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第1章 砂卵石渗透特性研究进展
1.1 砂土渗透变形破坏形式及判别方法研究
1.2 砂砾石土承载骨架研究
1.3 非黏性土渗透系数计算方法研究
1.4 非黏性土临界坡降研究
1.5 渗透变形(破坏)试验方法研究
1.6 渠道防渗研究
1.7 渠道抗浮研究
第2章 粗颗粒砂卵石地基的渗流特性
2.1 河床砂卵石的颗粒组成特性
2.2 砂卵石的渗透变形与渗透破坏
2.3 影响渠道底板扬压力的因素
2.4 小结
第3章 渠道底板扬压力计算方法
3.1 底板扬压力及一般处理方法
3.2 渗流计算的有限单元法概述
3.3 饱和渗流基本方程及有限元分析计算式
3.4 干区虚拟流动不变网格模拟分析方法
3.5 自由面穿过的单元体分析模拟
3.6 出渗边界模拟
3.7 渗流控制分析中密集排水孑L模拟方法
3.8 各向异性渗流问题的基本解
3.9 各向异性无限渗流域中单个排水孔作用的解
3.10 排水孔几何边界的数学描述
3.11 边界条件分析及单个排水孔的准解析式
3.12 排水孔群的相互干扰作用分析
3.13 排水孔准解析式与有限元的耦合分析
3.14 计算程序简介
第4章 南水北调中线黄北段渠道抗浮研究
4.1 渠段基础地质特性
4.2 总干渠黄北段水文特征
4.3 设计方案
4.4 处理长度及处理方案
4.5 方案对比分析
4.6 推荐方案设计
第5章 砂卵石渠道基础施工
5.1 概述
5.2 施工方法
5.3 施工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砂卵石地基大型渠道的渗流与抗浮》基于对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黄北段的特殊地基渗透特性研究,以及各种洪水工况的渗流场模拟计算研究,试图在理论上探索能够客观描述砂卵石渗透特性的手段和方法,提出方便设计人员使用的简便易行的计算方法。
第2版前言第1版前言第1章 土方工程1.1 土的分类与工程性质1.2 场地平整、土方量计算与土方调配1.3 基坑土方开挖准备与降排水1.4 基坑边坡与坑壁支护1.5 土方工程的机械化施工复习思考题第2...
第一篇 综合篇第一章 绿色建筑的理念与实践第二章 绿色建筑评价标识总体情况第三章 发挥“资源”优势,推进绿色建筑发展第四章 绿色建筑委员会国际合作情况第五章 上海世博会园区生态规划设计的研究与实践第六...
前言第一章 现代设计和现代设计教育现代设计的发展现代设计教育第二章 现代设计的萌芽与“工艺美术”运动工业革命初期的设计发展状况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第三章 “新艺术”运动“新艺术”运动的背景法国的“新艺...
柜号 序号 G1 1 G1 2 G1 3 G2 4 G2 5 G2 6 G2 7 G2 8 G2 9 G1 10 G2 11 G2 12 G2 13 G2 14 G1 15 G1 16 G1 17 G2 18 G2 19 G2 20 G1 21 G3 22 G3 23 G3 24 G3 25 G3 26 G3 27 G1 28 G1 29 G3 30 G3 31 G2 32 G2 33 G2 34 G2 35 G2 36 G2 37 G2 38 下右 39 下右 40 下右 41 下右 42 下右 43 下右 44 下右 45 下右 46 下右 47 下右 48 下右 49 下右 50 下右 51 下右 52 下右 53 下左 54 下左 55 下左 56 下左 57 下左 58 下左 59 下左 60 下左 61 下左 62 下左 63 下左 64 下左 65 下左 66 下左 67 下
1 工程常用图书目录(电气、给排水、暖通、结构、建筑) 序号 图书编号 图书名称 价格(元) 备注 JTJ-工程 -24 2009JSCS-5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电气 128 JTJ-工程 -25 2009JSCS-3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给水排水 136 JTJ-工程 -26 2009JSCS-4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 ?动力 98 JTJ-工程 -27 2009JSCS-2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结构(结构体系) 48 JTJ-工程 -28 2007JSCS-KR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 节能专篇-暖通空调 ?动力 54 JTJ-工程 -29 11G101-1 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现浇混凝土框架、剪力墙、框架 -剪力墙、框 支剪力墙结构、现浇混凝土楼面与屋面板) 69 代替 00G101
【学员问题】地下室的地下水与抗浮的解决措施?
【解答】地下水位及其变幅是地下室抗浮设计重要依据,实际地下室抗浮设计中往往只考虑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对施工过程和洪水期重视不足,因而会造成施工过程中由于抗浮不够出现局部破坏。另外,实际中在同一整体大面积地下室上建有多栋高层和低层建筑,而地下室面积大,形状又不规则,加之局部上方没有建筑,此类抗浮问题也相对比较难以处理,须作细致分析处理。
常见设计问题如:地下水位未按勘察报告确定,或勘察报告未提供计算浮力的地下水位及其变幅,违反了GB50007-2002第3.0.2条;斜坡道未进行抗浮验算,斜坡道与主体分缝处未作处理;抗浮验算不满足要求,GB50009-2001第3.2.5条等。
以上内容均根据学员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整理而成,供参考,如有问题请及时沟通、指正。
《地下结构抗浮理论与技术应用》重点阐述地下结构抗浮理论、关键技术和应用。全书共四篇17章。其中,第1章为绪论,理论篇(第2~4章)论述地下水浮力初步探讨试验和模型试验、抗浮的基本思路和计算方法,技术篇(一)(第5~9章)重点阐述微型桩抗浮技术、FRP混凝土抗拔桩抗浮技术、伞状锚抗浮技术、自张式人字形抗拔桩抗浮技术和配重法抗浮技术,技术篇(二)(第10、11章)主要叙述排水减压法抗浮技术和静水压力释放抗浮技术,应用篇(第12~17章)主要介绍各类工程案例。
《地下结构抗浮理论与技术应用》可供土木工程、岩土工程和水利工程等领域的科研人员及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参考。
第1章 绪论
1.1 地下水浮力计算研究进展
1.1.1 浮力基本概念的发展
1.1.2 孔隙水压力的研究现状
1.1.3 基底浮力的研究现状
1.1.4 地下水渗流的研究现状
1.2 抗浮技术研究进展
1.2.1 抗浮方案的类型
1.2.2 抗浮设计研究现状
1.2.3 抗浮典型工程现状
1.3 本书研究内容
参考文献
理论篇
第2章 地下水浮力初步探讨试验
2.1 试验方案
2.1.1 试验思路
2.1.2 试验设备
2.1.3 试验步骤
2.2 试验结果
2.3 试验分析
2.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3章 地下水浮力模型试验
3.1 试验方案
3.2 试验装置和仪器
3.2.1 模型坑
3.2.2 模型箱
3.2.3 吊装设备
3.2.4 测试仪器
3.2.5 测试仪表
3.2.6 辅助设备
3.3 试验操作步骤
3.3.1 浸没水中的基础模型试验
3.3.2 放置黏土层上的基础模型试验
3.3.3 埋置黏土中的基础模型试验
3.3.4 埋置带砂垫层黏土中的基础模型试验
3.3.5 埋置带混凝土垫层黏土中的基础模型试验
3.3.6 抗浮力测试试验
3.4 试验分析方法
3.4.1 浸没水中的基础模型受力分析
3.4.2 上浮性试验中的基础模型受力分析
3.4.3 不上浮性试验中的基础模型受力分析
3.5 试验数据的整理
3.5.1 水浮力试验数据处理
3.5.2 黏土层上基础的模型试验数据分析
3.5.3 黏土层中基础的模型试验数据分析
3.5.4 带砂垫层黏土中基础的模型试验数据分析
3.5.5 黏土中带素混凝土垫层基础的模型试验数据分析
3.6 不同环境下的地下水浮力折减系数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抗浮的基本思路和计算方法
4.1 基础抗浮问题
4.2 基础底板设计问题
4.2.1 布桩方式对基础底板的影响
4.2.2 深基础基底地基变形分布
4.2.3 利于抗浮的深基础底板形式
4.3 抗浮验算原则
4.4 抗浮验算内容
4.5 整体抗浮验算公式
4.6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技术篇(一)——被动抗浮技术
技术篇(二)——主动抗浮技术
应用篇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