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终端设备,数据传输中一端或另一端的设备,计算机显示终端或其他终端。计算机显示终端,是计算机系统的输入、输出设备。计算机显示终端伴随主机时代的集中处理模式而产生,并随着计算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中文名称 | 数据终端设备 | 外文名称 | dataterminal equipment |
---|---|---|---|
应用学科 | 计算机、通信 |
通讯终端设备是指收发信两端。它的基本概念是:当“单工”工作时,即指收信端设备,发信端称为“基地”设备。当“双工”工作时,即指能够完成收发信任务的终端设备,比如“手机”,而为完成“双工”任务的“中继”设...
数据通信系统中靠近用户一侧的输入、输出设备的总称 pc、笔记本、手机都是数据终端设备,价格从几百到几万都有的。
EOC局端下接入的用户终端,类似电信的model.主要作用就是滤波,将高频信号和低频信号分开,将同轴线传输的低频信号转换以太网传输的信号。
本文首先描述了光纤的传输优点,进而分析了不同类型光端传输设备的特点。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脚步不断加快,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对电力需求在不断提高的同时开始呈现出日益多样化的趋势。因此,对电力的质量以及安全方面也开始逐步重视,配电自动化形式作为未来电力发展的首要趋势,电力系统安全运行是为用户提高高质量电力的重要保障,对电力自动化系统进行严格的检查是很有必要的。配电自动化终端设备作为一种智能化的电网设备,需要在使用过程中对终端设备的进行实时的监控,进而去实现对设备运行的远程探测与监控。
AT 即Attention,AT指令集是从终端设备(Terminal Equipment,TE)或数据终端设备(Data Terminal Equipment,DTE)向终端适配器(Terminal Adapter, TA)或数据电路终端设备(Data Circuit Terminal Equipment,DCE)发送的。通过TA,TE发送AT指令来控制移动台(Mobile Station,MS)的功能,与GSM 网络业务进行交互。用户可以通过AT指令进行呼叫、短信、电话本、数据业务、传真等方面的控制。
90年代初,AT指令仅被用于Modem操作。没有控制移动电话文本消息的先例,只开发了一种叫SMS BlockMode的协议,通过终端设备(TE)或电脑来完全控制SMS。几年后,主要的移动电话生产厂商诺基亚、爱立信、摩托罗拉和HP共同为GSM研制了一整套AT指令,其中就包括对SMS的控制。AT指令在此基础上演化并被加入GSM07.05标准以及GSM07.07标准,完全标准化和比较健全的标准。如:对SMS的控制共有3种实现途径:最初的BlockMode;基于AT指令的TextMode;基于AT指令的PDUMode。到PDUMode已经取代BlockMode,后者逐渐淡出。GSM模块与计算机之间的通信协议是一些AT指令集,AT指令是以AT作首,字符结束的字符串,AT指令的响应数据包在中。每个指令执行成功与否都有相应的返回。其他的一些非预期的信息(如有人拨号进来、线路无信号等),模块将有对应的一些信息提示,接收端可做相应的处理。
示例:CDMA modem DTE
AT< CR>
< LF> OK < LF>
ATTEST< CR>
< CR> ERROR < LF>
如果AT指令执行成功,"OK"字符串返回;
如果AT 指令语法错误或AT 指令执行失败,
"ERROR"字符串返回。
基于OSI七层模型的流控制的类型包括:Buffering(缓存)、Window(基于窗口)、Congestion avoidance(冲突避免)。
2.硬件流控制
硬件流控制常用的有RTS/CTS流控制和DTR/DSR(数据终端就绪/数据设置就绪)流控制。
硬件流控制必须将相应的电缆线连上,用RTS/CTS(请求发送/清除发送)流控制时,应将通讯两端的RTS、CTS线对应相连,数据终端设备(如计算机)使用RTS来起始调制解调器或其它数据通讯设备的数据流,而数据通讯设备(如调制解调器)则用CTS来起动和暂停来自计算机的数据流。这种硬件握手方式的过程为:我们在编程时根据接收端缓冲区大小设置一个高位标志(可为缓冲区大小的75%)和一个低位标志(可为缓冲区大小的25%),当缓冲区内数据量达到高位时,我们在接收端将CTS线置低电平(送逻辑0),当发送端的程序检测到CTS为低后,就停止发送数据,直到接收端缓冲区的数据量低于低位而将CTS置高电平。RTS则用来标明接收设备有没有准备好接收数据。
常用的流控制还有还有DTR/DSR(数据终端就绪/数据设置就绪)。我们在此不再详述。
3.软件流控制
由于电缆线的限制,我们在普通的控制通讯中一般不用硬件流控制,而用软件流控制。一般通过XON/XOFF来实现软件流控制。常用方法是:当接收端的输入缓冲区内数据量超过设定的高位时,就向数据发送端发出XOFF字符(十进制的19或Control-S,设备编程说明书应该有详细阐述),发送端收到XOFF字符后就立即停止发送数据;当接收端的输入缓冲区内数据量低于设定的低位时,就向数据发送端发出XON字符(十进制的17或Control-Q),发送端收到XON字符后就立即开始发送数据。一般可以从设备配套源程序中找到发送的是什么字符。
应该注意,若传输的是二进制数据,标志字符也有可能在数据流中出现而引起误操作,这是软件流控制的缺陷,而硬件流控制不会有这个问题。
第1章 概述 1
1.1计算机接口技术简介 1
1.1.1 什么是接口 1
1.1.2 接口的基本功能 1
1.1.3 常见接口简介 3
1.1.4 接口的控制方式 6
1.2RS-232-C串口标准 7
1.2.1 RS-232-C概述 7
1.2.2 数据终端设备与数据通信设备 8
1.2.3 RS-232-C协议标准 8
1.2.4 RS-232串口通信基本接线方法 13
1.3 RS-485/422串口标准 13
1.3.1 RS-422与RS-485的由来 13
1.3.2 RS-422与RS-485接口标准 14
1.3.3 RS-422与RS-485网络安装注意要点 16
1.3.4 RS-422与RS-485的接地问题 17
1.4 IEEE 1284 1994并口标准 18
1.4.1 并行打印机端口概述 18
1.4.2 IEEE 1284 1994标准 19
1.4.3 增强型并行端口(EPP) 20
1.4.4 扩展型并行端口 22
1.5 端口结构与端口资源 23
1.5.1 异步串口硬件结构 23
1.5.2 串口端口资源 25
1.5.3 串行接口输入输出过程描述 26
1.5.4 并行端口结构 27
1.5.5 并行端口资源 27
1.5.6 并行接口输入输出过程描述 28
1.5.7 并行接口与串行接口通信比较 29
1.6 典型外设介绍 29
1.6.1 打印机 29
1.6.2 CRT终端设备 30
1.6.3 Modem 30
1.6.4 传真机 31
1.7 端口技术应用展望 32
1.8 本章小结 33
第2章 串口通信基础 34
2.1 基本概念 34
2.1.1 同步通信和异步通信 34
2.1.2 单工、半双工和全双工通信 35
2.1.3 端口通信--通信协议 36
2.1.4 数据编码 40
2.1.5 数据安全和完整 41
2.2 端口参数 42
2.2.1 比特率 42
2.2.2 流量控制方式 43
2.2.3 缓冲存储器 46
2.2.4 串行适配器终端和I/O地址 47
2.3 端口编程概述 48
2.4 ASCII码 52
2.5 本章小结 55
第3章 用MSComm控件进行串口编程 56
3.1 MSComm控件介绍 56
3.1.1 安装MSComm控件 56
3.1.2 MSComm控件的属性 58
3.1.3 MSComm控件的事件 62
3.2 使用MSComm控件串口编程的基本流程 63
3.2.1 添加MSComm控件 63
3.2.2 初始化并打开串口 64
3.2.3 捕捉串口事件 64
3.2.4 串口读写 65
3.2.5 关闭串口 66
3.3 串口调试精灵 66
3.3.1 建立程序的主界面 67
3.3.2 代码实现 68
3.4 本章小结 77
第4章 Windows API编程控制串口 78
4.1 Windows API串口通信编程概述 78
4.2 Windows串口通信相关API函数 79
4.2.1 打开和关闭串口 79
4.2.2 串口配置和串口属性 81
4.2.3 读/写串口 90
4.2.4 通信事件 99
4.2.5 设备控制命令 101
4.2.6 多线程和消息处理 102
4.3 Windows API串口编程实例 111
4.3.1 功能目标 111
4.3.2 主要技术/算法 112
4.3.3 具体实现 112
4.4 本章小结 122
第5章 其他串口控件和调试软件 123
5.1 SPComm控件 123
5.1.1 SPComm控件的介绍和安装 123
5.1.2 SPComm控件的属性、方法和事件 124
5.2 CommPortDrv控件介绍 127
5.2.1 CommPortDrv控件的介绍和安装 127
5.2.2 CommPortDrv控件的属性、方法和事件 127
5.3 APRO组件 131
5.3.1 APRO组件的介绍和安装 131
5.3.2 APRO基本控件 132
5.3.3 APRO TAPI控件 149
5.3.4 APRO传真控件 154
5.3.5 APRO状态机控件 159
5.4 TGPS控件 159
5.4.1 TGPS控件的属性 160
5.4.2 TGPS控件的方法 161
5.4.3 TGPS控件的事件 162
5.4.4 GPS显示控件 165
5.4.5 使用TGPS控件的实例 165
5.5 Windows超级终端 173
5.5.1 建立连接 173
5.5.2 使用AT指令调试Modem 175
5.5.3 利用超级终端拨号 175
5.6 专业串口调试软件 176
5.7 本章小结 177
第6章 TAPI编程 178
6.1 TAPI简介 178
6.1.1 TAPI的含义 178
6.1.2 TAPI的体系结构 178
6.2 辅助TAPI 179
6.3 Windows完整TAPI 180
6.3.1 基本概念 180
6.3.2 Windows TAPI函数集 183
6.4 编程实例──利用TAPI实现拨号 212
6.4.1 建立程序的主界面 213
6.4.2 代码实现 214
6.4.3 补充说明 223
6.5 本章小结 223
第7章 串口的典型外设 224
7.1 串口与Modem 224
7.1.1 Modem的基本工作原理 224
7.1.2 Modem的分类、安装与使用 225
7.1.3 Modem通信协议体系 226
7.1.4 Modem通信的规则和标准 238
7.1.5 通用异步接收发送器UART 257
7.1.6 Modem技术的新发展 258
7.2 串口与传真机 259
7.2.1 传真机串口编程的基本知识 261
7.2.2 T.4传真图像协议 267
7.2.3 DISC/DCS位映像 273
7.2.4 传真编码 280
7.2.5 传真过程的实例描述 291
7.3 串口与PLC通信 299
7.3.1 PLC的基本结构 299
7.3.2 PLC编程口操作命令类型与通信端口初始化 301
7.3.3 PLC编程口操作 302
7.4 串口与射频卡读/写单元 308
7.4.1 射频卡读/写单元的基本结构 308
7.4.2 实际的射频卡读/写单元产品的简单介绍 309
7.5 串口与单片机通信 310
7.5.1 MCS-51串口介绍 311
7.5.2 串行通信硬件电路图 313
7.5.3 一个多机串行通信协议的实现 315
7.6 本章小结 317
第8章 串口设备编程技术 318
8.1 利用Modem实现PC机间的通信 318
8.1.1 功能目标 318
8.1.2 主要技术/算法 318
8.1.3 具体实现 318
8.1.4 补充说明 323
8.2 利用Modem实现电话语音自动应答和录音的功能 324
8.2.1 功能目标 324
8.2.2 主要技术/算法 324
8.2.3 具体实现 324
8.2.4 补充说明 333
8.3 利用Modem实现传真的接收和发送 334
8.3.1 功能目标 334
8.3.2 主要技术/算法 334
8.3.3 具体实现 335
8.3.4 补充说明 359
8.4 串口通信中数据包的处理 359
8.4.1 功能目标 360
8.4.2 主要技术/算法 362
8.4.3 具体实现 363
8.4.4 补充说明 369
8.5 串口数据实时采集的解决方案 370
8.5.1 功能目标 370
8.5.2 主要技术/算法 370
8.5.3 具体实现 372
8.5.4 补充说明 378
8.6 本章小结 378
第9章 云台控制系统设计 379
9.1 系统设计要求 379
9.2 设备布局与线路连接 379
9.3 功能分析与设计 380
9.4 关键技术与算法 382
第10章 模型飞机测控平台 388
10.1 系统描述 388
10.2 系统分析与设计 390
10.2.1 上传的数据及其格式 391
10.2.2 下传的数据及其格式 392
10.3 关键技术与算法 394
10.3.1 使用串口截取下传的数据包 394
10.3.2 绘制飞行轨迹 396
10.3.3 动态显示数据曲线 397
10.3.4 图形显示高度、空速、航项 398
10.4 程序设计与实现 400
10.4.1 建立项目和添加控件 400
10.4.2 设置程序界面 400
10.4.3 定义全局变量 406
10.4.4 全局的函数 408
10.4.5 编写串口发送线程的代码 413
10.4.6 编写串口接收线程的代码 417
10.4.7 编写界面代码 426
10.5 本章小结 438
第11章 电话成绩自动查询系统 439
11.1 案例预览 439
11.2 系统分析与设计 441
11.2.1 需求分析 441
11.2.2 系统设计 442
11.3 功能分析与设计 443
11.3.1 电话应答 443
11.3.2 数据库操作 444
11.4 语音自动应答的设计 444
11.5 数据库结构分析与创建 445
11.5.1 表格分析 446
11.5.2 创建数据库 446
11.5.3 配置BDE 449
11.6 系统界面设计 449
11.6.1 "数据库操作"页的设计 450
11.6.2 "电话应答"页的设计 451
11.6.3 数据组件 452
11.7 系统代码设计 455
11.7.1 程序对数据库的操作 455
11.7.2 对Modem的控制和自动应答的实现 458
11.8 本章小结 4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