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种植物长期以来被误定为异色山黄麻,它在中国南方的分布较后者更为普遍,正如《中国植物志》检索表中提及的性状,这两种植物较容易区别。
该种植物与异色山黄麻及银叶山黄麻近缘,它们显然是属于同一复合体。山黄麻的染色体2n=20或160,而异色山黄麻2n= 20,40或40 0-2B,截至到1998年说明它们是正在分化中的一群植物。
注意监测、防治地下蚁类害虫危害。 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水淹、吸入性药粉封堵巢口、投毒饵等方法防治。
造林地块选择:山黄麻能适应极为恶劣的自然条件,在南方山区海拔1400米 以下降水稀少、干热的河谷两侧、河滩地及山坡地均可种植。
山黄麻应在每年的2-3月提前预整地、打塘、塘规格为长60公分、宽60公分、深60公分,株行距为4米×4米或4米×5米(525-675/公顷)宜在雨季(每年的5-7月)造林,造林时用裸根苗、袋苗均可。
种植密度:根据种植区坡度不同,种植密度为56-75株/667平方米。株行距为3米×4米或3米×3米。
定植要点:雨季(每年6-7月)造林。宜选择阴雨天气定植,袋苗造林时要去除营养袋,如为裸根苗造林,则应保持根系舒展,在定植时做到“根正、苗舒”。定植后浇足定根水。
幼林管护:造林当年要有专人管护,防止牲畜践踏危害,次年检查造林地块成活率。
剑麻的叶片似剑。原产墨西哥,1901年引入中国台湾,1928年传至海南省。现在广东、广西、福建、云南、四川和浙江等省(自治区)南部试种和进行生产。剑麻主、副产品为国防、工矿、渔航、农商、医疗卫生等事业...
该种近似黄刺玫(R. xanthina Lindl.),但该种小枝有皮刺和针刺;小叶片下面无毛,叶边锯齿较尖锐,花直径比较大,4-5.5厘米。可以区别。
黄麻做地毯质量最好,国产以湛江英利农垦企业产的较好;另外还有采用不经脱胶的黄麻绳以及水草绳织造的地毯. 此类地毯具有粗狂美,适合满地铺设,具有与羊毛或化纤地毯不同的质感和舒适感,地毯底部涂敷橡胶层后,...
山黄麻种子千粒重2.5-2.8克(约35-40万粒/千克)。宜种子繁殖,果实果实成熟期为6-9月,当大部分果实呈紫黑色即可采摘,采回净种后应放在通风地方阴干贮存,严禁暴晒。播种前,将成熟选净的山黄麻种子用40-50摄氏度的温水浸泡3-4小时,搓去干果肉和蜡质后,连同灶灰一同播种,播种用量22.5-30千克/公顷。播后用细土覆盖,以不见种子为宜,在用农膜或稻草覆盖,当幼苗出土2-3片时揭去覆盖物,幼苗在苗圃地生长3-4个月后可出苗造林。育苗播种时间以每年3-4月为宜,苗圃地宜选择基质以沙土或疏松的沙壤土为佳。
山黄麻亦可用扦插繁殖,剪取1-2年生粗壮的已木质化枝条扦插,插穗长约10公分,用2号APT生根粉浸泡45分钟处理。
分布于中国福建南部、台湾、广东、海南、广西、四川西南部和贵州、云南和西藏东南部至南部。也分布于非洲东部、不丹、尼泊尔、印度、斯里兰卡、孟加拉国、缅甸、中南半岛、马来半岛、印度尼西亚、日本和南太平洋诸岛。生于海拔100-2000米湿润的河谷和山坡混交林中,或空旷的山坡。
山黄麻生长习性
山黄麻喜温暖、干热气候,主要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地区,是南方山区典型的耐旱树种,在降雨量仅为600毫米、年均气湿21℃以上地区均能正常生长,在河谷、沟箐两侧土层相对深厚、潮湿地带生长较好,在土壤极为干燥、瘠薄的陡坡地带也有分布,并能正常生长和开花结实。山黄麻对环境适应性较强,其根系发达,叶表面多绒毛,具有明显的耐旱特征。在立地条件较好的地段,山黄麻一般生长3年左右即开花结实,并且天然下种更新良好生长旺盛,尤其在光照充足的环境条件下生长茂盛,在其它阔叶树种的荫蔽下则生长不良、乃至衰退并逐步淘汰。
山黄麻形态特征
小乔木,高达10米,或灌木;树皮灰褐色,平滑或细龟裂;小枝灰褐至棕褐色,密被直立或斜展的灰褐色或灰色短绒毛。
叶纸质或薄革质,宽卵形或卵状矩圆形,稀宽披针形,长7-15 (-20) 厘米,宽3-7 (-8) 厘米,先端渐尖至尾状渐尖,稀锐尖,基部心形,明显偏斜,边缘有细锯齿,两面近于同色,干时常灰褐色至棕褐色,叶面极粗糙,有直立的基部膨大的硬毛,叶背有密或较稀疏直立的或稀斜展的灰褐色或灰色短绒毛(茸毛),有时稀疏地混生褐红色(干时)串珠毛,基出脉3,侧生的一对达叶片中上部,侧脉4-5对;叶柄长7-18毫米,毛被同幼枝;托叶条状披针形,长6-9毫米。
雄花序长2-4.5厘米,毛被同幼枝;雄花直径1.5-2毫米,几乎无梗,花被片5,卵状矩圆形,外面被微毛,边缘有缘毛,雄蕊5,退化雌蕊倒卵状矩圆形,压扁,透明,在其基部有一环细曲柔毛。雌花序长1-2厘米;雌花具短梗,在果时增长,花被片5-4,三角状卵形,长1-1.5毫米,外面疏生细毛,在中肋上密生短粗毛,子房无毛;小苞片卵形,长约1毫米,具缘毛,在背面中肋上有细毛。
核果宽卵珠状,压扁,直径2-3毫米,表面无毛,成熟时具不规则的蜂窝状皱纹,褐黑色或紫黑色,具宿存的花被。种子阔卵珠状,压扁,直径1.5-2毫米,两侧有棱。花期3-6月,果期9-11月,在热带地区,几乎四季开花。
【药性】味涩,性平。
《广西本草选编》味涩,性平。
【功能主治】止血、主治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鲜品捣敷;或研末散敷。
【化学成份】
山黄麻根:茎皮含西米杜鹃醇(simiarenol),西米杜鹃酮(simiarenone),山黄麻萜醇(trematol),二十八烷酸(octa-cosanoic acid),1-二十八烷醇乙酸酯(1-octacosanyl acetate)。山黄麻:树皮含鞣质。
分布于中国福建南部、台湾、广东、海南、广西、四川西南部和贵州、云南和西藏东南部至南部。也分布于非洲东部、不丹、尼泊尔、印度、斯里兰卡、孟加拉国、缅甸、中南半岛、马来半岛、印度尼西亚、日本和南太平洋诸岛。生于海拔100-2000米湿润的河谷和山坡混交林中,或空旷的山坡。
芝麻灰与芝麻黑之间的区别 芝麻灰与芝麻黑这两种石材比较容易混淆, 下面就为大家详细讲解下这两种石材各自的特点以及区别 方法。 上图的两种石材产品左边的就是芝麻灰、右边的是芝麻黑。 先说说两者之间的共同点,芝麻灰和芝麻黑同属花岗岩,也都是花岗岩中的火成岩,火成岩是由地幔 或地壳的岩石经熔融或部分熔融的物质如岩浆冷却固结形成的 .岩浆可以是由全部为液相的熔融物质 组成 ,称为熔体,也可以含有挥发分及部分固体物质 ,如晶体及岩石碎块。 两者之间最主要的区别从上图可以看出来,一个颜色明显发灰,一个发黑,在选购石材的时候,发灰 的就是芝麻灰,发黑的就是芝麻黑,这两种石材的编号分别是 g614 芝麻灰,和 g654 芝麻黑。其中 芝麻灰又分为粗花和细花两种,只有细花的芝麻灰编号才是 g614 而粗花的国家目前还没有明确的编 号。芝麻黑也有两种, 一种芝麻黑产于河南, 另外一种芝麻黑产于福建。 产于福建
本文整理于网络,仅供阅读参考 黑芝麻白芝麻的区别 芝麻是我们生活中经常能吃到的一种食物,但是我们都知道 芝麻由于颜色不同被分为黑芝麻和白芝麻,它们都有比较高的营 养价值,经常食用对我们的身体都有很多的好处,但是黑芝麻和 白芝麻的营养价值是不同的,下面我们一起了解下黑芝麻白芝麻 的区别。 芝麻自古以来就称为长寿不老的高级食品。芝麻有黑、白二 种,食用以白芝麻为好,药用以黑芝麻为良。 黑芝麻的微量元素含量更高,具有养血补肝肾、乌发养发的 作用,可明耳目,而多数人进入中老年后,就会感到眼睛昏花, 或者出现耳聋症状,这主要是由于肝肾不足,肾精亏虚所引起。 此时,若能常吃一些炒熟的黑芝麻,就可推迟和控制眼睛昏花。 白芝麻润肠通便、滋阴润肤的效果更好。要注意的问题是, 芝麻必须新鲜,如果已有不新鲜的气味,则会失去滋补效果。 其次,芝麻有黑、白之分,黑芝麻的补益作用比白芝麻要强 一些,是很好的抗衰老食品
本种Asteridiella trematis(Speg. )Hansf. 是榆科Ulmaceae植物上迄今唯一的小光壳炱。它的地理分布较广,全部寄生在山黄麻属Trema Lour. 上。
寄主:山黄麻Trema orientalis(Linn. )Bl. :广东封开(30437,HMAS 50610)。
异色山黄麻形态特征
乔木,高达20米,胸径达80厘米,或灌木;树皮浅灰至深灰色,平滑或老干上有不规则浅裂缝,小枝灰褐色,混生有较长的近直立的单细胞毛与较短的但交织的常为多细胞的毛,嫩梢上的较密。叶革质,坚硬但易脆,卵状矩圆形或卵形,长10-18 (-22) 厘米,宽5-9 (-11)厘米,先端常渐尖或锐尖,基部心形,多少偏斜,边缘有细锯齿,两面异色,干时叶面淡绿色或灰绿色,稍粗糙,常有皱纹,叶背灰白色或淡绿灰色,密被绒毛(毡毛),混生有较稀疏、直立、较长的单细胞毛与紧密交织的较短的常为多细胞的毛(干时有的变红色),基出脉3,其侧生的一对达叶片的中上部,侧脉4-6对,在近边缘不明显网结;叶柄长8-20毫米,毛被同嫩枝;托叶条状披针形,长5-9毫米。雄花序长1.8-2.5 (3.5) 厘米,毛被同嫩枝;雄花直径1.5-2毫米,几乎无梗,花被片5, 卵状矩圆形,外面被微毛,边缘有缘毛,雄蕊5, 退化雌蕊倒卵状圆锥形,稍压扁,在基部有一圈曲柔毛。雌花序长1-2.5厘米;雌花具梗,花被片5-4,三角状卵形,长1-1.5毫米,外面疏生细毛,以后脱落,具缘毛。核果卵状球形或近球形,稍压扁,直径2.5-3.5毫米,长3-5毫米,成熟时稍皱,黑色,具宿存的花被。种子阔卵珠状,稍压扁,直径2-3毫米。花期3-5 (-6)月,果期6-11月。 。
约15种,产热带和亚热带。我国有6种1变种,产华东至西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