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荷桃(变种),属杜鹃花目、杜鹃花科的一种植物。
中文名称 | 山荷桃 | 组 | 长蕊组 |
---|---|---|---|
门 | 被子植物门 | 种 | 刺毛杜鹃 |
界 | 植物界 | 目 | 杜鹃花目 |
科 | 杜鹃花科 | 拉丁学名 | Rhododendron championae Hook. var. ovatifolium Tam |
亚属 | 马银花亚属 | 纲 | 双子叶植物纲 |
亚科 | 杜鹃花亚科 | 亚纲 | 合瓣花亚纲 |
属 | 杜鹃属 |
山荷桃(变种)植物信息
Rhododendron championae Hook. var. ovatifolium Tam, Survey Rhodod. South China 73. et 112. 1983.
刺毛杜鹃(原变种)
常绿灌木,高2-5米;枝褐色,被开展的腺头刚毛和短柔毛。叶厚纸质,长圆状披针形,长达17.5厘米,宽2-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楔形,稀近于圆形,边缘密被长刚毛和疏腺头毛,上面深绿色,疏被短刚毛,下面苍白色,密被刚毛和短柔毛,尤中脉和侧脉上的刚毛更密,在上面下凹,下面显著凸出;叶柄长1.2-1.7厘米,密被腺头刚毛和短柔毛。花芽长圆状锥形,外面及边缘被短柔毛。伞形花序生枝顶叶腋,有花2-7朵,总花梗长4-7毫米,无毛;花梗长达2厘米,密被腺头刚毛和短硬毛;花萼裂片形状多变,5深裂,裂片常呈三角状长圆形,长达1.3厘米,边缘具腺头刚毛;花冠白色或淡红色,狭漏斗状,长5-6厘米,稀达7.2厘米,5深裂,裂片长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2.8-3.5厘米;雄蕊10,不等长,比花冠短,花丝细长,下部被短柔毛,花药长圆形,黄色;子房长圆形,长6毫米,被淡黄褐色刚毛,花柱比雄蕊长,伸出于花冠外,无毛。蒴果圆柱形,长达5.5厘米,微弯曲,具6条纵沟,密被腺头刚毛和短柔毛,花柱宿存。果柄长2.5厘米,被腺头刚毛和短柔毛。花期4-5月,果期5-11月。本种与弯蒴杜鹃 R. henryi Hance 相近,但不同在于本种的枝和叶两面均被刚毛和腺头刚毛;花萼形状变化大,5深裂,裂片三角形或线状长圆形,长达1.3厘米,边缘具腺头刚毛,易于区别。
灌木,高0.5-1米。叶常呈卵形,表面泡状隆起,中脉和侧脉深下凹;花冠白色;花柱下部或近基部疏被微柔毛。
产广东乳源县。模式标本采自乳源县五指山。
本变种未见模式标本,仅根据原文译出
早田氏爵床(台湾植物志第二版,1998)(变种)澎湖爵床(台湾植物志,1978)草本,茎铺散或外倾,密被长硬毛。叶几无柄,多汁,卵形或近圆形,长10-16毫米,宽8-10毫米,顶端钝,基部圆或宽楔形,...
华北绣线菊大叶变种属于蔷薇亚纲。产黑龙江、辽宁、河北、河南、山西、陕西、甘肃、山东、江西、江苏、湖北、安徽。生于山坡杂木林内、林缘或悬崖多石地,海拔200--2400米。
1、石楠毛瓣变种 P. serrulata Lindl. var. lasiopetala (Hayata) Kuan.叶片革质,倒卵状椭圆形,长8-15厘米,宽2.5-4.5厘米;总花梗和花梗无毛或...
桃山铀矿田产于桃山复式花岗岩体内,岩体主体形成于三叠纪—早白垩世,在晚白垩世—古近纪,岩体内发育有NE向断裂构造和脉岩带;从北往南,依次形成了小布—麻田脉岩-构造带、王泥田脉岩-构造带、黄潭—岳源脉岩-构造带、西陂—上罗脉岩-构造带、鸡婆岭脉岩-构造带、王册脉岩-构造带,以及石源岭脉岩-构造带;主干断裂构造控制了脉岩-构造带的形成和发展。这些脉岩-构造带与铀矿化在空间上一致,时间上相近,是桃山矿田铀矿定位的重要因素之一,是铀矿找矿预测的方向。
按照\"生态效益首位,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思路,编制了吉林省松花江三湖自然保护区桃山实验林场森林经营方案。通过该方案的实施探索林业复合经营发展之路,力争把桃山实验林场建设成为生态系统完整、各类资源持续利用、综合效益不断提高、具有自身特色和示范作用的实验林场。
陕西山光杜鹃(变种)(新拟)
该变种与原变种的区别在于花梗疏被棕色绒毛,花冠裂片通常为5枚。
产陕西西南部。生于海拔2300-2500米的森林中。
腺柱山光杜鹃(变种)(植物分类学报)
该变种与原变种的区别在于子房及花柱具有柄腺体,雄蕊14-15。
产四川西部及西藏东部。生于海拔3600-3900米的林中。
粉红杜鹃(变种)(中国高等植物图鉴)图版6:5-7
该变种与原变种的区别在于子房具有柄腺体;花冠通常有6-7枚裂片。
产甘肃南部、陕西南部、湖北西部、四川东北部和西部。生于海拔1800-3500米的灌丛或森林中。
线叶春兰(变种)
叶宽2-4(-5)毫米,边缘具细齿,质地较硬。花单朵,极罕2朵,通常无香气。
分布区与生境近似原变种。
营草兰(变种)
叶长30-65厘米,宽4-12毫米,质地柔软,弯曲。花2-4(-5)朵;花苞片长于或等长于花梗和子房,披针形;萼片与花瓣扭曲或不扭曲。花期12月至次年3月。
产台湾与云南西部。生于草坡或透光的林中或林缘,海拔800-2000米。
云南西部产的莲瓣(兰)曾被唐进、汪发缵视为新种,但未正式发表。吴应祥在《中国兰花》(1993)中承认此种并加以简要描述,但由于未指定模式和使用拉丁文,属于不合格发表。我们详细比较了莲瓣(兰)与台湾产的营草兰,认为没有明显的差别,仅叶片较狭而已。莲瓣(兰)在云南分布很广,叶片宽度也有达到1厘米以上的,因此予以合并。但莲瓣(兰)作为一个品种是应予承认的。
春剑(变种)
叶长50-70厘米,宽1.2-1.5厘米,质地坚挺,直立性强。花3-5(-7)朵;花苞片长于花梗和子房,宽阔,常包围子房;萼片与花瓣不扭曲。花期1-3月。
产四川、贵州和云南。生于杂木丛生山坡上多石之地,海拔1000-2500米。
荡山荷,属莲瓣兰品种,因花瓣荷型、植于荡山洲兰园而得名。初名荷型白莲瓣。产于滇西澜沧江谷地,1995年发现,有近6年的开发历史,性状稳定。
本品1995年下山于云南保山市施甸县,此地位于怒江东岸,是云南莲瓣兰、春兰的主产区之一,出现了多个优秀品种,是莲瓣兰高档瓣型花的发祥地之一,如出水芙蓉、一品荷、状元梅、昆华荷等均产自此地。 本品于1996年春在保山地区(现保山市)兰展首次公开亮相,其时仅一丛5苗草,为正格荷瓣,美观端庄,相传展出时孙智勇先生即看中求购,但花主却因孙先生不是保山人而婉拒。孙先生在当面求购不得的情况下,只得在此后的几年中,通过当地其他兰友采取“蚕食”政策,逐渐将此花绝大部分纳入囊中,并以自己的荡山州兰园命名其为“荡山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