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 名 | 视觉传达设计基础 | 作 者 | 陈振旺 |
---|---|---|---|
ISBN | 9787811058642 | 页 数 | 195 |
出版社 | 中南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 2009-6-1 |
装 帧 | 平装 | 开 本 | 16开 |
字 数 | 315000 |
第一章 视觉设计的内涵
第一节 视觉传达设计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视觉传达设计是一种视觉语言
第三节 视觉传达设计的社会意义
第四节 视觉传达设计的商业价值
思考题
第二章 视觉设计的形态属性
第一节 自然形态
第二节 人工形态
第三节 具象与抽象形态
第四节 设计的意幻形态
思考题
第三章 视觉空间的创造
第一节 平面与空间
第二节 形与空间的心理张力
第三节 形的分解与重构
第四节 视觉空间的创新
第五节 设计中的格式塔心理现象
思考题
第四章 设计构成的创造力
第一节 基本形
第二节 设计构成的构形形式
第三节 肌理在构成中的运用
思考题
第五章 视觉设计艺术的形式语言
第一节 比例与尺度
第二节 对比与统
第三节 对称与均衡
第四节 节奏与韵律
第五节 整体与局部
思考题
第六章 视觉设计基础的创新表达
第一节 创新设计思维
第二节 创意思维的发掘
第三节 专业基础课程的课题设计
思考题
参考文献
后记2100433B
长期以来,平面构成作为高等艺术设计院校的一门基础造型课程,与“色彩构成”、“立体构成”并称为“三大构成”。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三大构成”自日本经由香港引进我国内地,在我国高等艺术设计院校受到广泛关注,给传统的“绘画”加“图案”式工艺美术基础教学体系带来了极大的冲击。所谓“三大构成”教学,一般认为它首先形成于日本,是日本设计教育界根据战前德国包豪斯首创的基础课程内容及训练方法归纳、整理而成的,日本现代设计的发达与其比较早地引进包豪斯等教育理念不无关系。然而,日本式的构成训练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将包豪斯基础课程极富生命力的理性与感性的融合,充满灵性的个性创造变成机械与教条的公式,其结果是背离了构成的原旨。对此,中国美术学院宋建明教授指出:“构成作为一门课程,这一现象只是出现在日本及中国香港、台湾等少数地区,在欧美不少设计院校中并无这一专门课程。”构成课程虽然在后来的课程实践中有所发展与变化,但始终未能摆脱其弱点,各地院校的同一课程在20年的时间中几乎都在进行同一套方案的复制,成为新的八股课程。
不是,会涉及到摄影知识,视觉传达属于平面设计
视觉传达的话创意要比园林高。就业的话平面设计大众一点,容易找
笼统的说就是装潢设计是单方面发展 视觉传达是多元化发展,如果你要学视觉传达 可能到最后你应该是要选择一项专精 每一项都要会 但必须有至少一项特别精通才行 装潢设计来说 就是平面设计 包括杂志内...
浅谈视觉传达设计中的“视觉设计”与“信息设计”
本文分析了数字媒体在数字广告中的视觉传达设计,从其引导性、交互性、人性化、多元化和综合化等特征加以阐述和剖析。以网页设计和3D技术作为引例,对数字广告中数字媒体的视觉传达设计提出了若干建议。
是指利用视觉符号来传递各种信息的设计。设计师是信息的发送者,传达对象是信息的接受者。视觉传达设计主要以文字、图形、色彩为基本要素的艺术创作,在精神文化领域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影响着人们的感情和观念,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视觉传达设计这一术语流行于1960年在日本东京举行的世界设计大会,其内容包括:报刊杂志、招贴海报及其他印刷宣传物的设计,还有电影、电视、电子广告牌等传播媒体,它们把有关内容传达给眼睛从而进行造型的表现性设计统称为视觉传达设计电影海报,简而言之,视觉传达设计是“给人看的设计,告知的设计”。
内容简介
视觉传达创意手绘涵盖了视觉专业所有的形式,集合了装饰画、字体设计、品牌设计、图形创意、海报设计、装设计、UI界面设计等内容,以纯手绘的形式表达出来,既有理论讲解,又配有大量的教学实例图片,插图量丰富,适合热爱视觉创意手绘以及视觉手绘相关应试的书籍推荐。2100433B
《视觉传达设计原理》是一本设计类视觉传达原理的高等院校教材。视觉传达设计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与变化而形成的一个概念,它能更加准确地揭示设计的本质和价值意义。本书借鉴传播学、符号学、视觉心理学等理论的研究成果,以设计的基本功能——传达为主线,以媒介视觉为核心,并结合设计的造型手段和在各种媒介中的应用,来阐述视觉传达设计的基本原理。
本书适合于各大高等院校美术专业及设计专业学生使用,通过图文并茂的解说和详细的分析。让读者能更加便捷清晰地了解那些比较深奥的知识,方便并且实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