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性是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灵魂。而实施审计轮换制普遍认为能直接或间接提升审计独立性或提高审计质量。太长时间不轮换对审计独立性的最大威胁是,它是在缓慢地、逐步地、几乎在不经意的情况下腐蚀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而实施审计轮换制具有以下优点:首先,从形式上的独立性的要求来看,审计轮换制能使注册会计师的工作被认为更加客观和公正,因而注册会计师所出具的审计意见就更加可信。其次,当一个会计师事务所年复一年地审计同一个客产时,审计工作人员就可能同客产的管理层之间建立一种超乎工作关系的友谊,这样会使注册会计师在评价客产时丧失客观公正性,容易形成对客户有利的判断。而对客产的判断,是注册会计师评价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的一个主要考虑因素。不正确的或者带有偏见的判断,可能使注册会计师不能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进而无法发现客户财务报告存在的错误,致使审计风险加大。再次,从注册会计师执业来看,在非首次审计业务上,注册会计师主要关心的是从“谨慎”转变到“有没有新的变化”,很容易对审计业邑失去敏锐的职业判断,从而可能加强审计风险,导致审计失败。
美国在安然公司及世界通信公司发现财务丑闻后出台了《萨班斯—奥克莱斯》(Sarbanes—OXIeV Act of 2002)法案。法案规定:会计师事务所的主审合伙人或复核审计项目的合伙人,为同一客户连续提供审计服务不得超过5年,否则被视为非法。此法案出台的真正目的是维护审计的独立性和修复被重创的资本市场。众所周知,注册会计师必须保持形式上和实质上的独立性,独立地执行审计业务对经济系统的正常运转是至关重要的,它为以投资者为主的利益相关者通过已审计会计,报告判断上市公司的经济业绩提供了可以信赖的基础。独立审计“有助于确定会计报表的可靠程度”。
借鉴《萨班斯—奥克莱斯》法案,中国可考虑实行注册会计师定期强制轮换制,而注会业内人士也认为,这对恢复投资者信心是一个有效途径。审计轮换制是指根据法律法规的要求,对上市公司聘任会计师事务所或者实施具体审计的注册会计师和负责的合伙人在一定的年限内,进行强制更换的制度。它和上市公司通过变更注册会计师事务所来获得较满意的审计意见的行为(被称为“意见购买”)是不一样的。本文从维护审计独立性的角度探讨审计轮换制度利弊,具体分析审计轮换制的必要性及形式,并结合中国的特点,为如何在中国实行审计轮换制提出一些建议。
保护投资者和遏制财务造假实行审计轮换制
实行审计轮换制,其最终出发点应是保护投资者的利益和遏制财务造假行为,这是监管部门在决定是否实行审计轮换制、实行哪种形式的审计轮换制、还应同时采取哪些配套措施时应首要考虑的。从这个角度出发,在证监会酝酿在我国启动审计轮换制的同时,中注协也加强了对上市公司年报审计中变更会计师事务所的监管工作,以遏制上市公司随意炒注会的状况。审计轮换制与监管审计变更相结合,可以有效地防止有欺诈意图的上市公司利用轮换制达到其不当目的,从而有效遏制了上市公司的财务造假行为。
不便实行审计轮换制时的替代措施
审计轮换制能否实行还取决于时间和业务性质等等现实条件,特别是在审计业务有专业要求时,可能就不便于实行轮换,这时就要采取替代措施。根据国际会计师联合会的《会计师职业道德守则》,如果轮换不便实施,则应制定复核制度,以达到相同效果;在出现由于业务的专业要求导致轮换不便实行时,可以通过建立固定制度向适当的外部有经验的职业会计师进行咨询,或从专业团体为此所提供的服务中寻求帮助来解决。
根据我国具体情况实行审计轮换制
如果我国要实行审计轮换制,还应当注意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这包括:在实行审计轮换制的时候要保证新老审计人员的顺利交接,如果是内部审计人员轮换制还要注意审计人员构成上的新老有机组合,这可以充分发挥信息优势,保证审计质量的延续。另外,根据我国有资格从事上市公司审计业务的会计师事务所数量较多、规模普遍偏小、市场比较分散这个不同于国外会计市场高度集中于“四大”的特点,可以采取轮换事务所与轮换审计人员相结合的形式。比如说,我们可以规定以四年为一届,在一个事务所内部负责的审计人员对同一客户的执业年限不能超过一届,同时该事务所对该客户的审计不能连任两届以上。这既有利于维护会计市场的稳定性,也可以达到审计轮换制的目的。
会计制度中的岗位轮换是指什么?是会计核算人员之间的轮换,出纳人员之间的轮换,还是可以随意轮换呢?
1、会计制度中岗位轮换指的是财务部门有计划地按大体确定的期限,让会计人员轮换承担若干不同工作岗位的做法。会计人员轮岗,不仅是会计工作本身的需要,也是加强会计人员队伍建设的需要。定期、不定期地轮换会计人...
看了你的问题我很无语,不知道你为什么要这样设置,浪费泵;首先跟变频没什么关系,最简单的是手动开闭,当然水满时需报警;如果水满的时间是一定的话,可以设置两台泵各自的开启时间,控制可以实现;如果水满的时间...
有如下规定: 轮换试验周期 1. 事故照明装置每月试验一次。 2. 有人值班变电站的中央信号,每班试验一次,无人值守变电站每次巡视试验一次。 3. 故障录波器、微机保护每月核对时钟一次(...
美国质量控制调查委员会的一项调查表明:在审计师任期的开始两年内发 生审计失败的概率是之后任期内发生审计失败的3倍。这是由于审计师在刚上任时,对客户公司不够熟悉,信息不足,因此审计风险比较大。在审计轮换制下,审计人员定期更换,每次轮换都会出现审计风险增大的情况,从而与没有实行审计轮换制相比在整体上增大了审计风险。
根据上面所说,后任审计人员在刚上任时不得不投入较多精力来尽快熟悉客户公司,以弥补信息劣势,这个过程显然会增大审计成本;另外,我们前面还提到,审计轮换制迫使审计人员保持必要的职业谨慎和应有的职业道德水平,并加强质量控制,要做到这些会计师事务所必须投入更大的成本。
在审计轮换制下,审计人员定期轮换,后任审计人员就要重新熟悉客户公司的情况,这会降低审计效率。轮换越频繁,审计效率就越低,这是为了维护审计独立性和客观性所付出的代价。
会计师事务所及其审计师为同一客户最多可以提供多久的服务,也就是说至少多少年轮换一次是合理的,这个问题仍然存在争议。要确定最低期限,必须要考虑到这样两个方面:期限不能定得过长,否则达不到维护独立性和客观性的目的;期限也不能定得过短,否则就会增大审计失败的概率,并影响审计效率。因此,理论界一直试图找到一个最佳的轮换期限。迄今为止,我国尚没有任何规范对轮换的最低期限做出要求,但业界倾向于每3~5年 “定期轮岗”。不过,这些规定和建议目前看来还都缺少理论和实践的支持。
从上述正反两个方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审计轮换制的确可以起到一些积极作用,但是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要解决会计危机仅仅依靠实行审计轮换制是远远不够的,它只能是一个包括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加强证券市场监管、提高会计职业道德等等措施在内的综合体系的一个环节。只有上市公司、会计职业界、监管部门等各个方面多管齐下,审计轮换制才能发挥作用。脱离其他环节片面强调审计轮换制,可能会适得其反。因此,我们必须对何时需要实行审计轮换制,如果实行的话需要注意哪些问题给予充分的考虑。
关于实行审计轮换制的积极作用有以下两方面:
这体现在两方面:首先,可以避免会计师事务所及其审计师与客户形成过于密切的关系。会计师事务所及其审计师较长时间地为同一客户服务可能会使会计师事务所对客户形成依赖,并会导致两者的利益紧密的捆绑在一起,形成事实上的商业合作伙伴关系。会计师事务所会将自身与客户的“双赢”作为首要目标,而置法律、职责、良心与广大投资者的利益于不顾,对客户做出各种妥协甚至协助造假,从而影响到审计的独立性和客观性;其次,可以避免被客户收买。会计师事务所及其审计师长期为同一客户服务,除了会结成过于密切的合作关系之外,还为客户进而收买审计师提供了方便,这对保证审计的客观、公正性是极其不利的。
这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其可使审计师保持必要的谨慎和职业道德水平,加强质量控制。通过实行审计轮换制,后任审计师可能会发现其前任在工作中存在的诸如违反职业道德或过失等等问题,前任审计师将会因此受到责任追究,这势必增加审计师谨慎执业、恪守职业道德的压力,迫使其保持必要的谨慎和职业道德水平,并加强质量控制;二是其有助于避免思维定势。长时间的合作还会使事务所及其员工形成思维定势。本来单个审计人员的水平就是有限的,再加上思维定势,就很有可能长期都不能发现客户的问题。通过更换审计人员,换一个视角审查企业,可能会解决这一问题。
在近几年国内外重大财务舞弊和审计失败案件频发的背景下,实行审计轮换制成为帮助会计职业界走出困境的系列措施之一。审计轮换制在国际上早有惯例,但法律并没有强制性规定。在发生了以安然和世通为代表的系列财务丑闻之后,美国于2002年7月底通过了《2002年公众公司会计改革和投资者保护法案》,也就是我们现在熟知的《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规定:“对 审计某发行证券公司的注册会计师事务所而言,如果该所负责该审计项目的合伙人或负责复核该审计项目的合伙人已连续超过5年对该公司的审计或复核负责,则该事务所提供上述审计业务的行为是非法的。”也就是说,会计师事务所的主审合伙人或复核审计项目的合伙人,为同一客户连续提供审计服务不得超过5年,否则将被视为非法。通过这一法案,审计轮换制在美国从此成为一种强制性的要求。其他国家和地区以及国际组织也纷纷采取有关措施。
我国会计理论界长期以来对审计轮换制并没有给予太多的关注。在我国连续发生较为严重的财务舞弊和审计失败案件之后,特别是发生在2001年的“银广夏”事件成为当年中国股票市场大幅下跌的导火索,并因此导致对其进行审计的“中天勤”被勒令出局,各界都意识到要采取措施改善注册会计师的执业环境,保证审计质量。我国2002年6月颁布的《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规范指导意见》中,已经规定了会计师事务所应定期轮换审计项目负责人和签字注册会计师的要求,虽然还没有对轮换的最低期限做出明确规定。上述行为引起了业界的强烈关注,因为这可能意味着中国证监会准备借鉴美国模式,在中国启动“审计轮换制”。
两种轮换形式的利弊分析 :审计轮换制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事务所轮换,即规定在一定年限内,上市公司要更换聘任的事务所,二是注册会计师和合伙人轮换,既对同一客户,事务所内部对相应负责的合伙人、签字注册会计师、项目经理按照一定的年限实行轮换。
注册会计师和合伙人轮换制的利弊分析
对于采用定期地轮换注册会计师和合伙人这种形式,其主要优点有(1)轮换注册会计师和合伙人有利于 “后任” 注册会计师发现“前任” 注册会计师审计过程中的错误与偏差。(2)由于上市公司经营业务、组织结构的复杂化,更换会计师事务所可能导致审计错误的增加,有可能产生审计质量的下降的风险。而在内部轮换注册会计师和合伙人,有利于相互之间在审计业务上的沟通与协调,从而避免了轮换会计师事务所而带来的由于不熟悉审计客户而带来的风险;(3)轮换后,接任会计师和合伙人与 “前任”相比,可能更加独立、客观,公正地发表审计意见。
当然这种形式也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轮换签字注册会计师能解
决的可能只是发现前任没有发现的问题,但事实上更多情况是注册会计师隐瞒问题,未向公众披露,因此,仅靠内部轮换可能无法解决独立问题。对事务所来说,如果真正轮换注册会计师矛口合伙人可能会增加成本, 为了保持相应的审计质量,轮换后为了让接任的注册会计师更好地熟悉客户情况,制定并执行合适的审计程序,事务所只有延长注册会计师和合伙人当年的外勤工作时间。这样,业务成本会因此而增加。如果会计师事务所无法或不愿将高昂的审计转换成本消化,那么会计师事务所只能提高每年的审计费用,上市公司的审计成本会因此而增加。
会计师事务所轮换制的利弊分析
实施这一制度的好处是,首先,有利于从投资者和管理者的审计角度定期对公司进行审视,由于定期轮换会计师事务所能使相关报表阅读者获得有不同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公司的审计报告,并且不同会计师事务所的内部风险机制不同、抽样审计的范围也不同,因而前后对比的审计报告也提高了会计报表的可信性;减少了由一家会计师事务所长期出具审计报告带来的审计惰性风险。其次,有利于在事实上促进市场竞争更加公平。有利于增加企业对异地会计师事务所需求,减少本地化审计的人为干扰因素。自前在上市公司的审计中,很大部分公司的审计都是由本地会计师事务所完成的,在被证监会处罚的涉嫌舞弊的公司中,只有4家聘任外地会计师事务所,折射出地方保护主义对中国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独立性和审计质量的巨大负面影响。而轮换会计师事务所则可以增加雇佣外地事务所的机会,减少上述现象的发生。
同样,这一制度也存在一定的不利影响。首先,企业可能钻制度的空子,如企业找固定的几家事务所轮流为其审计,这是一种改头换面式的默契配合。其次,轮换制可能导致更多的审计失败案件,更多的事务所可能卷入诉讼案件。美国质量控制调查委员会曾发现,在审计师任期的开始两年内发生审计失败的概率是之后任期内发生审计失败的3倍。轮换制使更多注册会计师有更多的机会首次审计工作,加大了审计风险。再次,很难确定轮换的年限,太短则对会计师事务所不利,因为会提高审计成本,而太长又将失去此制度安排的预期要达到的效果。另外,事务所轮换制可能使上市公司用来“意见购买”,自主变更会计师事务所,将自己的不良动机隐藏在制度安排的外衣下,使得投资者无法判断更换事务所的目的。
在中国实施审计轮换制的思考: 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当然不能照搬美国的做法,但《萨班斯—奥克莱斯》法案的规定对大家有极大的借鉴价值,必须结合中国的国情,有效地推行审计轮换制,故此,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
其一,提倡诚信教育。在审计市场环境方面,中国正处于转型的经济环境,有导致虚假泛滥的客观土壤,这也是会计师事务所出具虚假审计报告的外部环境因素。在外部环境治理方面,必须大力提倡职业道德教育及在法制框架下的诚信。市场没有自发的诚信,只有在法制下的不得不有的诚信。若无诚信,则威慑性的执法可使违法者倾家荡产。建立轮换审计制就要考虑现有的市场状况,有针对性地建立相关制约规定,以达到推动诚信服务的效果,在外部环境上创造提倡诚信的氛围来保障制度的实施。
第 1 页 共 11 页 设备定期 试验和轮换制度 发电管理系统 运行管理子系统 第 2 页 共 11 页 目 录 1 目的⋯⋯⋯⋯⋯⋯⋯⋯⋯⋯⋯⋯⋯⋯⋯⋯⋯⋯⋯⋯⋯⋯⋯⋯⋯⋯⋯⋯⋯⋯⋯⋯⋯ 518 2 适用范围 ⋯⋯⋯⋯⋯⋯⋯⋯⋯⋯⋯⋯⋯⋯⋯⋯⋯⋯⋯⋯⋯⋯⋯⋯⋯⋯⋯⋯⋯⋯⋯ 518 3 引用标准及关联子系统 ⋯⋯⋯⋯⋯⋯⋯⋯⋯⋯⋯⋯⋯⋯⋯⋯⋯⋯⋯⋯⋯⋯⋯⋯⋯ 518 4 专用术语定义 ⋯⋯⋯⋯⋯⋯⋯⋯⋯⋯⋯⋯⋯⋯⋯⋯⋯⋯⋯⋯⋯⋯⋯⋯⋯⋯⋯⋯⋯ 518 5 执行程序 ⋯⋯⋯⋯⋯⋯⋯⋯⋯⋯⋯⋯⋯⋯⋯⋯⋯⋯⋯⋯⋯⋯⋯⋯⋯⋯⋯⋯⋯⋯⋯ 518 6 职责⋯⋯⋯⋯⋯⋯⋯⋯⋯⋯⋯⋯⋯⋯⋯⋯⋯⋯⋯⋯⋯⋯⋯⋯⋯⋯⋯⋯⋯⋯⋯⋯⋯ 519 7 检查与评价 ⋯⋯⋯⋯⋯⋯⋯⋯⋯⋯⋯⋯⋯⋯⋯⋯⋯⋯⋯⋯⋯⋯⋯⋯⋯⋯⋯⋯⋯⋯ 519 8
设备定期试验轮换制度 一、一般规定 1、本制度适用于变电站内所有一、二次设备,同时包括通 风、消防等附属设备。 2、变电站内设备除应按有关规程由专业人员根据周期进行 试验外,运行人员还应按照本制度的要求, 对有关设备进行定期 的测试和试验,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3、对于处在备用状态的设备, 各单位应按照本制度的要求, 定期投入备用设备, 进行轮换运行,保证备用设备处在完好状态。 4、各单位应根据本制度的要求,并结合实际情况,将有关 内容列入月度维护工作计划中。 二、设备定期试验制度 1、变电站应每日对变电站内中央信号系统进行测试,测试 内容包括预告、事故音响及光字牌。 2、有专用收发讯设备运行的变电站,运行人员每天应按有 关规定进行高频通道的对试工作。 3、蓄电池定期测试规定: 1)阀控密封铅酸蓄电池:每月普测一次电池的电压,每周 测一次代表电池的电压。 2)代表电池应不少于整组电池个数
一般准则是指对审计人员任职资格和执业行为所作出的规则,主要用于对训练与能力、独立性、职业道德方面的约束。
工作准则是指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行为时应遵守的规则,也称为审计的实施准则或审计的外勤准则,主要用于制定审计计划,内部控制制度的评审,收集甄别审计证据,编制审计工作底稿。
报告准则是指对审计人员编制审计报告的原则、形式、内容所作出的规则,主要用于编写审计报告,运用审计报告的形式,规定审计报告的内容。
在此阶段,审计人员应做的工作主要有:下达审计通知书、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
民间审计组织在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以后,考虑自身的业务胜任能力和独立性,并与委托人就审计业务的性质、审计范围达成共识后,才可签定审计业务约定书。
审计业务约定书是指民间审计组织与被审计单位共同签署的,以确认审计业务的委托与受托关系,明确委托目的、审计范围及双方应负责任等事项的书面文件。审计业务约定书具有经济合同性质,双方一经签字认可,就具有法律效力,双方应共同予以执行。
有人认为审计(AUDIT)是从会计中派生出来的,其本质还是与会计有关。事实上,审计与会计是两种不同的但又有联系的社会活动。审计与会计的联系主要表现在:审计的主要对象是会计资料及其所反映的财政、财务收支活动。会计资料是审计的前提和基础。会计活动是经济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活动本身就是审计监督的主要对象。我国古代的“听其会计”和西方国家的“听审”,都含有审查会计之意,检查会计资料只是审计的一种手段和方法。随着审计的发展,审计和会计的区别越来越突出,主要表现在:
产生的前提不同
会计是为了加强经济管理,适应对劳动耗费和劳动成果进行核算和分析的需要而产生的;审计是因经济监督的需要,也即是为了确定经营者或其他受托管理者的经济责任的需要而产生的。
两者性质不同
会计是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对生产经营或管理过程进行反映和监督;审计则处于具体的经营管理之外,是经济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对财政、财务收支及其他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和效益进行审查,具有外在性和独立性。
两者对象不同
会计的对象主要是资金运动过程,也即是经济活动价值方面;审计的对象主要是会计资料和其他经济信息所反映的经济活动。
方法程序不同
会计方法体系由会计核算、会计分析、会计检查三部分组成,包括了记账、算账、报账、用账、查账等内容,其中会计核算方法包括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会计报表等记账、算账和报账方法,其目的是为管理和决策提供必须的资料和信息;审计方法体系由规划方法、实施方法、管理方法等组成,而实施方法主要是为了确定审计事项、收集审计证据、对照标准评价,提出审计报告与决定,使用资料检查法、实物检查法、审计调查法、审计分析法、审计抽样法等,其目的是为了完成审计任务。
职能不同
会计的基本职能是对经济活动过程的记录、计算、反映和监督;审计的基本职能是监督,此外还包括评价和公证。会计虽说也具有监督职能,但这种监督是一种自我监督行为,主要通过会计检查来实现,会计检查或查账,只是检查账目的意思,主要针对会计业务活动本身,而审计,既包含了检查会计账目,又包括了对计算行为及所有的经济活动进行实地考察、调查、分析、检验,即含审核稽查计算之意;会计检查只是各个单位财会部门的附带职能,而审计是独立于财会部分之外的专职监督检查;会计检查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其检查范围、深度、方式均受到限制,而审计的目的在于证实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效益,审计检查会计资料只是实现审计目的的手段之一,但不是唯一手段。
任何审计都具有三个基本要素,即审计主体、审计客体和审计授权或委托人。审计主体,是指审计行为的执行者,即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为审计第一关系人;审计客体,指审计行为的接受者,即指被审计的资产代管或经营者,为审计第二关系人;审计授权或委托人,指依法授权或委托审计主体行使审计职责的单位或人员,为审计第三关系人。一般情况,第三关系人是财产的所有者,而第二关系人是资产代管或经营者,他们之间有一种经济责任关系。第一关系人——审计组织或人员,在财产所有者和受托管理或经营者之间,处于中间人的地位,这要对两方面关系人负责,既要接受授权或委托对被审计单位提出的会计资料认真进行审查,又要向授权或委托审计人(即财产所有者)提出审计报告,客观公正地评价受托代管或经营者的责任和业绩。为此,审计组织或审计人员进行审计活动,必须具有一定独立性,不受其他方面的干扰或干涉,这是审计区别于其他管理的一个根本属性。
审计本质是一项具有独立性的经济监督活动。这一表述既符合审计产生的目的,也符合我国宪法关于建立国家审计机关,实行审计监督制度的规定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