般不超过二年。使用期满,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应当自行拆除,恢复土地原状。确需延期的,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应当向原批准机关申请延期。

第十九条 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在建设工程开工前,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测绘单位进行定位、放线。定位、放线后,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应当持书面申请及定位、放线测量报告等相关材料向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申请验线。地下管线工程应当在覆土前申请验线。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自接到书面申请之日起五日内现场核验放线情况。

第二十条 未依法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不得为其办理施工许可证。

产权登记部门不得为违法建筑办理产权登记;违法建筑不得出租、出售;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利用违法建筑从事经营活动。

市住建、环保、工商、卫生、文化等主管部门在履行监督职责、核发有关许可证和执照时,应当严格审核把关,发现涉及违法建设的,应当即时通知市城乡规划监察主管部门。

供水、供电、供气、供热、有线电视等公共服务企业向建设项目单位提供服务时,应当要求其出示规划许可证或者房屋产权证明,没有规划许可证或者房屋产权证明的,不得为其提供服务;发现涉及违法建设的,应当即时通知市城乡规划监察主管部门。

四平市城乡规划监察条例第四章 调查和处理

第二十一条 市城乡规划监察主管部门发现违法建设正在实施或者可能继续实施的,应当向当事人发出停止违法行为通知书。

市城乡规划监察主管部门接到对违法建设、违法建筑的报告、投诉、举报后,应当在十二小时之内到达现场进行调查核实,制止违法行为,并依法作出处理。

第二十二条 市城乡规划监察主管部门在履行监察职责时,应当有两名以上规划监察人员到场,并出示执法证件。不按规定行使职权的,当事人有权拒绝监察。

第二十三条 规划监察人员及有关机关工作人员是案件当事人、当事人近亲属或者与案件有利害关系的,在案件办理过程中应当回避。

当事人申请回避的,被申请人所在机关应当在两个工作日内作出是否同意回避的决定。

第二十四条 规划违法行为符合下列条件的,市城乡规划监察主管部门应当在七日内予以立案:

(一)有证据证明违法行为已经发生;

(二)依法应当追究行政法律责任;

(三)属于城乡规划监察管辖范围。

第二十五条 立案后,规划监察人员应当对案件进行调查取证。收集、调取的证据包括书证、物证、视听资料、电子数据、证人证言、当事人陈述、鉴定结论、勘验笔录等。

第二十六条 规划监察人员收集、调取与案件有关的原始凭证时,可以复制原始凭证,但应当与原件核对无误,并由原件出具人签名或者盖章。

第二十七条 在案件办理过程中,市城乡规划监察主管部门可以向当事人、证人发出调查询问通知书,通知当事人、证人在规定时间内接受和配合调查询问。

规划监察人员询问案件当事人、证人,应当制作笔录。笔录经核对无误后由规划监察人员和当事人、证人分别签名或者盖章,当事人、证人拒绝的,应当在笔录上予以注明。

第二十八条 规划监察人员有权进入现场进行勘验或者委托专业机构进行勘验。勘验时应当书面通知当事人,当事人因故不能到场的,可以邀请无利害关系的第三人作为见证人参加。

勘验应当制作勘验笔录。当事人或者见证人应当在勘验笔录上签名或者盖章。

第二十九条 案件调查结束后,市城乡规划监察主管部门应当按照下列方式分别处理:

(一)违法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的,依法作出行政处罚或者处理决定;

(二)主要事实不清或者证据不足的,不予行政处罚;

(三)违法行为轻微,不予行政处罚的,可以通过录像等方式予以记录并跟踪监管;

(四)不属于本机关管辖的,移交有关行政机关;

(五)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

第三十条 市城乡规划监察主管部门作出行政处罚、行政强制等决定之前,应当告知当事人享有陈述、申辩的权利。

在作出没收违法建筑、较大数额罚款等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应当告知当事人享有听证的权利。当事人申请听证的,按照听证的有关规定办理。

第三十一条 行政处罚决定书、责令限期拆除违法建筑决定书等行政执法文书,应当载明当事人的名称或者违法建筑的地址、违法事实、处罚依据、处罚结果、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讼诉的途径和期限、决定机关的名称和日期等。

第三十二条 市城乡规划监察主管部门作出责令限期拆除违法建筑的决定后,当事人在法定期限内不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又不拆除的,根据市、区人民政府决定,由有关部门依法强制拆除。

有关部门在实施强制拆除前,应当制作并向当事人送达催告书、强制拆除决定书等法律文书,依法履行强制执行程序。

第三十三条 强制拆除棚户区及旧城区改造项目、市重点基础设施项目征收范围内的违法建筑,属于区行政区域内的,根据区人民政府决定,由有关部门依法强制拆除;属于开发区区域内的,根据市人民政府决定,由开发区和有关部门依法强制拆除;属于铁东区人民政府所属镇规划中心区域内的,根据铁东区人民政府决定,由有关部门依法强制拆除。

前款规定区域以外的违法建筑,根据市人民政府决定,由市城乡规划监察主管部门依法强制拆除。

拆除第一款规定区域内的违法建筑,市城乡规划监察主管部门应当予以指导、监督、配合。

实施强制拆除时,住建、国土资源、公安、工商等主管部门以及供水、供电、供气、供热、有线电视等公共服务企业应当予以配合。

第三十四条 强制拆除违法建筑时,有关部门应当委托公证处进行现场公证,并书面通知当事人取走违法建筑内的财物。当事人未取走的,应当进行登记,并公告通知当事人在限定的期限内领取。逾期未领取的,委托公证处办理提存公证。

第三十五条 拆除没有单位或者个人主张权属的违法建筑,市城乡规划监察主管部门可以在全市范围内发行的报纸、本部门网站以及违法建筑所在地发布拆除公告,公告期限不得少于六十日。公告期满后,仍无法确定其所有人的,可以按照无主违法建筑依法强制拆除。

第三十六条 违法建筑拆除后,当事人应当及时清理建筑垃圾。未及时清理的,由有关部门或者违法建筑所在地政府、开发区管委会予以清理。

第三十七条 规划监察人员履行职责时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妨碍被检查单位和个人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

(二)侵犯当事人的人身权利和其他合法权利;

(三)违反程序、超越权限;

(四)贪污、挪用、私分罚没财物;

(五)利用职务之便收受贿赂或者谋取其他不正当利益;

(六)参与被检查单位或者个人安排的有碍公正执法的活动;

(七)泄露举报人的姓名、工作单位、家庭住址等有关情况;

(八)其他违法违纪行为。

四平市城乡规划监察条例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八条 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即开工建设,由市城乡规划监察主管部门责令停止建设,并按下列规定予以处理:

(一)已取得建设工程设计方案审查文件,且建设内容符合或者采取局部拆除等整改措施后能够符合审查文件要求的,限期改正,处建设工程造价百分之五的罚款;

(二)符合控制性详细规划要求,且配合整改的,限期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处建设工程造价百分之十的罚款;

(三)无法采取改正措施消除对规划实施的影响,但违法行为人被责令停止建设后,立即停止建设并在下发限期拆除决定书后,对违法建筑按期拆除的,不予处罚。无法拆除的,应当没收实物或者违法收入,不予罚款;

(四)无法采取改正措施消除对规划实施的影响,并且违法行为人被责令停止建设后,继续实施违法行为,在下发限期拆除决定书后,对违法建筑未按期拆除的,依法强制拆除,并处建设工程造价百分之十的罚款。无法拆除的,应当没收实物或者违法收入,并处建设工程造价百分之十的罚款。

前款第四项规定的强制拆除,根据市、区人民政府决定,由有关部门实施。

第三十九条 未按照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规定进行建设,由市城乡规划监察主管部门责令停止建设,并按下列规定予以处理:

(一)通过改建或者采取局部拆除等措施能够符合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要求并按期改正的,处工程违规部分造价百分之五的罚款;

(二)通过改建或者采取局部拆除等措施能够符合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要求,但被责令停止建设后,仍继续实施违法建设或者具有不配合执法情节的,限期改正,处工程违规部分造价百分之十的罚款。对逾期不改正的,依法采取强制拆除等措施;

(三)无法采取改正措施消除对规划实施的影响,但违法行为人被责令停止建设后,立即停止建设并在下发限期拆除决定书后,对违法建筑按期拆除的,不予处罚。无法拆除的,应当没收实物或者违法收入,不予罚款;

(四)无法采取改正措施消除对规划实施的影响,并且违法行为人被责令停止建设后,继续实施违法行为,在下发限期拆除决定书后,对违法建筑未按期拆除的,依法强制拆除,并处工程违规部分造价百分之十的罚款。无法拆除的,应当没收实物或者违法收入,并处工程违规部分造价百分之十的罚款。

前款第二项、第四项规定的强制拆除,根据市、区人民政府决定,由有关部门实施。

第四十条 对未经批准或者未按照批准内容进行建设的临时建筑物、构筑物及其附属设施以及超过批准期限的临时建筑物、构筑物及其附属设施,由市城乡规划监察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拆除,并按下列规定予以处罚:

(一)完成主体工程量二分之一以下的,处临时工程造价百分之五十的罚款;完成主体工程量二分之一以上的,处临时工程造价一倍罚款;

(二)超过批准期限不拆除,未超过两个月的,处临时工程造价百分之五十的罚款;超过两个月以上或者利用临时建筑物、构筑物及其附属设施从事各类生产经营活动的,处临时工程造价一倍罚款。

第四十一条 建设单位或者个人未经市城乡规划监察主管部门验线,擅自开工建设,符合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要求的,责令停止建设,并处一万元罚款;不符合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要求的,责令停止建设,限期改正,并处二万元罚款。

第四十二条 市城乡规划监察主管部门作出责令停止建设或者限期拆除的决定后,当事人不停止建设或者逾期不拆除的,根据市、区人民政府决定,由有关部门依法采取查封施工现场、强制拆除等措施。

强制执行程序依照本条例第四章有关规定执行。

第四十三条 阻碍规划监察人员依法执行公务违反治安管理规定的,由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第四十四条 规划监察人员及有关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在城乡规划监察工作中违反本条例有关规定,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由有关机关依法依纪给予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四平市城乡规划监察条例第六章 附则

第四十五条 本条例自2017年1月1日起施行。

四平市城乡规划监察条例造价信息

市场价 信息价 询价
材料名称 规格/型号 市场价
(除税)
工程建议价
(除税)
行情 品牌 单位 税率 供应商 报价日期
绝缘监察模块 YH-PM3-BJ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13% 东莞市道滘奥川电控设备厂
城乡内墙底漆 25kg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13% 肇庆千江高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荧光灯H管四平 36W 插式单端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本邦

13% 广东本邦电器有限公司
荧光灯H管四平 24W 插式单端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本邦

13% 广东本邦电器有限公司
荧光灯H管四平 18W 插式单端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本邦

13% 广东本邦电器有限公司
市政监察摄像杆体(L型杆体) 干6米,横臂12米,法兰700*2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恩纬西

13% 重庆恩纬西实业发展有限公司
城乡一体化内墙漆 25kg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13% 肇庆千江高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四平纤维水泥吊顶板 2400*1200mm/OLD-A 水泥 任性纤维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欧拉德

13% 山东欧拉德新型建材有限公司
材料名称 规格/型号 除税
信息价
含税
信息价
行情 品牌 单位 税率 地区/时间
钻机 直径100内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台班 韶关市2010年8月信息价
多辊板料样 厚度×宽度 10×2000mm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台班 广州市2008年2季度信息价
多辊板料样 厚度×宽度 10×2000mm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台班 广州市2007年4季度信息价
多辊板料样 厚度×宽度 16×2000mm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台班 广州市2007年4季度信息价
多辊板料样 厚度×宽度 16×2000mm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台班 广州市2007年3季度信息价
多辊板料样 厚度×宽度 16×2000mm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台班 广州市2007年9月信息价
多辊板料样 厚度×宽度 10×2000mm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台班 广州市2007年8月信息价
多辊板料样 厚度×宽度 16×2000mm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台班 广州市2007年8月信息价
材料名称 规格/需求量 报价数 最新报价
(元)
供应商 报价地区 最新报价时间
四平红嘴 三级钢筋18mm|1000t 1 查看价格 广州铧晟贸易有限公司 广东  清远市 2012-02-29
四平红嘴 三级钢筋20mm|1000t 1 查看价格 广州铧晟贸易有限公司 广东  清远市 2012-02-29
荧光灯H管四平 36W 插式单端|28个 1 查看价格 广东本邦电器有限公司 广东  佛山市 2015-10-27
荧光灯H管四平 24W 插式单端|6213个 1 查看价格 广东本邦电器有限公司 广东  佛山市 2015-10-02
荧光灯H管四平 18W 插式单端|8026个 1 查看价格 广东本邦电器有限公司 广东  佛山市 2015-07-08
户外总指引规划 1.2不锈钢激光切割氩弧焊形/5mm亚克力面板/50×50×2镀锌方通/蓝景LED光源/钣金灰打磨/汽车喷漆一底两面拉丝/丝印/尺寸如图注|2套 3 查看价格 广州腾龙广告装饰有限公司 全国   2021-05-06
城乡协调(飞屏展示) 音响 PS-8|2个 3 查看价格 广州市保伦电子有限公司 全国   2020-07-06
城乡协调(飞屏展示) 播控主机 定制|1台 3 查看价格 深圳泰尔智能视控股份有限公司 全国   2020-07-06

四平市城乡规划监察条例

(2016年8月31日四平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 2016年11月17日吉林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批准)

《四平市城乡规划监察条例》已由四平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于2016年8月31日通过,于2016年11月17日经吉林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批准,现予公布,自2017年1月1日起施行。

四平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016年11月29日

四平市城乡规划监察条例常见问题

  • 浙江省城乡规划条例的第三章 城乡规划的实施

    第二十四条 区域城镇体系规划实施中,有关人民政府应当就区域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共建共享、生态环境保护、相邻地区重大建设等方面的规划管理,主动进行协商,必要时由其共同的上一级人民政府组织协调。第二十五...

  • 浙江省城乡规划条例的第二章 城乡规划的制定与修改

    第十条 省人民政府组织编制省域城镇体系规划,报国务院审批。省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可以按照省人民政府的要求,会同省人民政府有关部门、设区的市人民政府根据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组织编制区域城镇体系规划(包括...

  • 四平市装潢公司哪家好

    四平市的这几家装潢公司服务比较好的: A:华日装潢有限公司 地址:四平市铁西区爱民路1218 B:圣邦装潢公司 地址:四平市公主岭市东头道街53附近 C:鑫昊源装饰装潢公司 地址:四平市公主岭市光明路...

四平市城乡规划监察条例文献

重庆市城乡规划条例 重庆市城乡规划条例

格式:pdf

大小:39KB

页数: 34页

评分: 4.4

重庆市城乡规划管理条例 重庆市城乡规划管理条例

格式:pdf

大小:39KB

页数: 15页

评分: 4.7

条例目录

(2014年9月25日重庆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通过)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劳动保障监察职责

第三章管辖与受理

第四章监察方式与程序

第五章法律责任

第六章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规范和加强劳动保障监察工作,促进劳动关系和谐和经济社会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和《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等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对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以及与劳动者建立或者形成劳动关系的其他组织(以下简称用人单位)实施劳动保障监察,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劳动保障监察遵循公正、公开、高效、便民的原则,坚持预防与查处相结合、教育与处罚相结合,接受社会监督。

第四条市、区县(自治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劳动保障监察工作。

市、区县(自治县)有关行政部门依照各自职责,协助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主管部门开展劳动保障监察工作。

第五条市、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劳动保障监察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劳动保障监察监管体系,加强劳动保障监察队伍建设,将劳动保障监察所需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

第六条各级工会依法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对用人单位遵守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情况进行监督,协助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主管部门处理劳动保障违法事件。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主管部门在劳动保障监察工作中应当听取工会组织的意见和建议。

第七条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接受和配合劳动保障监察,如实提供有关情况,不得拒绝和阻碍劳动保障监察。

第八条企业联合会、工商业联合会等行业协会依法指导、帮助用人单位规范用工,配合做好劳动保障监察工作。

第二章劳动保障监察职责

第九条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主管部门对下列事项实施劳动保障监察:

(一)用人单位制定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劳动保障规章制度及其执行的情况;

(二)用人单位招(聘)用劳动者扣押居民身份证、学历证、专业技术资格证、职业资格证、社会保障卡等证件,要求劳动者提供担保或者以其他名义向劳动者收取保证金、押金等财物的情况;

(三)用人单位建立用工档案的情况;

(四)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和解除劳动合同,为劳动者出具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证明,办理劳动者档案和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手续以及执行集体合同有关规定的情况;

(五)用人单位支付劳动者劳动报酬、经济补偿、赔偿金以及遵守和执行最低工资标准规定的情况;

(六)用人单位遵守工作时间、休息休假规定的情况;

(七)用人单位遵守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劳动保护以及禁止使用童工规定的情况;

(八)用人单位遵守职业培训和招用技术工种规定的情况;

(九)用人单位参加社会保险和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情况;

(十)劳务派遣单位和用工单位遵守劳务派遣有关规定的情况;

(十一)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职业技能培训机构、职业技能鉴定机构等遵守有关专门规定的情况;

(十二)有关组织和人员遵守和执行社会保险基金、就业专项资金管理相关规定的情况;

(十三)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保障监督检查事项。

第十条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主管部门应当建立用工信息采集制度,完善劳动保障监察信息档案,建立全市统一的劳动保障监察管理信息系统。

用人单位应当真实、准确地建立以下用工档案:

(一)职工名册。包括劳动者和被派遣劳动者的姓名、性别、身份证件号码、户籍地址以及现住址、联系方式、用工形式、用工起始时间、劳动合同期限等内容。

(二)录用档案。包括入职登记表、劳动者身份证件复印件。

(三)工资档案。包括正常工作时间工资、加班工资以及其他劳动报酬的数额,代扣、代缴、扣除项目和数额,银行代发工资凭证或者劳动者签名等内容。

(四)劳动密集型企业还应当建立职工工时档案。工时档案包括上下班时间和加班时间的记录。

用工档案应当以纸质或者电子形式至少保存两年。职工名册、录用档案和工资档案应当至少保存至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关系后两年。

第十一条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主管部门应当建立用人单位劳动保障守法诚信档案,完善劳动保障守法诚信等级评价和公示制度,实行分级、分类监管。

第十二条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主管部门应当对有重大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行为记录的用人单位实行重点监控,加强日常监管。

有关行政部门审查用人单位承接投资、参加政府采购等申请时,应当将用人单位三年内是否存在重大劳动保障违法记录作为参考。

第十三条劳动保障监察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主管部门所属的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具体实施。

第十四条劳动保障监察机构根据工作需要配备劳动保障监察员。劳动保障监察员应当熟悉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和监察业务,取得劳动保障监察执法资格。

劳动保障监察员依法履行职责,受法律保护。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对劳动保障监察员的违法违纪行为,有权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主管部门或者有关机关检举、控告。

第三章管辖与受理

第十五条对用人单位的劳动保障监察,由用人单位用工所在地的区县(自治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主管部门管辖。本条例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十六条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主管部门负责对下列用人单位的劳动保障监察:

(一)住所地在主城区的中央和市属国有企业及国有控股企业;

(二)住所地在主城区的中央直属和市直属的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

第十七条对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职业技能培训机构、职业技能鉴定机构的劳动保障监察,由所在地的区县(自治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主管部门管辖;需要吊销许可证的,应当提请核发许可证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主管部门处理。

对骗取社会保险基金或者就业专项资金行为的劳动保障监察,由支出基金、核发待遇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或者受理就业专项资金申请事项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所在地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主管部门管辖。

劳务派遣单位和用工单位在劳务派遣用工中存在劳动保障违法行为的,对一方劳动保障违法行为有管辖权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主管部门可以一并处理。

第十八条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主管部门根据工作需要,可以直接调查处理区县(自治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主管部门管辖的案件,也可以将本级管辖的案件指定给区县(自治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主管部门办理。

区县(自治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主管部门认为需要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主管部门办理的案件,可以提请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主管部门办理。

区县(自治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主管部门之间对管辖权发生争议的,由发生争议的各方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提请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主管部门指定管辖。

第十九条区县(自治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主管部门发现受理案件属于其他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主管部门管辖的,应当在三个工作日内移送有管辖权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主管部门。受移送的区县(自治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主管部门认为移送案件不属于自己管辖的,应当在三个工作日内提请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主管部门指定管辖,不得再自行移送。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主管部门应当在三个工作日内确定管辖部门。

第二十条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健全举报投诉制度,设置举报投诉专门场所、举报投诉信箱和电子信箱,公布举报投诉电话,指定专人受理举报投诉和依法告知处理结果。

第二十一条举报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行为,应当提供被举报单位的名称、住所和违法事实。举报可以采用书面、口头、电话或者电子邮件等方式提出。

鼓励举报人实名举报。实名举报人有明确有效的联系方式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主管部门应当将处理结果书面告知举报人。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主管部门应当为举报人保密。对举报属实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主管部门可以给予奖励。

第二十二条劳动者认为用人单位侵犯其劳动保障合法权益的,有权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主管部门投诉。投诉时应当提交投诉人的身份证明资料和投诉文书。以口头、信函、电子邮件等方式投诉的,投诉人应当自投诉之日起十个工作日内进行身份和投诉内容确认。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主管部门认为需要补正相关证据材料的,应当一次性书面告知投诉人补正。投诉人应当自收到补正通知书之日起十五个工作日内提交。

因同一事由引起的集体投诉,投诉人可以推选投诉代表,推选的代表最多不超过五人。

第二十三条投诉文书应当载明下列事项:

(一)投诉人的姓名、身份证件号码或者其他合法身份证件信息、文书指定送达地址和联系电话;

(二)被投诉单位的名称、住所和联系电话;

(三)劳动保障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事实和明确具体的投诉请求。

投诉文书还可以载明证据、证据来源、证明目的、证人姓名及其联系方式等。

第二十四条投诉人应当提供反映劳动关系(包括事实劳动关系)存在、劳动保障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等与投诉事项相关的证据材料。

有关证据材料属于被投诉单位管理的,由被投诉单位提供。被投诉单位在指定期限内不提供的,应当承担不利后果。

第二十五条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投诉之日起五个工作日内决定是否立案查处。

需要补正证据材料的,补正完毕之日为收到投诉之日。

第二十六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投诉,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主管部门不予立案:

(一)不属于劳动保障监察事项的;

(二)投诉事项正在仲裁、诉讼过程中或者已经通过仲裁、诉讼等法定途径解决的;

(三)基于同一事实或者理由向两个或者两个以上有权处理的行政部门投诉,有关行政部门已受理或者正在处理的;

(四)原投诉事项已按规定处理完毕,投诉人基于同一事实和理由重复投诉的;

(五)投诉人在指定期限内拒不确认投诉内容的;

(六)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行为在发生之日或者连续、继续状态终了之日起两年内未被发现,也未被举报投诉的;

(七)法律、法规规定可以不予立案的其他情形。

决定不予立案的,应当说明理由和依据,并书面告知投诉人。逾期未作出不予立案决定的,视为立案。

第四章监察方式与程序

第二十七条实施劳动保障监察,可以采取以下方式:

(一)日常巡视检查;

(二)专项执法检查;

(三)接受举报、投诉;

(四)书面审查;

(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方式。

第二十八条实施劳动保障监察,有权采取下列措施:

(一)对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的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行为,可以当场予以纠正;

(二)进入与监察事项相关的场所进行检查、调查;

(三)以文字记录、录音、录像、照相、复制等方式收集与监察事项相关的情况和资料;

(四)询问与监察事项相关的单位和个人,要求其对调查事项有关的问题作出说明和解释、提供有关证明材料或者文件资料,必要时可以发出询问通知书;

(五)对可能被转移、隐匿或者灭失的资料或者物品依法予以登记保存或者查封,并作出处理;

(六)委托专业机构对监察事项或者专业性问题进行审计或者鉴定;

(七)依法提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或者采取财产保全措施;

(八)建议有关行政部门、单位依法吊销相关责任单位或者人员的营业执照、执业资格或者责令责任单位停业整顿等;

(九)法律、法规规定可以采取的其他措施。

第二十九条实施劳动保障监察应当遵守以下规定:

(一)由两名或者两名以上劳动保障监察员共同进行;

(二)佩戴劳动保障监察执法标志,出示劳动保障监察证件,表明身份;

(三)依法告知监察内容、要求和方式;

(四)劳动保障监察员与当事人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

(五)保守被监察单位的商业秘密和有关人员的个人隐私;

(六)法律、法规关于劳动保障行政执法的其他规定。

第三十条对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行为,应当自立案之日起六十个工作日内完成调查并作出处理决定;情况复杂的,经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主管部门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三十个工作日。

第三十一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经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主管部门负责人批准,可以中止调查:

(一)案件涉及法律、法规适用问题,需要有权机关作出解释或者确认的;

(二)被调查人或者主要关系人员被限制人身自由、宣告失踪或者下落不明的;

(三)被调查的用人单位或者组织因撤销、解散、宣告破产等,暂未确定权利义务承受人的;

(四)以仲裁、行政复议或者诉讼等案件审理结果为依据,有关行政部门、组织或者人民法院正在审理的;

(五)投诉人无法联系或者其他法定事由,致使调查取证无法进行的;

(六)因自然灾害、不可抗力等原因,无法继续调查处理的;

(七)案件所涉及材料需要进行鉴定的;

(八)法律、法规规定可以中止调查的其他情形。

决定中止调查的,应当自决定之日起五个工作日内书面告知有关单位和人员。

中止情形消除后,应当恢复调查。调查处理期限自中止情形消除之日起继续计算。

第三十二条立案后,发现用人单位违法情节轻微,且已改正的,经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主管部门负责人批准,可以撤销案件。

立案后,发现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经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主管部门负责人批准,应当撤销案件:

(一)违法事实不成立的;

(二)被调查人死亡或者被调查的用人单位或者组织依法宣告破产、解散,无权利义务承受人,且无财产可以分配的;

(三)投诉事项正在仲裁、诉讼过程中或者已经通过仲裁、诉讼等法定途径解决的;

(四)基于同一事实或者理由向两个或者两个以上有权处理的行政部门投诉,有关行政部门已受理或者正在处理的;

(五)原投诉事项已按规定处理完毕,投诉人基于同一事实和理由重复投诉的;

(六)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行为在发生之日或连续、继续状态终了之日起两年内未被发现,也未被举报投诉的;

决定撤销案件的,应当自决定之日起五个工作日内书面告知有关单位和人员。

第三十三条作出行政处罚或者行政处理决定前,应当书面告知当事人依法享有陈述、申辩和听证权利。

当事人自收到权利告知书之日起五个工作日内未提交陈述申辩材料或者三个工作日内未申请听证的,视为放弃。

以口头形式陈述申辩意见或者要求听证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主管部门应当如实记录,由当事人签字确认。不得因当事人申辩或者要求听证加重处罚。

作出行政处罚或者行政处理决定,应当告知用人单位依法享有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

第三十四条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主管部门对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行为,根据调查、检查结果,作出以下处理:

(一)对依法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作出行政处罚决定;

(二)对应当改正未改正的,依法责令改正或者作出相应的行政处理决定;

(三)对符合本条例第三十二条规定的,撤销案件。

第三十五条对支付劳动报酬、经济补偿、赔偿金或者返还财物等涉及劳动者财产性权益的监察案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主管部门依一方当事人申请并经对方当事人同意,可以组织调解。

第三十六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行政调解应当终止:

(一)一方当事人拒绝继续调解的;

(二)一方当事人无正当理由连续两次未按规定参加调解活动的;

(三)经调解,在十个工作日内无法达成一致意见的;

(四)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主管部门认为应当终止调解的其他情形。

第三十七条达成调解协议或者终止调解后,仍需调查处理的,应当依法及时调查处理。

达成调解协议且当场全部履行的,可以视情节轻重对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用人单位依法从轻、减轻或者免予行政处罚。

达成调解协议,用人单位在协议约定期限内不履行的,劳动者可以持调解协议书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

第三十八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主管部门可以结案:

(一)符合本条例第三十二条规定,决定撤销案件的;

(二)已履行行政处罚或者行政处理决定的;

(三)申请强制执行,人民法院已受理或者终结执行的;

(四)自愿撤回投诉申请、调解协议已履行完毕、投诉人死亡并无继承人且不需要继续调查处理的;

(五)责令改正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行为,因投诉人无法联系、无正当理由拒不配合或者拒不履行相关义务等致使被投诉单位无法改正违法行为,对被投诉单位依法可以不予行政处罚或者行政处理的;

(六)法律、法规规定可以结案的其他情形。

第三十九条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主管部门制作限期整改指令书、行政处理决定书、行政处罚决定书等法律文书,应当在宣告后当场交付当事人;当事人不在场的,应当在七日内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送达。

因拖欠劳动报酬、未缴纳社会保险费等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行为引发群体性事件或者严重危害公共秩序的,可以在用人单位或者其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住所地、生产经营场所等张贴执法公告,并以拍照、录像等方式进行记录。公告期为十日,公告期满,视为送达。

第四十条中止、公告、委托审计或者鉴定、补正材料、指定管辖等期间不计入案件办理时限。

第五章法律责任

第四十一条用人单位未按照本条例规定建立、保存用工档案的,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处二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二条用工单位违法延长被派遣劳动者工作时间的,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主管部门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并按照受侵害被派遣劳动者每人一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的标准计算,处以罚款。

第四十三条建设单位未按照合同约定拨付或者结清工程款,致使施工单位拖欠劳动者工资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主管部门可以责令建设单位先行垫付劳动者工资,先行垫付的数额以未结清的工程款为限。

具备用工主体资格的单位或者组织将工程(业务)或者经营权以发包、分包、转包、挂靠等方式交由不具备用工主体资格的组织或者个人承担经营的,该组织或者个人克扣、拖欠劳动者工资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主管部门可以责令违法发包、分包、转包、准予挂靠的单位先予支付。

第四十四条未经批准,擅自处理被登记保存或者查封的资料或者物品的,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处二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五条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主管部门、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给相关单位或者个人造成损害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一)不依法处理举报、投诉,造成严重后果的;

(二)不按规定程序调查处理劳动保障监察案件,造成严重后果的;

(三)对应当纠正和处罚的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行为不予纠正、处罚,损害劳动者合法权益的;

(四)泄露被检查单位或者个人的商业秘密、信息或者举报人有关情况的;

(五)索取、收受财物、谋取其他不正当利益或者参与有碍公正执法活动的;

(六)其他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行为。

第六章附则

第四十六条对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的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实施劳动保障监察,依照本条例执行。

对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和职业技能考核鉴定机构实施劳动保障监察,依照本条例执行。

对骗取社会保险基金、就业专项资金的组织和个人实施劳动保障监察,依照本条例执行。

第四十七条本条例自2015年1月1日起施行。

郑州市城乡规划监察支队是郑州市规划局直属单位,主要负责违反城市规划法律法规、违反城市规划布局的行政执法工作。

劳动保障监察条例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贯彻实施劳动和社会保障(以下称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和规章,规范劳动保障监察工作,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根据劳动法和有关法律,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对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以下称用人单位)进行劳动保障监察,适用本条例。

对职业介绍机构、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和职业技能考核鉴定机构进行劳动保障监察,依照本条例执行。

第三条

国务院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主管全国的劳动保障监察工作。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劳动保障监察工作。

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根据各自职责,支持、协助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的劳动保障监察工作。

第四条

县级、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可以委托符合监察执法条件的组织实施劳动保障监察。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和受委托实施劳动保障监察的组织中的劳动保障监察员应当经过相应的考核或者考试录用。

劳动保障监察证件由国务院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监制。

第五条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劳动保障监察工作。劳动保障监察所需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

第六条

用人单位应当遵守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和规章,接受并配合劳动保障监察。

第七条

各级工会依法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对用人单位遵守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和规章的情况进行监督。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在劳动保障监察工作中应当注意听取工会组织的意见和建议。

第八条

劳动保障监察遵循公正、公开、高效、便民的原则。

实施劳动保障监察,坚持教育与处罚相结合,接受社会监督。

第九条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对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行为,有权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举报。

劳动者认为用人单位侵犯其劳动保障合法权益的,有权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投诉。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当为举报人保密;对举报属实,为查处重大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行为提供主要线索和证据的举报人,给予奖励。

第二章 劳动保障监察职责

第十条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实施劳动保障监察,履行下列职责:

(一)宣传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和规章,督促用人单位贯彻执行;

(二)检查用人单位遵守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和规章的情况;

(三)受理对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行为的举报、投诉;

(四)依法纠正和查处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行为。

第十一条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对下列事项实施劳动保障监察:

(一)用人单位制定内部劳动保障规章制度的情况;

(二)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的情况;

(三)用人单位遵守禁止使用童工规定的情况;

(四)用人单位遵守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劳动保护规定的情况;

(五)用人单位遵守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规定的情况;

(六)用人单位支付劳动者工资和执行最低工资标准的情况;

(七)用人单位参加各项社会保险和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情况;

(八)职业介绍机构、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和职业技能考核鉴定机构遵守国家有关职业介绍、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技能考核鉴定的规定的情况;

(九)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保障监察事项。

第十二条

劳动保障监察员依法履行劳动保障监察职责,受法律保护。

劳动保障监察员应当忠于职守,秉公执法,勤政廉洁,保守秘密。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对劳动保障监察员的违法违纪行为,有权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或者有关机关检举、控告。

第三章 劳动保障监察的实施

第十三条

对用人单位的劳动保障监察,由用人单位用工所在地的县级或者设区的市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管辖。

上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根据工作需要,可以调查处理下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管辖的案件。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对劳动保障监察管辖发生争议的,报请共同的上一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指定管辖。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对劳动保障监察的管辖制定具体办法。

第十四条

劳动保障监察以日常巡视检查、审查用人单位按照要求报送的书面材料以及接受举报投诉等形式进行。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认为用人单位有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行为,需要进行调查处理的,应当及时立案。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或者受委托实施劳动保障监察的组织应当设立举报、投诉信箱和电话。

对因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行为引起的群体性事件,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当根据应急预案,迅速会同有关部门处理。

第十五条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实施劳动保障监察,有权采取下列调查、检查措施:

(一)进入用人单位的劳动场所进行检查;

(二)就调查、检查事项询问有关人员;

(三)要求用人单位提供与调查、检查事项相关的文件资料,并作出解释和说明,必要时可以发出调查询问书;

(四)采取记录、录音、录像、照相或者复制等方式收集有关情况和资料;

(五)委托会计师事务所对用人单位工资支付、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情况进行审计;

(六)法律、法规规定可以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采取的其他调查、检查措施。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对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可以当场处理的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行为有权当场予以纠正。

第十六条

劳动保障监察员进行调查、检查,不得少于2人,并应当佩戴劳动保障监察标志、出示劳动保障监察证件。

劳动保障监察员办理的劳动保障监察事项与本人或者其近亲属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

第十七条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对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行为的调查,应当自立案之日起60个工作日内完成;对情况复杂的,经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30个工作日。

第十八条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对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行为,根据调查、检查的结果,作出以下处理:

(一)对依法应当受到行政处罚的,依法作出行政处罚决定;

(二)对应当改正未改正的,依法责令改正或者作出相应的行政处理决定;

(三)对情节轻微且已改正的,撤销立案。

发现违法案件不属于劳动保障监察事项的,应当及时移送有关部门处理;涉嫌犯罪的,应当依法移送司法机关。

第十九条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对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行为作出行政处罚或者行政处理决定前,应当听取用人单位的陈述、申辩;作出行政处罚或者行政处理决定,应当告知用人单位依法享有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

第二十条

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行为在2年内未被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发现,也未被举报、投诉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不再查处。

前款规定的期限,自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行为发生之日起计算;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自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

第二十一条

用人单位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或者规章,对劳动者造成损害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就赔偿发生争议的,依照国家有关劳动争议处理的规定处理。

对应当通过劳动争议处理程序解决的事项或者已经按照劳动争议处理程序申请调解、仲裁或者已经提起诉讼的事项,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当告知投诉人依照劳动争议处理或者诉讼的程序办理。

第二十二条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当建立用人单位劳动保障守法诚信档案。用人单位有重大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行为的,由有关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向社会公布。

第四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三条

用人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责令改正,按照受侵害的劳动者每人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标准计算,处以罚款:

(一)安排女职工从事矿山井下劳动、国家规定的第四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或者其他禁忌从事的劳动的;

(二)安排女职工在经期从事高处、低温、冷水作业或者国家规定的第三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的;

(三)安排女职工在怀孕期间从事国家规定的第三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或者孕期禁忌从事的劳动的;

(四)安排怀孕7个月以上的女职工夜班劳动或者延长其工作时间的;

(五)女职工生育享受产假少于90天的;

(六)安排女职工在哺乳未满1周岁的婴儿期间从事国家规定的第三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或者哺乳期禁忌从事的其他劳动,以及延长其工作时间或者安排其夜班劳动的;

(七)安排未成年工从事矿山井下、有毒有害、国家规定的第四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或者其他禁忌从事的劳动的;

(八)未对未成年工定期进行健康检查的。

第二十四条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不依法订立劳动合同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责令改正。

第二十五条

用人单位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或者规章延长劳动者工作时间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并可以按照受侵害的劳动者每人100元以上500元以下的标准计算,处以罚款。

第二十六条

用人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分别责令限期支付劳动者的工资报酬、劳动者工资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差额或者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逾期不支付的,责令用人单位按照应付金额50%以上1倍以下的标准计算,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

(一)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报酬的;

(二)支付劳动者的工资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

(三)解除劳动合同未依法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的。

第二十七条

用人单位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申报应缴纳的社会保险费数额时,瞒报工资总额或者职工人数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并处瞒报工资数额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

骗取社会保险待遇或者骗取社会保险基金支出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责令退还,并处骗取金额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八条

职业介绍机构、职业技能培训机构或者职业技能考核鉴定机构违反国家有关职业介绍、职业技能培训或者职业技能考核鉴定的规定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许可证。

未经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许可,从事职业介绍、职业技能培训或者职业技能考核鉴定的组织或者个人,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照国家有关无照经营查处取缔的规定查处取缔。

第二十九条

用人单位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责令改正:

(一)阻挠劳动者依法参加和组织工会,或者阻挠上级工会帮助、指导劳动者筹建工会的;

(二)无正当理由调动依法履行职责的工会工作人员的工作岗位,进行打击报复的;

(三)劳动者因参加工会活动而被解除劳动合同的;

(四)工会工作人员因依法履行职责被解除劳动合同的。

第三十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对有第(一)项、第(二)项或者第(三)项规定的行为的,处2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无理抗拒、阻挠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依照本条例的规定实施劳动保障监察的;

(二)不按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的要求报送书面材料,隐瞒事实真相,出具伪证或者隐匿、毁灭证据的;

(三)经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责令改正拒不改正,或者拒不履行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的行政处理决定的;

(四)打击报复举报人、投诉人的。

违反前款规定,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一条

劳动保障监察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或者泄露在履行职责过程中知悉的商业秘密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和劳动保障监察员违法行使职权,侵犯用人单位或者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三十二条

属于本条例规定的劳动保障监察事项,法律、其他行政法规对处罚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五章 附则

第三十三条 对无营业执照或者已被依法吊销营业执照,有劳动用工行为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依照本条例实施劳动保障监察,并及时通报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予以查处取缔。

第三十四条 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执行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和规章的情况,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根据其职责,依照本条例实施劳动保障监察。

第三十五条 劳动安全卫生的监督检查,由卫生部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等有关部门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执行。

第三十六条 本条例自2004年12月1日起施行。

四平市城乡规划监察条例相关推荐
  • 相关百科
  • 相关知识
  • 相关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