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树木引种驯化方法 | 定 义 | 从外地区(或外国)引进一个本地区(或本国)没有的树种,经过驯化培育而使其成为本地区(或本国)一个栽培树种的方法 |
---|
该法是林业上经常采用的方法。在进行树木引种驯化工作时,首先要对引种材料进行选择和研究,分析引进树种的经济性状,从而作出取舍;其次要根据树种自然分布区以及栽培地区自然条件,分析其生态要求,预测引入地区的表现,确定引种的可能性及驯化措施,还要对种苗进行检疫、登记、编号、引种栽培试验。树木引种驯化的意义在于提高木材生产率和木材质量,满足材种需要,增加林产品种类,克服或减少病虫害和自然灾害,丰富树种资源,提高林业生产水平,并有利于发挥森林的防护作用和美化价值。 2100433B
1.在树干底部靠近地面约1米处涂上石灰可以防止害虫沿树干上爬损害树; 2.在树上搭窝引鸟类来防治虫害; 3.除了人为砍伐,火灾对树木的毁坏也非常大,...
要因树、因品种、因时修剪。每株树的个体发育、长势强弱有差别,各品种的生物学特性不同,具体的修剪方法和时间都要区别对待。树木在夏季正处于旺盛生长期,修剪免不了要剪掉许多新梢和叶片。如果土壤条件差,管理又...
要因树、因品种、因时修剪。每株树的个体发育、长势强弱有差别,各品种的生物学特性不同,具体的修剪方法和时间都要区别对待。树木在夏季正处于旺盛生长期,修剪免不了要剪掉许多新梢和叶片。如果土壤条件差,管理又...
精心整理 1树木保护方案 1.1 现场树木现状 本工程地处 ****** ,施工区域内有多棵乔木需要移植及保护。需要保护的树木 主要集中在 ***** ,。需要移植的树木主要集中 ********* 。需进行保护及移除的树木 主要为高大乔木。 1.2 保护措施 1.2.1 建立登记卡,记录树种高度、 干径,分枝点高度,树冠形状和主要观赏面, 与校方一起,确定需移植及保护树木的生长状况,对保护有特别风险及特备要求的 树木,要予以确定,专题讨论,制定特殊的保护方案, 。 1.2.2 平衡修剪 因施工区域内有塔吊进行施工运转,防止树木与塔吊进行碰撞,并保持树木地 下部分与地上部分的水分代谢平衡,减少树冠蒸腾,对现场树木进行树冠修剪以及 截干,截口应涂抹防腐剂(沥青,白调和漆:石灰乳或用稀泥薄膜包扎)去叶 1/2 —1/3,适当留些小枝,易于发芽展叶。 1.2.3 绕绳处理 (1) 本工程主要是高
引种驯化,从国外或国内其他地区引进种质资源,通过试验、选择和培育,使野生植物成为栽培植物,使外地作物成为本地作物的措施和过程。引种指获得种质资源的手段,驯化则指选育的过程。植物至少要经过由种子(播种)到种子(开花结实)的过程,才算引种驯化。而引入种苗或种子后,虽已用于生产栽培,但不能达到开花结实阶段或根本不能留种的,则称“引种栽培”。
引种驯化的原理主要有两方面原理:遗传学原理和生态学原理。
引种的遗传学原理
变异与适应是植物引种与驯化的重要基础
1、 反应规范
生物体的表现型是基因型与环境条件相互作用的结果。引种是植物在其基因型适应范围内迁移;这种适应范围受到基因型的严格制约。所谓品种的适应范围,就是这个品种基因型在地区适应性反应的反应规范。
2、 潜在基因
生物体的基因只有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才能得以表达。植物的异地栽培是在植物具有潜在的适应基因的条件下获得成功的。
3、 植物的发育调控
适宜的环境条件可以激活一些基因表达,因此原产地没有表达出来的性状有可能在异地条件下表达出来。
引种是品种在其遗传性适应范围内的迁移。这种适应范围受到基因型的严格制约;不同植物种类,其适应范围相差很大,同一植物种类的不同品种间在适应性上也存在差异;品种自体调节能力与品种基因型的杂合性程度有关;P=G E(P:引种效果;G:植物适应性的反应规范;E:原产地与引种地生态环境的差异)
引种驯化的遗传学原理就在于植物对环境条件的适应性的大小及其遗传。如果引种植物的适应性较宽,环境条件的变化在植物适应性反应规范之内,就是“简单引种”。反之,就是“驯化引种”。
引种驯化的生态学原理
原产地与引种地之间,影响作物生产的主要因素应尽可能相似,以保证作物品种互相引用成功的可能性。
首先要尽量保证气候相似,要强调气候中温度条件,忽略光、湿、气、土忽略作物对环境适应。常见的关于引种驯化的生态学原理有以下几种:
1、 达尔文学说
植物在自然条件下有适应风土的能力, 在植物自然迁移时,往往抑制它和其它有机体的竞争,而首先适应新的环境条件。驯化则是在长期的进化中进行的。
有机体的地理分布不仅决定于现代因子,还决定于历史因子。引种时要研究植物分布的历史及其生物学特性形成的历史。
在自然栽培条件下通过自然选择和保持的变种能使植物驯化。因此,无论在自然和栽培条件下动能发生植物的驯化。有机体的遗传性不管如何巨大,都能够在改变了的条件下产生变异,不断出现新的性状。
当植物的个体在不同生存条件下发育时,再用选择手段就能获得新类型的植物。驯化是植物本身适应新环境条件和改变生存要求的过程。选择是人类驯化过程的基础。
2、 米丘林风土驯化学说
他的引种驯化理论是建立在达尔文学说基础上的,从有机体与环境条件统一的观点出发,经反复实践,探索,提出了风土驯化的两条原则:
a.从引种材料看:利用遗传不稳定、易动摇的幼龄植物—实生苗作为风土驯化材料,使其在新的环境影响下,逐渐改变原来性状,适应新的环境条件,达到驯化效果,尤其在个体发育的最幼龄阶段(种子阶段),可塑性最大,也具有最大的可能性产生新的变异以适应新的环境;
b.从引种步骤看:采用逐步迁移播种的方法。实生苗对新环境有较大的适应性,但有一定限度,当原产地与引种地条件相差太大而超越了幼苗的适应范围,驯化难以成功,这是需要采用逐步迁移的方法,使它逐渐移向与引种地相接近的地区,并接近于适应预定的栽培条件。米丘林创造了混合授粉法、预先无性接近法和媒介法。
植物引种、驯化的意义如下:
①增加了新的资源种类。例如,一个地区因缺乏高产粮食作物的自然分布而粮食短缺,或者虽有野生的作物分布但未经过人工驯化,这时可以考虑将本地具有潜在驯化能力的种类或者从外地引进的种类进行驯化,一旦驯化成功,就可以增加该地的资源种类。
②以良种替代劣种。良种通常产量高、抗逆性强、有效成分高、具有生态效应等,劣种则生长缓慢、病虫害严重等,通过引进优良种类即可获得相应的经济和生态效益。
③扩大栽培范围,或保护珍稀濒危植物。如果某种经济植物分布或栽培范围小、产量低、不能满足市场需求,或者该植物属珍稀濒危物种,那么扩大种植面积,实行推广种植,对于野生植物的引种驯化、孑遗植物和其他濒危植物的引种具有重要意义。
④丰富园林植物种类。这是一种需时短、见效快、节省人力、物力的方法。
⑤发挥植物的优良特性。有的植物在新的区域可以发挥自己的某些特性,表现出更好的适应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