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知识管理方法是指对其管理的办法。
审计知识管理方法应通过下列几个方面:建立健全审计知识管理组织;创建良好的知识环境,构建学习型组织;建立激励机制,激发审计知识贡献者的热情;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做好审计知识管理。 2100433B
中国式的管理说白了就是管人,管人的基础就建立一个多劳多得的机制,管理模块化。监督到位。合理授权。通过薪酬机制调动所有人积极性,通过公司管理制度淘汰占着毛坑不拉屎的害群之马。私下多与主干下属沟通,呵呵管...
成本控制方法多,有优化施工方案、更改材料等
PDCA又称为“戴明循环管理法”,最早出现在美国,于20世纪50年代初传入日本,70年代后期传入我国,并开始应用于全面质量管理,成为我国现代化管理内容之一。PDCA循环管理方法是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
起不企业知识管理的具体方法 缺乏有效的 知识管理 对公司带来的巨大损耗,斯密德和维斯特始终铭记于心。如今, SharePoint360 的 34位员工,都通过一个统一的入口下载各种报告及公司信息,网络协作逐 渐成为公司文化的一部分。在员工们的上传、下载、分工协作中,公司的资料也臻于完善、 且妥善保存。维斯特说: “我们不会被工作所摆布,而是在记录中逐一还原我们的工作。 ” 通过系统的协作软件记录并非惟一的途径, 每周例会及餐桌交谈这些技术含量较低的员工交 流方式, 也是十分切实可行的。 假若文件记录对公司异常重要, 那么让员工将自己的工作进 展记录下来, 也不失为一种 知识管理 的好方法。 比如,可以让销售人员定期写下一些简短的 客户商情报告,并将之归档,供后来者参考借鉴。
我国民营企业实施知识管理的战略和方法研究 作者: 李毅心, 任南 作者单位: 李毅心(江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江苏,镇江,212013) , 任南(江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江苏 ,镇江,212013;江苏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江苏,镇江,212003) 刊名: 科技管理研究 英文刊名: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NAGEMENT RESEARCH 年,卷(期): 2008,28(1) 引用次数: 1次 参考文献(7条) 1.刘定文 知识管理助推中国企业 [期刊论文]-科技管理研究 2003(12) 2.李华伟 . 董小英 .左美云 知识管理的理论与实践 2002 3.夏敬华 . 金听 知识管理 2003 4.黄蕾 论企业知识管理模式及选择方法 [期刊论文]-科技管理研究 2004(9) 5. 2005知识管理和创新高峰论坛 6.周杰韩 . 熊光楞 本体工程的
知识管理的评估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判断知识管理的普及水平及对组织的影响就如同评估营销,员工发展或其他的管理活动对组织的贡献这些问题一样复杂,然而,要想使知识管理真正能产生作用,知识管理的评估就是必须的。
APQC(美国知识管理研究会)通过对许多实施知识管理的客户的基准研究,确认出一些基本的评估方法,以及这些评估方法对组织的影响。结果发现,对知识管理评估的需求在公司的业务发展周期过程中遵循着钟形曲线的发展模式。比如在早期的知识管理实施阶段,并不需要正式的评估方法。随着知识管理的工作越来越系统化和更广泛,对知识管理的评估需求将稳步增加。但后来,随着知识管理工作日益成为一种制度,对某项知识管理的评估需求将减少,公司将需要一种新的评估知识密集型业务流程运作是否有效的方法。 下面,将通过对一些领先公司实施知识管理阶段的研究来说明一个长期困扰着企业的问题:“究竟如何评估知识管理的价值”。
第一阶段:进入知识管理
知识管理的第一把火来源于灵感的闪烁,也就是说,组织中的某些人对于知识管理异常的兴奋,他们尤其对组织成功地建立了知识获取,转移,使用的机制后的前景充满了憧憬。于是,他们开始寻找机会与他人共享这种憧憬,并试图利用机会来证明知识管理对于组织的价值。他们的任务则在于创立一个远景,来激励其他的员工也行动起来共同探索如何利用知识管理来为组织和员工创造价值。
适用这一阶段的评估方法:
公司管理层的所有成员必须懂得从事知识管理的价值——但对于这个阶段来说,可能更多的理解在于理论上的,而不是具体数字上的。其中,最有效的说服管理层实施知识管理的方法是找到组织内部面临的最大问题。比如说发现组织内存在过多的重复劳动,在某些业务领域知识流失问题严重。总之,要暴露出知识管理能迫切解决的问题,发现知识管理的需求,比如可以通过对公司重要相关利益人的访谈发现组织因为存在知识管理问题而导致的时间,精力,金钱浪费现象。对于那些对于知识管理表示怀疑的人来说,还可以通过与相关行业中实施知识管理比较好的公司的对比来说明,知识管理的力量是如何推动公司生产力的提高和运营成本的降低的。总之,第一阶段主要是大力宣扬知识管理的潜力,一旦让所有的人都投身其中,就有必要建立具体的评估措施。
第二阶段:探索和试验
在知识管理的第二阶段实施过程中,必须考虑在组织内制定一个实际的知识管理定义,并考虑它的应用。这个行动可以从几个相互独立的基层知识赋能活动开始,发展成为公司范围内的战略与远景。这些基层知识赋能活动的发展将成为吸引高层经理注意力的催化剂。而且,它将使组织中知识管理的赞助者认识并支持跨部门小组知识管理活动的开展。
在这一过程中,从公司经费中争取更多的资源使十分必要的。知识管理试验小组活动为了显示出知识管理的概念和功效,还应开始专注于知识管理原则的发展。
适应第二阶段的评估方法:
随着知识管理活动在组织内多个方面的不断升级,对它的评估需求也随之出现。这些评估方法主要出现在三个领域:轶事(成功的故事),定量(增长),定性(主要是从轶事中得的推断)。开始这些评估方法时还必须确认那些因素不应在第二阶段评估。由于大多数的管理活动都是由财务业绩驱动的。所以本能上是以可以能够衡量的财务指标为主,如生产力的提高2100433B
1.整体知识管理评估
从外部结构(主要是顾客供应商)、内部结构(包括组织结构、信息系统、员工周转率等)以及人员竞争力(包括教育、经历、创造资产的能力等)三个角度对企业的知识管理进行了评估,并建立了知识管理综合评价的数学模型,对某经济特区四个企业的知识管理实施情况进行了评估。另外,也是从外部结构、内部结构和人员竞争力三个角度对企业知识管理进行了评估,只是本文作者在每一个二级指标下又分别设有更新/增长、效率和稳定作为三级指标,再将三级指标细分为各个分指标。
将企业知识管理的基本要素分为人力资本管理、组织结构管理、信息技术管理、企业文化营造和合作网络管理五个方面,每一个方面又分为15个三级指标和44个四级指标,可以说建立的指标体系比较合理科学比较全面。
除了对企业知识管理评估研究外还有研究人员对图书馆、医院的知识管理进行了评估。如建立了一个具有三层指标体系的图书馆知识管理评价体系,指标分别为资源结构(资源的经费投入、成本核算、资源的标准化、整合能力、资源的加工能力、再组织能力、易用性、可获得性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等等)、组织结构(对知识管理战略的制定、图书馆内部结构的投资、内部信息处理系统的投资、支持人员的比例等等)、图书馆文化(图书馆的外部网、与读者沟通和协调能力、个性户服务、读者类型多样性等等)、知识管理系统(数据管理能力、数据更新能力、通信协作能力、智能代理能力、可维护性、安全性等)、馆员竞争力指标(知识馆员工龄、知识馆员比例等)。从外部结构指标、内部结构指标和人员竞争力指标三个方面作为主准则层建立了医院知识管理实施的指标体系,在主准则层下还设有分准则层,分别为服务环境、人员风貌、候诊和服务时间、服务态度、领导者意识等l7个指标。
2.与知识管理相关问题评估
(1)知识资本评估
知识资本是指能够转化为市场价值的知识,是企业所有能够带来利润的知识和技能,其实质是知识企业全部资本的总和。
卡普兰和诺顿提出了平衡记分卡模型(Balancd Score—Card),分别从财务、顾客、企业内部运作、学习与成长四个主要方面对企业知识资本进行了评估,这标志着美国知识资本评估理论研究的开始。
对知识资本具有影响力的评估模型当属列夫·埃德文森在斯堪的亚公司主持设计的斯堪的亚导航器模型(Skandia模型),它是从顾客、财务 流程、人力因素、更新与发展五个方面采用了111个指标对知识资本进行了分析和评估。
斯图尔特提出了人力资本、结构资本和客户资本三模式的知识资本评估体系。斯威比提出了无形资产监视器模型,这是对许多财务和非财务测量结果的报告,他认为公司的市场价值由可见的权益和外部结构、内部结构、个人能力三种无形资产组成。
安妮·布鲁金提出了智力资本审计测量模型,这一模型分别从组织的市场资本、知识产权资本、基础结构资本及人才资本对企业知识资本进行评估。维娜·艾莉提出了一种智力资产评估方法,该方法设有企业目标、员工知识工作、研发、客户、知识产权、企业形象、管理程序和企业文化等指标,并且列举了20个问题,让专家根据被评估公司的实际情况选择“是”和“否”,回答的“否”越多,表明被评估公司越需集中精力加强对智力资本的管理,该方法只能比较粗略地评价知识资产,存在着过度定性、没有体现知识资本的存量和被评估企业相对同行业的知识水平等缺陷。
从人力资本、管理资本、市场资本和创新资本四个方面分析了每种资本对企业的贡献程度,将指标体系中分为4个层次,共有4个二级指标、20个三级指标和54个四级指标。从人力资本、市场资本、技术资本、管理资本、顾客资本五个方面83项分指标对知识资本进行了测度研究。建立了由人力资本、结构资本、技术资本、市场资本和关系资本五个评价子系统构成的知识资本评价系统,其中每个子系统下又设有多个分指标。
提出了标杆瞄准评估法,这是用于企业知识资本评估的一种新方法,其基本思路是在对某企业知识资本作评估时,先选定一个伙伴企业,将该伙伴企业的知识资本作为参照标准,通过对比两家企业之间的各项指标的情况来评价某企业知识资本的水平。
另外关于智力资本的评估还有市场和账面价值法、托宾q值法、智力资本推算法、智力资本增值系数法等等。
(2)知识管理系统评估
黄立军构建了共有四层的知识管理系统评价指标体系,第二层设有系统功能、系统维护和系统操作三个指标,第三层设有项目管理、通信与协作、智能代理、可维护性、安全性、维护简便性、实用性、技术简单性、文档图书馆9个指标,第四层设有项目监督、对象追踪、成员数据链接等22个指标。
在科学性和先进性、系统性、可测性、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结合、层次性五个原则的指导下建立了三层的指标体系,它们分别为目标层、准则层和方案层,其中准则层有五个指标,分别为系统功能、系统价值、系统性能、系统效益和系统操作,方案层所设的指标共有19个。
提出了基于语言符号运算的知识管理系统评价方法,论文作者认为要将知识管理系统定位于社会技术系统,而不是单纯的技术系统,应考虑系统性能、系统功能、系统环境、人性化和系统成本五个方面,在其下又分为37个三级指标。
罗戎、孙文钦、刘凌在《对企业知识管理系统效能的量化评估体系》一文中设计了知识管理目标评价系统,这个系统共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为总的知识管理目标;第二层分别为近期目标知识共享水平、中期目标竞争优势和长期目标价值创造;第三层为9个制约因素,如近期目标包含有企业知识管理系统的基本状况、员工对本企业知识管理系统的了解程度和具体交流方式作用情况分析三个制约因素。
一、符合性测试和控制测试
1.符合性测试和控制测试的涵义。
从其本质上看,符合性测试和控制测试均与内部控制的执行情况有关,两者都是为了检查内部控制制度在实际工作中是否得到执行而进行的测试,但两者的目的是不同的。在制度基础审计中,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的测试,是为了确定内部控制制度的强弱,揭示内部控制制度的缺陷和控制的薄弱环节,并以此作为确定实质性测试的范围、重点和方法。而在风险基础审计中,测试的目的是根据测试的结果评价控制风险水平的高低。为与符合性测试相区别,将风险基础审计中的这种测试称为控制测试。
2.测试的方法。在进行符合性(控制)测试时,通常采用的方法有证据检查法、穿行试验法和实地观察法。
(1)证据检查法。所谓证据检查法是指审计人员根据测试的目的,抽取一定数量的账表、凭证等书面证据和其他有关证据,以检查验证其有关控制措施是否得到有效贯彻执行的一种方法。一般情况下,被审单位内部控制的执行情况总要在一定的证据上表现出来,因此,通过一定数量的证据检查,即可证明被审单位内部控制的实际执行情况。如在批准控制方面,各项费用的支出都必须由发生该项业务支出的部门负责人核准并签字,审计人员通过有关手续检查验证,即可检查在实际执行中部门负责人是否严格履行了批准控制职责。
(2)穿行试验法。所谓穿行试验法是指审计人员根据测试目的,有选择地抽取某项控制的几笔业务,按照被审单位规定的业务处理程序,从头到尾地重做一遍,然后将其结果与被审单位的业务处理结果相比较,以判断控制措施的执行情况的一种方法。
(3)实地观察法。所谓实地观察法是指审计人员根据测试目的,到被测试项目的工作现场实地观察有关人员的实际工作情况,以检查验证其规定的控制措施是否得到严格执行的一种方法。该法有一定的局限性,在实际工作中一般应结合其他方法一并进行。
二、实质性测试
所谓实质性测试是指为审查直接影响财务报表金额正确性的错误或不合法金额所设计的一种审计程序。其目的是取得有关会计事项和账户余额的会计处理,以及寓于其中的有关舞弊和差错的会计处理是否妥当的证据。实质性测试包括交易实质性测试、分析性测试和余额的详细测试三种。
1.交易实质性测试。
所谓交易实质性测试是指为判断被审单位的会计交易在日记账中是否正确记录和汇总,是否正确过入明细账和总账而设计的一种审计程序。如审计人员执行交易实质性测试可以检查已记录的交易是否存在和已发生的交易是否被记录,也可以通过该测试以确定已记录的销货交易的记录是否正确、是否记入恰当的期间、分类是否正确、汇总是否正确和是否过人正确的账户。如果审计人员确信交易在日记账中已作正确记录并正确过账,他就能确信总账的合计数是正确的。在实际工作中,符合性(控制)测试可以与所有其他测试分开进行,但为提高效率,常常与交易实质性测试同时进行。
2.分析性测试。
所谓分析性测试是指通过对财务数据和非财务数据之间可能存在的合理关系的研究而形成的财务信息的评价。分析性测试的运用实际上是将账面金额同审计人员确定的期望值的比较过程。分析性测试的目的是:
(1)了解被审单位的行业或业务;
(2)评价企业继续经营的能力;
(3)显示财务报表中可能存在的错报;
(4)减少余额详细测试。这些尤其是后两个目的有助于审计人员确定其他测试的范围。如果分析性测试表明可能有错误,就需要作更广泛的调查;如果通过分析性测试没有发现重大差异或没有差异,则其他测试就可减少。
3.余额详细测试。
所谓余额详细测试是指检查账户期末余额的正确性而设计的一种审计程序,如直接向顾客函证应收账款,对存货作实物检查,审查供货单位的对账单以检查应付账款等,都是余额详细测试。在审计中,这种期末余额的测试至关重要,因为这种测试所收集的证据大多来自独立于被审单位的单位和个人,通常被认为是质量较高的证据。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