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碳汇问题研究基本信息

书    名 森林碳汇问题研究 作    者 李顺龙著
出版社 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 定    价 100 元
ISBN 7810768832

森林碳汇问题研究造价信息

市场价 信息价 询价
材料名称 规格/型号 市场价
(除税)
工程建议价
(除税)
行情 品牌 单位 税率 供应商 报价日期
森林 品种:硅藻泥;型号:单色弹涂;材质:硅藻泥;尺寸:包工包料,按实际施工面积结算;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常远

m2 13% 长春市常远装饰材料有限公司
森林 品种:硅藻泥;型号:手工肌理;材质:硅藻泥;尺寸:包工包料,按实际施工面积结算;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常远

m2 13% 长春市常远装饰材料有限公司
森林绿 600*600*20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m2 13% 河北曲阳县阳平石材厂
森林绿 级别-标准,光板价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m2 13% 海南合展石业工程有限公司
森林 800×800; 系列:微晶石系列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13% 小河区天宇装饰材料经营部
森林沐浴图 H1720XW3620XD150/PG-F009-A 浮雕类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13% 佛山市南海盘古雕塑艺术工艺厂河南销售
森林沐浴图 H2300XW2300/PG-F009-B 浮雕类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13% 佛山市南海盘古雕塑艺术工艺厂河南销售
挪威森林 墙纸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13% 广东玉兰装饰材料有限公司
材料名称 规格/型号 除税
信息价
含税
信息价
行情 品牌 单位 税率 地区/时间
热转印机印机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韶关市2010年7月信息价
森林绿 板厚17~20mm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云浮市郁南县2021年2季度信息价
森林绿 板厚17~20mm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云浮市郁南县2020年4季度信息价
森林绿 板厚17~20mm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云浮市郁南县2019年2季度信息价
森林绿 板厚17~20mm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云浮市郁南县2019年1季度信息价
森林绿 板厚17-20mm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云浮市郁南县2017年2季度信息价
森林绿 板厚17-20mm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云浮市郁南县2017年1季度信息价
森林绿 板厚17~20mm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云浮市郁南县2022年2季度信息价
材料名称 规格/需求量 报价数 最新报价
(元)
供应商 报价地区 最新报价时间
2018年林工程 黑木相思高60厘米,地径0.6厘米以上|10000株 1 查看价格 中山市绿资园艺发展有限公司 广东  阳江市 2018-01-07
丽防水涂料 丽牌|0kg 1 查看价格 上海汇丽牌深圳经销商 广东  深圳市 2010-06-10
活性 椰壳|2t 1 查看价格 广州玉信化工有限公司 广东  深圳市 2010-02-25
地学研究应用服务器 地学研究应用服务器 1.地学研究应用服务器(华为)|1项 1 查看价格 北京众创同辉科技有限公司 全国   2021-03-21
上海丽牌911聚胺脂 上海丽牌911聚胺脂|2568kg 1 查看价格 上海汇丽牌深圳经销商 广东  广州市 2009-08-26
活性吸附塔 活性吸附塔|5台 1 查看价格 广州市合义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广东  广州市 2011-10-09
COD氨监测药剂 COD氨监测药剂|1组 1 查看价格 上海毛贺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四川   2019-07-19
磨砂面森林绿石 磨砂面森林绿石|1m² 1 查看价格 深圳市鼎盛源建筑材料有限公司 广东  中山市 2012-11-23

森林碳汇问题研究常见问题

  • 如何准确估算森林碳汇是全球研究的热点

    近些年来, 大气CO 2 浓度上升引起的温室效应及其所带来的一系列生态环境变化已经越来越明显, 解决温室效应所带来的影响已成为广大学者研究的首要目标。有研究表明, 森林植物在其生长过程中可通过同化作用...

  • 林业碳汇和森林碳汇是不是一回事?

    森林碳汇(ForestCarbonSinks)是指森林植物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在植被或土壤中,从而减少该气体在大气中的浓度。林业碳汇是通过实施造林再造林和森林管理、减少毁林等活动,吸收大气中...

  • 碳汇林是什么概念

    碳汇林普通意义上来说就是碳汇林场。因为森林具有碳汇功能,而且通过植树造林和森林保护等措施吸收固定二氧化碳,其成本要远低于工业减排。总而言之,以充分发挥森林的碳汇功能,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减缓气候变...

森林碳汇问题研究文献

芬兰开发森林碳汇测量新法 芬兰开发森林碳汇测量新法

格式:pdf

大小:82KB

页数: 未知

评分: 4.4

芬兰拉彭兰塔技术大学研究人员在森林碳汇评估方法方面取得新进展,他们将激光扫描、大地遥感和数学模型等跨学科技术结合在一起,可有效测量森林的二氧化碳吸收和储存能力。

立即下载
森林碳汇生态工程造林技术与效益探究 森林碳汇生态工程造林技术与效益探究

格式:pdf

大小:82KB

页数: 5页

评分: 4.4

森林碳汇生态工程造林技术与效益探究 【摘 要】:面对当前日趋严峻的环境问题,森林碳汇具 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森林碳汇生态工程不但有着强大的生态 功能,而且还对国家的政治经济及外交等领域具有重要作 用,国际上也出台了《京都议定书》公约。本文深入探究了 森林碳汇生态工程的造林技术及其效益,希望能为相关人员 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从而更好地改善全球温室效应。 【关键词】:森林碳汇;生态工程;造林技术;效益 【引言】:随着人类活动和工业化的发展,各种丰富的 化石燃料资源被深入开采,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被排 放到了空气之中,再加上森林面积的锐减,致使森林的光合 作用能力下降,全球变暖日趋严重,严重影响着人类的生存 环境。在注重工业减排之外,发展森林碳汇就已经成为人类 拯救自身命运的必然选择,森林资源能以最小的成本,实现 最大化的固碳效益。 1、森林碳汇的概述 大气中的大部分气体都是由地球表面产生并释放

立即下载

  16日,记者从“森林碳汇扶贫示范工程启动暨研讨会”上获悉,四川率先开展“森林碳汇扶贫示范工程”试点建设,将推进脱贫攻坚战探寻新途径。

据介绍,四川省生态区位极其重要、林地资源非常丰富,是国家首批林业碳汇项目试点省份和森林碳汇发展优先布局区,具备开发森林碳汇项目得天独厚的优势和巨大的碳汇扶贫潜力。四川农业大学副校长吴德介绍了学校在精准扶贫中开展的工作,他表示学校对该示范工程非常重视,将做好科技和人才支撑,助推工作高质量高水准完成。四川省林业厅总工程师骆建国对示范工程的启动表示祝贺,他希望项目各方创新拓宽工作思路,认真分析研究和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瓶颈问题,优化管理模式、提升管理水平,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和完善森林碳汇精准扶贫模式及其利益联结机制。

(赵雨欣)

关于森林在陆地碳汇中所起的作用,至今没有形成一致的观点。北美的实测和模型研究表明,北半球中高纬度森林植被是一个重要的汇,它在减小碳收支不平衡中起着关键作用。然而,根据加拿大、美国、欧洲、俄罗斯和中国的森林清查数据计算结果表明,北半球森林对碳的净吸收量有限,20世纪90年代初期年吸收量为0.6-0.7Pg,其中80%以上发生在温带地区,且受林火、弃耕和造林的影响,寒带地区的生长则被火和其它干扰抵消了;与大气碳量变化相比较,森林以外可能存在有其它重要的陆地碳汇。

方精云等利用1949年至1998年间7次森林资源清查资料,结合使用森林生物量实测资料,采用改良的生物量换算因子法,推算了我国50年来森林碳库和平均碳密度的变化,分析了中国森林植被的CO2源汇功能。结果表明,70年代中期以前,中国森林碳库和碳密度年均减少约0.024Pg;之后呈增加趋势,在最近的20多年中,森林碳库年平均增加0.022Pg。这种增加主要由人工造林增加所致,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人工造林累计吸收固定0.45 Pg的碳。另外,气温上升和CO2 浓度施肥效应也可能是促进森林生长增加固碳能力的重要原因。

目前,国际上普遍采用微气象技术测定方法开展森林植被的CO2通量观测或称涡动相关法研究森林的大空间尺度碳平衡规律。国际上已经建立的CO2通量观测网络站点有100多个,分别隶属于欧洲通量网(EUROFLUX)、美洲通量网(AmeriFlux)、加拿大北方森林通量网(BOREALS)、地中海通量网(MedeFlux)、澳洲通量网(Oznet)和亚洲通量观测网(ASIAFLUX)。从全年的CO2通量观测结果分析,无论是北方森林、温带森林还是热带森林均表现为碳汇,但是碳汇强度大小受森林类型、气候环境变化、自然与人为干扰的影响。我国于2001底开始构建了CO2通量观测网,其中大部分是开展森林生态系统CO2通量观测研究。

全球变化相关的森林研究的未来发展趋势:加强森林土壤碳储量、土壤有机碳组分与周转、土壤呼吸及碳释放动态变化规律研究;土地利用变化对森林碳储量、组分、动态和残留的影响以及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碳的源、汇分析评价;开展不同经营措施和管理方法对森林碳储量、碳平衡过程与变化规律的研究。 2100433B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竹林碳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2018年正式获批建设的研究机构,依托浙江农林大学,由周国模教授担任中心主任。

多年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竹林碳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依托浙江省森林固碳减排重点实验室,聚焦林业应对气候变化研究前沿,围绕森林生态系统碳库特征及其机理、森林生态系统碳汇计量监测技术、森林生态系统碳汇提升技术、森林产品碳平衡及碳汇交易机制等4个方向展开系统研究,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竹林碳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通过“科学研究 产业推广”的创新驱动模式,拟建成具有竹林碳汇智能精准监测技术研发、竹林增汇减排协同能力提升、竹林碳汇产业示范推广应用、竹林碳汇技术人才培训等多重功能于一体的科研创新平台,旨在积极服务国家和地方林业碳汇产业战略需求,不断突破竹林碳汇领域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难题,探索和丰富我国竹产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实践新路径,更好地发挥竹林在林业应对气候变化和促进山区发展中的作用。 2100433B

森林碳汇问题研究相关推荐
  • 相关百科
  • 相关知识
  • 相关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