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裂绣线菊毛叶变种形态特征
灌木,高1-2米;小枝细瘦,开展,稍呈之字形弯曲,嫩时褐黄色,无毛,老时暗灰褐色;冬芽小,宽卵形,先端钝,无毛,外被数个鳞片。
叶片近圆形,较原种(长1.7-3厘米,宽1.5-3厘米)稍小,先端钝,常3裂,基部圆形、楔形或亚心形,边缘自中部以上有少数圆钝锯齿,下面色较浅,下稀疏短柔毛,基部具显著3-5脉。
伞形花序具总梗,无毛,有花15-30朵;花梗长8-13毫米,被稀疏短柔毛;苞片线形或倒披针形,上部深裂成细裂片;原种三裂绣线菊的花直是径6-8毫米;该变种较原种花较小。萼筒钟状,外面无毛,内面有灰白色短柔毛;萼片三角形,先端急尖,内面具稀疏短柔毛;萼筒外面被稀疏短柔毛,花瓣宽倒卵形,先端常微凹,长与宽各2.5-4毫米;雄蕊18-20,比花瓣短;花盘约有10个大小不等的裂片,裂片先端微凹,排列成圆环形;子房被短柔毛,花柱比雄蕊短。蓇葖果开张,仅沿腹缝微具短柔毛或无毛,花柱顶生稍倾斜,具直立萼片。花期5-6月,果期7-8月。
三裂绣线菊毛叶变种生于多岩石向阳坡地或灌木丛中,海拔450-2400米。
三裂绣线菊毛叶变种产自中国黑龙江、辽宁、内蒙古、山东、山西、河北、河南、安徽、陕西、甘肃。苏联西伯利亚也有分布。
三裂绣线菊是灌木,高1-2米;小枝细瘦,开展,叶片近圆形,伞形花序具花15-30朵;苞片线形或倒披针形,萼筒钟状,花瓣宽倒卵形,蓇葖果开张,花柱顶生稍倾斜,具直立萼片。花期5-6月,果期7-8月。生于...
三裂绣线菊 别称: 三桠绣线菊 科: 蔷薇科 属: 绣线...
华北绣线菊大叶变种属于蔷薇亚纲。产黑龙江、辽宁、河北、河南、山西、陕西、甘肃、山东、江西、江苏、湖北、安徽。生于山坡杂木林内、林缘或悬崖多石地,海拔200--2400米。
三裂绣线菊毛叶变种庭园习见栽培供观赏,又为鞣料植物,根茎含单宁。
北川政夫在《日本植物学杂志》发表一新种命名为S.tatewakiiKitag.inJourn.Jap.Bot.32:86.1957,采自山西石山横岭关附近(M.Tatewakino.609,V.13.1942),据称该种与日本绣线菊圆叶变型S.nipponicaMaxim.f.rotundifolia Makino近似,仅分枝较多,叶片基部为三出脉,是其异点。从文献记载推测,该种近似三裂绣线菊或绣球绣线菊,可能为同物异名,因未见模式标本,留待考订。
目的用高效液相法同时测定榆叶合叶子中绣线菊苷、金丝桃苷、芦丁、槲皮素的量。方法使用Agilent E-clipse XDB-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A为乙腈,B为1 000 mL水+55 mL乙腈+20 mL醋酸溶液,梯度洗脱;体积流量为1.0 mL/min;检测波长360 nm;柱温35℃。结果绣线菊苷、金丝桃苷、芦丁和槲皮素分别在15.54~155.4μg/mL(r=0.999 0),5.18~51.8μg/mL(r=0.999 1),10.22~102.2μg/mL(r=0.999 3),9.8~98μg/mL(r=0.9993)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84%、97.18%、98.73%、97.73%。结论建立的方法简便易行,准确性、重复性好,可作为榆叶合叶子中4种黄酮成分的定量测定方法。
在公路边坡上种植三裂蟛蜞菊,能较快形成植被覆盖层,有效地阻止地表径流冲刷坡面,起到公路土质边坡水土保持的作用,同时也美化了公路周边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