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山岭隧道抗震设计理论与实践 | 出版社 |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
本书分四篇介绍山岭隧道抗震设计理论及其应用。第一篇是隧道抗震设计理论基础,包括隧道抗震设计地震动、隧道抗震设计理论;第二篇是隧道抗震设计数值模拟,包括隧道抗震设计数值模拟的实现、连拱隧道洞口段抗震设计数值分析、双洞错距隧道洞口段抗震设计数值分析以及隧道跨断层段抗震设计数值分析等;第三篇是隧道抗震设计振动台模型试验,包括隧道洞口段振动台模型试验、隧道跨断层段振动台模型试验等;第四篇是隧道抗震风险管理理论与实践,包括山岭隧道抗震风险评价、隧道震害数据库及抗震风险分析系统开发等。
第1章 概论
第一篇 隧道抗震设计理论
第2章 隧道抗震设计地震动
第3章 隧道抗震设计理论
第二篇 隧道抗震设计数值模拟
第4章 隧道抗震设计数值模拟的实现
第5章 连拱隧道洞口段抗震设计数值分析
第6章 双洞错距隧道洞口段抗震设计数值分析
第7章 隧道跨断层段抗震设计数值分析
第三篇 隧道抗震设计震动台模型试验
第8章 隧道洞口段抗震设计振动台模型试验
第9章 隧道跨断层段抗震设计振动台模型试验
第四篇 隧道抗震风险理论与实践
第10章 隧道抗震风险评价
第11章 隧道震害数据库及抗震风险分析系统开发
主要参考文献
作者:王峥峥 孙铁成 高波
出版时间: 2014-03-01
上架日期: 201404
征订号:24260
版次:第一版
页数:196
装帧:平膜
开本:小16开
印张:12.250
ISBN:978-7-112-15622-1
,分别为:总则,术语、符号,隧道控制要素,隧道总体设计,隧道建筑限界与净空断面,隧道围岩分级及其物理力学参数,隧道建筑材料及其物理力学参数,隧道围岩压力计算,隧道支护的地层一结构计算方法,隧道支护的荷...
急急急急!!!!!!土木工程考研选方向,结构设计理论与应用 和 结构抗震理论与加固 哪个好??????
结构工程,市政工程 桥梁与隧道工程, 这些都比比较好找工作而且也很热门。若果你觉得自己有很好的设计、创新思维,三大力学学得好,还是选结构设计理论与应用比较好。
按设防烈度8度输入
盾构隧道抗震设计计算的解析解——基于拟静力假定,采用平面弹性理论的复变函数方法,利用土与结构间的力和位移协调条件,推导出地震中自由场土体剪应变最大时刻土一结构间不滑移和完全滑移两种接触条件下,圆形衬砌动内力的解析解,并与数值算例进行对比。结果...
日本沉管隧道抗震设计特点
我国是世界上地震活动最活跃,地震灾害最大的国家之一。2008年5月汶川地震的发生,桥梁倒塌致使地震后交通中断,人民的生命财产损失惨重。加强桥梁抗震设计势在必行。《基于性能的桥梁抗震设计理论与实践》作为桥梁抗震设计的专著,首先从性能设计在桥梁抗震设计中的发展,多级水准设防和多性能目标的确立,结构分析、损伤评价指标及抗震设计评价方法等方面论述了基于性能桥梁抗震设计的基本理论,然后按照抗震设计评价方法分别论述了延性抗震设计、Pushover分析抗震设计、静一动力分析相结合抗震设计及动力分析抗震设计。《基于性能的桥梁抗震设计理论与实践》结合了作者在国内外进行科研取得的成果,介绍了桥梁抗震设计的最新发展。
《基于性能的桥梁抗震设计理论与实践》既可供从事桥梁设计、研究的专业工程技术人员使用,也可作为高等院校研究生相关专业课程的参考用书。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理论与实例》的特点是理论叙述与设计例题并重,注意基本概念的阐述,辅之以详细的例题示范。《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理论与实例》所附的部分计算机程序,不仅可在《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理论与实例》的教学中使用,亦可用于工程实践和科研工作。作者希望读者通过《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理论与实例》的学习,不仅能掌握结构抗震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而且能熟练运用规范进行各类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2100433B
序
前言
第1章 基于性能的桥梁抗震设计
1.1 性能设计
1.1.1 性能设计的由来
1.1.2 结构上性能设计的理念及含义
1.1.3 结构上性能设计的优点
1.1.4 结构上性能设计与当前设计方法的关系
1.1.5 性能设计在各国建筑行业的发展状况
1.1.6 基于性能的桥梁结构抗震设计背景
1.2 基于性能抗震设计的多级水准设防和多性能目标
1.2.1 多级水准抗震设防和多性能抗震目标的关系
1.2.2 多级水准抗震设防
1.2.3 多性能抗震目标
1.3 基于性能的桥梁抗震分析指标及流程
1.3.1 结构动力反应分析指标
1.3.2 桥梁结构构件损伤指标
1.3.3 桥梁结构体系损伤指标
1.3.4 结构所持有的抗震性能指标
1.3.5 基于性能的桥梁抗震设计发展趋势
1.4 本书主要内容
第2章 基子性能的桥梁抗震设计评价指标与方法
2.1 基于性能的桥梁抗震评价指标
2.1.1 基于承载力的抗震评价
2.1.2 基于变形的抗震评价指标
2.1.3 基于性能点的抗震评价
2.2 基于性能的桥梁抗震评价方法
2.2.1 基于延性的抗震评价方法
2.2.2 基于Pushover分析的抗震评价
2.2.3 静动力分析相结合的抗震评价
2.2.4 非线性动力时程分析抗震评价
2.2.5 各抗震性能评价方法适用条件
第3章 基于性能的延性抗震设计工程实践
3.1 桥梁概况及抗震设计流程
3.1.1 桥梁上部结构
3.1.2 桥梁下部结构
3.1.3 上部结构传递的竖向荷载
3.1.4 重要程度及地震区域划分
3.1.5 场地地质条件
3.1.6 桥梁及桥墩布置
3.1.7 桥梁抗震设计流程
3.2 震度法抗震设计
3.2.1 E1地震作用下固有周期、设计水平地震动及桥梁重量计算
3.2.2 桩基础稳定计算
3.2.3 桥墩各部位设计
3.2.4 桩的设计计算
3.3 地震时保有水平抗力抗震设计
3.3.1 E2地震作用下固有周期、设计水平地震动及桥梁重量计算
3.3.2 桥墩安全性能评价
3.3.3 桩基础安全性验算
3.3.4 承台安全性验算
3.4 支座设计
3.4.1 设计条件
3.4.2 橡胶支座设计
3.4.3 橡胶支座安装部位详细设计
3.5 支座垫板设计
3.6 防落桥装置设计
3.6.1 主梁搭接桥台长度S 计算
3.6.2 主梁端部伸缩缝宽度计算
3.6.3 防落梁结构设计
3.6.4 伸缩装置移动量计算
3.6.5 桥台支座固定部位设计
3.6.6 其他防止落桥构造设计算例
第4章 基于Pushover分析的刚构桥抗震性能评价
4.1 刚构桥概述与固有值分析
4.1.1 刚构桥及模型概述
4.1.2 固有值分析及结果
4.2 基于Pushover分析的刚构桥抗震评价
4.2.1 Pushover分析方法的加载方式
4.2.2 Pushover分析结果
4.2.3 基于Pushover分析的抗震性能评价
4.2.4 小结
4.3 基于Pushover分析抗震评价适用性验证
4.3.1 输入的地震波
4.3.2 桥墩根部及桥墩上部单元类型及非线性本构关系
4.3.3 分析方法及阻尼设置
4.3.4 动力时程分析结果
4.3.5 Pushover分析抗震性能评价与动力时程分析抗震性能评价对比
4.3.6 小结
第5章 静-动力分析相结合方法在钢结构桥墩抗震性能评价中的研究与应用
5.1 十字形补强钢桥墩极限应变研究
5.1.1 十字形加劲肋补强箱型截面钢桥墩的极限应变公式
5.1.2 十字形加劲肋补强圆形截面钢桥墩的极限应变公式
5.2 验证由极限应变公式推导极限位移的合理性
5.2.1 分析模型和参数
5.2.2 加载方法
5.2.3 由极限应变推导极限位移
5.2.4 极限位移作为极限状态的合理性
5.3 静-动力分析相结合法进行十字形补强钢桥墩抗震性能评价适用性
5.3.1 动力分析模型
5.3.2 地震波的输入
5.3.3 分析结果和抗震评价方法的比较
5.3.4 小结
第6章 动力时程分析在整体桥梁抗震性能评价中的研究与应用
6.1 连续高架桥模型
6.1.1 上部构造概述
6.1.2 桥墩概况
6.1.3 高架桥中桥墩类型
6.2 模型建立与固有值分析
6.2.1 高架桥模型建立
6.2.2 地震波输入
6.2.3 特征值分析及结果
6.3 非线性动力时程分析与抗震性能评价
6.3.1 桥纵向分析结果与抗震评价
6.3.2 桥横向分析结果以及抗震评价
6.3.3 小结
参考文献 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