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 名 | 施工水文学 | 作 者 | 宋萌勃 编 |
---|---|---|---|
类 别 | 图书>教材>研究生/本科/专科教材>工学 | 出版社 |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
出版时间 | 2010年07月01日 | 页 数 | 161 页 |
定 价 | 22 元 | 开 本 | 16 开 |
装 帧 | 平装 | ISBN | 9787508477688 |
纸 张 | 胶版纸 | 版 次 | 1 |
丛书名 | 高等院校精品规划教材 |
前言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施工水文学的研究内容
第二节 施工水文学的作用
第三节 水文现象的基本特点和研究方法
小结
第二章 河川径流形成基本知识
第一节 自然界的水分循环
第二节 流域与河系
第三节 降水、蒸发、下渗
第四节 河川径流的形成过程
小结
复习思考题
习题
第三章 水文测验及水文资料收集
第一节 水文测站及水文站网
第二节 水位观测
第三节 流量测验与计算
第四节 流量资料整编
第五节 水文调查
第六节 气象资料
第七节 水文资料收集
小结
复习思考题
习题
第四章 水文统计基本知识与方法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概率的基本概念
第三节 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及统计参数
第四节 经验频率曲线与理论频率曲线
第五节 现行水文频率计算方法——适线法
第六节 相关分析
小结
复习思考题
习题
第五章 年径流分析计算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年径流的分析计算
第三节 缺乏实测径流资料时设计年径流的计算
第四节 设计年径流成果合理性的分析
第五节 年径流分析计算在施工设计中的应用
小结
复习思考题
习题
第六章 由流量资料推求设计洪水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设计洪峰流量的推求
第三节 设计洪水总量的推求
第四节 设计洪水过程线的推求
小结
复习思考题
习题
第七章 由暴雨资料推求设计洪水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流域产流的分析计算
第三节 流域汇流的分析计算
第四节 由设计暴雨推求设计洪水
小结
复习思考题
习题
第八章 小流域设计洪水计算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小流域设计暴雨
第三节 小流域设计洪峰流量的推求
第四节 小流域设计洪水过程线的推求
小结
复习思考题
习题
第九章 施工调洪计算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调洪计算的基本原理
第三节 调洪计算的方法
小结
复习思考题
习题
第十章 施工水文预报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短期洪水预报
第三节 枯水预报
第四节 施工区的水情预报
第五节 水文预报精度的评定
小结
复习思考题
习题
附表一 皮尔逊Ⅲ型频率曲线模比系数K,值表
附表二 皮尔逊Ⅲ型频率曲线的离均系数值表
参考文献 2100433B
《施工水文学》是高等院校精品规划教材,是根据全国水利水电高职教研会制定的水利工程施工技术专业教学大纲编写完成的。《施工水文学》比较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水文学的基本知识、水文水利计算及施工期水情预报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由水文学基本知识、设计洪水计算、施工调洪计算和施工水文预报四大部分共十章组成。全书条理清晰,叙述简练通俗,注重实际应用。每章配有适量的复习思考题并附有参考答案,书后附有常用数表,便于自学和应用。
《施工水文学》为水利水电类高职高专水利工程施工技术专业的教材,也可供其他相关专业教学参考。
没一人气呀!顶一下!
径流系数,是指1:某一时段的径流深度与降雨深度之比径流系数定义。径流系数定义2:径流量与相应降水量之比。降水深度1.05乘以径流系数0.45=0.4525即为径流深度。
http://wenku.baidu.com/view/4367da31ee06eff9aef807a2.html这个挺好的,可以参考。
1. 3. 2 径流 径流是水文循环的重要环节和水均衡的基本要素,系 指降落到地表的降水在重力作用 下沿地表或地下流动的水流 。 因此, 径流可分为 地表径流 和地下径流 ,两者具有密切联系,并经常相互转化。 据统计,全球大陆地区年平均有 47 000km 3 的水量通过径流返回海洋,约占陆地降水量 的40%。这部分水量大体上是可资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 一条河流常常可以根据其地理—地质特征分为 河源、上游、中游、下游和河口 五段。 根据一年内河流水情的变化, 可以分为 若干个 水情特征时期 ,如汛期、平水期、 枯水期 或冰冻期 。 平均水位 是单位时间内水位的平均值。 平均高水位 与平均低水位 则是 各年最高水位与最低水位各自的平均值。 中水位 是一年中观测水位值的中值。 常水位 指一年中水位最常出现值。 河流各站的 水位过程线 上,上下游站在同一次涨落水期间 位相相同 的水位,叫相应水位
工程水文学课程涉及的范围广、内容多且抽象,易使学生感到枯燥难学。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在课程教学方法、授课手段及授课内容创新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以期能不断提高教学效率及授课质量,提升学生的听课兴趣。
地球表层的水由地球内部逸出,经过约35亿年的积聚和演变,逐渐形成今天的水圈。水圈的形成不仅改变了岩石圈的面貌,使大气圈中的现象变得复杂多样,而且导致生物圈的出现。因此,水的出现和水圈的形成,是地球自然历史中最重大的事件。
水文学的研究领域十分宽广。从大气中的水到海洋中的水,从陆地表面的水到地下水,都是水文科学的研究对象;水圈同大气圈、岩石圈和生物圈等地球自然圈层的相互关系,也是水文学的研究领域;水文科学不仅研究水量,而且研究水质,不仅研究现时水情的瞬息动态,而且探求全球水的生命史,预测它未来的变化趋势。
陆地上的水量虽然只约占全球总水量的3.5%,但淡水几乎都分布在陆地。整个人类生活在陆地,最复杂的水文过程也发生在陆地,因此对陆地上的水的研究尤其受到人们的重视。陆地水文学是水文科学的主要组成部分。有关海洋和大气中的水文知识,现已分别归入海洋学和大气科学的范畴里了。
水文学与气象学、海洋学、地质学、自然地理学等学科关系密切。广义的水文学可分为水文气象学、海洋水文学和陆地水文学。水文气象学主要研究大气中水汽的变化规律,包括大气中的水循环和水量平衡,以蒸发、凝结、降水为主要方式的大气与下垫面的水分交换,是水文学与气象学的边缘学科。海洋水文学主要研究海洋的水文现象,包括波浪、潮汐和海流等,属海洋学的内容之一。陆地水文学主要研究陆地上各种水体的水文现象和运动规律。随着生产发展的需要和研究工作的深入,已形成河流水文学、湖泊水文学、冰川水文学、地下水水文学等分支。陆地水文学中直接为工业、农业、交通等生产部门服务的内容称为应用水文学。狭义的水文学通常指陆地水文学和应用水文学。
概括为:①成因分析法。即以收集水文站网的大量实测资料及室内试验资料为基础,研究水文现象的形成过程、物理机理和相互关系,建立水文现象与影响因素的定量关系或水文模型。②数理统计法。水文现象兼有确定性和随机性,可以把某些水文现象看作随机事件,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的原理和方法,对某些水文现象进行频率分析,推求各种频率(或重现期)的水文数据。③地区分析法。气候与自然地理条件具有地区性分布的特点,水文现象也有一定程度的地区相似性,因此可研究水文要素分类和分区的特征值或建立区域性经验公式,或绘制各种特征值等值线图和分区图。
生态水文学一词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被广泛使用以致冲淡了人们对生态水文学内涵的思考。尽管有很多人在思考什么是生态水文学,但由于各人的研究领域和兴奋点不同,有关生态水文学的概念仍相当混乱。按时间顺序,我们列出一些关于生态水文学的定义:
1、生态水文学是研究所有生命及无生命组成的交互关系中的水文过程、现象及特性的科学( Timchenko,1994) 。
2、Hatton认为生态水文学是指在一系列环境条件下来探讨生态水文过程,它考虑了干旱地区、湿地、森林、河流和湖泊的生态水文过程(Hatton,1997)。
3、Post等则认为它是研究水文、气象及生态过程之间的关系,包括不同时间下水文过程如何影响到生态过程及生态系统及地貌又如何回馈或影响到水文过程两个核心问题(Post等,1998, EOS 79(43))。
4、Baird等则认为它是研究植物与水的相互作用以及与植物生长相关的水文过程(Baird and Wilby,1999)。
5、Rodriguez-Iturbe (2000)(Water Resources 36(1))则定义生态水文学为研究不同生态形式及过程中的水文机制的科学。Rodriguez-Iturbe 认为它是在气候-土壤-植被动态过程中研究水文机制,以便预测生物对全球变化的响应 (Rodriguez-Iturbe,2000)。
6、1997年俄罗斯彼德堡国立水文气象学院出版教材《水资源(陆地水)利用和保护的生态观》中提出“生态水文学(水利生态学)”、“水利生态系统”等概念,提出新的学科方向要研究具体“水对象”(河、湖、水库等)群体态势的定性定量的评价,研究不同层次和尺度的水体生态系统。
7、Nuttle认为它是关于水文过程对生态系统分布结构功能影响以及生物过程对水循环要素影响的交叉学科(Nuttle 2002);
8、生态水文学整合了生态及水文知识,以了解生态系如何改变水文特性,而这些水文特性又如何影响生态系功能,虽仍为研究生态与水文之关系,但较偏向水文特性之探讨。认为(黄土高原生态水文研究,林业出版社,2000),在科学体系上,生态水文学属于地球科学范畴,是水文学的一个分支,是生态学与水文学的交叉学科。
9、生态水文学就是将水文学知识应用于生态建设和生态系统管理的一门科学。主要研究生态系统内水文循环与转化和平衡的规律,分析生态建设、生态系统管理与保护中与水有关的问题。如生态系统结构变化对水文系统中水质、水量、水文要素的平衡与转化过程的影响;生态系统中水质与水量的变化规律及其预测预报方法;水文水资源空间分异与生态系统对位关系。因此,我们认为:生态水文学是基于生态学与水文学的一门交叉学科。通过生态学及水文学知识的整合以进一步了解水与生态系统的相互作用过程与规律,把稳定生态系统特性作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管理目标。
生态水文学的发展与中国生态需水问题
中国是一个降水时间空间分布非常不均匀、人口压力大的发展中国家。人口、资源与环境的矛盾比较突出。人均淡水资源仅为世界人均量的1/4,居世界第109位,已被列入全世界人均水资源13个贫水国家之一。全国600多座城市中,已有400多个城市存在供水不足问题,其中比较严重的缺水城市达110个。
对于生态水文学这一新的边缘性交叉学科的完整、定义仍然存在诸多争议,综合各位学者对于生态水文学的理解和理论阐述,相对比较一致的观点认为该学科是揭示生态系统中生态格局和生态过程水文学机制的科学,探讨生态系统中植物对于水文过程的影响以及水文过程对于植物生长和分布作用,以植物与水分关系为学科研究基础,以土壤水分及植被蒸散为核心研究内容,以生态过程和水文过程耦合机制的尺度效应为学科关键点,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维持生态系统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为学科研究目标。研究对象包括湿地生态系统、干旱区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河流生态系统和湖泊生态系统等不同生态系统类型。所以,生态水文问题被我国许多学者认为是中国寒区旱区环境建设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
生态水文学是一种对环境有利、经济可行和社会可接受的有效方式。由于生态退化等问题的出现,生态水文学成为中国西部生态需水问题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西部地区特别是青藏高原,是我国许多江河的发源地,素有中国“水塔”之称。也分布着大量的湿地和湖泊,保护这些地区的湿地和湖泊,不仅对保护局地生态环境,而且对保护江河源的生态环境都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西北干旱区内陆河流域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北方地区人工植被的土壤干化、植物固沙中流沙斑块的面积和格局对沙地水分平衡的影响等问题,都需要对生态水文学机制进行深入了解。干旱区生产用水和生态用水的关系以及维持干旱内陆河流域持续发展的生态需水,特别是维持内陆河下游天然绿洲稳定的生态需水等问题,也需要应用生态水文学的方法去深入研究。2100433B
书名: 水文学
作 者:管华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年6月1日
ISBN: 9787030277008
开本:16开
定价: 26.00元
《水文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水文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研究方法。全书共分绪论和九章,其中绪论阐述了水文学的研究对象、水文现象的特点、水文学的产生和发展;第一章 论述了水文循环与水量平衡的理论;第二章 论述了水分循环各环节的概念和理论;第三章 至第六章 分别论述了河流、湖泊、沼泽、冰川、地下水、海洋等各种水体的水文规律和研究方法;第七章 和第八章 论述了天然水质及其保护和人类活动的水文效应问题;第九章 论述了水文区划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水文学》可作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专业的教材或参考书,也可作为水利、国土管理、城乡规划、环境保护、资源开发与管理等相关专业的学生、教师、科技人员、管理人员的参考用书。
序
前言
绪论
第一章 地球上的水循环与水量平衡
第一节 地球上水的分布
第二节 地球上的水循环
第三节 地球上的水量平衡
第四节 水循环研究的发展
第二章 水循环的基本环节
第一节 蒸发与散发
第二节 水汽扩散与输送
第三节 降水
第四节 下渗
第五节 径流
第三章 河流
第一节 河流、水系和流域
第二节 河流的水情要素
第三节 径流形成的理论与计算
第四节 水文统计方法
第五节 河流水文情势
第四章 湖泊、沼泽和冰川
第一节 湖泊
第二节 沼泽
第三节 冰川
第五章 地下水
第一节 地下水的赋存
第二节 地下水的类型
第三节 地下水的运动
第四节 地下水的动态与均衡
第六章 海洋
第一节 海洋的分布与分类
第二节 海水的物理性质
第三节 海水的化学性质
第四节 波浪
第五节 潮汐
第六节 洋流
第七章 天然水质与保护
第一节 天然水质
第二节 水体污染
第三节 水质调查与评价
第四节 水质保护
第八章 人类活动的水文效应
第一节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水文效应
第二节 城市化的水文效应
第三节 水利和水保工程的水文效应
第四节 人类活动水文效应的研究方法
第九章 水文区划
第一节 水文区划概述
第二节 水文区划的理论与方法
第三节 中国水文区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