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上海交通大学电气工程系 | 创立时间 | 1908年 |
---|---|---|---|
博士后流动站 | 1个 | 一级博士点 | 有 |
院 士 | 1人 | 教 授 | 20人 |
电气工程系历史悠久,其源头可追溯到清光绪34年(1908年),唐文治担任监督(即校长),增设电机专科,预科一年,专科三年。在国内各大学中,上海交通大学最早创设电机工程专科。在建国前41年间,共有培养毕业生1305人,他们服务于国内电工界各部门,且成绩卓越,人才辈出。
时期 事 件
1908 电机专科(预科一年,专科三年)
1912 按教育部规划,改名为电气机械科
1918 改专科三年制为本科四年制
1921 交大北京学校之邮电班调整至沪校,复称电机工程科,分电力工程、有线电信、无线电信3门
1924 有线电信与无线电信两门合并成为电信门
1928 4月份按交通部训令改称电机工程学院
1937 按教育部建制改为电机工程系,隶属于工学院;“八一三”事变后,电机工程系随校迁入法租界。
1940 在重庆小龙坎分校招生
1943 重庆小龙坎总校创设电信研究所,招收大学电信门毕业生,研读两年后授予硕士学位。交通大学首先成立研究院学部
1945 重新回到上海。
1951 改电力、电信两门为建造、电力、电信3组
1952 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大同大学、震旦大学四校电机系及沪江大学物理系电讯组,交通大学电信科、上海工业专科学校电力科等校电机科系合并组成交通大学电机系,分设电工器材制造、电力工程、电信工程3个系。当年起连续两届本科三年级提前毕业,并加设专修科,学制两年
1954 本科生教育由四年制改为五年制
1956 电工器材制造与电力工程两系决定招收研究生(时称副博士研究生),计划学制四年
1957 电工器材制造与电力工程两系分设上海、西安两地,留上海部分与新建的上海造船学院船舶电气系,以及筹建中的南洋工学院电机系合并
1958 上海部分电工器材制造与电力工程两系合并,名称仍沿用电机工程系
1970 电机系连同有关基础及技术基础课教师组成船舶电工(第三)大队,下设3个车间
1972 恢复原电机系建制,次年改称电力电机系,招收工农兵大学生,学制三年
1974 招收工农兵研究生一届,学制两年
1977 恢复全国统一入学考试,本科学制四年
1978 再次恢复招收研究生,学制两年半;电机系与自动控制系、计算机系合并,组成电工及计算机科学系;电机工程系自主扩充成系,各系再下设专业;其后,电类各系合而为院,电力工程系(不久仍改称电机工程系)设电机、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高电压技术及设备3个专业,隶属于电子电工学院
1987 成立电力学院,设4个系(电力工程系、电机工程系、信息与控制工程系、能源工程系)和一个电力科学技术研究所,内含8个专业。电力学院实行系为实体的体制
1988 电力学院实体化运作
1999 能源工程系并入动力学院,电机工程系与电力工程系组成电气工程系,电力学院下设电气工程系和信息与控制工程系
2002 电力学院与电子信息学院合并成为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电力学院变成现在的电气工程系
本学科现为上海市重点学科(1996年批准),并设有电气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1999年批准),并于2005年评为全国优秀博士后流动站(同学科中第一名),具有电气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2000年批准)。包括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机与电器、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电工理论及其新技术五个二级学科。拥有“电力传输与功率转换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科基础课程电工电子教学基地。
本学科点主要研究方向有:电力系统规划与电力市场、电力系统稳定与控制、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与自动化、电能质量与控制、电力设备安全运行。
现有固定人员96人,其中院士2人,新世纪人才计划1人,高校青年教师奖1人,教授28人,博士生导师26人,博士学位教师54人,年龄在45岁以下的占70%。
现有本科生近800人,硕士研究生500余人,(每年工学硕士120人,工程硕士80多人),博士研究生120余人,(每年40人左右),在站博士后5人。(每年4人左右)。
兰州交通大学排名全国193名,在甘肃是不错的院校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是他们的强项,还是不错的。
同学着你不能一概而论首先你是本科生毕业还是研究生毕业还是博士生毕业啊?其次你毕业后是去电力局等国企工作还是华为等待遇优厚的企业工作还是普通企业啊?再者你要在那里工作啊,一线城市与二线城市的工资区别也是...
西南交通大学电气研究生就业: 下面是在电气学院的5个班,150个同学的就业情况,因为能力有限,还是有10多位同学去哪里没搞清楚~ 因为很多单位师兄师姐在里面,括号号内就标注了年薪状况,基本是0...
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成立于2001年12月,其前身可溯源至百年前电机专科,有中国电气工程师“摇篮”之美称。学院下设电气工程系,自动化系、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电子工程系、仪器科学与工程系和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学院涵盖电气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以及仪器科学与技术等六个国家一级学科,均具有从本科到博士后流动站的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
同济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电气工程系是由上海交通大学原机车车辆工程系电力机车专业发展而来。
1956年3月,上海交通大学运输起重机械制造系正式成立电气机车专业和电气机车教研室。1960年,运输起重机械制造系因专业调整改为机车车辆工程系,设有电力机车等3个专业,5年制本科。
1973年6月,上海交通大学机车车辆工程系并入上海铁道学院成立机械系。
1981年6月,机械系改为机电系。
1984年5月,电气工程系在机电系基础上成立,设电传动专业。同年9月,根据教育部统一专业目录,电传动专业改称电力牵引与传动控制专业。
1985年9月,电气工程学增设电器和电子仪器与测量技术专业,2年制专科。
1987年9月,电气工程系电子仪器与测量技术专业改为4年制本科。
1990年9月,电气工程系增设供电工程专业,4年制本科。
1995年5月,上海铁道学院与上海铁道医学院合并成立上海铁道大学。电气工程系整建制并入保留原名称。
2000年4月,同济大学与上海铁道大学合并。同年8月电气工程系整建制并入同济大学电子与信息学院保留原名称,本科专业设置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2005年,获得电气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
上海交通大学土木工程系历史悠久,早在1907年学校就设立了土木专业,成为我国历史上最早设立土木工程专业的院校之一。交大土木工程学科人才辈出,校友包括茅以升、张光斗、刘建航、董石麟、孙钧等著名学者。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并入同济大学,1985年恢复建系,隶属于上海交通大学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土木工程系现有本科专业为土木工程,已连续四次通过国家住建部的专业评估,教学特色是力求培养“复合型”、“宽厚型”和“外向型”人才,在重视基础性知识学习的同时,强调外语、经济管理能力的培养。本科毕业生获工科学士学位。
电气工程系拥有“电气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和“电机与电器”、“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三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电气工程”工程硕士学位授权点。并在“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载运工具运用工程”(二级学科)博士点培养博士生。拥有一批优秀的研究生导师队伍,具有较完善的科研、实验条件。
电气工程学科试验研究平台
新能源利用与新型电气装备研究平台
电力系统保护与监控研究平台
车辆电力电子与传动系统研究平台
轨道涡流制动试验研究平台
轨道交通仿真驾驶与控制研究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