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时间管理方法 | 时间流逝原因 | 目标不明、观念不对 |
---|---|---|---|
时间管理原则 | 记录时间、要事为先 | 有效管理方法 | 时间表 |
人的一生两个最大的财富是:你的才华和你的时间。才华越来越多,但是时间越来越少,我们的一生可以说是用时间来换取才华。如果一天天过去了,我们的时间少了,而才华没有增加,那就是虚度了时光。所以,我们必须节省时间,有效率地使用时间。如何有效率地利用时间呢?我有下面几个建议:
做你真正感兴趣、与自己人生目标一致的事情。我发现我的“生产力”和我的“兴趣”有着直接的关系,而且这种关系还不是单纯的线性关系。如果面对我没有兴趣的事情,我可能会花掉40%的时间,但只能产生20%的效果;如果遇到我感兴趣的事情,我可能会花100%的时间而得到200%的效果。要在工作上奋发图强,身体健康固然重要,但是真正能改变你的状态的关键是心理而不是生理上的问题。真正地投入到你的工作中,你需要的是一种态度、一种渴望、一种意志。
知道你的时间是如何花掉的。挑一个星期,每天记录下每30分钟做的事情,然后做一个分类(例如:读书、准备GRE、和朋友聊天、社团活动等)和统计,看看自己什么方面花了太多的时间。凡事想要进步,必须先理解现状。每天结束后,把一整天做的事记下来,每15分钟为一个单位(例如:1:00—1:15等车,1:15—1:45搭车,1:45—2:45与朋友喝茶……)。在一周结束后,分析一下,这周你的时间如何可以更有效率地安排?有没有活动占太大的比例?有没有方法可以增加效率?
使用时间碎片和“死时间”。如果你做了上面的时间统计,你一定发现每天有很多时间流失掉了,例如等车、排队、走路、搭车等,可以用来背单词、打电话、温习功课等。随时随地在都能上网,没有任何借口再发呆一次。我前一阵和同事一起出差,他们都很惊讶为什么我和他们整天在一起,但是我的电子邮件都可以及时回答?后来,他们发现,当他们在飞机上和汽车上聊天、读杂志和发呆的时候,我就把电子邮件全回了。重点是,无论自己忙还是不忙,你要把那些可以利用时间碎片做的事先准备好,到你有空闲的时候有计划地拿出来做。
要事为先 - 每天一大早挑- 每天一大早挑出最重要的三件事,当天一定要能够做完。在工作和生活中每天都有干不完的事,唯一能够做的就是分清轻重缓急。要理解急事不等于重要的事情。每天除了办又急又重要的事情外,一定要注意不要成为急事的奴隶。有些急但是不重要的事情,你要学会放掉,要能对人说 no! 而且每天这三件事里最好有一件重要但是不急的,这样才能确保你没有成为急事的奴隶。
要有纪律。有的年轻人会说自己“没有时间学习”,其实,换个说法就是“学习没有被排上优先级次序”。曾经有一个教学生做时间管理的老师,他上课时带来两个大玻璃缸和一堆大小不一的石头。他做了一个实验,在其中一个玻璃缸中先把小石、砂倒进去,最后大石头就放不下了。而另一个玻璃缸中先放大石头,其它小石和砂却可以慢慢渗入。他以此为比喻说:“时间管理就是要找到自己的优先级,若颠倒顺序,一堆琐事占满了时间,重要的事情就没有空位了。”
运用80%—20%原则。人如果利用最高效的时间,只要20%的投入就能产生80%的效率。相对来说,如果使用最低效的时间,80%的时间投入只能产生20%效率。一天头脑最清楚的时候,应该放在最需要专心的工作上。与朋友、家人在一起的时间,相对来说,不需要头脑那么清楚。所以,我们要把握一天中20%的最高效时间(有些人是早晨,也有些人是下午和晚上;除了时间之外,还要看你的心态,血糖的高低,休息是否足够等综合考量),专门用于最困难的科目和最需要思考的学习上。许多同学喜欢熬夜,但是晚睡会伤身,所以还是尽量早睡早起。
平衡工作和家庭。我对于家庭的时间分配是用下列的原则:
划清界限、言出必行——对家人做出承诺后,而且一定要做到,但是希望其他时间得到谅解。制定较低的期望值以免造成失望。
忙中偷闲——不要一投入工作就忽视了家人,有时10分钟的体贴比10小时的陪伴还更受用。
闲中偷忙——学会怎么利用时间碎片。例如:家人没起床的时候,你就可以利用这段空闲时间去做你需要的工作。
注重有质量的时间(quality time)——时间不是每一分钟都是一样的,有时需要全神贯注,有时坐在旁边上网就可以了。要记得家人平时为你牺牲很多,度假、周末是你补偿的机会。
有意识地安排自己的时间,只允许自己把时间管理的重要性用在最有意义的事情上-或者,干脆什么都不干!
使一切趋于平衡就算我们以往获得的成就在别人眼中只是微不足道的,我们依然有无数个为自己骄傲的理由,然而,大家却都对这些理由视而不见,而且越是能干的人对自己越苛刻:明明已经提高了效率,明明已经能够在越来越短的时间管理的重要性内完成越来越多的工作,明明已经是无数人羡慕的对象,内心却仍然感到不满意,总是觉得自己不幸福。究其原因,其实就是日复一日的忙乱生活阻碍了我们追求幸福的脚步,使我们失去了实现梦想和愿望的能力。
在这个寻找平衡点的过程中,组织才能与时间管理的重要性能力尤为重要。但是,时间管理并不是教你买一本记事本,学会制定一个高效的日程表,也不是让你故意放慢速度,消极地应对生活中的压力。所谓寻找平衡点,就是寻找自己的生活节奏,寻找自己心目中最重要的事-而且,还要注意同时顾及工作和私人生活两个方面
要想同时获得事业的成功与生活的幸福,我们必须在以下这四大生活板块之间找到一个黄金平衡点: 家庭与社会交际 家庭、夫妻关系、朋友、爱、外界关注、社会认同;事业与成就 成功、升职、金钱、稳定的生活;健康 饮食营养、充沛的体力、放松解压、精神状态 ;人生的意义与价值 自我实现、心理满足、信仰、哲学思考、关于未来的设想 工作与生活的平衡模型生活的四大组成部分工作、身体、社会关系、人生意义:一旦这几个部分之间出现了不平衡,生活就会开始向一边倾斜,最终导致精神上的崩溃。
平衡点
怎样才能找到生活中的平衡点?这个问题长期困扰着许多人,因为对于大多数现代人来说,事业和私人生活总是像鱼与熊掌一般,难以兼得。为了取得事业上的成功,我们不得不做出妥协,而这种妥协的前提通常都是牺牲自己的私人生活。但是,生活中的每个部分都是密不可分的,对任何一方面的过度偏重都必然会使其他方面出现问题。这也就是说,这种所谓的妥协根本就是不必要的!我们完全可以通过一套完整的时间管理的重要性与生活管理体系,为自己生活的每一个方面都创造出足够的时间与空间,找到它们之间的平衡点,继而获得长期的和谐生活。
一个长期缺乏体育锻炼、不注重营养搭配的人,是不可能持续保持体力充沛的。而且,这种亚健康状态还会进一步影响到自己的工作效率与生活质量。
选择与决定
一天只有24个小时,时钟每时每刻都在不停地往前走,但是,我们想干的事情又偏偏那么多。因此,我们必须学会选择并做出明确的决定:面对不同的人或事,我们要选择说“是”或者说“不”;面对那么多的事情,我们要决定如何利用每天仅有的24小时。这本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更何况对一件事情的选择与决定,往往还意味着放弃更多其他的可能性。正是出于这种原因,人们才会那么害怕选择、害怕决定。当然,你有权选择被动地维持现状,不做出任何选择与决定。但当你面临这种恐惧止步不前时,请想想这句话:没有选择与决定的生活是不可能达到平衡的。
学会放弃
现代人的生活太纷繁复杂了。形形色色的责任、工作、约会、消遣或是娱乐使人越来越应接不暇,渐渐忘记了那句至理名言:少即是多。有人认为,因为别人对自己有所期待,所以自己不能辜负他们的厚望,必须尽量满足他们的要求;也有人认为,多一分耕耘必然会多一分收获,所以自己必须要完成尽量多的工作,以获得最大的成功。其实,这些都是他们不舍得放弃的借口。放手吧!没有人能够做完所有的事,也没有人可以拥有一切。只要你敢于放弃生活中次要的方面,集中精力关注重要的事,你最终获得的就不仅是成功,还有最宝贵的平衡生活。
学会专注
你是否经常边打电话边写E-mail,还不时地翻翻手中的财经类日报?当然,一心多用是一种了不起的本领,但这往往会使你不知不觉地在琐碎的小事上浪费了很多时间。老人家常说的那句话"该干什么的时候就干什么",还是有独到的智慧的。因此,请你在处理一件事情的时候尽可能地专注,在生活中也要时刻谨记自己的目标与方向。千万不要只顾追求表面上的高效率,不断地盲目加速,却忘记了自己生活与工作的重心。如果你学会了如何专注于重要的事情,你就能掌握生活中的主动权,提高自己的创造性,并最终为自己赢得时间,为生活赢得平衡。
接受不完美
不要再追求所谓的完美主义了!这种思维方式对己对人都是不必要的苛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缺点,也都会时不时地犯些小错,这有什么关系呢?一个人如果能够集中精力把所有重要的事都做好就已经很不容易了。对那些无关紧要的细枝末节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用省下来的时间与精力关注自己生活的重心,难道不是既省心又省力吗?
接受懒惰
在我们周围普遍存在着一种对成功的极大误解:大多数人都认为,获得成功的第一步就是高效利用时间管理的重要性,而提高效率的方法则是把生命中的每分每秒都安排得富有意义,即便是在双休日或是假期也要始终过得积极主动。请你不要再误导自己了!真正的成功人士是最懂得享受时光的。不想参加那些无聊又吵闹的派对?不想陪同事逛街?不想陪客户打高尔夫?那就不去好了!如果你喜欢躺在家里的沙发上听最喜爱的古典音乐,那就尽管拿出整晚的时间尽情享受属于自己的音乐旅程;如果你更喜爱大自然,那就去找一片安静的绿草地,尽情享受一下午后阳光的温暖。真正懂得慵懒的意义的人才能更轻松地找到生活的平衡点,而且,放松与享乐也是创造力与灵感的最佳源泉。
坚持
随着现代社会的进步,一切都在向多功能的方向迅速发展,咖啡机变成了多合一饮料机,复印机变成了全能办公助手,最后连人类也躲不过这一时代潮流:为了保证自己不被社会淘汰,我们不得不终身学习,不断提升自我能力,使自己也变得更加"多功能化"。正是由于这种不断增大的压力,寻找生活平衡的道路也就变得越来越曲折。很多时候,我们会自以为找到了生活的平衡点,但通常不过一个月,忙碌与混乱就又会使我们迷失在高速运转的社会之中,失去了生活的重心。因此,我们绝不能以一劳永逸的心态对待平衡。平衡是要我们不断寻找或创造的,平衡是通过持续的重新调整获得的,平衡是需要坚持不懈地努力的-平衡,是一项一生都做不完的功课。
时间管理
日常行为之所以能够形成习惯,就是因为人们往往都有缺乏自省的毛病!尽管习惯也有一定的好处,但由此引发的潜在危险却远远大于其优点:因为习惯,我们每天都过着梦游一般的日子;因为习惯,我们失去了生活中的主动权,失去了主动思考与辨别的能力;因为习惯,我们逐渐陷入了时间的泥潭之中,不能自拔,却往往毫不自知,反而乐在其中。让我们清醒一下吧!是时候反省一下自己的种种习惯了。在仔细分析了自己的时间记录表之后,你一定会感到十分惊讶:"原来在这些我早已习惯的日程安排的背后,隐藏了那么多时间漏洞!原来我在不知不觉中浪费了这么多的时间!" 在按照习惯行事的过程中,我们的大脑会持续处于慢速运转状态。如果这种单调的无变化的状态长期存在的话,我们的行为也会随之局限于无意识的条件反射-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冲杯咖啡,然后整理文件,然后开会,然后见客户,然后……这种做法的后果是可悲的:我们的生活将失去乐趣,时间也会不知不觉流失。
数量多并不代表质量高!你完全不必羡慕那些每天最早上班又加班最多的人。蛮干只会使他们筋疲力尽,而并不会给他们带来事业上的成功与生活中的幸福。你应该做的是学习如何管理时间,并且持之以恒地借助时间管理的重要性智慧找到生活的平衡点。
所谓的时间太长或者太短都只是人们个人的感觉。时间的长短取决于我们用它来干了些什么。
以往的时间管理的重要性过于强调计划与效率,却忽视了生活平衡的重要性。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人们通常会让自己背上更重的包袱,无论是现实中的压力还是精神压力都变得越来越大。所以,我们就要更新时间管理的概念,改变旧的思维方式!新的时间管理的重要性实质是自我管理与生活管理,而管理的对象就是我们的生活质量。
我们就可以着手管理自己的时间了。计划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每天都安排好日程表、随身携带备忘录、合理安排做事的先后次序……但在精心计划的同时,请你千万不要忘记:工作并不等于生活。在每周甚至每天的计划中,我们都必须为自己的私人生活预留足够的时间与空间。亲近的夫妻关系、和睦的亲子关系、密切的朋友圈子,还有你自己的身体与心理健康……这一切生活中的幸福来源都是需要你用时间、用心去经营的。
其实我们进行时间管理说白了就是为了能够有效的去工作,合理的分配时间,所以,时间管理和我们企业工作密不可分,而工作就怕没计划,计划就怕没执行,执行就怕没反馈,反馈就怕没结果。下达任务内容要清晰,执行计划方法要告知,完成期限提前要警示,协同工作沟通要顺畅。企业应该做到: 让工作有计划、让任务有执行、让执行有反馈,有过程有结果。每一个人都有我的任务或wetask。通过查看自己的任务来调整自己的时间,管理自己的时间。2100433B
以下是你必须要知道的真相
1、平均每30分钟会受到一次打扰
2、平均每次打扰用时大约是五分钟,总共大约四小时。
3、如果你让自己一天做一件事情,你会花一整天去做;
4、如果你让自己一天做二十件事情,则会完成七至八件甚至更多。
5、一年之中,你真正在做有价值的事情的时间不会超过九十天。
6、三年内,如果你好好的规划一下你的人生和时间,你能够取得是之前的三到五倍。
浪费时间的原因有主观和客观两大方面。这里,我们来分析一下浪费时间的主观原因,因为,这是一切的根源。
1、观念不对
1.1进取心不足
1.2缺乏时间意识
1.3态度消极悲观
2、目标不明
2.1缺乏计划
2.2抓不住重点
3、技巧不够
1缺乏优先顺序
2做事有头无尾。
3没有条理,不简洁,简单的事情复杂化。
4事必躬亲,不懂得授权。
5不会拒绝别人的请求。
4、习惯不好
4.1 5S整理整顿不足
4.2 工作作风拖拉。
5、组织不当
5.1工作流程不畅
5.2标准不明确需返工
5.3相互配合衔接不当
中国式的管理说白了就是管人,管人的基础就建立一个多劳多得的机制,管理模块化。监督到位。合理授权。通过薪酬机制调动所有人积极性,通过公司管理制度淘汰占着毛坑不拉屎的害群之马。私下多与主干下属沟通,呵呵管...
PDCA又称为“戴明循环管理法”,最早出现在美国,于20世纪50年代初传入日本,70年代后期传入我国,并开始应用于全面质量管理,成为我国现代化管理内容之一。PDCA循环管理方法是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
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提取职工住房公积金账户内的存储余额: 一)购买、建造、翻建、大修自住住房的; 公积金提取流程图 (二)...
第 1页 一、确定一个中等规模的一个项目(建设工程项目、 IT 项目、研发项目、日常 生活中的项目皆可),结合项目实际做好选定项目的工作分解结构( WBS)。 答:案例项目介绍 希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CSAI)需要开发电子商务平台, 项目团队确定出了与 项目相关的任务如下 : 首先,比较现有电子商务平台,完成这项任务需要花 10天。完成比较任务 后,需要向最高层管理层提交项目计划和项目定义文件, 以便获得批准, 估计完 成这项任务按正常速度为 5天。当项目团队获得高层批准后, 电子商务平台设计 需求就可以开始了, 估计需求分析为 15天。完成后,有 3项任务必须同时进行: ①开发电子商务平台数据库; ②开发和编写实际网页代码; ③开发和编写电子 商务平台表格码。估计数据库的开发在为 10 天,开发和编写网页代码需要 10 天,开发表格工作需要 7天。三项任务都完成后,就需要进行测试、修改
在推行管理业务标准化的同时,选择一些在管理领域中经常使用、功效显著而且有普遍推广价值的管理方法,把它们制定为标准,在企业中全面推行。
是以管理方法为对象所制定的标准。可供选择的管理方法标准很多,如PDCA戴明循环、5W2H分析法、ABC管理法、海尔OEC管理法、SWOT分析法、5S管理法等等。
由于审计范围可变性大,其管理内容、手段多种多样,最主要的有审计主体、审计质量和审计信息等方面的管理。审计主体管理方法,主要是指对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的管理方法,如机构设置、人员编制、岗位责任、人员培训考核等管理方法。审计质量管理方法,主要是指质量标准制定、质量控制与考核等管理方法,如质量目标管理、审计过程监控等,其目的在于制约影响质量的各种消极因素,以力求提高审计质量、避免或减少审计风险。审计信息管理方法,是指对审计信息收集、处理、存储与应用的各种措施和手段,如信息管理的一般方法、审计统计方法、审计档案管理方法等,其目的在于保证审计信息资源得到有效的开发和使用,以利于沟通审计情况,更好地发挥审计在宏观管理方面的作用。
管理方法,同人类的一切知识一样,来源于人类的实践活动,是随着人类社会实践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而不断发展起来的。人们在协调群体的活动以实现一定目的的过程中,根据管理任务和管理对象的情况,制定出达到既定目标的活动方式。如果按照这种方式,如果达到了既定的目标,就说明它是有效的,这种行动方式在人们的活动中经过不断地重复,就逐渐在头脑中固定下来,变成了正确的管理方法。
人们一直在管理活动和社会实践中摸索、寻找着正确的、合乎需要的管理方式。随着资本主义大工业生产的发展,越来越细的专业化分工,越来越复杂的生产协作关系以及科学技术在生产过程中的日益广泛的应用,使得管理方法在实践中的作用,变得越来越突出和重要了。人们开始把管理方法作为管理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进行系统研究。在管理的方法中,通用管理方法比专门管理方法更为重要。在现代管理中,管理学家总结的通用管理方法主要包括:任务管理法、人本管理方法、目标管理方法以及系统管理方法等。
本世纪初,人们开始对管理方法作专门研究,最早提出科学的管理方法的是美国管理学家泰罗。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中所倡导的科学管理方法其实质就是任务管理法,任务管理法是人们最早研究的一种科学管理方法。
泰罗所说的任务管理,也可以称为任务作业。任务管理法的基本内容,可以概括为通过时间动作研究确定标准作业任务,并将任务落实到工人。就是说,工人的作业在于完成管理人员规定的任务,而这种任务又是管理人员经过仔细推敲后设计出来的。这样,组织中的工人都有明确的责任,按职责要求完成了任务则付给一定的报酬。
任务管理法规定组织中的每个人在一定时限内完成任务的数额,但任务管理法并不是只规定每个 人的工作量,那就是把任务管理法简单化了。规定工作量本身并不能说就是科学管理,这里的关键在于所规定的工作量的定额是怎样确定的。如果定额仍是依靠经验或习惯来确定,那就只是具有任务管理的形式,实质则仍然是经验管理。科学管理和经验管理的区别,不在于是否给组织的成员分配任务,而在于所分配的任务的质和量是否经过科学方法计算来的。任务管理法的最明显的作用在于提高工人的工作效率,而提高效率的关键又在于科学地进行时间动作的研究。泰罗提出的任务管理法的科学成分,也就在于他所倡导的时间动作研究方法。
泰罗所说的时间动作研究,大体包括以下步骤:
1.物色比如说l0到15个不同的人员,他们应特别善于做需要分析工作。
2.仔细研究工人在完成被调查的工作中所进行的基本操作或动作,包括每个人员所使用的工具。
3.用秒表研究做每一个基本动作所需要的时间,然后选择每一部份动作的最快工作方法。
4.淘汰所有不正确、缓慢和无效的动作。
5.淘汰所有不必要的动作以后,把最快最好的动作以及最好的工具分别在一个序列中集中归类。
经过以上步骤,于是便可得出完成标准作业所需的标准时间。按照这种方法来规定一个岗位上一个人在一定时间内的工作量,就有科学根据了。同样地,对每一个行业中使用的每一种工具也进行了研究。科学管理要求对在经验法则指导下产生的同一种工具进行仔细研究,再对这些改革了的工具中的每一种工具所可能达到的速度进行时间研究,并把几种工具各自具有的优点融合在单独一种标准工具中,借以获得方便和提高速度使工人工作更容易些和更快些。
这种时间动作研究,本身并不复杂,但其对提高工人的工作效率来说作用却是很大的。时间动作研究专家们发现,许多人们凭经验和习惯天天重复操作的动作,普通存在低效率的现象,比如,通过对砌砖工在标准情况下砌砖所有动作的细致研究,动作研究专家吉尔布雷思先生将砌每块砖的动作从十八个减少至五个,有一个场合甚至减少到二个。只要对动作稍加改变,完成一项操作即可节省时间,不少工作由于要反反复复地操作,如果一次操作节省一点时间,长期积累起来,在一个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工作量就可以大大增加,从而使效率比以前大为提高。
任务管理法其实质就是通过专门的人员对时间和动作进行研究,从而科学地设计工作任务,使工人满负荷工作,以达到提高企业生产效率目的。但任务管理法只是从生产技术过程的角度研究作业管理的具体方法,涉及的范围基本上没有超出车间管理,而很少从企业经理人员的角度,研究企业经营的全局问题。如果孤立地使用任务管理法,企业规模越大,其不适应性越突出。
另外,实行任务管理,工人的一举一动都要合乎标准,一切工作安排都要听命于管理人员的指示和下达的计划。它否定了工人在工作中的自主性、独立性,取消了工人对其工作任务的计划、组织与控制的自主权。忽略了人除了经济需求外,还有更复杂的社会和心理方面的需要,忽视了人际关系对于人的行为的影响。而人并不是只有经济需求的孤立的“经济人”,在强调人性和个性的现代社会,任务管理法的不适应性也就越发地突出。
从管理学的发展来看,对组织采取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方法是在任务管理后提出来的。本世纪30年代以后,管理学家们发现,提高人的积极性,发挥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对提高组织的效率更为重要。组织活动成果的大小是由领导方式与工作人员的情绪决定的,由此管理学将研究的重点转向了管理中的人本身,这就是以行为科学为主要内容的人际关系理论。人际关系学家主张采取行为管理的方法,即通过分析影响人的行为的各种心理因素,采用一定的措施改善人际关系,以此提高工作人员的情绪和士气,从而能产出最大的成果,达到提高组织效率的目的。
在人际关系理论的推动下,对于组织的管理和研究便从原来以“事”为中心发展到以“人”为中心,由原来对“纪律”的研究发展到对行为的分析,由原来的“监督”管理发展到“自主”管理,由原来的“独裁式”管理发展到“民主参与式”的管理。管理者在管理中采取以工作人员为中心的领导方式,即实行民主领导,让职工参加决策会议,领导者经常考虑下属的处境、想法、要求和希望,与下属采取合作态度,管理中的问题通过集体讨论,由集体来做出决定,监督也采取职工互相监督的方式等等。这样,职工在情感上容易和组织融为一体,对上司不是恐惧疏远而是亲切信任,他们的工作情绪也就可以保持较高的状态,从而使组织活动取得更大的成果。这种以人为中心的管理理论和方法也包含着一系列更为具体的管理方法,常用的主要有参与管理、民主管理、工作扩大化、提案制度和走动管理等。
科学管理以金钱为诱饵,人际关系理论则主张管理必须重视人的心理上的满足。古典组织理论强调合理的劳动分工和对组织的有效控制,人际关系理论则强调对人际行为的激励。因此,人际关系理论的出现,给组织管理带来巨大的变化。从40年代开始,人际关系理论渐渐渗入组织管理实践中去,管理学家在这种管理思想中找到缓和劳资关系,提高工人的士气,借以提高生产效率的方法。
人本管理法是作为对任务管理法的革新而提出的一种新的管理方法。这种管理法和任务管理法的重大区别在于:任务管理法要求工作人员的活动标准化,工作人员在工作中的自由度是很小的,但对完成组织规定的任务较有保证。而行为管理法则有较大的灵活性,工作人员在组织中有相当的自由度,较能发挥其自主性和创造性,但这样一来,组织内的变动也较大,组织规定的任务有时却无法完成。为了吸取两种方法的长处和克服短处,一种新的管理方法提出来了,这就是目标管理法。
目标管理是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德鲁克的首创,1954年,他在《管理实践》一书中,首先提出“目标管理与自我控制”的主张,随后在《管理——任务、责任、实践》一书中对此作了进一步阐述。德鲁克认为,并不是有了工作才有目标,而是相反,有了目标才能确定每个人的工作。所以“企业的使命和任务,必须转化为目标”,如果一个领域没有目标,这个领域的工作必然被忽视。因此管理者应该通过目标对下级进行管理,当组织高层管理者确定了组织目标后,必须对其进行有效分解,转变成各部门以及各个人的分目标,管理者根据分目标的完成情况对下级进行考核、评价和奖惩。德鲁克认为,如果一个领域没有特定的目标,这个领域必然会被忽视。如果没有方向一致的分目标指示每个人的工作,则企业的规模越大,人员越多,专业分工越细,发生冲突和浪费的可能性就越大。企业每个管理人员和工人的分目标就是企业总目标对他的要求,同时也是员工对企业总目标的贡献。只有完成每一个目标,企业总目标才有完成的希望,而分目标又是各级领导人员对下属人员进行考核的主要依据。德鲁克还认为,目标管理的最大优点在于它能使人们用自我控制的管理来代替受他人支配的管理,激发人们发挥最大的能力把事情做好。
目标管理是以相信人的积极性和能力为基础的,企业各级领导者对下属人员的领导,不是简单地依靠行政命令强迫他们去干,而是运用激励理论,引导职工自己制定工作目标,自主进行自我控制,自觉采取措施完成目标,自动进行自我评价。目标管理通过诱导启发职工自觉地去干,其最大特征是通过激发员工的生产潜能,提高员工的效率来促进企业总体目标的实现。
它与传统管理方法相比有许多优点,概括起来主要有几个方面:
1.权力责任明确。目标管理通过由上而下或自下而上层层制定目标,在企业内部建立起纵横联结的完整的目标体系,把企业中各部门、各类人员都严密地组织在目标体系之中,明确职责、划清关系,使每个员工的工作直接或间接地同企业总目标联系起来,从而使员工看清个人工作目标和企业目标的关系,了解自己的工作价值,激发大家关心企业目标的热情。这样,就可以更有效地把全体员工的力量和才能集中起来,提高企业工作成果。
2.强调职工参与。目标管理非常重视上下级之间的协商、共同讨论和意见交流。通过协商,加深对目标的了解,消除上下级之间的意见分歧,取得上下目标的统一。由于目标管理吸收了企业全体人员参与目标管理实施的全过程,尊重职工的个人意志和愿望,充分发挥职工的自主性,实行自我控制,改变了由上而下摊派工作任务的传统做法,调动了职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3.注重结果。目标管理所追求的目标,就是企业和每个职工在一定时期应该达到的工作成果。目标管理不以行动表现为满足,而以实际成果为目的。工作成果对目标管理来说,既是评定目标完成程度的根据,又是奖评和人事考核的主要依据。因此,目标管理又叫成果管理。离开工作成果,就不称其为目标管理。
由于任务管理法既规定了工作任务,又规定了完成任务的方法,而且任务和方法都有标准化,职工按标准化的要求进行培训,并按标准化的要求进行操作,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受到严重的限制;而人本管理法又过于强调领导对职工的信任,放手让职工自主去工作,这又难于保证任务的完成。目标管理法将两者综合起来,即组织规定总目标,各部门依据总目标规定部门目标,把部门目标分解落实到人,至于如何达到目标则放手让工作人员自己做主。这样,既能保证完成组织的任务,又能充分发挥职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因而目标管理法与任务管理法和行为管理法相比,是更为优越的管理方法。
目标管理提出以后,便在美国迅速流传。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国经济由恢复转向迅速发展的时期,企业急需采用新的方法调动员工积极性以提高竞争能力,目标管理的出现可谓应运而生,于是被广泛应用,并很快为日本、西欧和其他国家的企业所仿效,在世界范围内大行其道。
目标管理可能看起来简单,但要把它付诸实施,管理者必须对它有很好地领会和理解。首先,管理者必须知道什么是目标管理,为什么要实行目标管理。如果管理者本身不能很好地理解和掌握目标管理的原理,那么,由其来组织实施目标管理也是一件不可能的事。其次,管理者必须知道公司的目标是什么,以及他们自己的活动怎样适应这些目标。如果公司的一些目标含糊不清、不现实或不协调一致,那么主管人员想同这些目标协调一致,实际上是不可能的。第三、目标管理所设置的目标必须是正确的、合理的。所谓正确,是指目标的设定应符合企业的长远利益,和企业的目的相一致,而不能是短期的。合理的,是指设置目标的数量和标准应当是科学的,因为过于强调工作成果会给人的行为带来压力,导致不择手段的行为产生。为了减少选择不道德手段去达到这些效果的可能性,管理者必须确定合理的目标,明确表示行为的期望,使得员工始终具有正常的“紧张”和“费力”程度。第四,所设目标无论在数量或质量方面都具备可考核性,也许是目标管理成功的关键。任何目标都应该在数量上或质量上具有可考核性。有些目标,如“时刻注意顾客的需求并很好地为他们服务”,或“使信用损失达到最小”,或“改进提高人事部门的效率”等,都没多大意义,因为在将来某一特定时间没有人能准确地回答他们实现了这些目标没有。如果目标管理不可考核,就无益于对管理工作或工作效果的评价。
正因为目标管理对管理者的要求相对较高,且在目标的设定中总是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使得目标管理在付诸实施的过程中,往往流于形式,在实践过程中有很大的局限性。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企业组织规模日益扩大,企业内部的组织结构也更加复杂,从而提出了一个重要的管理课题,如何解决复杂大企业的管理问题。为了解决复杂大企业的效率问题,系统方法产生了。
系统方法属于一般科学方法论,它以认识、研究和探讨结构复杂的客体确立必要的方法论原则。所谓系统方法,就是按照事物本身的系统性把研究对象放在系统的形式中认识和考察的一种方法。具体地说,从系统的观点出发,始终着重从整体与部分(要素)之间、整体与外部环境之间、部分(要素)与部分(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关系中考察对象,从而达到最佳地处理问题的一种方法。
系统方法是一种满足整体、统筹全局、把整体与部分辨证地统一起来的科学方法,它将分析和综合有机地结合并运用数学语言定量地、精确地描述研究对象的运动状态和规律。它为运用数理逻辑和电子计算机来解决复杂系统的问题开辟了道路,为认识、研究和探讨结构复杂的整体确立了必要的方法论原则。
在用系统方法考查研究对象时,一般应该遵循整体性、最优化的原则。整体性是系统方法的基本出发点。所谓整体性原则,就是把研究对象看作由各个构成要素形成的有机整体,从整体与部分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中揭示对象的特征和运动规律,研究对象整体性质。整体性质不等于形成它的各要素性质的机械之和,对象的整体性由形成它的各要素(或子系统)的相互作用决定的。因此它不要求人们事先把对象分成许多简单部分,分别地进行考察,然后再把它们机械地迭加起来,而要求把对象作为整体对待,从整体与要素的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中指示系统的整体性质。如一个由人群、动植物、山川河流、树木花草、大气环境等组成的系统的性能和活动规律,只存在于组成系统的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关系中,单独研究其中任一部分都不能揭示出系统的规律性。最优化原则是指,从许多可供选择的方案中选择出一种最优的方案,以便使系统运行于最优状态,达到最优的效果。它可以根据需要和可能为系统确定最优目标,并运用最新技术手段和处理方法把整个系统分成不同的层次结构,在运动中协调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使部分的功能和目标服从系统总体的最优功效,从而达到整体最优的目的。
系统方法的一般步骤是:
1.确定问题,收集资料。在进行系统分析之初,必须首先明确地确定所要解决的问题的性质和范围,研究问题包含着哪些主要因素,分析系统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只有这样划定问题的界限,确定的问题才会明白、切合实际。确定问题后就应该开始收集资料,调查、实验、观察、记录、各要素(子系统)的情况、环境情况等。这对于建立模型,对各种模型方案进行可行性研究、比较,将是必不可少的。
2.系统分析。对于同一特定的目标,实施的途径是很多的,每种方法的投资和效益也会有差别。系统分析在于拟定出尽可能多的行动方案,并进行试验比较,以寻求费用最低而效果最好的方案。分析分析时,总是将复杂系统分解成若干较简单的子系统,再将分解的结果进行综合,进行整体分析。这样反复多次,才可能接近客观。
各种方案,经过系统分析后,哪个好?哪个差?可行性如何?都有了可靠的依据。但这些方法是否可靠?引用的情报是否准确?还需要决策者再作判断,这是决策者运用智慧及经验的过程。各种数学和计量方法也无法取代决策者的智慧和经验。
3.方案决策。在一种或几种值得采用或进一步考虑的方案中选择方案,尽可能在待选方案选择出满足系统要求的最佳方案。
4.实施计划。根据最后选定的方案,将按计划进行具体实施。如果实施中比较顺利,或遇到困难不大,略加修改即可顺利进行,那么整个步骤即告—段落。如果问题较多,这就需要回到前面几个步骤中的一个,重新做起。
在管理实践中,系统方法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最优方案难以确定,因为任何方案都不可能是从任何角度考虑都是最优的,对同一个方案,如果选定的影响因素不同,最优的结论往往也是不同的。方案的取舍缺乏一个明确的指标,这使得系统方法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显得繁琐,组织最后实施的往往一定不是最优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