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 | 日本城市集合住宅研究会 | 出版社 |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
出版时间 | 1999年11月 | 页 数 | 143 页 |
定 价 | 36.0 元 | 装 帧 | 平装 |
ISBN | 9787112037520 |
城市住宅小区设计规范 按照住宅承重结构所选用的主要材料分类,可分为:混合结构住宅(砖木、砌块、砖混、钢混)、大模板结构住宅(内外墙现浇、内墙现浇外墙挂板,内墙现浇外墙砖砌)、框架轻板住宅、简单结构住宅...
从其他城市规划论坛看到一个关于小区规划设计的构思过程的材料, 很粗略 的介绍一下流程还是可以的,只是一个搭架子的过程,学生朋友可以参考下: 第一步:指标...
城市住宅小区设计规范是什么?我该看什么书可以学到这些最近老师催着交论文。。。
1 通用标准 房屋建筑制图统-标准GB/T50001-2010 总图制图标准GB/T50103-2001 建筑制图标准GB/T50104-2010 给水排水制图标准GB/T50106-2001 暖通空...
城市住宅小区的空间环境质量影响着小区居民的视觉和心理感受.高品质的住宅小区在设计时遵循人性化设计理念、"以人为本",从人们的需求出发,对小区的总体布局、景观、私密性和环保性进行合理设计,满足居民的物质、精神和心理需求.本文介绍了人性化设计的内涵和主要内容,阐述了人性化设计理念在城市住宅小区设计中的应用问题.
XX 花苑(暂命名)设计任务书 一、项目简介 1.项目概况: XX 住宅小区位于 ,距 XX 菜场约 2 分钟车程、 XX 卫 生院及 XX 中学均约 5分钟车程, XX 公园位于小区东面约 100 米。附近有住宅小 区、商业区,该小区地理优越、交通方便, 10分钟可达市区。 XX 住宅小区由 XXXX 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开发。 工程占地面积 X 亩,规划建筑 面积 X 万平方米。本小区为 XX 高品质商业住宅小区,拟建具有品质舒适的临港花 园住宅,具体住宅与商业方案由设计院考虑。小区绿化率达到国家规定的要求。 2、开发意向: 方案设计理念为:以人为本,舒适安定,繁荣有序。 方案设计宗旨为: 美观大方的外立面, 适合经济合理的结构布局, 舒适实用的户型。 二、规划设计依据 1、本地块规划设计条件: XX 号文件; 2、国家有关居住规划设计和住宅设计规范; 3、本项目方案设计任务书纲要。 三
内容介绍
《世界城市环境雕塑·日本卷》为大型画册,图文并茂,较全面地介绍了日本的城市环境雕塑艺术,尽可能多地选取具代表城市设置雕塑事业特色的作品。
2100433B
内容简介
“什么是体验建筑、学习建筑的最好方法呢?我想,除了迈开双脚前往实地,并用身体各 个部分去感受建筑本身之外别无他法。”——程艳春
建筑师自述:
去东京留学之前,一位日本教授送给了我一本《东京建筑MAP》。刚到日本的日子里,我带着这本东京建筑词典穿梭于城市的大街小巷;在看过东京的众多建筑之后,继而开始巡回日本以及欧洲的大小城市。后来,这段建筑之旅对我的建筑学习和实践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留学期间,我也曾接待过许多来日本考察的朋友并发现大家基本都是通过网络媒体或身边的亲朋好友获得相关建筑资讯。然而在日本,各大主要城市都有相应的建筑地图指南,关于国外的建筑旅行丛书也是种类繁多。因此,我萌生了根据自己所见所闻编写一套中文世界建筑旅行地图的想法。
回顾上个世纪,众多世界建筑大师都在日本留下了宝贵的财富。被称为20世纪最伟大建筑师之一的勒·柯布西耶是日本现代建筑师脉络中的一个重要源头;德国建筑师、规划师布鲁诺·陶特在考察完日本传统建筑之后出版的《日本美的再发现》等书,日后均成为了日本建筑师的精神食粮;另一位伟大的美国建筑师弗兰克·劳埃德·赖特在日本建成10余件作品,并培养了多弟子,他们同样也是日本现代建筑的一系重要支流。
日本现代建筑的发展离不开与世界建筑的亲密接触,在把外国建筑“引进来”的同时也积极地尝试自己“走出去”。从上世纪初开始,日本建筑师纷纷前往海外考察并把信息传递回国内;如今的日本大学里,建筑学生到海外建筑旅行更是一项必修课。
我希望书中的实用信息不仅能为建筑专业人士研究日本建筑提供更多的线索,更可以成为所有人到日本参观、考察的实用指南。同时,我亦希望谨以本书作为一个开端,在中国大量引进外国建筑师的时代,鼓励和帮助更多的国内建筑人走出去亲身体验大师的作品。 2100433B
《城市住宅》遵循面向城市与住宅开发建设领域,传播交流规划、设计、施工、运维环节的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介绍行业政策、法规,先进科研成果、应用技术与发展动态,推动行业技术进步与可持续发展的办刊宗旨,全方位多角度报道行业资讯与工程技术。特别是在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建设“新型城镇化”之后,《城市住宅》更加关注城镇基础设施和载体建设,加大新城镇规划、建设,智慧城市,绿色住宅,住宅产业化等方面的报道力度,为我国城市发展与住宅建设提供技术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