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务 |
姓名 |
所长、党委副书记 |
李键庸 |
党委书记、副所长 |
周刚炎 |
党委委员、副所长 |
吴生桂、万成炎、李德旺 |
党委委员、副总工程师 |
黄道明 |
副总工程师 |
董方勇、韩德举 |
参考资料来源 |
所长:胡传林、林子扬、黄德林、常剑波
党委书记:张坚、胡传林、林子扬、黄德林、郭玉、徐德毅
水利部中国科学院水工程生态研究所标识为“水”字变形与不规则圆环组成。
宗旨:科技发展、人才兴所
根据2020年4月研究所官网显示,水利部中国科学院水工程生态研究所拥有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颁发的“资质认定计量认证证书”。
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 1958年6月,中国科学院高山冰雪利用研究队在原中国科学院青甘综合科学考察队之冰川小分队的基础上成立(是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的前身),大本营设在兰州。1962年...
建筑应该在建之前让非专业人士看看,有没有非议,尤其地标建筑。
楼主已经发送到你的QQ邮箱283319358@qq.com,来自leipower@gmail.com的就是我发的。记得用CorelDRAW打开 PS楼上的,你这不是是矢量图啊。 楼主你收了我的图,邮件...
根据2020年4月研究所官网显示,水利部中国科学院水工程生态研究所建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根据2020年4月研究所官网显示,水利部中国科学院水工程生态研究所获得各项奖励47项;获得专利25项。其中作为第一完成单位分别获得大禹水利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项,水利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项、三等奖5项、四等奖1项,湖北省科技成果推广奖一等奖1项、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已取得科研成果14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600余篇,其中百余篇论文为SCI收录,共获得专利20余项,出版专著及标准10余本。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973项目、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项目及课题、水利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等国家级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或课题,累计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6项。
获奖项目 |
奖励等级 |
奖励类别 |
获奖时间 |
流域水电经济生态综合优化调度关键技术研究 |
一等奖 |
中国华电集团公司科学技术进步奖 |
2017 |
泉水鱼繁殖生态及人工繁殖技术研究 |
三等奖 |
中国华电集团公司科学技术进步奖 |
2017 |
三峡后续工作规划 |
二等奖 |
湖北省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奖(优秀工程设计) |
2016 |
梯级水库群面向生态的多目标综合调度关键技术及汉江流域应用 |
一等奖 |
湖北省科技进步奖 |
2016 |
水电工程鱼类增殖放流站设计规范 |
三等奖 |
中国电建科学技术 |
2016 |
雅砻江流域水电生态环境保护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 |
一等奖 |
水力发电科学技术奖 |
2015 |
过鱼设施规划设计与运行管理 |
一等奖 |
长江水利委员会科学技术 |
2015 |
水环境生物早期监测预警系统应用研究 |
二等奖 |
长江水利委员会科学技术 |
2014 |
流域水电经济生态综合优化调度关键技术研究 |
一等奖 |
中国华电集团公司科学技术进步奖 |
2017 |
浙江省饮用水源地安全评估研究 |
一等奖 |
浙江省水利科技创新奖 |
2014 |
汤浦水库水生态现状及保护对策研究 |
三等奖 |
浙江省环保科技 |
2014 |
珍稀鱼类在循环水养殖系统中的驯化和繁育技术 |
三等奖 |
水力发电奖科技进步 |
2014 |
珍稀鱼类在循环水养殖系统中的驯化和繁育技术 |
二等奖 |
中国华电集团公司科技进步 |
2014 |
中华鲟淡水环境下规模化全人工繁育技术研究 |
三等奖 |
科学技术进步奖 |
2013 |
三峡水库试验蓄水期综合利用调度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
特等奖 |
科技进步奖 |
2013 |
三峡水库试验蓄水期综合利用调度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
一等奖 |
大禹水利科学技术奖 |
2013 |
黄颡鱼“全雄1号”的培育、工厂化育苗与推广应用 |
二等奖 |
科学技术进步奖 |
2013 |
全雄黄颡鱼的研究 |
一等奖 |
科学技术进步奖 |
2011 |
全雄黄颡鱼的研究 |
一等奖 |
科学技术进步奖 |
2011 |
流水性鱼类循环水养殖系统研制与应用 |
二等奖 |
大禹水利科学技术奖 |
2011 |
三峡生态渔业开发技术研究 |
二等奖 |
科学技术进步奖 |
2011 |
丰满水电站大坝全面治理工程环境影响研究 |
一等奖 |
中国水电工程顾问集团公司科技技术进步奖 |
2011 |
大功率高压脉冲电赶电拦鱼防逃仪(HGL-2型机)研制 |
二等奖 |
科学技术进步奖 |
2010 |
长江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对生态环境影响及保护措施研究 |
一等奖 |
科学技术进步奖 |
2009 |
长江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对生态环境影响及保护措施研究 |
一等奖 |
大禹水利科学技术奖 |
2009 |
重要生物类群对水域环境胁迫的生态响应 |
二等奖 |
大禹水利科学技术奖 |
2009 |
退化水库湿地生态恢复技术研究 |
一等奖 |
科学技术进步奖 |
2007 |
鲟鱼人工繁殖及规模化养殖配套技术 |
二等奖 |
科学技术进步奖 |
2007 |
生物生态技术治理污染水体的关键技术与示范 |
二等奖 |
大禹水利科学技术奖 |
2006 |
利用生物操纵技术治理茜坑水库水污染的研究与示范 |
一等奖 |
科学技术进步奖 |
2006 |
大型多功能水库渔业利用优化模式研究 |
一等奖 |
科技成果推广奖 |
2005 |
《名特优淡水鱼养殖技术丛书》 |
二等奖 |
科学技术进步奖 |
2005 |
长薄鳅的开发研究 |
一等奖 |
科学技术进步奖 |
2004 |
水库养殖全雌匙吻鲟的开发研究 |
一等奖 |
科学技术进步奖 |
2003 |
鲟鱼人工繁殖及产业化集约养殖技术研究 |
二等奖 |
科学技术进步奖 |
2003 |
水库规模化养殖技术 |
二等奖 |
科学技术进步奖 |
2002 |
水库暴发性鱼病及其防治技术研究 |
三等奖 |
科学技术进步奖 |
1999 |
四湖地区湿地农业持续发展研究 |
三等奖 |
科学技术进步奖 |
1998 |
水库渔业资源调查规范 |
三等奖 |
科学技术进步奖 |
1998 |
大型多功能水库渔业利用优化模型研究 |
二等奖 |
科学技术进步奖 |
1996 |
水库渔业设施配套规范 |
三等奖 |
科学技术进步奖 |
1996 |
福建省渔业资源调查 |
二等奖 |
科学技术进步奖 |
1993 |
鲂人工繁殖及其养殖技术研究 |
三等奖 |
科学技术进步奖 |
1993 |
双排式脉冲拦鱼栅的设计与实验——湖北嘉鱼三湖连江水库拦鱼导鱼设施的研究 |
三等奖 |
科学技术进步奖 |
1993 |
草鱼出血免疫途径的研究 |
四等奖 |
科学技术进步奖 |
1993 |
大别山区(湖北部分)水产资源开发利用规划报告 |
三等奖 |
科学技术进步奖 |
1990 |
HGL-1型电赶拦鱼机 |
二等奖 |
科学技术进步奖 |
1987 |
HGL-1型电赶拦鱼机 |
湖北省优秀新产品金鹤奖 |
1987 |
《水生态学杂志》原名《水库渔业》《水利渔业》,创刊于1981年,2008年更名为《水生态学杂志》。主要发表水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影响分析评价、水工程生态影响补偿对策、供水水库富营养化防治、水库消落区生态保护、水库退化湿地生态恢复、珍稀濒危水生动物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的原创性科研论文、技术报告,为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源刊(拓展库、核心库)、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2015年7月,研究所被确认为2013-2014年度省直机关文明单位。
2017年7月,研究所获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分会2016年度优秀会员单位。
2018年5月,水生态专业委员会被评为2017年度中国水利学会优秀分支机构。
根据2020年4月研究所官网显示,水利部中国科学院水工程生态研究所有在职职工150人,其中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达80人,占比超过50%,有研究员(教授级高工)22人、副研究员(高级工程师)45人。
万成炎 |
陈小娟 |
谢山 |
潘晓洁 |
熊美华 |
胡菊香 |
谢文星 |
胡俊 |
赵娜 |
陶江平 |
汪红军 |
董方勇 |
丁庆秋 |
俞伏虎 |
廖小林 |
池仕运 |
梁友光 |
杨汉运 |
李嗣新 |
刘宏高 |
邹曦 |
郑志伟 |
黄道明 |
胡莲 |
张晓敏 |
史方 |
郑海涛 |
朱滨 |
高少波 |
唐会元 |
张志永 |
陈锋 |
王崇 |
韩德举 |
常秀岭 |
赵先富 |
朱迪 |
|||||||
参考资料来源 |
根据2020年4月研究所官网显示,水利部中国科学院水工程生态研究所设有4个管理部门,6个科研部门, 2个支撑与服务部门。此外,研究所是农业部全国渔业生态环境监测网的全国水库渔业生态环境监测站成员,是农业部濒危水生野生动植物种鉴定单位,是中国水利学会、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中国水产学会等学术机构的理事单位。
省部级重点实验室:水利部水工程生态效应与生态修复重点实验室
省部级试验基地:水利部水生态与生物资源研究试验基地
所属研究室:水生生物学研究室、保护生物学研究室、应用生态学研究室、生态水文学研究室
所属技术支撑与咨询服务部门:信息中心、实验中心(水生态监测中心)、生态技术工程中心
根据2020年4月研究所官网显示,水利部中国科学院水工程生态研究所邀请了法国、美国、日本、荷兰、澳大利亚、俄罗斯、丹麦、荷兰、加拿大、德国、意大利、新加坡、伊朗、韩国、缅甸等国家科研院所的外籍专家50余人进行学术交流,来自澳大利亚堪培拉大学河流景观实验室的青年志愿者和英国南安普顿大学博士生来研究所进行了访问研究;同时,选派科研人员40余人次参加各类国际学术会议或出国短期培训。世界鲟鱼组织在研究所设立了中心站,与法国图卢兹大学、英国南安普顿大学、国际河流科学学会、丹麦环境中心、美国费罗姆学院等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的学术交流机制。
根据2020年4月研究所官网显示,水利部中国科学院水工程生态研究所承办了在中国武汉召开的过鱼设施效果监测技术国际研讨会、第六届世界鲟鱼大会、中国-荷兰过鱼设施研讨会、中国-德国生态系统功能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策略研讨会、中美生物早期预警系统应用技术研讨会等大型国际学术研讨会,与国际发展研究中心水库渔业研究项目交流、与欧盟联合举办了多期水生态监测与保护培训班等。作为中国水利学会水生态专业委员会挂靠单位承办了中国水利学会2017年学术年会“水生态”分会场、中国水利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 “水利工程建设与生态保护的协调发展”分会场,协助水利部综合事业局承办了中国水利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水生态环境保护与水利风景建设”分会场,举办了20余期水工程生态系列讲坛。
根据2020年4月研究所官网显示,水利部中国科学院水工程生态研究所与三峡集团、江西省水文局、长江科学院、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湖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河海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武汉大学等部门、单位和高校开展了科研交流,达成了部分合作意向。
1987年,水利部中国科学院水库渔业研究所成立,同年11月,水利渔业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在安徽佛子岭水库召开。
2004年7月,经水利部和中国科学院同意,并报中央编制委员会批准,水库渔业研究所正式更名为水工程生态研究所。
2005年1月,水利部中国科学院水工程生态研究所在武汉举行成立仪式,同年10月。水利渔业专业委员会正式更名为水生态专业委员会。
2017年1月,长江水利委员会批复成立“水工程生态研究所水生态监测中心”。
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水科院)是1958年由中国科学院水工研究室、水利部水利科学研究院和电力工业部水电科学研究院三单位合并而成立的。1969年曾被解散,1978年2月恢复重建,是原水利电力部直属的最大的水利水电综合性科研院。现由中国科学院、水利部、能源部共同领导。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标识如右图所示:
释义: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于2002年11月正式确定了所标识。所标识采用的图形取自于中国古代文字“水”及“川”的原型,又与水保所创新广场上雕塑的外观相吻合,体现“水土保持、山川秀美”的学科含义。使用蓝色一方面与中国科学院院徽整体色调相一致,代表科技的进步;一方面也体现水保所在高科技时代“提示自然规律,再造山川秀美”的工作宗旨和长远目标。
所风:团结、敬业、求实、创新
黄土精神 :厚重朴实、协力攻关、求实创新、无私奉献
职务 |
姓名 |
---|---|
所长 |
刘国彬 |
党委书记 |
徐养福 |
副所长 |
张兴昌、冯浩 |
副所长、党委副书记 |
穆兴民 |
资料来源: |
姓名 |
任期及职务 |
---|---|
虞宏正 |
1956年9月中央批准任中国科学院西北农业生物研究所所长,连任至1966年11月病故。 |
余峥 |
1972年8月至1978年1月任西北水土保持生物土壤研究所革委会主任。 |
朱显谟 |
1978年7月至1984年任中国科学院西北水土保持研究所第一副所长(主持工作)。 |
杨文治 |
1984年1月至1990年8月任所长。 |
蒋定生 |
1987年8月至1994年12月任中国科学院西北水土保持研究所副所长,1990年3月至1991年3月任西北水土保持研究所代理所长。 |
李玉山 |
1991年4月至1994年12月任中国科学院水利部西北水土保持研究所所长。 |
田均良 |
1994年任中国科学院水利部西北水土保持研究所副所长,兼党委书记。1995年任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所长兼党委书记。 |
李锐 |
2001年12月至2006年3月任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所长、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研究所所长。 |
邵明安 |
2006年3月至2010年5月任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所长兼党委书记。 |
资料来源: |
水利部水工程生态效应与生态修复重点实验室依托水利部中国科学院水工程生态研究所。
本实验室以水利工程建设相关的生态与环境问题的基础与应用研究为主攻方向,开展水利工程建设的生态影响的机理和机制的理论研究,以及针对水利事业可持续发展需求开展水域生态修复关键技术的应用基础与应用研究,为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及国家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撑。
重点实验室拥有实验室面积2756m、水生态与生物资源研究试验基地(在建,104亩)。现有实验室设备总数110余台(套),设备总值1576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