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石家庄市城市供水应急预案 | 发布时间 | 2017年9月21日 |
---|
石家庄市人民政府文件石政发〔2017〕47号
石家庄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石家庄市城市供水应急预案》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
《石家庄市城市供水应急预案》已经市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石家庄市人民政府
2017年9月21日
石家庄市城市供水应急预案
1.总则
1.1编制目的
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应急处置城市供水突发事件,全面提高我市应对城市供水突发事件的应急反应速度和抢险救援能力,最大程度地减少城市供水突发事件可能造成的危害,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
1.2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供水条例》、《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供水水质管理规定》、《城市供水应急预案编制导则》、《石家庄市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1.3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石家庄市城区城市供水突发事件的防范和应急处置。各县(市)、区发生供水突发事件时,参照执行。
1.4工作原则
应急处置坚持政府领导、属地为主、专业处置、分工负责、以人为本、快速反应、常备不懈的原则。
1.5突发事件分类分级
1.5.1城市供水突发事件分类
根据供水突发事件的发生过程、性质和机理,我市的供水突发事件可分为自然灾害、工程事故和公共卫生事件三类:
(一)自然灾害引起的突发性事件
(1)连年干旱,地表水源水位持续下降,取水设施无法正常取水,导致供水设施不能满足正常供水需求;
(2)地震、洪灾等自然灾害导致供水水源破坏,输配水管网破裂,输配电、净水工程和机电设备损毁等。
(二)工程事故引起的突发性事件
(1)战争、恐怖活动等导致供水水源破坏,取水受阻,泵房(站)淹没,机电设备损毁等;
(2)取水水库大坝、拦河堤坝、取水涵管等发生垮塌、断裂致使水源枯竭,或因出现危险情况需要紧急停用维修、或停止取水;
(3)主要输供水干管和配水管网发生爆管,造成大范围供水压力降低、水量不足甚至停水,或其他工程事故导致供水中断;
(4)供水消毒、输配电、净水构筑物等发生火灾、爆炸、倒塌、液氯严重泄漏等;
(5)供水调度、自动控制、营业等计算机系统遭受入侵、失控或毁坏。
(三)公共卫生事件引起的突发性事件
(1)水源或供水设施遭受有毒有机物、重金属、有毒化工产品或致病原微生物污染,或藻类大规模繁殖等影响正常供水;
(2)水源或供水设施遭受毒剂、病毒、油污或放射性物质等污染,影响正常供水。
1.5.2城市供水突发事件分级
根据城市供水突发事件的可控性、影响城市供水居民人口数量和供水范围的严重程度可分为I级(特别重大)、Ⅱ级(重大)、Ⅲ级(较大)、Ⅳ级(一般)。
1.5.2.1I级
满足下列条件之一且48小时以上不能恢复供水的,为I级供水突发事件:
1.受影响的居民人口占城市居民总人口的40%以上;
2.受影响的供水范围占城市总供水范围的50%以上;
3.省人民政府、省供水突发事件应急指挥机构发布涉及本辖区的Ⅰ级预警供水突发事件。
1.5.2.2Ⅱ级
满足下列条件之一且48小时以上不能恢复供水的,为Ⅱ级供水突发事件:
1.受影响居民人口占城市居民总人口的30%-40%;
2.受影响的供水范围占城市总供水范围的40%-50%;
3.省人民政府、省供水突发事件应急指挥机构发布涉及本辖区的Ⅱ级预警供水突发事件。
1.5.2.3Ⅲ级
满足下列条件之一且48小时以上不能恢复供水的,为Ⅲ级供水突发事件;
1.受影响的居民人口占城市居民总人口的20%-30%;
2.受影响的供水范围占城市总供水范围的30%-40%。
1.5.2.4Ⅳ级
满足下列条件之一且48小时以上不能恢复供水的,为Ⅳ级供水突发事件:
1.受影响的居民人口占城市居民总人口的10%-20%;
2.受影响的供水范围占城市总供水范围的20%-30%。
1.6水源保障方案
1.6.1南水北调水源
南水北调引江水是我市城市供水主要水源。按照国家确定的2020年引江水规划分水量,我市引江水用量要达到7.3亿立方米。
目前,城市利用南水北调引江水现状是老城区有3座江水厂,日用水量40万立方米,总设计供水能力60万立方米/日。
如遇突发事件,依据《南水北调工程供用水管理条例》、《河北省南水北调配套工程供用水管理规定》、《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水量调度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采取以下措施:
(1)如遇到南水北调水源枯竭或不可预测突发性江水断流的情况,我市上报省政府申请启动《河北省城市供水系统重大事故应急预案》。同时根据《南水北调工程供用水管理条例》第二章第九条,将6个大型水库(东武仕、朱庄、岗南、黄壁庄、王快和西大洋)的库水作为调蓄水源,将库水引入南水北调主干渠,调配到我市以满足城市供水需求。
(2)如遇到南水北调水量不足,无法满足我市城市供水需求的情况,我市地表水厂将扩大岗南、黄壁庄水库水源用量,同时启用部分地下水应急水源供水,确保城市供水不受影响。
1.6.2岗南、黄壁庄水库水源
岗南、黄壁庄水库水源是我市城市供水次要水源和备用水源。
岗南水库总库容17.04亿立方米(调洪库容9.17亿立方米,兴利库容7.8亿立方米,死库容3.41亿立方米),引水管道接口在死库容以下,可利用调洪库容、兴利库容和部分死库容库水。
黄壁庄水库总库容12.1亿立方米(调洪库容7.3663亿立方米,兴利库容4.64亿立方米,死库容0.6968亿立方米),引水管道接口在死库容以上,可利用调洪库容和部分兴利库容水。
我市原地表水厂经扩建、改造后,已达到库水和南水北调引江水相互切换的应急处置能力。
(1)如库水发生突发事件,不能使用。地表水厂启用南水北调江水生产,使用厂内应急连通管和石津灌渠输送江水,并确保在30小时内完成水源切换。
(2)如库水来水量不足。地表水厂启用南水北调江水不足缺口,确保地表水厂产能充足。
综合各项因素,在库水发生突发事件的情况下能确保我市城市供水正常供水量的70%。
1.6.3地下水应急水源
我市地下水是城市供水保障的应急水源。地下水是最安全、最可靠的应急备用水源,我市现有水源井供水量7万吨,不能满足城市应急用水需求,需采取以下措施满足需求:
一是通过自然补水、生态补水等方式,对滹沱河地下水生态环境进行修复,逐步恢复滹沱河水源地的供水能力,最终达到现有水源井供水量升至10万立方米/日以上的目的;二是政府立项建设城市地下水应急水源地工程,结合石家庄市规划条件,在滹沱河南岸以南、石黄高速以北、京珠高速以东、岗上镇小丰村以西范围内建设应急地下水供水水源,产水规模达到30万立方米/日;三是收储、改造石炼化和石热电的自备井作为后备水源,接入市政管网并保持热备状态,在应急时统一调度使用。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老城区地下水应急供水热备能力将达到50万立方米/日。
综合各项因素,在库水、江水断流或极端灾害的情况下,地下水应急水源工程能确保我市城市生活供水正常供水量的50%。
2.组织指挥体系与职责
2.1组织指挥体系
发生城市供水突发事件后,市政府成立城市供水事件应急指挥机构,由城市供水事件应急指挥部(以下简称指挥部)、城市供水事件应急指挥部办公室(以下简称指挥部办公室)、城市供水事件应急专家组(以下简称应急专家组)共同组成,在指挥机构领导下,统一指挥、协调石家庄市城市供水事件应对工作。
2.2应急指挥部组成及职责
2.2.1应急指挥部人员组成
石家庄市政府城市供水事件应急指挥部,应急指挥部组成如下:
总指挥:市政府分管副市长
副总指挥:市政府分管副秘书长、市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主任、市水务局局长
成员单位:市委宣传部、市水务局、市政府应急办、市卫生计生委、市城管委、市总工会、市公安局、市工信局、市商务局、市民政局、市交通运输局、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市环保局、市安监局、市气象局、市科技(地震)局、市发改(物价)委、市园林局、市通信发展管理办公室、国网石家庄供电公司、各区人民政府、市属各开发区管委会等。
2.2.2指挥部主要职责
指挥部主要职责是:负责应急供水的总体协调、总调度,指挥、部署、监督和检查各成员单位应急实施工作;负责事故应急救援重大事项的决策,并与省城市供水事故应急指挥部联系,及时上报情况;必要时请求省城市供水事故应急指挥部实施跨市救援等紧急措施;组织灾后重建与恢复生产工作;负责发布事故的重要信息。
2.2.3指挥部各成员单位职责
市委宣传部:负责做好城市供水事故的宣传报道、信息发布工作,确保舆论引导客观、真实;及时组织市级新闻单位,积极宣传报道应急供水措施、施工进展等内容,为应急供水工作提供良好社会环境;适时关注新闻动态,加强与其它新闻单位沟通,积极宣传我市采取的应急措施,征得理解支持,营造良好的外部舆论环境;负责接待好其它新闻单位;视断水具体情况及时召开新闻发布会。
市水务局:组织起草(修订)《石家庄市城区城市供水事故应急预案》并监督实施;牵头组建指挥部办公室,主持办公室日常和应急响应期间的工作;监测、接收城市供水性突发事件报警、预警信息;负责对水污染事件进行城市供水水源紧急调度;负责城市供水重大事故涉及的水利防洪工程的协调、调度和水情、汛情的预警、监测,修复毁坏的水利工程;负责加强供水调度,优先保障居民、学校、医院、部队等重点区域、重点单位基本生活供水,关停洗浴行业,限制工商企业、建筑工地、道路保洁、园林绿化等方面用水。
市政府应急办:协助市政府提出突发事件对策方案,协调全市城市供水事故应急救援行动;做好城市供水事故发展动态后续报告;协助开展城市供水事故调查工作;协调城管、消防、园林、水务等单位送水车辆,向全市居民区和重点单位临时供水。
市卫生计生委:迅速组织、协调城市供水事故伤员的紧急救援和医疗救助工作,并及时向市供水事故应急指挥部报告情况;负责对送水车辆清洗消毒和水质监督的指导工作。
市城管委:负责协助指挥部进行全市性城市管理专项活动;负责派出送水车辆,向全市居民区和重点单位临时供水。
市总工会:指导、协调做好城市供水事故的伤亡职工人员家属安抚工作。
市公安局:负责控制易燃、易爆、有毒物质泄漏等事故现场;参与城市供水事故伤员抢救和人员疏散工作;负责对城市供水事故现场的安全保卫工作;负责事故现场的交通秩序维护工作;协助停水后的城市紧急供水工作;负责做好应急供水期间送水车辆的交通保障工作。
市工信局:根据需要对应急处置物资的生产、调拨和紧急供应进行协调;负责督导落实限制工业企业用水工作;
市通信发展管理办公室:负责保障城市供水事故应急处置通信畅通;
市商务局:负责对大型商贸流通企业桶(瓶)装饮用水等生活必需品的市场运行监测,并协调做好调配工作;配合相关部门限制商业企业、洗浴行业限制用水工作。
市民政局:负责城市供水突发事件中受害人员的转移安置和生活救助工作,管理、分配捐赠物资。
市交通局:负责应急警戒状态下运输工具调集工作,确保满足抢险物资、人员、生活物资运力需求。
市财政局:负责筹集落实城市供水事故抢险费用,并监督使用。
市人社局:依法做好城市供水事故因工伤亡人员的有关善后工作。
市环保局:负责城市供水事故引发的环境污染监测(不包括供水水质),确定污染物种类与污染范围,负责污染区域环境生态后续修复监测工作。
市安监局:参与城市供水事故应急救援和事故调查处置工作。
市气象局:负责对天气气候、雨情的监测和预警预报,适时发布灾害性天气气候的预警、预测、预报。
市科技(地震)局:负责震情监视、收集、汇总地震前兆与宏观异常信息,根据震情会商结果发布地震预警信息。
市发改(物价)委:负责依法严厉查处乱涨价行为。
市园林局:负责派出送水车辆,向全市居民区和重点单位临时供水。
国网石家庄供电公司:负责供水事故抢修、救援现场的供电保障工作。
各区人民政府、市属各开发区管委会:成立相应机构,强化对应急供水工作的组织领导;负责落实街道、居民小区救援物资供应、发放的地点并实施供应与发放;负责事故现场的群众协调工作;负责及时通知居民提前储水、节约用水。
2.3指挥部办公室设置与职责
指挥部办公室为处理城市供水应急工作的常设组织和日常办公机构,设在市水务局,由市水务局局长任办公室主任。
指挥部办公室主要职责是:贯彻落实指挥部的各项部署,制定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程序和工作细则;组织实施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检查督促市政府有关部门、专业技术机构和供水企业的供水突发事件监测、预警工作情况,及时有效地控制事件;研究协调解决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中的具体问题和指导恢复重建工作;向指挥部和市政府及成员单位报告、通报事件应急处置工作情况;为新闻媒体提供事件有关信息,必要时接受媒体专访;完成指挥部交办的其它任务。
2.4专家工作组组成与职责
指挥部办公室根据需要,设立专家工作组,作为指挥部的咨询机构。专家工作组由市政、建设、规划、安监、卫生、水利、环保部门专业人员及高等院校专业人员、城市供水企业的专业人员组成。其职责是:参加市应急指挥部统一组织的活动及专题研究;应急响应时,按照市应急指挥部的要求研究分析突发事件信息和有关情况,为应急决策提供咨询或建议;参与事件调查,对事件处理提出咨询意见;对事件处理给予技术支持。
3.监测、预警
3.1监测
监测的主要任务是:建立城市供水水质监管体系和检测网络,对检测信息进行收集、汇总分析;对城市供水系统运行状况进行评估并做出报告。
水环境检测以市环境保护局、水务局、卫计委为主。市环境保护局负责河流水体水质监测,沿河污染物排放的监督检查;市水务局负责自来水厂的出厂水水质状况的跟踪检测,严格控制自来水出厂指标;市卫生计生委负责市民生活饮用水监督检查,严格控制饮用水卫生标准。
针对可能发生的供水突发事件,指挥部应整合市环保部门、市水务部门、卫生防疫部门以及供水企业的监测系统,建立统一的市级水质应急监测网络,定期对水质进行监测。
突发事件发生后,根据需要,在第一时间对供水突发事件现场实施不间断的跟踪采样、分析,及时报告监测结果,并对事态危害的发展趋势和影响程度做出分析、预测,提出初步处置建议等。
在日常管理中,指挥部应不断完善监测网络和断面,在水源地和后备水源地上、下游及保护区范围内,设立监测断面和监测站点并建立定时跟踪巡查制度,实时监控其水质、水量状况。
3.2预警
3.2.1预警系统组成
(1)水源地来水预警:根据水文、气象和自然地理条件,通过市供水监测系统提供的实时监测信息,对供水水源地来水量与水质进行实时诊断和预测,并在水量与水质出现或可能出现异常时及时发出警报或预警。
(2)供水预警:包括供水工程及运行异常预警和水厂、输配水管网水质及水压异常预警,实现对供水系统水量、水质和水压实时监测及运行信息实时查询功能,出现异常时,应及时诊断并发出警报。
3.2.2预警级别
指挥部根据供水事件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紧急程度及发展趋势,及时做出必要的预警。供水突发事件预警级别分为Ⅰ级(特别严重)、Ⅱ级(严重)、Ⅲ级(较重)、Ⅳ级(一般),依次分别用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表示。根据事态的发展情况和采取措施的效果,预警级别可以升级、降级或者解除。
3.2.3预警信息发布
预警信息包括:供水突发事件预警的级别、类别、起始时间、可能影响范围、危害程度、紧急程度和发展态势、警示事项以及应采取的相关措施和发布机构等。
Ⅰ级(特别严重)、Ⅱ级(严重)预警信息由省人民政府或省政府授权部门负责发布、调整和解除;Ⅲ级(较重)预警信息由市人民政府或市政府授权部门负责发布、调整和解除发布;Ⅳ级(一般)预警信息由各区人民政府负责发布、调整和解除。
3.2.4预警措施
发布Ⅲ级、Ⅳ级警报,宣布进入预警期后,各级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当根据即将发生的突发事件的特点和可能造成的危害,采取下列措施:
(1)立即启动相关应急预案;
(2)发布预警公告;
(3)责令有关部门、专业机构、监测网点和负有特定职责的人员及时收集、报告有关信息,向社会公布反映突发事件信息的渠道,加强对突发事件发生、发展情况的监测、预报和预警工作;
(4)组织有关部门和机构、专业技术人员、有关专家学者,随时对突发事件信息进行分析评估,预测发生突发事件可能性的大小、影响范围和强度以及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的级别;
(5)定时向社会发布与公众有关的突发事件预测信息和分析评估结果,并对相关信息的报道工作进行管理;
(6)及时按照有关规定向社会发布可能受到突发事件危害的警告,宣传避免、减轻危害的常识,公布咨询电话。
发布Ⅰ级、Ⅱ级警报,宣布进入预警期后,各级人民政府除采取上述措施外,还应当采取下列措施:
(1)责令应急救援队伍、负有特定职责的人员进入待命状态,并动员后备人员做好参加应急救援和处置工作的准备;
(2)调集应急救援所需物资、设备、工具,准备应急设施和避难场所,并确保其处于良好状态、随时可以投入正常使用;
(3)加强对重点单位、重要部位和重要基础设施的安全保卫,维护社会治安秩序;
(4)采取必要措施,确保交通、通信、供水、排水、供电等公共设施的安全和正常运行;
(5)及时向社会发布有关避免或者减轻危害的建议、劝告;
(6)转移、疏散或者撤离易受突发事件危害的人员并予以妥善安置,转移重要财产;
(7)关闭或者限制使用易受突发事件危害的场所,控制或者限制容易导致危害扩大的公共场所的活动;
(8)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必要的防范性、保护性措施。
3.2.5预警级别调整、解除
发布预警信息的人民政府根据事态的发展,按照有关规定适时调整预警级别,及时更新发布预警信息。上级人民政府认为下级政府发布的预警信息不恰当的,应责令下级人民政府改正或直接发布有关预警信息。
有事实证明不可能发生突发事件或者危险已经解除的,预警发布信息的人民政府应当立即在原公布范围内宣布解除警报,终止预警期,并解除已经采取的有关措施。
3.2.6发布、调整、解除方式
预警信息的发布、调整和解除可通过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手机短信、电子显示屏、宣传车等,采用公开播送、派发传单、逐户通知等方式进行,对老、弱、病、残、孕等特殊人群以及学校等特殊场所、警报盲区应当采取有针对性的公告方式。
4.应急响应
4.1响应分级
根据供水突发事件可能造成的严重程度及发展趋势,将应急响应设定为Ⅰ级、Ⅱ级、Ⅲ级和Ⅳ级四个等级。初判发生特别严重、严重供水突发事件,分别启动Ⅰ级、Ⅱ级应急响应,由市政府组织,接受河北省人民政府指令,开展应对工作。初判发生较重、一般供水突发事件,分别启动Ⅲ级、Ⅳ级应急响应,市政府或事发地县级政府组织指挥应对工作。
对于尚未达到一般供水突发事件标准,但对社会产生较大影响的其他供水事件,市政府可结合实际情况启动应急响应。
应急响应启动后,可视事件造成损失情况及其发展趋势调整响应级别,避免响应不足或响应过度。
4.2响应程序
4.2.1Ⅰ级、Ⅱ级响应程序
指挥部办公室在接到突发事件通报后,立即报告指挥部总指挥、市人民政府有关应急处置机构。
市人民政府根据事件性质,在指挥部的配合下,直接组建现场办公室,在省应急处置机构的统一领导和指挥下,负责现场的应急处置工作,区供水应急领导小组配合。
对先期处置未能有效控制事态的Ⅰ级、Ⅱ级供水突发事件,由省城市供水应急指挥机构统一指挥和领导处置工作,指挥部配合。
4.2.2Ⅲ级响应程序
指挥部办公室在接到供水突发事件通报后,及时报告指挥部总指挥、市人民政府有关应急处置机构。
指挥部总指挥根据事件性质,率领指挥部各成员、相关单位负责人和相关专家赶赴现场,成立由其任组长的现场办公室。现场办公室组织事发地的区人民政府和市有关部门按预案部署行动方案,按照指挥部总指挥职责分工,立即开展应急处置、应急保障等工作,并及时向市人民政府、省城市供水应急处置机构报告处理情况,根据事件的发展,适时向公众通报事件处理情况。
4.2.3Ⅳ级响应程序
Ⅳ级响应由各区供水应急领导小组组织实施。供水突发事件发生后,事发地的区人民政府应立即采取措施,启动本级政府应急预案全力进行处置,及时控制事态,减少损失,同时组织力量对事件的性质、类别、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进行评估,并向指挥部办公室报告。在超出本级应急处置能力时,应及时向指挥部办公室提出请求。
4.3预案启动
一旦发生供水突发事件,按照分级响应的原则启动相应级别的专项应急预案进行处置。
供水突发事件发生后,事发地的区人民政府应立即采取措施,启动本级政府应急预案全力进行处置,及时控制事态,减少损失,同时组织力量对事件的性质、类别、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进行评估,并向指挥部报告。
市级预案启动程序:
发生Ⅱ级以上供水突发事件:市人民政府领导本市的应急救援工作,由市供水应急办提出启动相应专项预案建议,经指挥部批准,及时启动相应预案,同时报告省人民政府。
发生Ⅲ级供水突发事件:市人民政府领导本市的应急救援工作。由指挥部通过会商后按照有关规定启动相应预案并组织各方面力量进行处置。
发生Ⅳ级供水突发事件:由各区人民政府领导本区的应急救援工作。可参照Ⅰ、Ⅱ、Ⅲ级响应程序、结合本区实际情况制定响应程序。在超出本级应急处置能力时,应及时向指挥部提出请求,市供水应急办根据需要,组织有关专业工作组赴现场指导应急处理工作。
超出本级应急处置能力时,应及时请求上一级应急指挥机构启动上一级应急预案。
4.4先期处置
我市市区人口密集,发生供水突发事件后如得不到及时妥善处置,将对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造成极大的影响和损失。因此,各事发地的应急指挥机构应尽早对供水突发事件进行先期处置,尽量降低影响,减少损失。
水源和供水突发事件发生后,事发地的水源工程管理单位、供水企业作为第一响应责任单位,应在事发后立即启动以本单位为主体的先期处置预案机制,并报告上级主管部门和区供水应急领导小组。供水突发事件所在地的区人民政府负有处置供水突发事件的第一责任,在供水突发事件发生后,要根据职责和规定的权限启动应急预案,控制事态并向市指挥部办公室报告。
Ⅰ级、Ⅱ级供水突发事件发生后,事发地的区供水应急领导小组应立即向指挥部报告突发事件信息,紧急情况直接报省城市供水应急领导小组。指挥部以市人民政府名义向省人民政府报告,最迟不超过2小时。同时,指挥部办公室通知指挥部各成员单位按照预案职责分工迅速进入应急准备状态,确保应急物资和抢险队伍及时到位。指挥部应根据职责和规定的权限启动相关应急预案,及时、有效地进行处置,控制事态发展。
Ⅲ级供水突发事件发生后,事发地的区供水应急领导小组应立即向指挥部报告突发事件信息,同时,应根据职责和规定的权限启动相关应急预案,及时、有效地进行处置,控制事态发展。
Ⅳ级供水突发事件发生后,事发地的区供水应急领导小组应根据职责和规定的权限启动相关应急预案,及时、有效地进行处置,控制事态发展。
4.5响应措施
根据城市供水突发事件影响情况,本预案与《石家庄市南水北调配套工程水量调度预案》、《石家庄市岗南、黄壁庄水库饮用水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河北省城市供水系统重大事故应急预案》相互衔接。
4.5.1自然灾害类供水事件应急措施
(1)通过挖潜增强城市供水量,启用备用水源和被封存的自备水源井,并对水质进行检测,确保达到相应供水水质标准。
(2)对自然灾害事件中损毁的水源工程、输配水管网、净水工程及配套设施与机电设备等进行紧急抢修,并启用应急备用水源(包括水厂清水池贮存水、局域管网水补压井、自备井和社会库存桶(瓶)装水)和临时供水设施。
(3)根据城市水源、输配水管网布局及连通情况,实施多水源(引江水、地表水、地下水)联合应急调度,合理调配管网供水量及供水范围,采取分时段分片供水。
(4)适时压缩用水指标,限制或停止城市建筑、洗车、绿化、娱乐、洗浴行业用水,控制工业用水直至停产。
(5)调整城市供水优先次序:首先满足居民生活、医院、学校、机关、食品加工、宾馆和餐饮用水;其次是金融、服务用水;再次是重点工业用水等。
(6)针对局部区域或重点用水单位,调配运水车辆送水。
(7)对当地的桶装水、矿泉水和纯净水进行统一调配,并紧急从周边区域调运桶装水、矿泉水或纯净水,及时发放给居民饮用。
(8)采取跨行政区域、跨流域和流域上下游水量应急调度,保证城市应急供水。
4.5.2工程事故类供水突发事件应急措施
(1)对工程事故中损毁的水源工程、输配水管网、净水工程及配套设施、机电设备和计算机系统进行紧急抢修,并启用应急备用水源、临时供水设施和备用系统,实施水量应急调度。
(2)调配和安装小型集中式供水设施、移动式净水设备、水质净水装置,以及单户净水器等应急供水设施。
(3)适时压缩用水指标,限制或停止城市建筑、洗车、绿化、娱乐、洗浴行业用水,控制工业用水直至停产。
(4)针对局部区域或重点用水单位,调配运水车辆送水。
(5)对当地的桶装水、矿泉水和纯净水进行统一调配,并紧急从周边区域调运桶装水、矿泉水或纯净水,及时发放给居民饮用。
4.5.3公共卫生事件类供水突发事件应急措施
(1)关闭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污染的城市水源或供水设施,停止供水并及时处置,采取措施控制事态发展,严防次生、衍生事件发生。
(2)启动城市备用水源,实施应急供水;对受污染的城市水源或供水设施及沿岸污染水域实施加密监测,及时向环保部门、卫生部门、同级人民政府报告污染状况和水质水情数据,并向下游通报情况。
(3)增加备用源供水量,适时启用封存的备用水源井或者新凿水井,由当地水环境监测中心、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资质部门对其水质进行化验,确保达到饮用水标准。
(4)调配安装小型集中式供水设施、移动净水设备、水质净化装置,以及单户净水器等应急供水设施。
(5)根据城市水源、输配水管网布局及连通情况,合理调配管网供水量及供水范围,采取分时段分片供水。
(6)适时压缩用水指标,限制或停止城市建筑、洗车、绿化、娱乐、洗浴行业用水,控制工业用水直至停产。
(7)针对局部区域或重点用水单位,调配运水车辆送水。
(8)根据重点污染企业废水排放和重点排水企业档案,加强对重点排污企业的监管力度,限产或停产。
(9)对当地的桶装水、矿泉水和纯净水进行统一调配,并紧急从周边区域调运桶装水、矿泉水或纯净水,及时发放给居民饮用。
4.6事件报告
4.6.1供水突发事件发生后,任何部门、单位和个人均有权利和责任立即向事发地供水应急领导小组或市供水指挥部办公室报告。接到报告或得到信息后,市供水指挥部办公室指令事发地供水应急领导小组或相关部门派员前往现场初步确认是否属于供水突发事件。
4.6.2供水突发事件一经确认,市供水指挥部办公室应立即向指挥部总指挥报告。事发地供水应急领导小组应在发生供水突发事件2小时内完成事件快报,报送指挥部。发生严重、特别严重供水突发事件,最先接到供水突发事件信息的单位应报告指挥部,由指挥部报上一级应急指挥机构。
4.6.3报告内容包括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影响范围、有无人员伤亡、先期采取的措施等信息。
4.6.4供水突发事件的信息发布由人民政府负责,应当及时、准确、客观、全面,其他机构和个人无权对外发布信息。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要向社会发布信息,并根据事件处置情况做好后续发布工作。发生重特大供水突发公共事件时,市政府新闻办人员要配合市有关部门做好信息发布工作,并做好现场媒体活动管理工作。
5.响应终止
5.1结束条件
5.1.1突发事故现场搜救工作已经完成;
5.1.2幸存人员已撤离、疏散;
5.1.3伤亡人员已经得到妥善救治和处理,重要财产已进行必要保护;
5.1.4对事故现场、应急人员和周边群众己采取有效防护和安置措施;
5.1.5事故所造成的各种危害已被消除,并无继发可能;
5.1.6停水区域已经恢复正常供水。
5.2结束程序
经现场指挥部确认符合应急结束条件,按照“谁启动、谁负责”的原则,四个等级的应急结束工作分别由相应部门宣布:
5.2.1I级、Ⅱ级应急响应由指挥部提出,经省城市供水应急领导指挥机构进行结束条件确认并报省人民政府,经批准后宣布应急结束。
5.2.2Ⅲ级应急响应由指挥部确认符合应急结束条件后报市人民政府,经批准后下发应急结束指令。
5.2.3Ⅳ级应急响应由各区供水应急指挥部根据现场情况经确认符合应急结束条件后,报区人民政府,经批准后宣布应急结束。
5.3善后处置
应急工作结束后,指挥部办公室等相关单位应及时会同市、区相关政府部门做好善后处置工作。对事故中的伤亡人员、应急处置工作人员,应制定措施进行抚恤、补助、提供心理和司法援助;对于紧急调集、征用有关单位及个人的物资,要按照规定给予补偿。
有关部门要做好疫病防治和环境污染消除工作。保险监管机构督促有关保险机构及时做好有关单位和个人损失的理赔工作。
石家庄市供水突发事件事后I级事故的调查与评估工作由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Ⅱ级以下(含Ⅱ级)事故的调查与评估工作由市水务局负责,供水突发事件调查分析、检测与后果评估,由按国家相关程序成立的事件调查组承担。城市供水系统应急终止后的一个月内,指挥部办公室应向市人民政府和省住房城乡建设厅提供书面总结报告。总结报告应包括下列基本内容:发生事故的供水系统基本情况,事故原因、发展过程及造成的后果(包括人员伤亡、经济损失)分析、评价、采取的主要应急响应措施及其有效性,事故结论,调查中尚未解决的问题,主要经验教训,事故责任人及其处理意见,各种必要的附件等。
严重、特别严重供水突发事件应按国务院《特别重大事故调查程序暂行规定》开展事故的调查分析、检测与后果评估,总结和分析经验、教训与不足,提出安全建议。
6.保障措施
6.1人力物力保障
主要建设好3支应急救援基本力量:
(1)工程设施抢险力量:进一步优化、强化以专业队伍为主体、群众性队伍为辅助的应急救援队伍体系。市水务集团抢险队、供水企业人员组成的抢险队伍是供水突发事件抢险的主要专业队伍,担负事发现场的工程设施抢险和安全保障工作。市防汛机动抢险队、市公安局消防支队、各急救中心等作为抢险队伍的补充,在需要时服从市供水应急领导小组的统一调遣。同时要积极动员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以及志愿者等各种社会力量参与应急救援工作,建立群众性应急队伍。驻石部队、武警、民兵预备役负有参与和支援抢险救灾的义务。
(2)专家咨询和技术力量:由从事科研、勘察、设计、施工、质检、安检等工作的技术专家组成,负责事发现场的工程设施的运行安全性鉴定,研究应急方案,提出相应对策和意见等。
(3)应急管理力量:由有关工作人员组成,负责接收省、市人民政府应急指令,组织各有关单位对城市供水企业突发事件进行应急处置,并与有关部门进行协调及信息交换。
6.2物资财力保障
市、区应急办负责协调各供水企业的应急物资的储存、调拨和紧急供应,保障抢险救援队伍的相应装备投入;市食品药品监管局负责组织药品的储存、供应;财政部门负责安排供水突发事件应急准备和抢险救援工作资金,并对应急保障资金的使用和效果进行监管和绩效评价。
应急工作中应急物资的调用,由市水务局组织协调,各相关职能部门负责实施。建立供水突发事件应急物资储存、调拨和紧急配送系统,积极培育和提升经济动员能力,确保救灾所需的物资器材和生活用品的应急供应。在保证一定数量的必需应急物资储存的基础上,积极探索由实物储备向生产潜力信息储备,通过建立应急生产启动运行机制,实现应急物资动态储备。同时建立与邻市和地区物资调剂供应渠道,以便需要时可迅速调入应急物资;必要时可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及时动员和征用社会物资。
6.3医疗卫生保障
制定医疗卫生保障措施,组建医疗卫生应急专业技术队伍。供水突发事件发生后,快速组织医疗救护人员对伤员进行应急救治,最大限度减少应急事件对群众健康造成的危害。石家庄市急救中心负责院前急救转运工作;各级医院负责开通绿色通道,及时收治伤员;红十字会等群众性救援组织和队伍应积极配合专业医疗队伍,开展群众性卫生救护工作。同时要根据供水突发事件的特性和需要,做好疾病控制、消毒隔离和卫生防疫准备等工作。
6.4交通管理保障
为处置供水突发事件做好运输保障工作,由市公安局负责紧急处置交通管理保障的组织与实施,制定紧急情况下应急交通工具优先通行制度,优先安排、优先调度、优先放行,保障运输安全畅通。
市公安局依法建立紧急情况社会交通工具的征用程序,确保能够将抢险救灾物资、人员及时、安全送达。
6.5治安维护保障
供水突发事件发生后,属地政府和公安部门应及时做好人员疏散、现场控制、交通管制等工作,维护公共秩序。
6.6信息与通信保障
由市通信发展管理办公室牵头,河北电信石家庄分公司、河北移动石家庄分公司和中国联通石家庄分公司等负责承担应急通信保障,建立以供水突发事件应急响应为核心的通信系统,确保供水突发事件现场与供水行业行政主管部门之间实现视频、音频、数据信息的双向传递。
6.7科学技术保障
成立供水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专家委员会。由市水务局负责与有关专家的日常联系,并针对供水突发事件的类型建立相应的应急处置专家信息系统。同时组织有关专家针对不同类型的供水突发事件开展监测、预防、预警和应急处置方法的研究。
7.宣传、培训和演练
7.1宣传和培训
市水务局及供水企业要有组织、有计划地向社会公众广泛开展水源和供水应急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公众的应急心理准备。要向社会公布水源和供水应急值班电话,在电视、电台、报刊、网络等媒介开辟相关应急知识公益性栏目,在大、中、小学普及水源和供水突发事件应急知识,让公众掌握发生相关突发事件的科学避险、互救、自救、减灾等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公众的应急能力。
市水务局、供水企业及相关部门应加强相关技术人员日常应急培训和重要目标工作人员的应急培训和管理,要定期或不定期举办应急管理和救援人员培训班,向水务系统及相关单位职工提供水源和供水应急培训和知识讲座。市供水安全涉及的各单位和相关部门要将水源和供水突发事件应急教育列入干部学习培训的内容。
7.2预案演练
市水务局负责制定全市供水应急工作演习方案、计划,主动组织或配合市应急指挥中心进行应急队伍与各应急单位的合成演练和协同演习。演练要从实战角度出发,深入发动供水应急相关单位干部群众参与,提高防范和处置水源和供水突发事件的技能,增强实战能力,同时达到普及应急知识和提高应急技能的目的。
8.附则
8.1责任与奖惩
供水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实行追究制度和奖惩制度。
1.对供水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要给予表彰和奖励。对迟报、谎报、瞒报和漏报供水突发事件重要情况或者应急管理工作中有其他失职、渎职行为的,依法对有关责任人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全市各级各部门在城市供水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依法依纪对有关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未依照规定履行报告职责,迟报、瞒报、漏报和谎报或者授意他人迟报、瞒报、漏报和谎报突发供水危机重要情况的;未依照规定完成突发性供水事件应急处置所需设施、设备、急需物资的生产、供应、运输和储备的;城市供水突发事件发生后,对上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的调查不予配合,或者采取其他方式阻碍、干涉调查的;在对城市供水突发事件的调查、处置、人员救治工作中玩忽职守、失职、渎职的;有关部门应履行而拒不履行应急处理职责的;有其他失职、渎职行为的。
8.2预案解释
本预案由石家庄市水务局负责解释。
8.3预案实施时间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2100433B
石家庄马得龙装饰专于墙面粉刷,服务很好,确保粉刷服务质量,采用岗位负责制即考察、施工、维护,避免责任不明确,出现互相推委服务质量差的现象
我是女的但是我很色怎么办?2
二环以内2oo元起价一层楼加1o元.折装家具:床5O到100元,柜40到8O元每个.钢琴300元每台,大滚筒洗衣机加20,220升及以上冰箱收50元.大对开门冰箱加收30o元,电梯加3O(不按楼层算)...
温州市区城市供水应急预案 温州水务集团公司 二 OO六年九月 1 目 录 第一部分 概况 .................................... 3 1、原水水源和水质......................................... 3 1.1 珊溪水库 ....................................... 3 1.2 泽雅水库 ....................................... 4 1.3 瓯江 ........................................... 4 2、水厂 .................................................. 5 3、原水泵站和输送系统 ..................................
石家庄市城市供水用水管理条例 石家庄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 《石家庄市城市供水用水管理条例》已经 2017 年 12 月 1 日河北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三次会议审议批准,现予以公布,自 2018 年 2 月 1 日起施行。 石家庄市人大常委会 2017 年 12 月 6 日 河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关于批准《石家庄市城市供水用水管理条例》的决定 (2017 年 12 月 1 日河北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三次会议通过) 河北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三次会议审查了石家庄市人民代表大会常 务委员会报请批准的《石家庄市城市供水用水管理条例》,该条例与宪法、法律、行政法规 和本省的地方性法规不抵触, 决定予以批准, 由石家庄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布施行。 石家庄市
石家庄市园林局局长、党组书记:刘金文
石家庄市园林局副局长、党组副书记:王锡江
石家庄市园林局副局长、党组成员:冉荣珍、赵素校、姚斌
石家庄市园林局总园艺师、党组成员:崔青凯
石家庄市园林局三级调研员:滕金一、樊金波、田利颖、索永建
· 封面
· 版权页
· 《石家庄市规划志》编辑委员会
· 序
· 图片
· 石家庄市地图
· 历年城市发展变化图
· 石家庄全图 一九二三年
· 石门市
· 石门市街市图
· 石家庄现状图
· 石家庄都市计划一般图
· 石家庄市城市规划图
· 石家庄市初步规划示意图
· 石家庄市1955-1975规划图
· 石家庄市区规划图
· 柏林庄小区规划图
· 湾里庙综合商业规划图
· 联盟居住小区规划
· 石家庄市解放路改建规划
· 石家庄市两站广场规划图
· 石家庄市区鸟瞰
· 石家庄火车站
· 石家庄编组站——全国三大编组站之一
· 石家庄市人民政府
· 石家庄市日报社
· 市电视中心
· 市电信局
· 市国际大厦
· 市燕春饭店
· 市人民商场
· 市建华百货大楼
· 市华联商厦
· 市影乐宫
· 市邮政大楼
· 石家庄机场
· 河北省科技大厦
· 河北省图书馆
· 河北日报社
· 省博物馆
· 河北电力调度大厦
· 河北省中国银行大楼
· 河北省气象大楼
· 省体育馆
· 河北省科学院
· 河北省社会科学院
· 市西郊动物园
· 华北烈士陵园
· 改建后的解放路
· 建设大街现状
· 河北省医学院
· 河北省师范大学图书馆
· 市华都宾馆
· 河北省纺织进出口大厦
· 华北制药厂
· 市煤制气厂
· 90年代生活区
· 50-60年代生活区
· 80年代生活区
· 70年代生活区
· 南马路立交桥
· 市桥西污水处理厂
· 刮泥池
· 目录
· 第一编 规划志概要
· 第二编城市规划
· 第一章 城市总体规划
· 第一节 解放前的城市规划
· 第二节 “一五”时期的城市规划
· 第三节 迂回发展中的二十年
· 第四节 城市规划工作的新起点
· 第五节 城市建设的经验和教训
· 第二章 详细规划
· 第一节 生活居住区规划
· 第二节 旧区改建重点地段详细规划
· 第三章 村镇规划
· 第三编城市测绘
· 第一章 机构设置与测绘成果
· 第二章 测绘管理
· 第一节行政管理
· 第二节技术管理
· 第三节 资料档案管理
· 第四节 测量标志管理
· 第四编 规划管理
· 第一章 建国后规划管理体制概况
· 第二章 规划管理成就
· 第一节建筑管理
· 第二节 工程管线管理
· 第三节依法治市
· 第四节 违章建筑查处
· 第五编机构沿革
· 第一节 局名称的变化
· 第二节 局机关党、政、群机构
· 第三节 局下属单位
· 第四节 局下属单位党组织机构
· 第五节 局历任主要领导
· 第六编附件
· 第一章 石家庄市都市计划大纲
· 第二章 石家庄市城市总体规划说明书
· 第三章 石家庄市第二期城市总体规划说明书
· 第四章 石家庄市城市总体规划说明书
· 责任编辑 2100433B
石家庄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19〕-76
石家庄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石家庄市商业街(区)建设标准》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高新区、循环化工园区和综合保税区管委会,市政府有关部门:
现将《石家庄市商业街(区)建设标准》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各自实际,认真抓好落实。
石家庄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9年6月18日
(此件公开发布)
石家庄市商业街(区)建设标准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关于促进消费升级,在中高端消费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的精神,在原《石家庄市特色商业街区建设标准》基础上,结合商务部《步行街改造提升试点评价指标(2019版)》,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用于指导我市商业街(区)发展,规范商业街(区)建设和管理,同时为创建省级乃至国家级商业街(区)改造提升试点奠定基础。
1术语和定义
1.1商业街(区)
由众多零售商业、服务业、文创产业按规律聚集,具有一定规模,以带状布局形态为主,提供购物、餐饮、文化、娱乐、休闲、观光等服务功能的繁华街道或街区。
1.2综合型商业街(区)
以大中型零售业态为主,聚集餐饮、文化、娱乐、休闲、观光等多功能、多业种、多业态,提供城市综合消费服务功能的商业街(区)。综合型商业街(区)往往是城市商业的精华和展示城市形象的名片。
1.3特色型商业街(区)
某种业态、服务或文化类型突出、特色鲜明,在商品结构、经营方式、管理模式、街区形态等方面具有专业特色的商业街(区)。
1.4步行街(区)
全面禁止或短时限行机动车及非机动车的商业街(区)。
2总体要求
2.1科学规划,合理定位。结合石家庄市及各县(市、区)城市规划和商业网点规划要求,统筹全市商业街(区)建设,明确商业街(区)的功能定位、业态规模和发展目标。
2.2因地制宜,彰显特色。商业街(区)的“特色”要能够体现石家庄或所在区域具有的最基本的、最原始的特征,应是该区域最根本的特色所在,建设时要充分考虑历史的延续和文化的积淀。
2.3景观独特,以人为本。商业街(区)要能够很好的体现城市景观设计要求,形成本地最靓丽的特色景观群,形成商业和旅游的黄金结合点。同时,商业街(区)要顺应社会发展和消费观念升级趋势,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
2.4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积极发挥政府在规划布局、政策支持、建设管理、优化环境、提供服务、督促检查等方面的引导作用。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商业街(区)的建设,不断提升街区的知名度,促进街区创新、可持续发展。
3规划布局要求
3.1规划科学
3.1.1符合城市空间规划和城市商业网点规划要求。
3.1.2定位明确、目标清晰,符合实际发展要求。
3.1.3“四至”范围明确,功能分区划分合理,与周边协调发展,功能互补。
3.2空间开阔
3.2.1街区长度应在300-1500米为宜,宽度以10-30米为宜。街区宽度与临街建筑高度比例以1∶1-1∶1.5为宜。临街建筑以1-2层为宜,局部主力店铺可以达到3-6层。
夜市长度一般以300-500米为宜,经营方式以不占用城市道路经营为宜。
3.2.2商业街(区)内商业建筑面积不低于2万平方米。
3.2.3形态可多样化,具有网格化、立体化发展条件。
3.3交通便利
3.3.1街区500米范围内有地铁站或公交站点,100米范围内有出租车停靠点和非机动车停放点。
3.3.2与邻近道路的道路慢行系统连接顺畅,有地面人行道连接,或地下通道、过街天桥、空中连廊连接,步行舒适、便利、安全。
3.3.3街区内配套停车位每100平方米商业建筑面积不少于1个。
3.3.4步行街(区)应与交通干道隔离,禁止或短时限行机动车和非机动车。
4环境设施要求
4.1环境优美
4.1.1建筑立面协调,广告招牌美观,无破损、脱落。
4.1.2地面干净、平整、防滑,无垃圾杂物、无堆占、无积水、无明显破损情况。
4.1.3绿化层次丰富、形态多样,绿化覆盖率20%(含)以上。
4.1.4主题景观、夜景亮化具有独特性和创新性。
4.1.5街区整体设计和建筑风格与周边环境和设施协调统一。酒吧、休闲娱乐特色街区,街区整体设计应融古典式、现代式建筑风格于一体,既能体现古典、温馨的田园风情,又能体现现代浪漫的都市风格。旅游、民俗文化特色街区,街区整体设计要富含城市发展历史文化底蕴,既要体现城市的变迁历史,又要体现城市的民间文化风情。餐饮特色街区整体设计要富含艺术韵律、体现民族风情,既能体现我市的饮食文化特色,又能充分展示中华饮食文化的渊源。
4.2设施完善
4.2.1街区各出入口及主要节点有清晰的标识导示系统,标识系统宜国际化。
4.2.2每50米至少设有1处垃圾箱,每400米至少设有1处公共厕所(含建筑物内部厕所)。
4.2.3每50米至少设有1处休息空间及设施,合理划分吸烟区和非吸烟区并有明确的指示标志。
4.2.4有符合GB50763-2012标准的无障碍设施,街区主街步行盲道无缺损且主要出入口有轮椅坡道。
4.2.5有良好的照明、给水、排水、排烟、排污设施,消防设施和条件,符合国家和地方相关要求。
4.2.6有治安亭或报警点、防暴设施和应急避难场所。
5功能品质要求
5.1业态要求
5.1.1综合型商业街(区)业态要丰富多样,要有满足购物、餐饮、娱乐、休闲、体验等综合消费需求的经营业态,业态结构合理,与街区定位匹配,商业功能关联度高、商业连续性好,有原创品牌或新品首发体验店,有创新性和引领性的智慧门店。
5.1.2特色型商业街(区)业态要定位明确,特点突出,某种业态或服务设施的数量或经营面积占街区商业设施数量或营业面积的60%以上,能满足特定消费需求,要有文化展示及体验互动场所。
5.2品质要求
5.2.1综合型商业街(区)要品牌丰富,有独立品牌的门店不少于30家,或专柜的品牌数量不少于100个,要有连锁品牌形象店、旗舰店、区域首店。
5.2.2特色型商业街(区)要特色品牌丰富,有独立门店的中华老字号、地方老字号、地方特色美食、传统手工艺、文化创意、国外特色等品牌店铺数量不少于10个。
6智慧服务要求
6.1设施智能
6.1.1街区无线网络全覆盖,商家支持移动支付,5G技术应用开展后率先建设5G应用示范步行街。
6.1.2有统一的智能安全监控设施、智能灯光设施、智能停车设施等智能化设施。
6.1.3有自助售卖机、无人便利店等智能商业设施。
6.2服务智慧
6.2.1有统一的信息发布、导购促销、重大活动等信息服务平台。
6.2.2有统一的街区经营情况和消费分析大数据管理平台。
6.2.3提供智能双语导示、智能停车、个性营销、移动支付等服务。
7文化特色要求
7.1底蕴深厚
7.1.1有塑造历史记忆、民族特色和文化传承的景观或设施。
7.1.2融合地方文化特色与商品销售、服务设施数量不少于10个。
7.2活动丰富
7.2.1举办形式多样的购物消费活动,如购物节、美食节等。
7.2.2举办丰富文化内涵的艺术活动,如时装周、音乐节、巡演、展览、民俗节等。
7.2.3与周边旅游资源、文化体育场所互动,商、旅、文、娱、体等融合发展突出。
8管理机制要求
8.1机制健全
8.1.1有统一独立的街区管理运营机构。
8.1.2开展“放心消费创建”活动,有商务自律组织及消费维权服务站,投诉渠道畅通,反馈高效,处理率达到100%。
8.1.3有针对步行街在财政金融、规划用地、文化旅游、市场监管等方面的地方政策。
8.2管理规范
8.2.1无安全责任事故、侵犯知识产权和消费者权益案件。
8.2.2有完善的管理制度,包括食品安全、环境卫生、知识产权、消费者权益保护、市场公平竞争、应急安全等制度。
9综合效益要求
9.1商业繁荣
9.1.1商业空置率低,最近季度空置率10%(含)以内。
9.1.2商业经营平米效高(平米效等于步行街年销售总额除以用于商业经营的建筑面积)。综合型最近年度平米效1.5万元(含)以上,特色型最近年度平米效1万元(含)以上。
9.1.3国内外客流聚集。综合型最近年度客流量1500万人次以上,特色型最近年度客流量500万人次以上。
9.2效益显著
9.2.1吸纳就业能力强,每万平方米商业建筑面积吸纳就业100人(含)以上。
9.2.2消费者评价美誉度达90%以上。
9.2.3经营者评价满意度达90%以上。
10示范性商业街(区)评定
10.1示范性商业街(区)评定工作由具备资格条件并经授权的社会组织实施。
10.2根据商业街(区)主管部门颁发的评定实施办法和评定指标体系进行评定。
10.3对示范性商业街(区)实施动态管理,每3年复评1次。 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