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办法(试行)

第一条(目的依据)

为规范本市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开展的公众参与活动,保障公众依法享有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适用范围)

本市范围内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编制阶段的公众参与活动和审批阶段的政府信息公开适用于本办法。

国家规定需要保密的建设项目,按照保密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条(基本原则)

鼓励公众参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遵循依法、有序、公开、便利的原则。

第四条(实施主体)

建设单位负责组织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的公众参与活动,对公众参与的真实性、完整性和结果负责。建设单位可以委托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编制单位或者其他单位承担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的具体工作。

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负责开展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的政府信息公开,对公开信息的真实性负责。

第五条(信息公开)

在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的编制阶段,建设单位应当依法公开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的公众参与信息。在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的审批阶段,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当依法公开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的政府信息。

编制阶段和审批阶段发布的环境影响报告书(表)以及环境影响报告书公众参与情况说明应全文公开,但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以及公开后可能危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安全、社会稳定的信息,不予公开。

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六条(网络信息发布平台)

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的公众参与信息发布平台为上海企事业单位环境信息公开平台。

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的政府信息发布平台为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的网站或指定的官方网站。

第七条(编制阶段的公众参与形式)

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阶段的公众参与形式分为环境影响报告书公众意见征求的公示信息发布和环境影响报告书报批前的公示信息发布。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阶段的公众参与形式为环境影响报告表报批前的公示信息发布。

建设单位应通过网络信息发布平台等方式听取公众对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的意见。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还应通过公告、报纸等方式听取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内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意见。

鼓励建设单位通过电视、广播、微信、微博及其他新媒体等多种形式发布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的公众参与信息。

第八条(公众意见征求的公示信息发布要求)

拟征求公众意见的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完成后,建设单位应当同时采取以下三种公众参与方式征求公众意见:1.按照《环境影响报告书公众意见征求的网络公示(格式样本)》(附件1)的有关要求,通过网络信息发布平台发布公示信息并征求公众意见。2.按照《环境影响报告书公众意见征求的公告(格式样本)》(附件2)的有关要求,在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内张贴公告。按照近密远疏的原则,厂(边)界外1000米范围内覆盖到居(村)委会、街道(镇),厂(边)界1000米外覆盖到街道(镇)。3.按照《环境影响报告书公众意见征求的登报公示(格式样本)》(附件3)的有关要求,通过建设项目所在地报纸公开,公开信息次数不得少于1次。环境影响报告书公众意见征求的公示信息发布持续时间不得少于5个工作日。建设单位应当根据公众提出的意见修改完善环境影响报告书。

环境影响报告书公众意见征求的公示信息发布内容应包括:1.建设项目基本信息;2.公众意见征求的主要内容;3.公众提出意见的方式和途径;4.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需要公示的信息。

第九条(报批前的公示信息发布要求)

建设单位向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报批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前,应当按照《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报批前公示(格式样本)》(附件4)的有关要求,在网络信息发布平台上发布拟报批的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报批前的公示信息并征求公众意见。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报批前的公示信息发布持续时间不得少于5个工作日。建设单位应当根据公众提出的意见修改完善环境影响报告书(表)。

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报批前的公示信息发布内容应包括:1.报批前公示的主要内容;2.公众提出意见的方式和途径;3.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需要公示的信息。

第十条(科普宣传)

建设单位可以通过发放科普资料、张贴科普海报、举办科普讲座、参观企业或者通过学校、社区、大众传播媒介等途径,向公众宣传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有关的科学知识,加强与公众互动。

第十一条(公众意见的反馈)

公众可以通过电话、电子邮件、传真、信函等方式,在规定时间内将填写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意见表》(附件5)提交建设单位,反映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有关的意见和建议。

公众提交意见时,应当提供有效的联系方式。鼓励公众采用实名方式提交意见并提供常住地址。

对公众提交的相关个人信息,建设单位不得用于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之外的用途,未经个人信息相关权利人允许不得公开。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十二条(深度公众参与)

对环境影响方面公众质疑性意见多的且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应及时与项目所在地街镇政府沟通相关情况。建设单位或所在地街镇政府认为需要开展深度公众参与的,建设单位应当采取听证会、公众座谈会、专家论证会、设置现场答疑点等方式强化公众参与工作。深度公众参与应按照以下两种情形开展:

1.公众质疑性意见主要集中在环境影响预测结论、环境保护措施或者环境风险防范措施等方面的,建设单位应当组织召开公众座谈会或者听证会,必要时还应设置现场答疑点。公众座谈会或者听证会应当邀请在环境方面可能受建设项目影响的公众代表参加。现场答疑点应当设置在项目所在地。公众座谈会、听证会、现场答疑点应提供环境影响报告书全本(纸质版),供公众现场查阅。

2.公众质疑性意见主要集中在环境影响评价相关专业技术方法、导则、理论等方面的,建设单位应当组织召开专家论证会。专家论证会应当邀请相关领域专家参加,并邀请在环境方面可能受建设项目影响的公众代表列席。

建设单位组织召开听证会的,可以参照环境保护行政许可听证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三条(公众意见的采纳)

建设单位应当对公众参与过程中收到的公众意见进行整理,组织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编制单位或者其他有能力的单位进行专业分析后提出采纳或者不采纳的建议。

建设单位应当综合考虑建设项目情况、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编制单位或者其他有能力的单位的建议、技术经济可行性等因素,采纳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有关的合理意见,并组织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编制单位根据采纳的意见修改完善环境影响报告书(表)。

第十四条(公众参与情况说明)

拟报批的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完成后,建设单位应当按照《环境影响报告书公众参与情况说明编写要求》(附件6)的有关要求,编写环境影响报告书公众参与情况说明,并随拟报批的环境影响报告书一并开展报批前信息公示。建设单位向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报批环境影响报告书时,应当附具环境影响报告书公众参与情况说明。

环境影响报告书公众参与情况说明应当包括以下内容:1.公众参与的过程、范围和内容;2.公众意见收集整理和归纳分析情况,包括现场答疑情况记录,公众座谈会、听证会、专家论证会会议记录以及其他与公众参与相关材料等;3.公众意见采纳情况,或者未采纳情况、理由及向公众反馈的情况等。

第十五条(审批阶段的政府信息公开形式)

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审批阶段的政府信息公开形式分为受理信息公开、拟审批决定信息公开和审批决定信息公开。

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通过网络信息发布平台等方式听取公众对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的意见。

第十六条(受理信息公开)

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在受理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后的5个工作日内,应当通过网络信息发布平台向社会公开受理情况,并征求公众意见。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建设项目,持续公开期限不得不少于10个工作日。编制环境报告表的建设项目,持续公开期限不得不少于5个工作日。

受理信息公开内容包括:1.建设项目名称;2.报批的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全文的网络链接;3.报批的环境影响报告书公众参与情况说明全文的网络链接;4.公众提出意见的方式和途径;5.公众提出意见的起止时间。

第十七条(拟审批决定信息公开)

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对环境影响报告书(表)作出审批决定前,应当通过网络信息发布平台向社会公开拟作出的审批决定并告知建设单位及利害关系人享有的相关权利。拟审批决定信息的持续公开期限不得少于5个工作日。

拟审批决定信息公开内容包括:1.建设项目名称、建设地点;2.建设单位名称;3.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编制单位名称;4.建设项目概况、主要环境影响和环境保护对策与措施;5.建设单位开展的公众参与情况;6.公众提出意见的方式和途径;7.公众提出意见的起止时间。

第十八条(听证会)

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对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应当听证的事项,或者认为需要听证的其他涉及公共利益的重大行政许可事项,应当组织召开听证会。

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召开听证会的,依照环境保护行政许可听证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九条(投诉和举报)

在生态环境主管部门作出受理信息公开和拟审批决定信息公开的期间,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可以依照规定的方式、途径和期限,提出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审批的意见和建议,举报相关违法行为。

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对收到的举报,应当依照国家及本市有关规定处理。必要时,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可以通过适当方式向公众反馈意见采纳情况。

第二十条(公众参与的审查)

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当对环境影响报告书公众参与情况说明的内容和格式是否符合要求、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的公众参与程序是否符合本办法的规定进行审查。

经综合考虑收到的公众意见、相关举报及处理情况、公众参与审查结论等,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发现建设项目未充分征求公众意见的,应当责成建设单位重新征求公众意见,退回环境影响报告书(表)。

第二十一条(行政审批)

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经综合考虑收到的公众意见,依照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和技术规范,审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

第二十二条(审批决定信息公开)

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当自作出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的审批决定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通过网络信息发布平台向社会公告审批决定全文和经批准的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全文,并依法告知提起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的权利及期限。

第二十三条(存档备查)

建设单位应当将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编制过程中公众参与的相关原始资料,存档备查。

第二十四条(失信惩戒)

建设单位违反本办法规定,在开展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的公众参与活动时弄虚作假,致使公众参与内容严重失实的,由负责审批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的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将该建设单位及其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失信信息记入环境信用记录,向社会公开。

第二十五条(不属于公众参与的内容)

公众提出的涉及征地拆迁、财产、就业等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无关的意见或者诉求,不属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的内容。公众可以依法另行向其他有关主管部门反映。

第二十六条(其他)

本办法自2019年7月1日起施行,有效期至2021年6月30日。《上海市环境保护局关于发布〈关于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活动的指导意见(2013年版)〉的通知》(沪环保评〔2013〕201号)及《上海市环境保护局关于印发〈上海市〈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政府信息公开指南(试行)〉实施要点〉的通知》(沪环保评〔2013〕528号)自本通知实施之日起废止。 2100433B

上海市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办法(试行)造价信息

市场价 信息价 询价
材料名称 规格/型号 市场价
(除税)
工程建议价
(除税)
行情 品牌 单位 税率 供应商 报价日期
上海红铁 苗高30cm,冠幅20cm/直径20cm,深度20cm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13% 广州市花都蓝田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
上海红铁 苗高×冠幅30×20m 五斤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蓝田

13% 广州市花都区蓝田花木苗圃场
上海红铁 H30-50cm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13% 广东棕榈园林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青铁 H50-100cm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13% 广东棕榈园林股份有限公司
评价 品种:评价器;型号:ZTPJ-818;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祉途

13% 云南祉途科技有限公司
评价器101 QL-PJ-101品种:评价器;质保期:1年;产地:北京;技术参数:4按键中文显示 网口;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钱林

13% 北京钱林恒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评价器102 QL-PJ-102品种:评价器;质保期:1年;产地:北京;技术参数:4按键中文显示 网口;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钱林

13% 北京钱林恒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评价器103 QL-PJ-103品种:评价器;质保期:1年;产地:北京;技术参数:4按键中文显示 USB;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钱林

13% 北京钱林恒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材料名称 规格/型号 除税
信息价
含税
信息价
行情 品牌 单位 税率 地区/时间
环境及视频监控系统 110kV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广东2022年2季度信息价
环境及视频监控系统 220kV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广东2021年4季度信息价
环境及视频监控系统 110kV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广东2021年4季度信息价
环境及视频监控系统 220kV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广东2021年2季度信息价
环境及视频监控系统 220kV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广东2021年1季度信息价
环境及视频监控系统 220kV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广东2020年4季度信息价
环境及视频监控系统 500kV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广东2020年3季度信息价
环境及视频监控系统 110kV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广东2020年2季度信息价
材料名称 规格/需求量 报价数 最新报价
(元)
供应商 报价地区 最新报价时间
渗流量监测站建设项目 详见附件|1台 3 查看价格 唐山平升电子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全国   2020-11-20
河长制公众服务平台 河长制公众服务平台|1套 2 查看价格 河南力安测控科技有限公司 全国   2019-12-31
平果市旧城镇康马村安乐屯太阳能路灯建设项目 6m太阳能路灯30W截光型|100套 3 查看价格 广西广拓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全国   2022-11-22
公众服务 1、终端显示:60英寸4K超清 CPU双核心;2、多媒体视频播放器;3、定制多媒体视频:定制公众服务科普影片3-5分钟.|1套 1 查看价格 广州市迪拓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广东   2021-10-25
图书资源微信公众号开发 集成入图书微信平台、微信公众号|1台 1 查看价格 广州汇奥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广东   2020-08-31
公众服务系统 1.腾讯微信公众号平台(含管理账号)、车主端小程序号;2.与管理运营平台无缝对接.|1项 1 查看价格 深圳市泊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四川   2022-08-26
GIS开发项目水系图层建设 内容:建立本项目涉及的河道、暗渠及关联水道图层并连接至河道水位水量模型|1套 1 查看价格 广州熹尚科技设备有限公司 广东  江门市 2021-10-21
公园简介及地图 公园简介及地图(户外高清喷涂 广告画) 有专业公司制作及安装 具体内容有业主确定|6.4m² 3 查看价格 佛山市金鸿源展示制品有限公司    2015-11-19

上海市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办法(试行)简介常见问题

上海市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办法(试行)简介文献

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试行)精品 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试行)精品

格式:pdf

大小:728KB

页数: 52页

评分: 4.3

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试行) (JTJ005-96) 1 总则 1.0.1 本规范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和《交通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的有关要求制定。 1.0.2 本规范适用于汽车专用公路及其它有特殊意义公路的新建、 改建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 1.0.3 为了加强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管理,统一评价范围、评价标准、评价内容 和评价方法,保证环境影响评价质量,特制定本规范。 1.0.4 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程序见附表 1。 1.0.5 公路建设项目环境要素识别和评价因子筛选,宜用环境影响矩阵筛选方法,见附表 2。 1.0.6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和经过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文物古迹保护区、 经济林带、 大中城市的二级汽车专用公路,以及有特殊意义的公路,应编制 《公路建设项目 环境影响评价大纲》和《公路建设项目环境

立即下载
(整理)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试行) (整理)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试行)

格式:pdf

大小:728KB

页数: 52页

评分: 4.8

................. ................. 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试行) (JTJ005-96) 1 总则 1.0.1 本规范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和《交通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的有关要求制定。 1.0.2 本规范适用于汽车专用公路及其它有特殊意义公路的新建、 改建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 1.0.3 为了加强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管理,统一评价范围、评价标准、评价内容 和评价方法,保证环境影响评价质量,特制定本规范。 1.0.4 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程序见附表 1。 1.0.5 公路建设项目环境要素识别和评价因子筛选,宜用环境影响矩阵筛选方法,见附表 2。 1.0.6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和经过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文物古迹保护区、 经济林带、 大中城市的二级汽车专用公路,以及有特

立即下载

达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达州市公众参与民生工程监督检查办法(试行)》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级相关部门:

现将《达州市公众参与民生工程监督检查办法(试行)》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

达州市公众参与民生工程监督检查办法(试行)

第一条 为保障民生工程质量,加强项目和资金监管,增强公众参与积极性,提高工作透明度,努力将民生工程建成民心工程、民信工程和民拥工程,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公众参与民生工程监督检查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市政府督查室负责组织实施达州市公众参与民生工程监督检查工作。

第四条 公众参与民生工程监督检查工作应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

第五条 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单位)应通过以下方式主动向公众公开民生工程相关信息:

(一)市、县两级政府应适时举行新闻发布会,向社会通报民生工程进度;

(二)市、县两级政府应在门户网站开辟民生工程专栏,向社会通报民生工程情况;

(三)市、县电视台、电台应开办民生工程专题节目,轮流邀请民生工程相关责任单位的负责人接受采访、举办专题讲座,回答公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

(四)各县(市、区)政府和有关部门(单位)应利用会议、文件、标语、墙报、新闻媒体、网站等形式,多角度、多层面地宣传民生工程。

第六条 政府督查室可聘请与民生工程有利益关联的公众为特约监督员,并指导其全程参与民生工程的监督检查。

第七条 聘请特约监督员应遵循以下程序:

(一)由民生工程相关主管部门发布选聘公告;

(二)采用自愿报名和工程受益公众推荐相结合的方式确定初步人选;

(三)由政府督查室进行考察,经考察合格后发给聘书及监督员证。

第八条 公众和特约监督员参与民生工程监督检查的内容:

(一)参与民生工程有关政策、规章制度的制定;

(二)参与民生工程资金使用、项目开展等工作的监督;

(三)参与由政府及其部门开展的民生工程督查督办、资金审计和工程验收;

(四)向政府督查室及有关部门(单位)、企业反映在民生工程推进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并督促解决;

(五)协助做好民生工程的宣传工作。

第九条 公众和特约监督员可直接向政府督查室、责任部门(单位)、企业咨询民生工程相关情况,提出批评、意见和建议。

第十条 各有关部门(单位)、企业应及时处理公众和特约监督员对民生工程提出的批评、意见和建议。

第十一条 实行民生工程问题有奖举报制度。

公众和特约监督员对民生工程资金使用、项目执行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可通过来信、走访、电话、网络等形式向政府督查室和监察、审计等有关部门(单位)或企业举报。

对经查实的问题,由相关部门按相关规定进行奖励。

第十二条 政府督查室和监察、审计部门负责对公众和特约监督员反映的问题进行调查。

对调查核实的的问题,责令相关部门(单位)、企业限期整改。

第十三条 实行民生工程信息专报反馈制度。

对公众和特约监督员反映比较集中或突出的问题,由政府督查室形成民生工程信息专报,剖析原因,提出建议,书面报送政府领导,同时反馈涉及的相关部门(单位)、企业,要求其作出说明或限期整改,并书面抄送监察、审计等部门。

第十四条 对民生工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违法违纪行为,由相关部门依法进行严肃处理。

第十五条 相关部门对实名举报人员的信息应严格保密。严肃惩处打击报复举报行为。

第十六条 本办法自2012年3月1日起施行,有效期两年,期满自行废止。 2100433B

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办法

第一条为规范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保障公众环境保护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可能造成不良环境影响并直接涉及公众环境权益的工业、农业、畜牧业、林业、能源、水利、交通、城市建设、旅游、自然资源开发的有关专项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和依法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

国家规定需要保密的情形除外。

第三条国家鼓励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

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遵循依法、有序、公开、便利的原则。

第四条专项规划编制机关应当在规划草案报送审批前,举行论证会、听证会,或者采取其他形式,征求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对环境影响报告书草案的意见。

第五条建设单位应当依法听取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内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意见,鼓励建设单位听取环境影响评价范围之外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意见。

第六条专项规划编制机关和建设单位负责组织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过程的公众参与,对公众参与的真实性和结果负责。

专项规划编制机关和建设单位可以委托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单位或者其他单位承担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的具体工作。

第七条专项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公众参与,本办法未作规定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的相关规定执行。

第八条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相关信息应当依法公开,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依法不得公开。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公开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相关信息,不得危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

第九条建设单位应当在确定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单位后7个工作日内,通过其网站、建设项目所在地公共媒体网站或者建设项目所在地相关政府网站(以下统称网络平台),公开下列信息:

(一)建设项目名称、选址选线、建设内容等基本情况,改建、扩建、迁建项目应当说明现有工程及其环境保护情况;

(二)建设单位名称和联系方式;

(三)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单位的名称;

(四)公众意见表的网络链接;

(五)提交公众意见表的方式和途径。

在环境影响报告书征求意见稿编制过程中,公众均可向建设单位提出与环境影响评价相关的意见。

公众意见表的内容和格式,由生态环境部制定。

第十条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征求意见稿形成后,建设单位应当公开下列信息,征求与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有关的意见:

(一)环境影响报告书征求意见稿全文的网络链接及查阅纸质报告书的方式和途径;

(二)征求意见的公众范围;

(三)公众意见表的网络链接;

(四)公众提出意见的方式和途径;

(五)公众提出意见的起止时间。

建设单位征求公众意见的期限不得少于10个工作日。

第十一条依照本办法第十条规定应当公开的信息,建设单位应当通过下列三种方式同步公开:

(一)通过网络平台公开,且持续公开期限不得少于10个工作日;

(二)通过建设项目所在地公众易于接触的报纸公开,且在征求意见的10个工作日内公开信息不得少于2次;

(三)通过在建设项目所在地公众易于知悉的场所张贴公告的方式公开,且持续公开期限不得少于10个工作日。

鼓励建设单位通过广播、电视、微信、微博及其他新媒体等多种形式发布本办法第十条规定的信息。

第十二条建设单位可以通过发放科普资料、张贴科普海报、举办科普讲座或者通过学校、社区、大众传播媒介等途径,向公众宣传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有关的科学知识,加强与公众互动。

第十三条公众可以通过信函、传真、电子邮件或者建设单位提供的其他方式,在规定时间内将填写的公众意见表等提交建设单位,反映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有关的意见和建议。

公众提交意见时,应当提供有效的联系方式。鼓励公众采用实名方式提交意见并提供常住地址。

对公众提交的相关个人信息,建设单位不得用于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之外的用途,未经个人信息相关权利人允许不得公开。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十四条对环境影响方面公众质疑性意见多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应当按照下列方式组织开展深度公众参与:

(一)公众质疑性意见主要集中在环境影响预测结论、环境保护措施或者环境风险防范措施等方面的,建设单位应当组织召开公众座谈会或者听证会。座谈会或者听证会应当邀请在环境方面可能受建设项目影响的公众代表参加。

(二)公众质疑性意见主要集中在环境影响评价相关专业技术方法、导则、理论等方面的,建设单位应当组织召开专家论证会。专家论证会应当邀请相关领域专家参加,并邀请在环境方面可能受建设项目影响的公众代表列席。

建设单位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向建设项目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报告,并请求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加强对公众参与的协调指导。县级以上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当在同级人民政府指导下配合做好相关工作。

第十五条建设单位决定组织召开公众座谈会、专家论证会的,应当在会议召开的10个工作日前,将会议的时间、地点、主题和可以报名的公众范围、报名办法,通过网络平台和在建设项目所在地公众易于知悉的场所张贴公告等方式向社会公告。

建设单位应当综合考虑地域、职业、受教育水平、受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程度等因素,从报名的公众中选择参加会议或者列席会议的公众代表,并在会议召开的5个工作日前通知拟邀请的相关专家,并书面通知被选定的代表。

第十六条建设单位应当在公众座谈会、专家论证会结束后5个工作日内,根据现场记录,整理座谈会纪要或者专家论证结论,并通过网络平台向社会公开座谈会纪要或者专家论证结论。座谈会纪要和专家论证结论应当如实记载各种意见。

第十七条建设单位组织召开听证会的,可以参考环境保护行政许可听证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八条建设单位应当对收到的公众意见进行整理,组织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单位或者其他有能力的单位进行专业分析后提出采纳或者不采纳的建议。

建设单位应当综合考虑建设项目情况、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单位或者其他有能力的单位的建议、技术经济可行性等因素,采纳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有关的合理意见,并组织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单位根据采纳的意见修改完善环境影响报告书。

对未采纳的意见,建设单位应当说明理由。未采纳的意见由提供有效联系方式的公众提出的,建设单位应当通过该联系方式,向其说明未采纳的理由。

第十九条建设单位向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报批环境影响报告书前,应当组织编写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说明。公众参与说明应当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一)公众参与的过程、范围和内容;

(二)公众意见收集整理和归纳分析情况;

(三)公众意见采纳情况,或者未采纳情况、理由及向公众反馈的情况等。

公众参与说明的内容和格式,由生态环境部制定。

第二十条建设单位向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报批环境影响报告书前,应当通过网络平台,公开拟报批的环境影响报告书全文和公众参与说明。

第二十一条建设单位向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报批环境影响报告书时,应当附具公众参与说明。

第二十二条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受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后,应当通过其网站或者其他方式向社会公开下列信息:

(一)环境影响报告书全文;

(二)公众参与说明;

(三)公众提出意见的方式和途径。

公开期限不得少于10个工作日。

第二十三条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对环境影响报告书作出审批决定前,应当通过其网站或者其他方式向社会公开下列信息:

(一)建设项目名称、建设地点;

(二)建设单位名称;

(三)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单位名称;

(四)建设项目概况、主要环境影响和环境保护对策与措施;

(五)建设单位开展的公众参与情况;

(六)公众提出意见的方式和途径。

公开期限不得少于5个工作日。

生态环境主管部门依照第一款规定公开信息时,应当通过其网站或者其他方式同步告知建设单位和利害关系人享有要求听证的权利。

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召开听证会的,依照环境保护行政许可听证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四条在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受理环境影响报告书后和作出审批决定前的信息公开期间,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可以依照规定的方式、途径和期限,提出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审批的意见和建议,举报相关违法行为。

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对收到的举报,应当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处理。必要时,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可以通过适当方式向公众反馈意见采纳情况。

第二十五条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当对公众参与说明内容和格式是否符合要求、公众参与程序是否符合本办法的规定进行审查。

经综合考虑收到的公众意见、相关举报及处理情况、公众参与审查结论等,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发现建设项目未充分征求公众意见的,应当责成建设单位重新征求公众意见,退回环境影响报告书。

第二十六条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参考收到的公众意见,依照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和技术规范等审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第二十七条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当自作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审批决定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通过其网站或者其他方式向社会公告审批决定全文,并依法告知提起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的权利及期限。

第二十八条建设单位应当将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过程中公众参与的相关原始资料,存档备查。

第二十九条建设单位违反本办法规定,在组织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过程的公众参与时弄虚作假,致使公众参与说明内容严重失实的,由负责审批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将该建设单位及其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失信信息记入环境信用记录,向社会公开。

第三十条公众提出的涉及征地拆迁、财产、就业等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无关的意见或者诉求,不属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的内容。公众可以依法另行向其他有关主管部门反映。

第三十一条对依法批准设立的产业园区内的建设项目,若该产业园区已依法开展了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且该建设项目性质、规模等符合经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组织审查通过的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和审查意见,建设单位开展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时,可以按照以下方式予以简化:

(一)免予开展本办法第九条规定的公开程序,相关应当公开的内容纳入本办法第十条规定的公开内容一并公开;

(二)本办法第十条第二款和第十一条第一款规定的10个工作日的期限减为5个工作日;

(三)免予采用本办法第十一条第一款第三项规定的张贴公告的方式。

第三十二条核设施建设项目建造前的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依照本办法有关规定执行。

堆芯热功率300兆瓦以上的反应堆设施和商用乏燃料后处理厂的建设单位应当听取该设施或者后处理厂半径15公里范围内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意见;其他核设施和铀矿冶设施的建设单位应当根据环境影响评价的具体情况,在一定范围内听取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意见。

大型核动力厂建设项目的建设单位应当协调相关省级人民政府制定项目建设公众沟通方案,以指导与公众的沟通工作。

第三十三条土地利用的有关规划和区域、流域、海域的建设、开发利用规划的编制机关,在组织进行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过程中,可以参照本办法的有关规定征求公众意见。

第三十四条本办法自2019年1月1日起施行。《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自本办法施行之日起废止。其他文件中有关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的规定与本办法规定不一致的,适用本办法。

上海市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办法(试行)相关推荐
  • 相关百科
  • 相关知识
  • 相关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