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竖向分区 | 外文名 | vertical division block |
---|---|---|---|
实 质 | 垂直向分成若干供水区 |
压力及流量计算是最基本的计算。《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2009年版)》(GB50015-2003)以下规定:3.3.5 高层建筑生活给水系统应竖向分区,竖向分区压力应符合下列要求:1 各分区最低卫生器...
概括的说 有竖向分区的消火栓灭火系统:是因为楼高度较大(50m以上),会采用高低区分区供水否则因为楼层高了水泵扬程很大则低区的管网压力会过大,一般分区共用水箱,底部供水环网可分别设立高低区供水环网,高...
主要阐述了多层高层建筑生活给水竖向分区的设计中,分区不当造成的危害,并结合工程实例、就如何运用规范条文进行竖向分区做了详细的分析,并就减压阀在竖向分区中如何正确应用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高层建筑供热系统的竖向分区 高层建筑供热系统的竖向分区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考虑低区系统材 料的承压问题,二是便于调控,防止系统出现垂直失调现象。建筑物按层 数大致有如下的分类: 住宅建筑:低层: 1—3层;多层: 4—6层;中高层: 7—9 层;高层: 10—30层。 公共建筑及综合性建筑:建筑物总高度在 24米以下者为非高层建筑, 总高度在 24米以上者为高层建筑(不包括高度超过 24米的单层主体建 筑)。 建筑物高度超过 100米时,不论住宅或公共建筑均称为超高层建筑。 规范上有这样的规定: “建筑物高度超过 50米时空调系统宜分区。 ” 由此可以看出,高层建筑供热系统竖向分区并没有一个严格的分区高度或 层数(例如上海等高层建筑较多的城市一般按 80—100米进行竖向分区), 实际上各地区根据各自不同情况也进行了大量工程及运行实践。( 1)对 于一个热源供单幢(或高度相当的几幢)高层建
高层建筑热水供暖系统在垂直方向上分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立系统,称为竖向分区式供暖系统,如图1~图4所示。竖向分区式供暖系统的低区通常直接与室外热网相连接,应考虑室外管网的压力和散热器的承压能力,决定其层数的多少。高区与外网的连接形式主要有设热交换器的分区式系统、设双水箱的分区式系统、设阀前压力调节器的分区式系统和设断流器和阻旋器的分区式系统。
【学员问题】给水系统的竖向分区?
【解答】1)高位水箱给水方式
(1)高位水箱并联给水方式
(2)高位水箱串联给水方式
(3)减压水箱给水方式
(4)减压阀给水方式
2)气压给水设备给水方式
其中供水设备包括离心泵和气压罐
3)无水箱给水方式
近年来,人们对水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国内外高层建筑采用无水箱的调速水泵供水方式成为工程应用主流。
特点:保证水质;省去高位水箱,能保证压力;利用变频调速使水泵处于较高效率的运行。
缺点是变频价格贵,维修复杂,一旦停电则断水。
以上内容均根据学员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整理而成,供参考,如有问题请及时沟通、指正。
对于层数较多的建筑物,当室外给水管网水压不能满足室内用水时,可将其竖向分区。各区采用的给水方式有:
①低区直接给水,高区设贮水池、水泵、水箱的给水方式。
适用于外网水压经常不足且不允许直接,允许设置高位水箱的建筑。
这种给水方式可以在停水、停电时高区可以延时供水,供水可靠。可利用部分外网水压,能量消耗较少。缺点是安装维护较麻烦,投资较大,有水泵振动,噪声干扰。
②分区并联给水方式。适用于允许分区设置水箱的各类高层建筑。
这种给水方式各区独立运行互不干扰,供水可靠,水泵集中布置便于维护管理,能源消耗较小。缺点是管材耗用较多,水泵型号较多,投资较高,水箱占用建筑上层使用面积。
③并联直接给水方式。适用于各种类型的高层建筑。
这种给水方式供水较可靠,设备布置集中,便于维护管理,不占用建筑上层使用面积,能量消耗较少。缺点是水泵型号、数量较多,投资较高,需设置水泵控制调节装置。
④气压水罐并联给水方式。适用于不宜设置高位水箱的建筑。
气压水罐给水方式的优点是水质卫生条件好,给水压力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调节。但气压水罐的调节贮量较小,水泵启动频繁,水泵在变压下工作,平均效率低、能耗大、运行费用高,水压变化幅度较大,对建筑物给水配件的使用带来不利的影响。
⑤分区串联给水方式。适用于允许分区设置水箱和水泵的高层建筑。
这种给水方式的总管线较短,投资较省,能量消耗较小。但供水独立性较差,上区受下区限制;水泵分散设置,管理维护不便;水泵设在建筑物楼层,由于振动产生噪声干扰大;水泵、水箱均设在楼层,占用建筑物使用面积。
⑥分区水箱减压给水方式。适用于允许分区设置水箱,电力供应充足,电价较低的各类高层建筑。
这种给水方式的水泵数目少,维护管理方便;各分区减压水箱容积小,少占建筑面积;下区供水受上区限制,能量消耗较大;屋顶的水箱容积大,增加了建筑物的荷载。
⑦分区减压阀减压给水方式。适用于电力供应充足、电价较低的各类高层建筑。
这种给水方式的设备、管材较少,投资省;设备布置集中,便于维护管理;不占用建筑上层使用面积;下区供水压力损耗较大,能量消耗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