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 | 李百战 | ISBN | 9787562459484 |
---|---|---|---|
页 数 | 226 | 定 价 | 40.00元 |
出版时间 | 2012-2 | 副标题 | 室内热环境与人体热舒适 |
内容介绍
《室内热环境与人体热舒适》内容简介:室内热环境与人体健康、舒适和工作密切相关,一直是本行业热门研究课题,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室内热环境与人体热舒适》系统阐述了室内热湿环境与热舒适的基本概念、理论方法、国内外研究成果、热舒适理论的应用及热舒适标准等内容,并重点介绍了结合生理学、心理学研究室内热环境的成果,涉及热环境对皮肤温度、出汗、神经传导速度等的研究。
2100433B
:室内热环境是指影响人体冷热感觉的环境因素,也可以说是人们在房屋内对可以接受的气候条件主观感受。
室内热环境是指影响人体冷热感觉的环境因素。这些因素主要包括室内空气温度、空气湿度、气流速度以及人体与周围环境之间的辐射换热。适宜的室内热环境是指室内空气温度、湿度气流速度以及环境热辐射适当,使人体易于...
窗墙面积比是指某一朝向的外窗(包括透明幕墙)总面积,与同朝向墙面总面积(包括窗面积在内)之比,简称窗墙比。窗墙面积比是指某一朝向的外窗(包括透明幕墙)总面积,与同朝向墙面总面积(包括窗面积在内)之比。...
室内热湿环境对人体舒适性的影响分析——从生理学、心理学角度分析室内热湿环境参数;从热平衡的角度引入人体热舒适概念;提出改善室内热湿环境、提高人体热舒适的措施。分析室内热湿环境对人体舒适性的影响和理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一些个人建议。
从热平衡的角度讲述人体热舒适,分析了各种热环境因素对人体舒适性的影响,提出改善建筑热环境、提高人体热舒适的措施并指出理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本标准规定了空调器调节的室内环境的热舒适性指标要求及条件。 本标准适用于空调器调节的室内环境的评价。2100433B
运动状态下人体产热量增加,需要较低的环境温度保持人体热平衡和热舒适;空气流动作为一种低能耗的身体降温方式,可在保证人体热舒适的前提下降低建筑能耗。本项目以实验研究为基础并结合统计分析,系统探索了代谢率对人体热反应的影响和空气流动对代谢率升高的补偿规律。本项目取得的主要成果包括:(1)通过严格的实验室实验,系统测定了不同活动状态下我国青年人群的代谢率特征,指出我国青年人群代谢率与ISO 7730和ASHRAE 55等基于欧美人群研究结果给出的典型活动的代谢率数值存在显著差异,在静坐和站立时的代谢率值低于标准给出的数值,走步时则高于标准给出的数值。(2)实验研究了活动量为1.0-2.5 met时人体的热偏好、可接受温度范围和气流偏好,指出活动量为1.9-2.5 met时,PMV模型预测舒适温度显著低于人体实测偏好温度和中性温度;指出活动量为1.0-1.4 met时,可控气流可在24-30℃范围内保持人体热舒适,并给出了不同温湿度组合下人体偏好风速取值。(3)实验研究了活动量为3.0-4.5 met下人体的风速和温度偏好,发现可控气流可显著提高人体偏好温度,具备较好的舒适和节能效果;研究结果同时指出PMV模型在3.0-4.0 met时预测舒适温度偏低,不适用于活动量较高的情况。(4)实验研究了在30℃环境中进行不同活动量(1.0-4.5 met)后进入26℃中性环境以后人体的热反应规律,指出活动强度越高,恢复至中性舒适的时间越长,这主要是因为在偏热环境中进行较高活动量的运动(3.0-4.5 met)时人体蓄热造成;进一步实验研究了在30℃环境中进行4.5 met运动后进入24,26和28℃环境时,有无可控气流时人体热反应,指出空气流动可显著提高运动后人体热舒适,缩短恢复至中性舒适时长,在环境温度28℃时可达到环境设定温度24℃无气流时的效果。以上研究结果将对我国体育运动场所低能耗设计与控制提供有效指导。 依托本项目共发表SCI论文3篇。 2100433B
批准号 |
50678030 |
项目名称 |
建筑环境差异化对人体热舒适的影响及评价研究 |
项目类别 |
面上项目 |
申请代码 |
E0803 |
项目负责人 |
端木琳 |
负责人职称 |
教授 |
依托单位 |
大连理工大学 |
研究期限 |
2007-01-01 至 2009-12-31 |
支持经费 |
29(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