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BN | 9789862822166 | 作 者 | 黄健敏 |
---|---|---|---|
出版社 | 艺术家出版社 |
贝聿铭小档案 姓名 贝聿铭 性别 男 出生地 广州 祖籍 苏州 学习 经历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 美国哈佛大学 主 要 作 品 时间 作 品 赞 誉 1948-1960 麻省理工学...
贝聿铭(Ieoh Ming Pei)(1917年4月26日—)是美籍华人建筑师,生于广州,其父是中国银行创始人之一贝祖怡。10岁随父亲来到上海,18岁到美国。先后在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学习建筑。于1...
贝聿铭生平简介(Ieoh Ming Pei)(1917-) 美籍华人建筑师,1917年4月26日生于广州,他的祖辈是苏州望族,他曾在家族拥有的苏州园林狮子林里度过了童年的一段时光。其父是中国银行创始人...
建筑大师贝聿铭与作品介绍
贝聿铭是世界著名的华人建筑大师,在1983年获得有建筑诺贝尔奖之称的普利兹克奖(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时,评委会对他的评价是:他“带来了本世纪最美丽的内部空间和外部形式”。贝聿铭先生的作品为现代主义建筑,被誉为“最后一位现代主义建筑大师”和“美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最优秀的建筑家”,善用钢材、混凝土、玻璃与石材。本书按时间顺序汇编了贝聿铭先生的作品,是第一本权威的贝聿铭先生的作品集,是对过去50年中他的混凝土、玻璃、钢结构、石材等经典建筑作品的总结,书中一共收录了50多个建筑作品和300多幅插图,也包括其最新的建筑作品。每个建筑作品都有详细的背景资料、项目描述和评价。作者用设计草图、设计图、效果图结合文字对每一个项目做了全面的分析。这些项目来自中国、美国、日本、德国等世界各地,其中包括美国波士顿的肯尼迪图书馆、美国华盛顿特区的国家美术馆东馆、法国巴黎的卢浮宫扩建工程、香山饭店、香港中银大厦、苏州博物馆等,近期作品有卡达杜哈伊斯兰艺术博物馆等,几乎包括了贝聿铭先生的所有建筑作品。文前有贝聿铭先生自己为全集写的《建筑是艺术和历史的融合》。本书英文版作者之一Janet Adams Strong是一名建筑历史学家,担任贝聿铭办公室公关主任达18年之久,因此,本书可看作是唯一的官方版本的贝氏作品全集。本书中文简体版本获得原出版公司Rizzoli和贝聿铭办公室共同授权。贝聿铭办公室对本书中文译本进行完整地审校;贝聿铭本人为中文译本的出版写了序言。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陈大卫为该书作序。
副标题: 访谈录
作者:波姆
译者:林兵
出版社: 文汇出版社
出版年: 2004-07
“全力以赴”是贝聿铭八岁时从祖父那儿得到的教诲,如今,贝聿铭已九十多岁,这仍然是他的座右铭。他的祖父还传授给他另一则孔子的格言:“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宇宙与贝聿铭之间有个共同点:我们对二者皆了解甚微。以贝聿铭作为建筑师而言,这本书主要就想改善这点。贝聿铭一向希望世人通过他的建筑了解他;本书是他首次详细地谈论他的作品、生活、他受到的影响、学到的人生箴言,以及他对于完美的不懈追求。因此,我也希望能借这本书把贝聿铭的建筑观留传给下一代建筑师、给所有在贝聿铭的建筑作品中工作和生活的人们,以及那些有幸进入他的建筑欣赏美术和音乐的朋友们。
我与贝聿铭之间的对话主要是在我们共同制作电影专案的五年间(分别在纽约、巴黎、柏林、京都和卢森堡),那期间,他成了我的挚友。贝聿铭的建筑独特地反映了欧亚两大传统交融产生的新美学标准——永恒的石材和玻璃。说到这里,我们可能已经闯入了对他的建筑作品妄加阐释的危险地带,他对此一向不以为然。一切最好还是让他自己来说吧。
前言
第一章 家庭
第二章 上海年代和早期影响
第三章 音乐的影响
第四章 美国
第五章 纽约
第六章 卢浮宫的挑战
第七章 日本美秀博物馆
第八章 香港中国银行大厦
第九章 北京中国银行大厦
第十章 设计与风格
附录 贝聿铭简历及主要建筑作品
译后记
贝聿铭中国情怀——译者访谈录2100433B
贝聿铭是世界级的建筑大师,他的作品大气庄重、谦虚沉稳,又不乏灵动巧思,在西方现代主义风格中融入了东方式的意境与诗韵。
本书凝结了多位专家对贝聿铭职业生涯和作品风格的研究成果,全面收录了海内外有关贝聿铭的相关出版物资料,并加以梳理分析和评论,是一本学习、研究贝聿铭的大成之作。
书中每一章都探讨了一个主题,收录了很多珍贵的史实资料,还提到了许多趣闻轶事,如贝聿铭与格罗皮乌斯主持的建筑是合作社之间的故事,贝聿铭同马歇尔·布劳耶泛舟游玩时的感慨,贝聿铭与王大闳、黄耀群和陈从周等人的关系,有关东海大学路思义纪念教堂设计者的争论……
这是一本文笔细腻、评述深刻、史料详实、内容丰厚、值得一读的好书。
本书共分为七章。
第一章《世纪大师 现代主义的贝聿铭 》介绍了贝聿铭获得的奖项和荣耀,整理归纳了他的作品。
第二章《建筑志业 贝聿铭的职业历程与人格特质》讲述了贝聿铭求学与发现自我、成长与历练、声名远扬与铸就品牌的职业历程,总结了大师的设计理念、人格特质和成功要素。
第三章《空间时间 贝聿铭建筑空间的现在完成时态》从空间与时间的视角,广征博引,解析了贝聿铭建筑作品的风格与价值。
第四章《高端现代 贝聿铭、格罗皮乌斯与建筑师合作社》聚焦于贝聿铭与格罗皮乌斯的建筑师合作社之间的往事,通过东海大学的建设,展现了现代性的移植和再造。
第五章《立体造型 贝聿铭早期作品与混凝土构筑探讨》从混凝土材质角度,评析了贝聿铭的重要作品,系统的论述了混凝土构筑物的高峰与式微。
第六章《晶莹空间 贝聿铭的现代玻璃构筑》从玻璃材质角度,解析了贝聿铭所创造的晶莹空间,总结了现代玻璃构筑的贡献。
第七章《披帙展书 阅读贝聿铭》全面总结了有关贝聿铭的出版物资料信息,整理了“有关贝聿铭的出版物档案”,并加以分析比较,是研究建筑大师不可多得的珍贵资料。
在后记中,黄健敏老师阐述了自己多年研究贝聿铭的心路历程,真挚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