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地区以浑河干流沈阳水文站为试点,应用水量平衡法还原年径流量,并对受水利工程影响水量的观测及调查方法进行探讨。1概况(1)水文情况。浑河发源于清原县弯甸子乡滚马岭。沈阳位于浑河中下游,集水面积为7 919km2,根据浑河沈阳水文站1905~1993年实测资料记载,浑河最大流量出现在1935年为5550m3/s,最大年径流量出现在1936年为36.29亿m3,最小年径
水利工程观测工作,包括四个环节。①观测设计:在工程设计阶段或运用中需要增加观测项目时,根据建筑物特点和需要进行观测项目的确定、观测仪器设备的选型和测点的布置;②观测仪器设备的埋设:按埋设要求妥善处理,并及时取得始测和考证资料;③现场观测:按规定的时间、操作方法和精度要求进行观测;④观测资料的整理分析和整编:包括现场检查核对;对测值进行计算、整理;结合检查成果和工程设计、施工、运行等资料整编刊印和存档。
水利工程观测,早在1891年德国就曾利用普通测量方法观测埃施巴赫坝的垂直变形。20世纪20~50年代,随着大型坝工建设的需要,努力探索原型观测手段,先后开展了观测工作。1959年法国马尔帕塞坝溃决、1963年意大利瓦依昂水库大滑坡和1976年美国蒂顿坝失事,引起对观测的广泛重视,观测技术迅速发展。至80年代,美国、日本、意大利、挪威等许多国家在一些工程上已实现观测自动化。
20世纪50年代中国首先在官厅水库、丰满水电站以及南湾、大伙房、佛子岭、三河闸、上犹江等工程开展检查观测工作。50年代中期研制成大应变计、差动电阻式仪器和振弦式土压计,后曾广泛投入运用,并参照国内外经验制定观测规范,观测工作迅速发展。70年代研制成多种测压管水位遥测仪器和测斜仪;开展了激光观测;垂线坐标仪和引张线设备在大型混凝土坝上广泛应用。进入80年代,又应用了SD65高倍率照准仪等新型观测设备和遥测自动装置、电子计算机等新技术;在葛洲坝水利枢纽等工程上设置了自动检测系统;现除继续充实提高仪器设备的种类和性能外,正积极发展观测和数据处理自动化技术。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