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 名 | 手绘建筑画 | 作 者 | 韩光煦 |
---|---|---|---|
出版社 | 知识产权出版社 | 出版时间 | 2007年11月1日 |
页 数 | 154 页 | 开 本 | 16 开 |
装 帧 | 平装 | ISBN | 9787513007337 |
《手绘建筑画》针对艺术院校多数学生偏重形象思维、造型能力强而理科基础相对较弱的特点,介绍了手绘建筑画的绘制技巧,其间配以大量中央美术学院师生的实例作品,集知识性、资料性和趣味性为一体,是一本简明扼要、可读性强的辅助教材。《手绘建筑画》可作为艺术院校建筑与环境艺术等相关专业学生的教学用书,也可供相关专业人员参考。
第一篇 手绘建筑画概论
第一章 手绘建筑画概述
第一节 手绘建筑画的概念与价值
一、建筑画与效果图
二、效果图的用途
三、效果图也是艺术品
第二节 手绘建筑画的发展与现状
一、建筑域的历史久远
二、工具和技法的演变
三、广泛采用的绘画技法
第二章 手绘建筑画基础
第一节 透视
一、透视的基本规律
二、透视的视点位置、角度与高度选择
三、透视方面常见的问题
四、基本形体透视的简便画法
第二节 构图
一、建筑构图
一、画面构图
第三章 设计师的修养
一、写生
二、记忆
三、积累
四、比较二
五、探索一
六、交流
七、升华
第二篇 手绘建筑画实践
第四章 中央美术学院师生作品选·采风
第五章 中央美术学院师生作品选·创作2100433B
韩光煦,1939年出生,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教授。1965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系,先后在煤炭部沈阳设计院、煤炭部设计总院任建筑师、主任工程师和高级建筑师,长期从事建筑设计和规划设计工作并从事能源与环境问题研究。1983年和1984年曾分别赴英国和美国参加有关环境问题国际研讨会,获当时的国家计委、经委和科委联合颁发的国家14个重要领域技术政策研究“重要贡献奖”。1986年起任国家机械部某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院长。其间,1989~1991年任援建前苏联乌克兰5项工程总建筑师及现场总指挥。1994年调入中央美术学院任教。
主要作品有北京三元宾馆、煤炭管理干部学院会堂、亚运会手球馆,曾主持广东肇庆七星岩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广东湛江东海岛开发区管委会大楼、深圳中房高层商住楼和广州保税区等工程设计。1972年曾参加纪念《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30周年全国美展。现为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教授、研究生导师和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
主要论文有《建筑设计中的广义生态观》和《关于城市建筑色彩的思考》等。
王珂,1968年生,曾就读于中央工艺美院和中央美术学院,1989年进入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现国家博物馆)美工部工作。在十多年的展示设计工作中,主持设计或参与过中国文化大展、当代中国陈列展、香港回归展、毛泽东百年诞辰纪念展、中国近代史陈列展、上海国际旅游交易会、十一届三中全会成就展、留法勤工俭学展等数十次国家重大展事活动,并先后赴澳门地区及韩国、俄罗斯以及欧洲各国举办展会、进行艺术交流,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经验。1999年国庆前,应邀与中央美术学院合作,创作了新中国成立50周年国庆彩车系列方案,获得巨大成功。
王珂在长期从事展示工作的同时,从未停止室内外环境设计的研究和实践,绘画技法日臻娴熟。其间,曾应邀在中央美术学院作建筑画技法教学演示。2002年后,王珂专事建筑与景观环境设计工作,出任澳大利亚柏涛(深圳)环境艺术设计公司艺术总监,创作了大量景观作品。
王珂是我国20世纪90年代成长起来的新一代青年建筑画家。在建筑画技法上,他博采众长,无论在水彩、水粉和马克笔方面还是传统的白描方面等均有所造诣,尤以钢笔淡彩见长。
横过来画,习惯了就好了,我到现在都是横过来画如果非要竖着画跟自己过不去的话,就手腕平举吊一块红砖练手,平时多练竖线,没别的好办法反正我是放弃了,横过来一样画,干嘛跟自己过不去而且我的好多朋友都是横线画...
我是建筑学本科大五的,,就我个人的经验,排版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布图方面,要均衡,避免头重脚清,避免左右不均衡,要有一定的配景,配景要服务于建筑,不能抢,,特别是颜色方面最亮的,最显眼的一定是在建筑...
建筑手绘效果图
建筑 梦 建筑画:建筑画—梦中的建筑
《德国手绘建筑画》由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本书是“青啤地产杯,2006中国手绘建筑画大赛”(2006.08.15-2007.04.15)的获奖作品集,收录了百余幅优秀的手绘建筑画作品,反映了当前国愉手绘建筑画的最高水平,可以使读者了解,学习并欣赏建筑作品的不同风格的表达方法。
收录的作品大多自建筑师或未来的建筑师之手,内容丰富,表现技法上也多姿多彩,特别是本书还选入了17位国内建筑界名家的特邀作品,它们具有学有学院派的典雅和规范,另外,评委专家们的点评,使得本书呈现出一种更为全面的风貌和辽阔的视野。
如今,各种计算机绘制的表现图充斥着建筑师的案头,在我们看来,艺术家的手段和工具仍将断续发展,但是人们对于二维空间的表现和表达的探索,以及建筑师对于灵感的捕捉而言,这种传统和经典的表现技法依然魅力无穷。
7 前言(Peter Conradi)
9 纸上革命
18 “汉奇·古勒特,凯姆工作室”,汉堡
18 汉奇·阿克
2 菲力普·凯姆
22 “艾哈特-齐格工作室”,斯图加特
22 米特·艾哈特
28 
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