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松花江流域典型城市滨江区域开发研究 | 外文名 | Songhua River Basin Typical Uban Riverside Regional Development |
---|---|---|---|
作 者 | 李光皓 董禹 | 出版日期 | 2013年9月1日 |
语 种 | 简体中文 | ISBN | 7112157749 |
出版社 |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页 数 | 191 页 |
开 本 | 16 开 | 品 牌 |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第1章绪论
1.1研究缘起
1.1.1研究背景
1.1.2研究意义
1.2研究对象的界定
1.2.1松花江流域
1.2.2典型城市
1.2.3滨江区域
1.2.4开发
1.3研究现状
1.3.1国外研究现状
1.3.2国内研究现状
1.3.3典型城市研究现状
1.4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研究内容
1.4.2研究方法
第2章滨江区域现状解析
2.1分析模型建构
2.1.1社会一空间理论借鉴
2.1.2滨江区域的结构分解
2.2社会结构层面
2.2.1吉林滨江区域的社会结构
2.2.2哈尔滨滨江区域的社会结构
2.2.3佳木斯滨江区域的社会结构
2.3空间结构层面
2.3.1吉林滨江区域的空间结构
2.3.2哈尔滨滨江区域的空间结构
2.3.3佳木斯滨江区域的空间结构
2.4生活结构层面
2.4.1吉林滨江区域的生活结构
2.4.2哈尔滨滨江区域的生活结构
2.4.3佳木斯滨江区域的生活结构
2.5问题提出
2.5.1开发过程性无序
2.5.2空间公共性缺失
2.5.3场所市民性欠缺
2.6本章小结
第3章规划的过程性
3.1策划阶段
3.1.1策划模式
3.1.2策划步骤
3.1.3策划方法
3.2设计阶段
3.2.1问题梳理
3.2.2方案形成
3.2.3成果评价
3.3实施阶段
3.3.1时序控制
3.3.2合作开发
3.3.3效果评价
3.4管理阶段
3.4.1流域管理
3.4.2政府管理
3.4.3市民管理
3.5本章小结
第4章空间的公共性
4.1公共性释义
4.1.1概念界定
4.1.2价值取向
4.2公共性营造原则
4.2.1公开性原则
4.2.2多元性原则
4.2.3共同性原则
4.3公共性营造策略
4.3.1调整功能结构
4.3.2完善空间形态
4.3.3实施互动参与
4.4本章小结
第5章场所的市民性
5.1市民性释义
5.1.1概念与特征
5.1.2作用与价值
5.2市民性建构原则
5.2.1地域性原则
5.2.2文脉性原则
5.2.3日常性原则
5.3市民性建构方法
5.3.1营造滨江氛围
5.3.2重拾文化记忆
5.3.3重建邻里空间
5.4本章小结
结论
附录1吉林滨江公共空间使用状况调查问卷及统计结果
附录2哈尔滨滨江公共空间使用状况调查问卷及统计结果
附录3佳木斯滨江公共空间使用状况调查问卷及统计结果
参考文献
后记2100433B
《松花江流域典型城市滨江区域开发研究》选取松花江流域三座典型城市——吉林、哈尔滨、佳木斯的滨江区域为研究对象。松花江流域是我国重要水系之一。由水系联结的流域城市,在形成相对独立地理单元的过程中,逐渐显现其特有的城市个性。从城市个性形成的历史来看,滨江区域是这种城市个性形成、演变、融合、发展的基点。
1976年生人,工学博士:
1995~2000年
哈尔滨工业大学
建筑学专业建筑学学士;
2000N2009年
哈尔滨工业大学
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专业工学博士;
2003至今
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教师1977年生人,工学博士;
1995~2000年
哈尔滨工业大学
城市规划专业城市规划学学士;
2000~2003年
哈尔滨工业大学
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专业建筑学硕士:
2003 N2009年
哈尔滨工业大学
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工学博士:
2010~2013年
华南理工大学
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专业博士后
201l至今
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教师
松花江 水系 黑龙江 流经省份 黑龙江 流域面积 流域面积545000平方公里 形态描述 松花江长度1927公里,流域面积545000平方公里,流量2530立方米/秒。(政府网) 松花江是黑龙江水系在...
这个是西江的概况:珠江的干流~西江 亦作Si Kiang或Xi Jiang,英语作West River。 中国南方大河珠江的干流。在中国广西东部、广东西部。主流南盘江发源于云南省沾益县马雄山,在...
怒江发源于西藏唐古拉山,流经西藏、云南,进入缅甸后称为萨尔温江,最后汇入印度洋。这条国际河流在中国境内干流全长2018公里,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为3640万千瓦。怒江干流中下游河段全长742公里,天然落...
通过对松花江流域防洪体系存在的问题的总结,分析了哈尔滨市防洪体系与松花江流域防洪的关系,并提出哈尔滨市防洪的发展和对策。
东北电网是我国最早形成的大电网之一.建国以来经过40多年的发展,现已形成了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省和内蒙古自治区部分盟(市)的统一电网.但由于水电建设速度跟不上电网发展的需要、水电装机比重逐年下降.实际水电承担调峰容量为2000~2500MW,3500~4000MW的调峰容量由火电承担.由于东北属缺煤地区,故应加快东北地区常规水电建设.东北待开发的水力资源除黑龙江外主要分布在松花江流域,文中就松花江流域水力资源类型,开发规划及地位和作用做了较全面论述,为解决东北电网的调峰电力不足、保证电网安全经济运行提出了规划性的建议.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范围
1.2.1 松花江流域
1.2.2 典型城市
1.3 研究思路
1.3.1 内容
1.3.2 方法
1.3.3 框架
第2章 松花江流域城市发展历程
2.1 文化地理学的理论借鉴
2.1.1 研究内容
2.1.2 借鉴启示
2.2 确立松花江流域文化圈
2.2.1 地域文化区的划分
2.2.2 松花江流域自然概况
2.2.3 松花江流域文化圈确定原则
2.3 松花江流域城市发展历程
2.3.1 早期形成阶段
2.3.2 近代转型阶段
2.3.3 现代发展阶段
2.4 松花江流域城市发展特征
2.4.1 震荡与突变的发展历程
2.4.2 沿江与沿路的空间布局
2.4.3 冲突与交融的文化特质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典型城市空间形态演变
3.1 吉林——双岸多核发展
3.1.1 滨江点状生成(1673-1880年)
3.1.2 沿江带状发展(1881-1948年)
3.1.3 跨江双岸发展(1949年至今)
3.2 哈尔滨——单岸圈层发展
3.2.1 滨江多核生成(1898-1919年)
3.2.2 沿江“T”形发展(1920-1948)
3.2.3 离江环状拓展(1949年至今)
3.3 佳木斯——单岸带状发展
3.3.1 近江点状生成(1888-1931年)
3.3.2 离江团块状扩张(1932-1948年)
3.3.3 沿江带状发展(1949年至今)
3.4 典型城市依江演化的规律
3.4.1 水系利用价值的演替性
3.4.2 城市形态演变的阶段性
3.4.3 城市空间发展的同构性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跨江发展的空间模式
4.1 城市跨江河发展的动力机制
4.1.1 区域整合发展的要求
4.1.2 城市空间拓展的需求
4.1.3 水域环境资源的吸引
4.2 城市跨江河发展的限制因素
4.2.1 自然环境因素
4.2.2 经济技术因素
4.2.3 市民心理因素
4.3 典型城市跨江发展比较分析
4.3.1 跨江发展历程比较
4.3.2 跨江发展条件比较
4.3.3 跨江发展问题分析
4.4 典型城市空间跨江发展模式
4.4.1 吉林——两岸协同发展型
4.4.2 哈尔滨——双核互补发展型
4.4.3 佳木斯——主副连接发展型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依江而长的空间格局
5.1 典型城市景观生态格局分析
5.1.1 景观生态学与城市生态格局
5.1.2 典型城市生态景观要素分析
5.1.3 典型城市生态格局比较
5.2 城市水域生态景观整合原则
5.2.1 修复性原则
5.2.2 网络化原则
5.2.3 契合性原则
5.3 基于水网的城市结构布局
5.3.1 吉林——山水环绕组团结构布局
5.3.2 哈尔滨——水绿融合指状结构布局
5.3.3 佳木斯——水网交错组团结构布局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循江而生的空间特色
6.1 开发江城文化资源
6.1.1 水域文化特色资源
6.1.2 冰雪文化特色资源
6.1.3 历史文化特色资源
6.1.4 文化资源开发策略
6.2 修补江城结构肌理
6.2.1 轴向结构的修复与延续
6.2.2 特色肌理的强化与拓展
6.2.3 历史核心区的保护与更新
6.3 凸显滨江特色景观
6.3.1 滨江景观元素比较
6.3.2 滨江景观特质提炼
6.3.3 滨江景观特质优化
6.4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2100433B
《模式·格局·特色:松花江流域视野下典型城市空间形态研究》从松花江流域宏观视角,选取三座典型城市——吉林、哈尔滨、佳木斯为研究对象,从分析松花江在城市地域系统形成、演变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人手,以问题研究为导向,从空间模式、空间格局、空间特色三个方面展开典型城市空间形态的系统研究。
《模式·格局·特色:松花江流域视野下典型城市空间形态研究》第2章借鉴文化地理学的理论与方法,明确松花江流域文化圈的概念与范围,通过对松花江流域城市发展历程的分析,总结出松花江流域城市发展特征。在此基础上,第3章以吉林、哈尔滨、佳木斯三个典型城市为例,以城市空间形态的演化历程为线索,对城市空间形态变化与松花江水系互动关系进行阐释性研究,总结典型城市依江演化规律。通过研究发现典型城市形态演变与松花江流域的自然条件、社会环境和历史进程有内在的紧密联系,这为城市空间形态发展问题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典型城市跨江发展模式的选择是城市空间发展过程中的战略性问题。《模式·格局·特色:松花江流域视野下典型城市空间形态研究》第4章通过对国内外城市跨江发展的实践和理论归纳,总结滨江城市跨江发展的动力机制与限制因素,结合对典型城市跨江发展历程、条件和面临问题的比较分析,提出三种跨江发展模式。
典型城市生态化空间格局的规划必须依托于松花江水系生态系统,这是建设生态城市的基础问题。《模式·格局·特色:松花江流域视野下典型城市空间形态研究》第5章以水域环境生态和谐为指向,引入景观生态学的理论方法,对典型城市水域生态格局进行分析,提出高密度开发条件下城市自然、近自然水域生态景观与人工建筑环境的整合原则,依据这些原则探索典型城市空间格局。
典型城市空间特色的延续是快速城市化过程中所需解决的普遍问题。松花江长期融入城市生活,不仅塑造了城市的物质形态,也塑造了城市的文化精神。松花江流域自然环境形成了典型城市生长的独特地理背景,流域文化是城市文化的本源,表现出鲜明的地方特色。《模式·格局·特色:松花江流域视野下典型城市空间形态研究》第6章将典型城市文化置于流域文化的时空坐标体系中进行分析,探索典型城市文化发展的层次性、多样性和差异性,进而提出了延续和发展典型城市空间特色的策略。
《模式·格局·特色:松花江流域视野下典型城市空间形态研究》揭示了松花江流域典型城市发展的基本特征,总结了松花江流域典型城市的水系利用价值的演替性、城市形态演变的阶段性和城市空间发展的同构性规律,提出典型城市跨江发展模式和发展方向,提出了开发江城文化资源、修补江城结构肌理、凸显滨江特色景观的城市空间特色建设策略。
本专著是在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松花江流域水生态功能一级二级分区研究”课题(2008ZX07526- 002- 01) 和“松花江流域水生态功能三级四级功能分区研究”课题(2012ZX07501002- 01) 研究基础上归纳提炼相关研究结果, 引用了相关研究资料历时十年完成的。《松花江流域水生态功能分区研究》系统介绍了松花江流域的水生态功能分区, 全书共分为十章。把松花江流域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以松花江流域水生态健康和水生态保护恢复为目标, 在介绍水生态功能分区概念与内涵的基础上, 对自然力主导下和人为因素复合作用下的演变过程进行分析, 从多角度、多层次揭示流域系统演变机理和驱动力, 研究了流域生态系统过程之间相互影响和作用形成的生态环境以及空间分异格局和特点。重点论述了松花江流域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特征的空间异质性以及陆地生态与水生态关系, 系统研究了水资源、水环境、大型底栖动物、水生植物、鱼类和藻类等水生态系统的时空演化规律, 并对松花江流域水生态功能的主要驱动因子进行了辨识, 最后构建了松花江流域水生态功能分区的指标体系, 完成了流域四级水生态系统功能分区并作了功能验证和安全性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