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补性氧化金属半导体CMOS(Complementary Metal-Oxide Semiconductor)和CCD一样同为在扫描仪中可记录光线变化的半导体。目前CMOS感光器件主要应用于少数名片扫描仪和文件扫描仪。CMOS的制造技术和一般计算机芯片没什么差别,主要是利用硅和锗这两种元素所做成的半导体,使其在CMOS上共存着带N(带–电) 和 P(带 电)级的半导体,这两个互补效应所产生的电流即可被处理芯片纪录和解读成影像。然而,CMOS的缺点就是太容易出现杂点, 这主要是因为早期的设计使CMOS在处理快速变化的影像时,由于电流变化过于频繁而会产生过热的现象。
出现转机是在1998年,当时国际扫描仪市场的竞争非常激烈,各大厂家都使出了降价的法宝,造成了扫描仪生产厂商的行业性亏损。一些厂家开始重新搬出接触式感光器件,经过改进,使其分辨率达到了600 dpi,然后冠以CIS技术名称,以新技术的面目推向市场,居然取得了相当的成功。不过就性能而言,接触式感光器件存在着严重的先天不足,首先由于不能使用镜头,只能贴近稿件扫描,其实清晰度远远达不到标称的批标,同时硫化镉光敏电阻本身漏电很大,各感光单元之间干扰严重,进一步降低了清晰度,而且由于无法实现同时制造三条平行的感光单元同时实现三色扫描,接触式感光器件不能使用常用的冷阴极灯管,而不得不使用发光二极管(LED)阵列作为光源,这种光源无论在光色还是在光线的均匀度上都是比较差的。而且由于LED阵列是由数百个发光二极管组成,一旦有一个损坏就意味着整个阵列的报废,这种产品的寿命比较短,该类感光器件的温度系数很大,,周围环境温度的变化将对扫描仪的扫描结果产生很大影响,因此,你要想获得一个稳定的扫描结果,最好在一个温度恒定的房间内工作。
光电倍增管:PhotoMultiplier Tube,简称PMT,是灵敏度极高,响应速度极快的光探测器。这种扫描器件实际上是一种电子管,感光的材料主要是金属铯的氧化物,其中并掺杂了其他一些活性金属(例如镧系金属)的氧化物进行改性,以提高灵敏度和修正光谱曲线,用这材料制成的光电阴极射线管,在光线的照射下能够发射电子,我们可以称之为光电子,它经栅极加速放大后去冲击阳极,最终形成了电流。在各种感光器件中,光电倍增管是性能最好的一种,无论在灵敏度、噪声系数还是动态范围上都遥遥领先于其他的感光器件,更难能可贵的是它的输出信号在相当大范围内保持着高度的线性输出,使输出信号几乎不用做任何修正就可以直接获得很准确的色彩还原。
同时,光电倍增管在各种感光器件中的生产成本是最高的,而且由于一次只能扫描到一个像素,因此扫描速度很慢,扫描一张图往往需要几十分钟。因此,光电倍增管现在只用在最专业的鼓式(大滚筒)的扫描仪之上,这种扫描仪的价格非常高昂,少则几十万元,多则上百万元,是一种可望而不可及的贵族产品,不适合于一般家庭使用。
接触式感光器件CIS(Contact Image Sensor)与CCD技术几乎是同时出现的,它使用的感光材料一般是我们用来制造光敏电阻的硫化镉,它很容易制成一条长的阵列,而且生产成本只有半导体隔离CCD的1/3,当时主要是用在低档黑白手持式扫描仪和传真机上,由于尺寸太大,无法使用镜头成像,只能依靠贴近目标来识别目标,因此光学分辨率最高只能达到200dpi,到1994年前后,随着扫描仪彩色化、高精度化,接触式感光器件本身噪声大,动态范围小,精度低的缺陷暴露无疑,迅速从扫描仪市场上销声匿迹了。在其后的四年中,我们只能在传真机上看到它的身影。
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的非线性电阻阀片主要成分是氧化锌,氧化锌的电阻片具有极为优越的非线性特性。正常工作电压下其电阻值很高,实际上相当于一个绝缘体,而在过电压作用下,电阻片的电阻很小,残压很低。 核心工作元...
闭雷器是向天空不断发射电子,电流顺着它进入大地,我没明白你说的什么正反之分
原因是湿敏电阻是利用湿敏材料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导致本身电阻值发生变化这一原理而制成的。湿敏电阻的特点是在基片上覆盖一层用感湿材料制成的膜,当空气中的水蒸气吸附在感湿膜上时,元件的电阻率和电阻值都发生变...
感光器工作原理图 CCD英文全称:Charge Coupled Device。这两种感光器件与我们日常使用的半导体集成电路相似,在一片硅晶片集成了几千到几万个光电三极管,这些光电三极管分为三列,分别用红绿蓝色的滤色镜罩住,从而实现彩色扫描。光电三极管在受到光线照射时可以产生电流,经放大后输出。
该类感光器件近年性能提高很大,其高端产品的性能已经接近低档的光电倍增管,但由于数千个光电三极管的距离很近(微米级),并且各三极管之间的绝缘是依靠半导体PN结来的绝缘。隔离电阻较小,因此,在各光电三极管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漏电现像,使各感光单元的信号产生相互干扰,降低了扫描仪的实际清晰度。
为了改善这一情况,现在可以采用硅氧化物隔离技术,也就是说,在器件加工过程中,将各个光电三极管之间的半导体单晶硅用SiO2(二氧化硅)替代,由于SiO2是非常好的绝缘材料,几乎杜绝了光电三极管之间的漏电现像,因而在两台扫描仪性能指标相同的情况下,使用硅氧化物隔离CCD的扫描仪的实际清晰度将有一个质的飞跃。
不过,这种技术产品的生产成本要比半导体隔离技术产品的生产成本高出几倍,因此,目前只能用在5000元以上的专业级扫描仪之中。而目前市场上的几乎所有家用和办公用扫描仪,都是采用半导体隔离的CCD,性能不可能不受到影响。
扫描仪的核心部分是完成光电转换的部件——扫描元件(也称为感光器件)。目前市场上扫描仪所使用的感光器件有四种:电荷藕合元件CCD(硅氧化物隔离CCD和半导体隔体CCD)、接触式感光器件CIS、光电倍增管PMT和互补金属氧化物导体CMOS。
四种扫描元件中,光电倍增管的成产成本最高,少则几十万元,而且扫描速度很慢,一张图往往需要几十分钟的时间,所以光电倍增管只用在最专业的鼓式扫描仪上。而CCD和CIS的生产成本相对较低,扫描速度相对较快,扫描效果能满足大部分工作的需要,所以CCD或CIS的扫描仪已成为许多家用、办公和SOHU一族的选择。作为生产成本最低的CMOS器件,由于其扫描成像质量的限制,容易出现杂点,所以目前只使用在名片扫描仪上。
由于不同的扫描元件会对最终的扫描效果造成不同的影响,所以我们在选购扫描仪的时候,不妨关注一下扫描仪用的是哪款感光器件,这将会对你选购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
电荷藕合元件CCD
武汉华能阳光电气有限公司 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爆炸起因 爆炸事故特点 由于金属氧化物避雷器具有保护比小、 通流容量大、 稳定 性好等优点, 从而取代传统碳化硅避雷器已是大势所趋, 目前在 我国高压、超高压领域,金属氧化物避雷器已处于垄断地位。然 而,在运行中,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的爆炸事故时有发生,例如, 某供电 1986年安装了国产 FYS一 10型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 33只,投运不到一年就爆炸了 8~9只,大部分是在雷雨天气损 坏,个别也有正常运行情况下损坏的。 再如某变电所采用 ABB公 司的 MWPO12型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持续运行电压 12kV, 1988年 3月 I 段母线 B相避雷器击穿,当时天气晴朗,系统无 操作; 1989年 8月,雷雨时, I 段母线 C相避雷器爆炸; 1990 年 6 月,在倒闭操作时, I 段母线避雷器爆炸,三相避雷器均损 坏。又如,持续运行电压
35kV海岱变至大松树变Ⅱ回线路工程 金属氧化锌避雷器 技术规范书 2 设计单位 : 曲靖东电电力设计有限公司 2009年 10月 - 0 - 甲方:南方电网公司曲靖供电局 代表签字: 乙方:云南东电线路器材有限公司 代表签字: 设计方:曲靖东电电力设计有限公司 代表签字: - 1 - 目 录 1 总则 1.1 标准 1.2 投标书中应提供的资料图纸 1.3 备品备件、专用工器具和仪表 1.4 技术文件 1.5 文件发送 2 技术要求 2.1 使用环境条件 2.2 技术要求 2.3 制造厂应提供的附件 3 试验 附录 1 备品备件 附录 2 专用工器具和仪表 附录 3 投标者应提供的技术数据及图纸资料 附录 3.1 技术数据一览表 附录 3.2 图纸资料 - 2 - 货物需求一览表 编号 型号及规范 数 量(台) 爬电比距 (cm) 备注 1 35kV
顺式作用元件元件作用
顺式作用元件是同一DNA分子中具有特殊功能的转录因子DNA结合位点和其它调控基序,在基因转录起始调控中起重要作用;按功能特性分为通用调节元件如启动子、增强子及沉默子和专一性元件如激素反应元件,cAMP反应元件; 确定顺式作用元件的试验方法主要有:DNA结构分析、序列分析和基因删除或替换等,软件预测是确定顺式作用元件的另一种方法,但不同软件预测结果差异较大,将试验方法与软件预测相结合能够提高顺式作用元件预测的准确性。
多细胞有机体在生长、分化和发育过程中需要整合不同组织的、发育的、环境的信号调节基因表达,转录起始的调节是其中的重要一环。顺式作用(cisacting)元件是同一DNA分子中具有转录调节功能的特异DNA序列,即具有特殊功能的转录因子DNA结合位点和其他调控基序(motif)。
顺式作用元件元件介绍
顺式作用元件是指与结构基因串联的特定DNA序列,是转录因子的结合位点,它们通过与转录因子结合而调控基因转录的精确起始和转录效率。
顺式作用元 件在分子遗传学领域,相对同一染色体或DNA分子而言为"顺式"(cis);对不同染色体或DNA分子而言为"反式"(trans)。
顺式作用元件是转录调节因子的结合位点,包括启动子、增强子和沉默子。真核基因启动子是原核启动序列的同义语。真核启动子是指RNA聚合酶及转录起始点周围的一组转录控制组件,每个启动子包括至少一个转录起始点以及一个以上的功能组件,转录调节因子即通过这些机能组件对转录起始发挥作用。在这些调节组件中最具典型意义的就是TATA盒子,它的共有序列是TATAAA。TATA盒子通常位于转录起始点上游-25至-30区域,控制转录的准确性和频率。TATA盒子是基本转录因子TFⅡD结合位点;TFⅡD则是RNA聚合酶结合DNA必不可少的。除TATA盒子外,GC盒子(GGGCGG)和CAAT盒子(GCCAAT)也是很多基因中常见的,它们位于起始点上游-30至-110bp区域。 所谓增强子就是远离转录起始点、决定组织特异性表达、增强启动子转录活性的特异DNA序列,其发挥作用的方式与方向、距离无关。增强子与启动子非常相似:都是由若干组件组成,有些组件既可在增强子、又可在启动子出现。从功能方面讲,没有增强子存在,启动子通常不能表现活性;没有启动子,增强子也无法发挥作用。增强子和启动子有时分隔很远,有时连续或交错覆盖。
某些基因有负性调节元件枣抑制子(沉默子)存在。有些DNA序列既可作为正性、又可作为负性调节元件发挥顺式调节作用,这取决于不同类型细胞中DNA结合因子的性质。
零件封装是指实际零件焊接到电路板时所指示的外观和焊点的位置。是纯粹的空间概念.因此不同的元件可共用同一零件封装,同种元件也可有不同的零件封装。像电阻,有传统的针插式,这种元件体积较大,电路板必须钻孔才能安置元件,完成钻孔后,插入元件,再过锡炉或喷锡(也可手焊),成本较高,较新的设计都是采用体积小的表面贴片式元件(SMD)这种元件不必钻孔,用钢膜将半熔状锡膏倒入电路板,再把SMD元件放上,即可焊接在电路板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