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油的颜色非常丰富,有甚红、金黄、墨绿、黑、褐红、至透明;原油的颜色是它本身所含胶质、沥青质的含量决定的,含的越高颜色越深。我国重庆黄瓜山和华北大港油田有的井产无色石油,克拉玛依石油呈褐至黑色,大庆、胜利、玉门石油均为黑色。无色石油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原苏联巴库、罗马尼亚和印尼的苏门答腊均有产出。无色石油的形成,可能同运移过程中,带色的胶质和沥青质被岩石吸附有关。但是不同程度的深色石油占绝对多数,几乎遍布于世界各大含油气盆地。

石油造价信息

市场价 信息价 询价
材料名称 规格/型号 市场价
(除税)
工程建议价
(除税)
行情 品牌 单位 税率 供应商 报价日期
石油沥青玛蹄酯 产品特点:耐热度73;品种:石油沥青玛蹄脂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祥和

kg 13% 祥和防水防腐涂料有限公司驻湘潭工程部
石油沥青玛蹄酯 产品特点:耐热度45;品种:石油沥青玛蹄脂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祥和

kg 13% 祥和防水防腐涂料有限公司驻湘潭工程部
水中石油类标样 1000mg/l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13% 深圳市科力易翔仪器设备有限公司
水中石油类标样 1000mg/l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13% 苏州赛力威仪器设备有限公司
水中石油类标样 1000mg/l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13% 苏州海云天仪器仪表有限公司
普通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kg 13% 山西太原市青欣化工有限公司
内燃机,汽油机油 SF30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t 13% 沈阳市新城石油化工厂
内燃机,汽油机油 SE15W/40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t 13% 沈阳市新城石油化工厂
材料名称 规格/型号 除税
信息价
含税
信息价
行情 品牌 单位 税率 地区/时间
0号(Ⅵ)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t 东莞市2022年10月信息价
0#(VI)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kg 江门市2022年10月信息价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kg 云浮市2022年10月信息价
0#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kg 佛山市2022年10月信息价
0﹟ 国标Ⅵ号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kg 湛江市2022年10月信息价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t 汕头市濠江区2022年3季度信息价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t 汕头市2022年3季度信息价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kg 揭阳市揭西县2022年3季度信息价
材料名称 规格/需求量 报价数 最新报价
(元)
供应商 报价地区 最新报价时间
石油沥青 石油沥青|6982.542kg 3 查看价格 佛山市南海联运道路养护工程有限公司 广东  揭阳市 2021-08-25
70#石油沥青 70#石油沥青|1t 1 查看价格 广州市政工程 广东  广州市 2009-11-16
道路石油沥青 PG-82改性石油沥青|300t 1 查看价格 茂名海平石化有限公司 广东  广州市 2016-05-19
石油沥青冷底子油 石油沥青冷底子油|1石油沥青冷底子油 1 查看价格 汕头市 2009年信息价 广东  汕头市 2010-04-21
石油沥青(50#)、石油沥青(70#)及改性沥青(70#) 石油沥青(50#)、石油沥青(70#)及改性沥青(70#)|1000t 1 查看价格 肇庆市2009年7月份信息价 广东  广州市 2009-09-02
石油沥青玛蹄脂 石油沥青玛蹄脂|1m³ 1 查看价格 山东济宁市恩特防水材料有限公司 山东  青岛市 2021-02-19
液化石油 液化石油气|36kg 1 查看价格 深圳市埃森化工有限公司 广东  阳江市 2016-07-04
液化石油 液化石油气|1m³ 1 查看价格 广东信息价 广东  江门市 2015-11-03

石油单位

1吨约等于7桶,如果油质较轻(稀)则1吨约等于7.2 桶或7.3桶。美欧等国的加油站,通常用加仑做单位,我国的加油站则用升计价。

1桶=42加仑

1加仑=3.78543升

美制1加仑=3.785升

英制1加仑= 4.546升

所以,1桶=158.99升

石油成分

物质成份

原油的成分主要有:油质(这是其主要成分)、胶质(一种粘性的半固体物质)、沥青质(暗褐色或黑色脆性固体物质)、碳质(一种非碳氢化合物)。石油是由碳氢化合物为主混合而成的,具有特殊气味的、有色的可燃性油质液体。天然气是以气态的碳氢化合物为主的各种气体组成的,具有特殊气味的、无色的易燃性混合气体。在整个的石油系统中分工也是比较细的:构成石油的化学物质,用蒸馏能分解。原油作为加工的产品,有煤油、苯、汽油、石蜡、沥青等。严格地说,石油以氢与碳构成的烃类为主要成分。分子量最小的4种烃,全都是煤气。

元素组成

石油主要是碳氢化合物。 它由不同的碳氢化合物混合组成,组成石油的化学元素主要是碳(83% ~ 87%)、氢(11% ~ 14%),其余为硫(0.06% ~ 0.8%)、氮(0.02% ~ 1.7%)、氧(0.08% ~ 1.82%)及微量金属元素(镍、钒、铁、锑等)。由碳和氢化合形成的烃类构成石油的主要组成部分,约占95% ~ 99%,各种烃类按其结构分为:烷烃、环烷烃、芳香烃。 一般天然石油不含烯烃而二次加工产物中常含有数量不等的烯烃和炔烃。含硫、氧、氮的化合物对石油产品有害,在石油加工中应尽量除去。

石油颜色常见问题

随着《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和《"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等政策的出台,我国加大了炼油领域的落后产能淘汰力度。下半年,我国仍将会抓住当前有利时机,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控制高耗能产业,淘汰落后产能,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石油加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预计全年精炼石油产品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额为2000.5 亿元,同比增长19.7%,增速较上半年下降1.0 个百分点。其中,3 季度投资额约为600.4 亿元。

下半年,我国石油加工业经济增长面临着很多不确定和复杂因素,但仍可继续保持平稳运行态势,但增速有所放缓。预计全年精炼石油产品制造业产品销售收入将达到3.46 万亿元,同比增长2.6%,增速较上半年下降0.4 个百分点;利润总额将保持较快增长,达到105.4 亿元。

3 季度,随着夏季用油高峰的到来,工业行业、人们日常生活等用油需求将有所回升,而且成品油价格的新形成机制使国内成品油价格变动更接近国际油价变化,企业能够随时灵活地调整生产计划。预计3 季度,精炼石油产品制造业产品销售收入实现环比增长,将达到8862.9 亿元;利润总额将达到27.6 亿元。

石油分布

原油的分布从总体上来看极端不平衡:从东西半球来看 ,约3/4的石油资源集中于东半球,西半球占1/4;从南北半球看,石油资源主要集中于北半球;从纬度分布看,主要集中在北纬20°-40°和50°-70°两个纬度带内。波斯湾及墨西哥湾两大油区和北非油田均处于北纬20°-40°内,该带集中了51.3%的世界石油储量;50°-70°纬度带内有著名的北海油田、俄罗斯伏尔加及西伯利亚油田和阿拉斯加湾油区。约80%可以开采的石油储藏位于中东,其中62.5%位于沙特阿拉伯(12.5%)、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伊拉克、卡塔尔和科威特。

非洲

非洲是近几年原油储量和石油产量增长最快的地区,被誉为"第二个海湾地区"。2006年,非洲探明的原油总储量为156.2亿吨,主要分布于西非几内亚湾地区和北非地区。专家预测,到2010年,非洲国家石油产量在世界石油总产量中的比例有望上升到20%。

利比亚、尼日利亚、阿尔及利亚、安哥拉和苏丹排名非洲原油储量前五位。尼日利亚是非洲地区第一大产油国。尼日利亚、利比亚、阿尔及利亚、安哥拉和埃及等5个国家的石油产量占非洲总产量的85%。

北美洲

北美洲原油储量最丰富的国家是加拿大、美国和墨西哥。加拿大原油探明储量为245.5亿吨,居世界第二位。美国原油探明储量为29.8亿吨,主要分布在墨西哥湾沿岸和加利福尼亚湾沿岸,以得克萨斯州和俄克拉何马州最为著名,阿拉斯加州也是重要的石油产区。美国是世界第二大产油国,但因消耗量过大,每年仍需进口大量石油。墨西哥原油探明储量为16.9亿吨,是西半球第三大传统原油战略储备国,也是世界第六大产油国。

中南美洲

中南美洲是世界重要的石油生产和出口地区之一,也是世界原油储量和石油产量增长较快的地区之一,委内瑞拉、巴西和厄瓜多尔是该地区原油储量最丰富的国家。2006年,委内瑞拉原油探明储量为109.6亿吨,居世界第七位。2006年,巴西原油探明储量为16.1亿吨,仅次于委内瑞拉。巴西东南部海域坎坡斯和桑托斯盆地的原油资源,是巴西原油储量最主要的构成部分。厄瓜多尔位于南美洲大陆西北部,是中南美洲第三大产油国,境内石油资源丰富,主要集中在东部亚马孙盆地,另外,在瓜亚斯省西部半岛地区和瓜亚基尔湾也有少量油田分布。

亚太地区

亚太地区原油探明储量约为70亿吨,也是世界石油产量增长较快的地区之一。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是该地区原油探明储量最丰富的国家,分别为45亿吨、12亿吨、9亿吨和6亿吨。中国和印度虽原油储量丰富,但是每年仍需大量进口。

由于地理位置优越和经济的飞速发展,东南亚国家已经成为世界新兴的石油生产国。印尼和马来西亚是该地区最重要的产油国,越南也于2006年取代文莱成为东南亚第三大石油生产国和出口国。印尼的苏门答腊岛、加里曼丹岛,马来西亚近海的马来盆地、沙捞越盆地和沙巴盆地是主要的原油分布区。

中东

中东海湾地区地处欧、亚、非三洲的枢纽位置,原油资源非常丰富,被誉为"世界油库"。据美国《油气杂志》2006年最新的数据显示,世界原油探明储量为1804.9亿吨。其中,中东地区的原油探明储量为1012.7亿吨,约占世界总储量的2/3。在世界原油储量排名的前十位中,中东国家占了五位,依次是沙特阿拉伯、伊朗、伊拉克、科威特和阿联酋。其中,沙特阿拉伯已探明的储量为355.9亿吨,居世界首位。伊拉克已探明的石油储量从先前的115.0亿吨升至143.1亿吨,跃居全球第三。伊朗已探明的原油储量为186.7亿吨,居世界第三位。

欧亚大陆

欧洲及欧亚大陆原油探明储量为157.1亿吨,约占世界总储量的8%。其中,俄罗斯原油探明储量为82.2亿吨,居世界第八位,但俄罗斯是世界第一大产油国,2006年的石油产量为4.7亿吨。中亚的哈萨克斯坦也是该地区原油储量较为丰富的国家,已探明的储量为41.1亿吨。挪威、英国、丹麦是西欧已探明原油储量最丰富的三个国家,分别为10.7亿吨、5.3亿吨和1.7亿吨,其中挪威是世界第十大产油国。

石油生成原因

生物成油理论(罗蒙诺索夫假说)

研究表明,石油的生成至少需要200万年的时间,在现今已发现的油藏中,时间最老的达5亿年之久。但一些石油是在侏罗纪生成。在地球不断演化的漫长历史过程中,有一些"特殊"时期,如古生代和中生代,大量的植物和动物死亡后,构成其身体的有机物质不断分解,与泥沙或碳酸质沉淀物等物质混合组成沉积层。由于沉积物不断地堆积加厚,导致温度和压力上升,随着这种过程的不断进行,沉积层变为沉积岩,进而形成沉积盆地,这就为石油的生成提供了基本的地质环境。大多数地质学家认为石油像煤和天然气一样,是古代有机物通过漫长的压缩和加热后逐渐形成的。按照这个理论石油是由史前的海洋动物和藻类尸体变化形成的。(陆上的植物则一般形成煤。)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这些有机物与淤泥混合,被埋在厚厚的沉积岩下。在地下的高温和高压下它们逐渐转化,首先形成腊状的油页岩,后来退化成液态和气态的碳氢化合物。由于这些碳氢化合物比附近的岩石轻,它们向上渗透到附近的岩层中,直到渗透到上面紧密无法渗透的、本身则多空的岩层中。这样聚集到一起的石油形成油田。通过钻井和泵取人们可以从油田中获得石油。地质学家将石油形成的温度范围称为"油窗"。温度太低石油无法形成,温度太高则会形成天然气。

实际上,这个假说并不成立,原因是即使把地球所有的生物都转化为石油的话,成油量与地球上探明的储量相差过大。

非生物成油理论

非生物成油的理论天文学家托马斯·戈尔德在俄罗斯石油地质学家尼古莱·库德里亚夫切夫(Nikolai Kudryavtsev)的理论基础上发展的。这个理论认为在地壳内已经有许多碳,有些碳自然地以碳氢化合物的形式存在。碳氢化合物比岩石空隙中的水轻,因此沿岩石缝隙向上渗透。石油中的生物标志物是由居住在岩石中的、喜热的微生物导致的。与石油本身无关。在地质学家中这个理论只有少数人支持。一般它被用来解释一些油田中无法解释的石油流入,不过这种现象很少发生。

石油钻探

为了将钻头钻下来的碎屑以及润滑和冷却液运输出钻孔,钻柱和钻头是中空的。在钻井时使用的钻柱(专业术语也称做钻具)越来越长,钻柱可以使用螺旋连接在一起。钻柱的端头是钻头。大多数今天使用的钻头由三个相互之间成直角的、带齿的钻盘组成。在钻坚硬岩石时钻头上也可以配有金刚石。不过有些钻头也有其它的形状。一般钻头和钻柱由地上的驱动机构来旋转,钻头的直径比钻柱要大,这样钻柱周围形成一个空洞,在钻头的后面使用钢管(专业术语也称做套管)来防止钻孔的壁塌落。

钻井液由中空的钻柱被高压送到钻头。钻井泥浆则被这个高压通过钻孔送回地面。钻井液必须具有高密度和高粘度。有些钻头使用钻井液来驱动钻头,其优点是只有钻头,而不必整个钻柱被旋转。为了操作非常长的钻柱在钻孔的上方一般建立一个钻井架。在必要的情况下,今天工程师也可以使用定向钻井的技术绕弯钻井。这样可以绕过被居住的、地质上复杂的、受保护的或者被军事使用的地面来从侧面开采一个油田。地壳深处的石油受到上面底层以及可能伴随出现的天然气的压挤,它又比周围的水和岩石轻,因 此在钻头触及含油层时它往往会被压力挤压喷射出来。为了防止这个喷射现代的钻机在钻柱的上端都有一个特殊的装置来防止喷井。一般来说刚刚开采的油田的油压足够高可以自己喷射到地面。随着石油被开采,其油压不断降低,后来就需要使用一个从地面通过钻柱驱动的泵来抽油。通过向油井内压水或天然气可以提高可以开采的油量。通过压入酸来溶解部分岩石(比如碳酸盐)可以提高含油层岩石的渗透性。随着开采时间的延长抽上来的液体中水的成分越来越大,后来水的成分大于油的成分,今天有些矿井中水的成分占90%以上。通过上述手段、按照当地的情况不同今天一个油田中20%至50%的含油可以被开采。剩下的油今天无法从含油的岩石中分解出来。通过以下手段可以再提高能够被开采的石油的量。

手段

1.通过压入沸水或高温水蒸汽,甚至通过燃烧部分地下的石油;

2.压入氮气;

3.压入二氧化碳来降低石油的黏度;

4.压入轻汽油来降低石油的黏度 ;

5.压入能够将油从岩石中分解出来的有机物的水溶液;

6.压入改善油与水之间的表面张力的物质(清洁剂)的水溶液来使油从岩石中分解出来;

7.这些手段可以结合使用。虽然如此依然有相当大量的油无法被开采。

水下的油田的开采最困难。要开采水下的油田要使用浮动的石油平台。在这里定向钻井的技术使用得最多,使用这个技术可以扩大平台的开采面积。

特点

与一般的固体矿藏相比,有三个显著特点:①开采的对象在整个开采的过程中不断地流动,油藏情况不断地变化,一切措施必须针对这种情况来进行,因此,油气田开采的整个过程是一个不断了解、不断改进的过程;②开采者在一般情况下不与矿体直接接触。油气的开采,对油气藏中情况的了解以及对油气藏施加影响进行各种措施,都要通过专门的测井来进行;③油气藏的某些特点必须在生产过程中,甚至必须在井数较多后才能认识到,因此,在一段时间内勘探和开采阶段常常互相交织在一起(见油气田开发规划和设计)。

要开发好油气藏,必须对它进行全面了解,要钻一定数量的探边井,配合地球物理勘探资料来确定油气藏的各种边界(油水边界、油气边界、分割断层、尖灭线等);要钻一定数量的评价井来了解油气层的性质(一般都要取岩心),包括油气层厚度变化,储层物理性质,油藏流体及其性质,油藏的温度、压力的分布等特点,进行综合研究,以得出对于油气藏的比较全面的认识。在油气藏研究中不能只研究油气藏本身,而要同时研究与之相邻的含水层及二者的连通关系(见油藏物理)。

在开采过程中还需要通过生产井、注入井和观察井对油气藏进行开采、观察和控制。油、气的流动有三个互相联接的过程:①油、气从油层中流入井底;②从井底上升到井口;③从井口流入集油站,经过分离脱水处理后,流入输油气总站,转输出矿区(见油藏工程)。

技术

测井工程在井筒中应用地球物理方法,把钻过的岩层和油气藏中的原始状况和发生变化的信息,特别是油、气、水在油藏中分布情况及其变化的信息,通过电缆传到地面,据以综合判断,确定应采取的技术措施(见工程测井,生产测井,饱和度测井)。

钻井工程在油气田开发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建设一个油气田中,钻井工程往往要占总投资的50%以上。一个油气田的开发,往往要打几百口甚至几千口或更多的井。对用于开采、观察和控制等不同目的的井(如生产井、注入井、观察井以及专为检查水洗油效果的检查井等)有不同的技术要求。应保证钻出的井对油气层的污染最少,固井质量高,能经受开采几十年中的各种井下作业的影响。改进钻井技术和管理,提高钻井速度,是降低钻井成本的关键(见钻井方法,钻井工艺,完井)。

采油工程是把油、气在油井中从井底举升到井口的整个过程的工艺技术。油气的上升可以依靠地层的能量自喷,也可以依靠抽油泵、气举等人工增补的能量举出。各种有效的修井措施,能排除油井经常出现的结蜡、出水、出砂等故障,保证油井正常生产。水力压裂或酸化等增产措施,能提高因油层渗透率太低,或因钻井技术措施不当污染、损害油气层而降低的产能。对注入井来说,则是提高注入能力(见采油方法,采气工艺,分层开采技术,油气井增产工艺)。

油气集输工程是在油田上建设完整的油气收集、分离、处理、计量和储存、输送的工艺技术。使井中采出的油、气、水等混合流体,在矿场进行分离和初步处理,获得尽可能多的油、气产品。水可回注或加以利用,以防止污染环境。减少无效损耗(见油田油气集输)。

产油方法

随着油价的飞涨,其它生产油的技术越来越重要。这些技术中最重要的是从焦油砂和油母页岩提取石油。虽然地球上已知的有不少这些矿物,但是要廉价地和尽量不破坏环境地从这些矿物提取石油依然是一个艰巨的挑战。另一个技术是将天然气或者煤转化为油(这里指的是石油中含有的不同的碳氢化合物)。

这些技术中研究得最透彻的是费·托工艺。这个技术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纳粹德国为了补偿德国进口石油被切断而研究出来的。当时德国使用国产的煤来制造代替石油。二战中德国半数的用油是使用这个工艺产生的。但是这个工艺的成本比较高。在油价低的情况下它无法与石油竞争,只有在油价高的情况下它才有竞争力。

通过多重工艺过程这个技术可以将高烟煤转换为合成油,在理想状况下从一吨煤中可以提炼200升原油和众多副产品。目前有两个公司出售它们的费-托工艺技术。马来西亚民都鲁的壳牌公司使用天然气作为原料生产低硫柴油燃料。南非的沙索公司使用煤作为原料来生产不同的合成油产品。今天南非的大多数柴油是使用这个技术生产的。当时南非发展了这个技术来克服它因为种族隔离受到制裁所导致的能源紧缺。

另一个将煤转化为原油的技术是1930年代在美国发明的卡里克工艺。最新的类似的技术是热解聚,理论上使用这个工艺可以将任何有机废物转化为原油。

现代石油

现代石油历史始于1846年,当时生活在加拿大大西洋省区 的亚布拉罕·季斯纳发明了从煤中提取煤油的方法。1852年波兰人依格纳茨·卢卡西维茨(Ignacy ?ukasiewicz)发明了使用更易获得的石油提取煤油的方法。次年波兰南部克洛斯诺附近开辟了第一座现代的油矿。这些发明很快就在全世界普及开来了。1861年在巴库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座炼油厂。当时巴库出产世界上90%的石油。后来斯大林格勒战役就是为夺取巴库油田而展开的。

19世纪石油工业的发展缓慢,提炼的石油主要是用来作为油灯的燃料。20世纪初随着内燃机的发明情况骤变,至今为止石油是最重要的内燃机燃料。尤其在美国在德克萨斯州、俄克拉何马州和加利福尼亚州的油田发现导致"淘金热"一般的形势。

1910年在加拿大(尤其是在艾伯塔)、荷属东印度、波斯、秘鲁、委内瑞拉和墨西哥发现了新的油田。这些油田全部被工业化开发。

直到1950年代中为止,煤依然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燃料,但石油的消耗量增长迅速。1973年能源危机和1979年能源危机爆发后媒介开始注重对石油提供程度进行报道。这也使人们意识到石油是一种有限的原料,最后会耗尽。不过至今为止所有预言石油即将用尽的试图都没有实现,所以也有人对这个讨论表示不以为然。石油的未来至今还无定论。2004年一份《今日美国》的新闻报道说地下的石油还够用40年。有些人认为,由于石油的总量是有限的,因此1970年代预言的耗尽今 天虽然没有发生,但是这不过是被迟缓而已。也有人认为随着技术的发展人类总是能够找到足够的便宜的碳氢化合物的来源的。地球上还有大量焦油砂、沥青和油母页岩等石油储藏,它们足以提供未来的石油来源。已经发现的加拿大的焦油砂和美国的油母页岩就含有相当于所有已知的油田的石油。

今天90%的运输能量是依靠石油获得的。石油运输方便、能量密度高,因此是最重要的运输驱动能源。此外它是许多工业化学产品的原料,因此它是目前世界上最重要的商品之一。在许多军事冲突(包括第二次世界大战和海湾战争)中,占据石油资源是一个重要因素。

随着国际原油的持续低迷,多家监测机构表示,截至外盘5月25日,作为我国成品油调价重要标杆的三地原油变化率跌破-4%已成定局,6月国内成品油下调也将成为板上钉钉。业内人士更表示,本轮计价期内国际原油价格大幅下滑,更将导致其他与成品油关联性不是很强的市场,也将无法得到成本支撑,6月整个油品市场可能陷入全面疲软。

定向钻井、连续管服务快速发展。21世纪以来,水平井、定向井和连续管作业加快推广,全球定向钻井和连续管服务市场增长迅速。2005~2012年,定向井市场规模从47亿美元增长到136亿美元,年均增长16%;连续管服务市场规模从21亿美元增长到49亿美元,年均增长13%。

随钻测井服务快速发展。测井服务板块包括测井、录井和生产测试三个服务项目,其中测井又分为电缆测井和随钻测井,规模约占整个油田技术服务市场的6%。2012年测井服务市场继续增长,初步估计,测井市场的规模达到222.6亿美元,比2011年增长12%,是技术服务中增长较快的业务。

电缆测井仍是测井的主要方式,约占整个测井市场的80%。北美地区是电缆测井的主要市场,2012年北美地区钻井数量增速的下滑导致电缆测井市场规模增速放缓。相比之下,随钻测并发展较快,金融危机前每年以20%以上的速度增长,2012年增长16%,快于电缆测井。

由于压裂技术等使得页岩油气产量的增加,在未来5年,北美也许将成为全球石油供应增长的主力,而多年来主导全球石油市场的欧佩克将面临挑战。甚至,国际能源署预计美国在2020年或超越沙特成为全球最大的产油国,在2012至2018年间,北美石油平均日产量将增长390万桶,占同期非欧佩克石油生产国新增产量部分的一半还多。与此同时,市场对欧佩克石油的需求将下降至3000万桶/日,而这将是欧佩克产量的上限。

石油颜色文献

RAL油漆色号及颜色 RAL油漆色号及颜色

格式:pdf

大小:1.0MB

页数: 6页

评分: 4.6

RAL油漆色号及颜色

立即下载
石材常用颜色 石材常用颜色

格式:pdf

大小:1.0MB

页数: 5页

评分: 4.3

石材常见颜色用语 Absdute (Zimbabwe) Black 纯黑麻 Amazonas Red 阿马逊三文红 Amarello 黄金米黄 Amarello Real 皇安金麻 Angola Black 安哥拉黑 Azul Platino (Blue Dream) 梦幻蓝 Azul Macaubas 石英兰 African Red 南非红 Agate Red 玛瑙红 Alba 晨曦米黄 Amber Red 阿拉伯红 Ambarino 浅灰啡网 Amazom Green 亚马逊绿 American Grey 美国灰 Apricot Blossom Red 杏花红 Arabescato 阿拉比是卡托白 Arabescato Corchia 雪花白 Arabeseato Carrara 大白花 Arabesecato Faniello 特级大花白 Asia Red 亚洲红 Aurisna F

立即下载

中国石油需求量增长迅速,自1993年开始,成为石油净进口国,年进口原油7000多万吨,花费近200亿美元,前年由于国际油价上涨多支付了数十亿美元。中国石油供求和价格对国外资源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承受的风险越来越大,国内企业对恢复石油期货交易的呼声很高。其实中国在石油期货领域已经有过成功的探索。1993年初,原上海石油交易所成功推出了石油期货交易,后来,原华南商品期货交易所、原北京石油交易所,原北京商品交易所等相继推出石油期货合约,其中原上海石油交易所交易量最大,运作相对规范,占中国石油期货市场份额的70%左右。其推出的标准期货合约主要有大庆原油,90#汽油,#柴油和250#燃料油等四种,到1994年初,原上海石油交易所的日平均交易量已超过世界第三大能源期货市场,新加坡国际金融交易所(SIMEX),在国内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中国过去在石油期货领域的成功实践,为今后开展石油期货交易提供了宝贵经验。

从化合物组成来看,石油中主要含有烃类和非烃类这两大类物质。烃类和非烃类存在于石油的各个馏分中,但因石油的产地及种类不同,烃类和非烃类的相对含量差别很大。有的石油(轻质石油)烃类含量可高达90%以上,但有的石油(重质石油)烃类含量甚至低于50%。在同一原油中,随着馏分沸程增高,烃类含量降低而非烃类含量逐渐增加。在最轻的轻油馏分中,非烃类的含量很少,烃类占绝大部分,即使从含硫原油中得到的汽油馏分,烃类的含量也可达98%~99%。反之,在高沸点的石油馏分,尤其是在减压渣油中,烃类的含量明显降低。

为了了解石油的烃类组成,必须首先了解烃类组成的表示方法。石油的元素组成,这种烃类组成的表示方法最为简单,而且氢碳原子比也是表征石油的平均化学结构的重要参数。但仅从元素组成来认识石油是不够的,往往不能满足生产和科研上的要求。为了进一步认识石油中的烃类组成,另有三种表示方法。

1.单体烃组成

单体烃组成表明石油及其馏分中每一单体化合物的含量。石油及其馏分中的单体化合物数目繁多,而且随着石油馏分沸程的增高(或相对分子质量增大),其单体化合物数目急剧增加。由于分析和分离手段有限,目前单体烃组成表示法还只限于阐述石油气及石油低沸点馏分的组成时采用。例如,利用气相色谱技术已可分析鉴定出汽油馏分中的几百种单体化合物。

2.族组成

单体烃组成表示法过于细繁,在实际应用中不需要或不可能进行单体化合物分析时,常采用族组成表示法。所谓“族”,就是化学结构相似的一类化合物。至于要分成哪些族则取决于分析方法以及实际应用的需要。一般对于汽油馏分的分析,以烷烃、环烷烃、芳香烃的含量来表示。如果要分析裂化汽油,因其含有不饱和烃,所以需增加不饱和烃的分析。如果对汽油馏分要求分析更细致些,则可将烷烃再分成正构烷烃和异构烷烃,将环烷烃分成环己烷系和环戊烷系,将芳香烃分为苯和其他芳香烃等。

煤油、柴油及减压馏分,由于所用分析方法不同,所以其分析项目也不同。例如,若采用液固色谱法,则族组成通常以饱和烃(烷烃和环烷烃)、轻芳香烃(单环芳香烃)、中芳香烃(双环芳香烃)、重芳香烃(多环芳香烃)及非烃组分等的含量表示。若采用质谱分析法,则族组成可以烷烃(正构烷烃、异构烷烃)、环烷烃(单环、二环及多环环烷烃)、芳香烃(单环、二环及多环芳香烃)和非烃化合物的含量表示。

对于减压渣油,目前一般还是用溶剂处理法及液相色潜法将减压渣油分成饱和分、芳香分、胶质、沥青质四个组分,如有需要还可将芳香分及胶质分别再进一步分离为轻、中、重芳香分及轻、中、重胶质等亚组分。

3.结构族组成表示方法

由于高沸点馏分以及渣油中各种类型分子的数目繁多,而且由于相对分子质量增大,分子结构复杂,往往在一个分子中同时含有芳香环、环烷环以及相当长度和数目的烷基侧链。

石油炼厂一般由若干个炼油装置,以及油品贮运系统和水、电、汽等公用工程设施组成。高耸的炼油塔,众多大小不同的油罐和纵横交错的管线是炼油厂的特征。1984年,世界上能力最大的炼油厂为委内瑞拉的阿穆艾炼厂,其年加工能力达30Mt。中国大庆石油化工总厂炼油厂、大连石油化工公司炼油厂、抚顺石油化工公司石油二厂、北京燕山石油化工公司东方红炼油厂、金陵石油化工公司南京炼油厂、上海高桥石油化工公司炼油厂、齐鲁石油化工公司胜利炼油厂、茂名石油工业公司炼油厂等,年加工能力都在4~7Mt。1984年全世界共有石油炼厂700余座,总加工能力每年约3750Mt。

石油相关推荐
  • 相关百科
  • 相关知识
  • 相关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