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松嫩平原土壤盐碱化的冻融机制模拟 | 项目类别 | 面上项目 |
---|---|---|---|
项目负责人 | 张殿发 | 依托单位 | 宁波大学 |
拟通过室内土柱试验,采用多种试验组合,模拟不同地球化学场中,土壤盐碱化的冻融作用过程和形成机理。特别是冻融过程中的水盐运移速率、过程、驱动力、离子交换过程对土壤碱化作用的影响。为松嫩平原土壤盐碱化的综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该项目的研究成果将补充和完善土壤盐碱化的形成理论,修正“潜水埋深”理论的适用范围。 2100433B
批准号 |
40273042 |
项目名称 |
松嫩平原土壤盐碱化的冻融机制模拟 |
项目类别 |
面上项目 |
申请代码 |
D0707 |
项目负责人 |
张殿发 |
负责人职称 |
研究员 |
依托单位 |
宁波大学 |
研究期限 |
2003-01-01 至 2005-12-31 |
支持经费 |
27(万元) |
滴灌能控制土壤盐碱化其主要原理是因为滴灌所使用的水量少,少量少则水中的无机盐量就会相对减少,由水蒸发后产生的盐碱物质就相对于浇灌要少得多了,这样就会比较有利于控制土壤盐碱化,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不能从根...
盐碱地的改良方法如下: 洗盐。洗盐就是把水灌到盐碱地里,使土壤盐分溶解,通过下渗把表土层中的可溶性盐碱排到深层土中或淋洗出去,侧渗入排水沟加以排除。 平整土地。平整土地可使水分均匀下渗,提高降雨淋盐和...
我建议你还是使用生物改良的方法比较好,一是可以持续稳定的改良,二是没有副作用影响植株的生长,我们这用的许博士的东西,效果很好,你可以看看。
采用野外调查与试验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大庆市五区四县不同类型土壤的全盐量、阴离子组成、pH值、总碱度、交换性Na+和碱化度等指标进行了研究,并运用主成分分析对主要土壤类型的盐碱化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大庆市主要土壤类型的全盐量和碱化度,在盐碱土中最高,分别为3.307g/kg和33.464%;在黑钙土中最低,分别为0.693g/kg和1.823%。全盐量和碱化度在各土壤类型中的排序一致,为:盐碱土>草甸土>沼泽土>风沙土>水稻土>黑钙土。各土壤类型的阴离子组成主要以HCO3-为主,且HCO3-的质量分数随土壤全盐量的增加而增加,SO24-和Cl-,CO32-的质量分数最少。盐碱土中Cl-的质量分数小于SO42-的质量分数,故其属于硫酸盐苏打盐渍土。不同土壤类型的全盐量与各阴离子的相关性有显著差别,除沼泽土外,其他土壤类型全盐量越高,与阴离子的相关性越显著。碱化度与交换性Na+有极显著相关性。pH值与总碱度呈极显著相关。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大庆各土壤类型的盐碱化状况为:盐碱土>草甸土>沼泽土>风沙土>黑钙土>水稻土。
为研究含铬酸性废水和盐碱化土壤综合利用时土壤改良情况以及铬的形态变化,采用土柱充压渗透装置模拟酸性污水渗透通过不同pH值的盐碱土进行实验,对pH值、ORP值(氧化还原电位)、ESP(碱化度)及土柱中钙镁离子之和,铬的不同形态和有机质含量等指标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含铬酸性废水渗透通过盐碱土,使盐碱地趋于中性土壤,酸性污水渗透过盐碱土不会降低土壤本身有机质和钙镁的含量;酸性污水中的铬在通过盐碱土后,迁移能力总体较弱,说明盐碱地对含铬酸性废水处理具有明显效果,同时也能够改良盐碱土。
科立迩公司是高寒地区公路铁路隧道抗冻融系统保温新产品。今天简要分析一下隧道酚醛板厚度在隧道冻融圈变化规律的影响。
保温材料的保温效果不仅受到保温层安装位置和材料类型的影响,还和保温
层厚度有很大的关系,所以对不同保温层厚度条件下,冻融圈变化规律的研究必
不可少。
下面对选用的隧道酚醛板分别选择三种不同的保温层厚度(3.5、5.0和6.5cm),对其保温效果进行对比分析。鉴于计算原理与前面完全相同,这里不再给出详细的计算过程,只给出不同保温层厚度条件下,隧道施工一年时间内,典型位置的最大冻深,可以看到拱顶、拱腰的冻深均随着保温材料厚度的增加而减小,当保温层厚度为3.5cm时,隧道拱项最大冻深为0.3m,当保温层厚度为5.Ocm时,冻深则减小到了0.14m,减小了54%左右,而当保温层厚度为6.5cm时,该位置则己经不会出现O℃以下的情况,拱腰
位置情况与拱项类似,说明隧道酚醛板厚度对温度场的分布影响明显。底板的冻深比拱顶和拱腰大很多,主要原因是底板没有铺设隔热保温材料:拱腰冻深比拱顶的要稍微小些,主要原因是计算断面埋深较浅,拱项的温度受到了上表面山体温度的影响。
不同厚度隧道酚醛板下的最大冻结深度厚度保温层厚度(cm)位置3.5 5.0 6.5底板位置(cm)180 188 176
拱项位置(cm)25 18 0拱腰位置(cm)
沥青混凝土非饱和渗流是客观存在的,冻融过程沥青混凝土渗流/聚冰机制是冻融破坏产生的本源,但目前国内外对于冻融过程沥青混凝土渗流/聚冰机制尚不明确,导致沥青混凝土冻融破坏缺乏有针对性的研究。本项目采用细观-宏观多尺度结合的数字化技术,研究非冰冻条件下沥青混凝土非饱和渗流特征与渗透特性,分析冻结过程沥青混凝土孔隙冰形成与生长过程及其与孔隙特征的关系,明确孔隙冰的存在对沥青混凝土渗透特性的影响,揭示冻结过程沥青混凝土渗流/聚冰机制;运用宏观唯像损伤理论和非平衡统计方法,研究冻融循环作用下沥青混凝土损伤扩展特性,建立沥青混凝土冻融损伤本构模型;结合沥青混凝土渗流/聚冰机制和冻融损伤扩展特性,研究冻融过程沥青混凝土细观变形演变规律,揭示沥青混凝土冻融破坏特性。.本研究揭示了沥青混凝土冻融破坏的本质,对冰冻地区沥青混凝土损伤评价和预测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渗流力学及材料学科的发展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依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书中的相关研究规划,项目执行期间研究团队分别对非冰冻条件下沥青混合料非饱和渗流机制、冻结作用对沥青混合料渗流机制的影响及冻融作用下沥青混凝土破坏特性等内容展开了深入研究,具体如下: (1)针对水分在沥青混合料中渗流特征不明确的问题,开发了多水头沥青混合料恒压渗流装置,研究了水分在沥青混合料中传递的流态变化,阐明了非达西渗流在沥青混合料中的普遍存在性;结合沥青混合料细观结构分布特征,对沥青混合料渗流的方向性进行了合理的解释,并明确了显著影响沥青混合料渗流特征的细观结构参数。 (2)为准确观测沥青混合料细观水分分布,基于X-ray断层扫描技术提出了沥青混合料细观水分分布测试方法;研究了该方法对于不同类型试件的适用性和精度,探讨了工业CT扫描参数对测试结果的影响,提出了应用于沥青混合料细观水分分布的最优参数;在此基础上,初步分析了动/静水作用下沥青混合料内部水分分布特征,证明了沥青混合料在不同条件下渗流的活性空隙。 (3)运用宏观-细观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定量研究了冻融作用下沥青混合料渗流流态的变化特征,明确了冻融作用对沥青混合料达西-非达西渗流转化的加剧作用;分析了沥青混合料细观结构冻融损伤的破坏模式;并借助上述两方面研究成果,建立了冻融循环过程中沥青混合料细观结构演变规律与渗流特征间的关系,阐明了冻结作用对沥青混合料渗流特征的影响。 (4)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为探究水分渗流引起的冻融损伤对沥青路面破坏特性的影响,以沥青混合料疲劳破坏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随冻融作用的演化规律及主要影响因素;开展了不同冻融损伤状态下的沥青混合料在小应力条件下细观应变场的分析,从细观尺度揭示了冻融作用对沥青混合料破坏特性影响的机理。 (5)依托本项目发表学术论文14篇,其中SCI检索7篇(中科院1区1篇,2区4篇,交通运输工程领域顶级年刊1篇),影响因子3.0以上3篇,单篇最高影响因子4.844;EI检索6篇(其中5篇为国家一级期刊);授权国家发明专利4项;培养博士生1名(已毕业),硕士研究3名(已毕业2人,在读1人)。 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