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上海交通大学自动化系 | 研究方向 | 复杂系统与控制理论 |
---|---|---|---|
科研院所 | 复杂系统与控制理论研究所 | 学 校 | 上海交通大学 |
复杂系统与控制理论研究所
先进控制与自动化系统研究所
机器人与智能信息处理研究所
图象处理与模式识别研究所
燃料电池研究所2100433B
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复杂系统与控制理论、工业过程控制与优化、智能机器人、计算机集成制造、控制与网络技术集成、智能检测技术与装置、航空航天信息处理与控制、智能交通与交通安全性、生物特征识别与应用、图像处理与计算机视觉、燃料电池等。
在教育部官方学科评估中,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上海交通大学得分76分,并列排在第14名
上海交通大学MBA研修班|交大MBA总裁班|交大研修班|MBA上海班|上海交大CMBA研修班|上海交通大学研修班|交大MBA培训班|工商管理研修班|CMBA研修班|交大企业管理研修班|工商管理培训班|...
挂科不要太多,平均分要在XX分以上,工商管理一般在二专里很热,成绩要好,这也和高考录取的道理一样,按志愿及分数从高里往下拔,一般工商管理要平均分85左右才有把握修的上
<正>上海交通大学创立于1896年。经过121年的不懈努力,现已成为一所\"综合性、研究型、国际化\"的国内一流大学。其自动化专业隶属于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自动化系,所属学科系国家重点学科,是控制科学与工程国家一级重点学科依托的实体单位。并在历次一级学科评估中位居全国前列。上海交通大学自动化专业专职教师有66人。其中,46人已获得国家和上海市人才计划支持,包括中科院外籍院士1人、国家千人计划2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3人、长江学者3人、国
1 上海交通大学大学文化建设规划提纲 (讨论稿) (提示:与规划相配套,学校还将制定“大学文化建设行动方案” , 尤其是近期建设方案, 边规划边建设, 请在讨论中将远期目标和近期 工作相互兼顾,提出宝贵意见) 大学文化建设是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 站在新的历史阶段的上海交通大学,在学术结构、学科发展、创 新水平、研究设施、体制机制等方面取得了快速发展。在向新的 目标攀登的过程中,需要加强建设以创新文化为主导的交大文 化,弘扬科学、民主、创新的大学精神,凸显交大的文化品格, 充分发挥交大文化的凝聚、规范、导向作用,激发全体师生的精 神动力,引领社会发展。 一、历史与现状 文化是大学赖以生存、 发展的重要根基和血脉, 是大学存在 价值和个性特征的体现。 112年的风雨历程,交大的文化始终是 追求真理的文化, 是追求理想与抱负的文化, 是崇尚道德的文化, 是创造和传播美的文化,
交大建筑系学科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创新的建筑设计理论和方法研究,建筑节能技术研究,集约型城市规划技术研究,建筑与城市遗产保护更新研究等。
交大建筑系近5年获得多项重要科研项目,其中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土资源部、住房与城乡建设部重点项目,建设部“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项目,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资助项目等。
2008年以来交大建筑系承担的主要科研课题(按启动时间排序):
2013-201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民用建筑室内热环境设计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2013-201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城市变迁中基于叙事视野下的记忆场所保护理论”
2013-2014, 上海高校本科重点教学改革项目“跨学科交叉互动,探索建筑学本科教育新体系”
2012-201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基于超声雾化的液体除湿空调系统研究”
2012-2017,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室内健康环境表征参数及评价方法研究”
2012-201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基于医学生理学的空调环境下人体睡眠质量研究”
2011-2013,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基金“场所叙事:都市空间的文化表征路径与策略研究--以上海滨江历史地段为例”
2010-2012,上海市国际科技合作基金项目“室内环境对人员工作效率的影响研究”
2010-20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快速城市化下的农村居住环境转换及空间结构模型”
2010-2012,Co-founded project of 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Largepanel integrated light transmitting and solar energy harvesting façade systemsfor net zero energy efficient buildings”
2009-20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子课题“建筑热环境对人体热舒适影响的医学生理研究”
2009-201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室内环境下人员工作效率的评价”
2008-2010,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重点项目“APEC建筑师进入中国建筑市场及执业资格审查的研究”
2008-2010,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软科学项目“工业遗产再利用的国际经验及对上海的借鉴”,
2008-2012,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城市更新中码头遗产及其滨水区的再生研究”
2008-201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风与大跨轻型空间结构流固耦合作用问题的研究与应用”
2008-2012,国土资源部试点城市项目 “广西柳州市土地利用现状与潜力调查”、“广西柳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土地利用现状与潜力调查”、“广西柳州市阳和开发区土地利用现状与潜力调查”
围绕自身学科特色和未来发展方向,交大建筑系先后组建了建筑设计及景观研究所、城市与建筑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建筑遗产保护国际研究中心(中意合作)、建筑通风与室内环境研究课题组等研究团队,另有中欧现代木结构研究中心正在筹建中。
2008年以来,交大建筑学系的学科建设坚持争创一流、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方向,在教学、科研等方面,均取得了长足发展。教师的设计、美术等创作成果,先后获得多项奖励,赢得广泛赞誉。学术论文、论著,也有多项在专业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
近5年所获重大奖励:
2012 上海市第11届哲学社会研究成果一等奖,陆邵明
2012 上海交通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范文兵、赵冬梅、刘小凯、刘士兴、杜春宇
2012 中国建筑学会2012年年会优秀论文奖,陆邵明
2011 徐汇中学崇思楼,2011年度全国十大文物维修工程,曹永康
2009 上海市第四中学启明楼(崇德楼)维修加固工程,2009年上海市优秀勘查设计二等奖,曹永康
2008年以来,交大建筑系贯彻产、学、研相结合原则,生产实践方面亦取得不俗成绩,研以致用服务地方建设,在国内外承担了数十项建筑与规划项目的公开招标和委托设计。
2007/12 河南省郑州市图书馆(市民文化中心)规划建筑方案
2008/05 河南省郑州市档案馆建筑设计方案
2008/07 新西兰达尼丁市兰园设计
2008/09 浙江乐清双秦景区规划设计
2008/10 四川都江堰青城山天师洞震后抢修设计
2008/10 上海董家渡商船会改造及周边地区更新城市设计
2009/02 上海市闵行区雕塑总体设计
2009/08 杭州香积寺建筑设计
2009/08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太湖湾数字狂欢谷大剧院立面设计
2010/05 柳州开元寺建筑设计
2011/06 山东海阳熙湖·蓝海项目方案设计
2011/08 黄檀硐古村落整治规划
2011/12 《相约五十年》版画艺术展览
2012/02 广西鹿寨县小河屯发展规划及核心区修建性详细规划
2012/03 广西北海市滨海新区规划设计
2012/03 江苏省溧阳市南山景区旅游总体规划
2012/03 《时代的边上》当代艺术展览
2012/04 广西鹿寨县导江乡发展规划设计
2012/04 广西百色市商务办公区设计
2012/05 浙江省长兴县综合交通规划
2012/07 广西融安县中学教育集中区修建性详细规划
2012/09 《好艺术》上海女艺术家乌克兰展览;
2012/10 安徽铜陵绿源大市场规划与建筑设计
2012/12 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图文信息中心室内设计
2013/02 上海交通大学转化医学中心设计方案
截至2013年5月,交大建筑系拥有上海市精品课程一门、上海市教委重点课程三门。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校内跨院系合作教学、中外建筑院校联合教学、国内外知名建筑师执教设计课程等方式,加上各类高水准学术讲座、论坛,不断提升、完善学术与教学环境,并与国内多家著名设计机构合作建立校外教学实践基地,以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职业素质。
交大建筑系每年通过全国高考以及上海交通大学自主招生的方式择优录取本科生,在多个省市高考招生中的录取分数线优于很多国内知名建筑院校。每年平均招收建筑学专业本科生约50名,研究生约20名。截止2012年年底,在读学生共243名,其中本科生202名,研究生41名。
交大建筑系学生在历届全国大学生建筑设计竞赛、作业评比及各类国内外设计竞赛中,屡获佳绩。有多名毕业生到美国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瑞士苏黎世高工、英国建筑联盟学校、日本东京大学等世界顶级建筑院校深造。此外,交大建筑系还非常注重学生多方面素质培养,曾荣获共青团中央、全国学联颁发的“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奖”等荣誉称号。
自2004年建系以来,借助上海交通大学高水平学科平台及上海地域优势,建筑学系从当代建筑设计及大学教育的前沿发展趋势出发,在借鉴国内外优秀建筑学教育与实践成果的基础上,努力探索具有自身鲜明特色、跨越式发展一流建筑学学科之路。
在高起点、高要求标准下,交大建筑系逐渐确立了以现代建筑本体观为基础,与当代建筑技术前沿发展互动为特色,以城乡环境整体观、历史观拓展视野为导向,关注国际学科前沿发展与国家建设实际需求的办学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