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轮双铧犁,原为北方农村常用的一种耕作农具,用两至三匹骡马拖拉作业。
中文名称 | 双轮双铧犁 | 属性 | 一种耕作农具 |
---|---|---|---|
起源 | 北方农村 | 传播 | 廖鲁言 |
全国推广双铧犁,起自1954年。农业部、一机部、供销总社联合召开"全国新式畜力农具会议"。会后,浙江省指定嘉兴县双桥农场和王江泾农场为浙江省试点之一,当年下拨三台双铧犁,在1955年春,共试耕田195亩。当时,王江泾农场陈春桂场长创造了铁轮换木轮(木轮幅宽,浮力附着力大)、犁壁上方加装辅助犁壁(加长犁壁,促使翻土),犁铧上套装犁头套(使犁铧与犁头套衔接处有空隙,引水脱泥)、可耕作烂水田和二翻田的成功经验,被视作双铧犁在南方水田耕作的农具之宝 。
双铧犁推广工作,始于1955年8月10日。浙江省在杭州梅花碑召开全省新式农具工作会议,嘉兴县推广部门去一人,双桥农场场长刘文王宣和王江泾农场场长陈春桂同时参加。为推广双铧犁,县农业局专设有农具股,股长为史美长,还有朱砚云、罗嘉涛等人,但组织推广技术辅导的力量,主要是我们县供销社。因供销系统当时要人有人,要钱有钱,销售又本是供销社分内事。
1958年1月5日,毛主席在浙江省农业科学研究所观看双轮双铧犁耕田。由于党中央、毛主席视双铧犁为农业技术改造的一项重要手段,各级党政领导都把它作为一项政治任务进行贯彻落实。
双铧犁因双铧作业,拉力比木犁增加一倍以上,约四五百斤,必须两牛牵引。如果一牛受力大一牛受力小,受力之牛因负荷重,有时干脆不走,将拉力全推到另一牛身上。你一鞭打去,又只使受痛之牛驱走,负力仍由一牛担当,调皮之牛在受力特大的情况下,双脚一跪干脆卧地不起(也可能实在拉不动),亦有猛窜上前,使另一牛受惊跌卧。因此,两牛若不协调合作,耕作时,真是险象环生。要推广双铧犁,重点是训练好牛。
时任中央农业部部长廖鲁言鉴于双铧犁有犁底平、翻土转等优点,便把它引用到了南方水田。初试成功,并有增产的典型事例,因此得到党中央和毛主席的肯定。毛主席指出:"在我国实行农业社会主义,要分两步走,第一步实现合作化,第二步实现机械化。而在我国实现机械化,也要分两步走。在我国还不能大量生产拖拉机和汽油前,只能在合作化的基础上,大力推广半机械化的双轮双铧犁等新式畜力农具,使农业生产工具得到初步改造。"1957年5月,农业部特在浙江省黄岩县召开南方水田双轮双铧犁耕作现场会,嘉兴县由县供销社主任朱大年参加 。
锻炼的时候双膝跪地,双手持把手,把腹肌轮置于身体前侧。向前滚轮,而后运用腹部力量回归原位也可站立进行,不过此种难度较大。
一般是指压路机的行走方式:通过液压驱动方式,使振动轮和后机身驱动轮(轮胎)同时运动的一种行走方式,由于技术含量较机械驱动高,而价格较贵。
1、首先从跪姿的动作开始,双膝着地,把腹肌轮拿在手中。然后吸气,让你的背部呈一定弧度弯曲到最大程度,尽量绷紧你的臀部和收紧下巴。使得你的臀部(和大腿)保持与地面垂直状态。在这个动作中,你的臀部绝对不可...
减振问题一直是困扰双驱、双振铰接式双钢轮振动压路机的主要问题之一.现有的分析方法忽略两个钢轮振源的相互影响.采用试验的方法研究一级减振中,两个振源的相互影响及机架自身的摆振问题.工业样机的试验结果表明:双钢轮振动压路机机架的振动是复杂的振动合成,包含前、后振动源相互影响、车架摆振、减振器造成的振动滞后等;其中,前、后钢轮两个振源相互影响及机架本身的摆振对机架的振动影响较大.
双轮铣槽机是近年来国内引进的一种新型施工机械,主要用于特殊地质和施工条件下的地连墙施工。文章介绍了双轮铣的特有工作性质,并对其施工作业中的优缺点进行了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