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花桂的病虫害较少,主要有炭疽病、地老虎和黄刺蛾。
以早春栽植为好,其根系发达,须根较多,适应性强,经过当年的生长和适应,有利过冬及成活。桂花栽植距离至少为2米,种植密度大会影响树形。栽植需带土球移植,深坑浅栽,打穴时穴土全部清出穴外,表土堆放两侧,心土堆于穴下坡处,植穴验收合格后方可回土。开穴后,穴施有机肥1.0千克,水溶性复合化肥100克,磷肥100克作基肥,也可把经过加工沤制的鸡粪、猪粪、牛粪等有机肥作为造林基肥,效果更好。栽后充分灌水,平时注意及时防治病虫害。桂花忌冷不忌热,当最低气温在15℃以上时开始生长。对较大植株,在栽植当年,夏季设置遮阳网,以利于成活和树势恢复。到冬季来临之际,在根颈处培土,厚度30-40厘米,并对树干进行缠干保护。
在春、秋2季为生长快速期,需要较多的肥水,在这2个季节应当加强肥水管理。3月下旬每株施速效氮肥0.1-0.3千克,促使其长高和多发嫩梢;7月每株施速效磷钾肥0.1-0.3千克,以提高其抗旱能力;10月每株施有机肥2-3千克,以提高其抗寒能力,为越冬做好准备。
耐修剪,发枝时越剪越好,要达到磨菇状树型,只有不断的修剪。把定干高度以下的所有枝条全部疏除即可培育成作绿化树用的独干桂花,在以后的修剪操作中要按照“小树弱剪,老树强剪,弱枝多剪,强枝少截,枯到何处,剪到何处”的原则进行修剪。
多用女贞、小叶女贞、小蜡和白蜡等树种作砧木,采用靠接法或切接法。春季发芽前,自地面以上5厘米处剪断砧木,剪取桂花1-2年生长10-12厘米粗壮枝条,将基部两侧削成45度的斜面。在砧木一侧约1/3处纵切一刀,深2-3厘米。将接穗插入切口内,形成层对齐,用塑料袋绑紧,埋土培养。嫁接后25天左右,即可成活发芽,发芽后应及时做好剪枝、除芽,选留新梢,立支柱、解绑和加强肥水管理等工作。
桂花常用枝插和芽插两种方法扦插繁殖。
枝插的具体方法为:利用当年生嫩枝或半木质化枝条作为插穗。插穗长度以2-3节,8-10厘米长为宜,带踵或齐节剪取,上部留2枚叶片,充分吸水后将插穗的1/3-1/2插入基质中,插后及时灌水遮阴,保持温度在20℃-25℃,相对湿度最适在85%-90%,2个月左右即能生根发芽。日后继续进行浇水追肥及病虫害防治工作。
芽插,一般在扦插材料不够的情况下进行。可剪取枝条上较成熟部分的芽,带叶片,留一段长约2厘米的枝条作为插穗,将枝条和芽插入土中,叶片露出土面。如桂花可采用1节半木质化嫩枝对劈进行单芽扦插。
适宜在4-6月(气温在25℃-30℃时)进行。选择健壮枝条,摘去部分叶片,用刀作环状剥皮1-2厘米后压入土中,压埋深度8-10厘米,压实后,保持土壤湿润,经3-4个月生根,于第2年春季与母株切离栽植。若为盆栽植株,可将枝条压入另一盆土中固定,使其发根后再切离移植。
1、病:可用50%退茵特800-1000倍、或0.1-0.3波美度石硫合剂,或50%胶体硫50-100倍液,每周一次连续二、三次均有效。2、黑斑病:药剂选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或托布...
1. 桂花褐斑病 本病由木犀生尾孢引起的。分布于上海、江苏、浙江、广东、陕西等地。 (1)症状:发生初期在叶上出现一些小黄斑...
桂花树最容易发生的病虫害是红蜘蛛(包括白蜘蛛),它们个体非常小,不易觉察,但是繁殖速度快,数量多,吸食叶片内的汁液,使叶色变成黄白色,降低光合作用,影响树体生长,严重时会造成叶片脱落,甚至死树。危害盛...
少花桂的分布区为石灰岩、沙页岩和板岩,土壤类型有石灰土、黄棕壤、紫色土、黄壤等;不仅在山谷和山腹有生长,山顶也可生长,阳处和阴处也不限;少花桂对土层厚度要求不严,耐早耐涝,但对肥力要求较高。年均温约10.3℃。少花桂耐低温的能力较强。少花桂性喜温热而耐寒。
少花桂群落结构,在原生状态下处于密林中,而环境破坏后,在疏林和孤立状态下也可生长。从绥阳宽阔水等地少花桂群落结构看,它在群落中居灌木层,上有水青冈、粗穗石栋、红花木连、擦木、木荷等,高度15米以上;与少花桂同一层的伴生植物则有拎木、木姜子、三桠乌药、披针叶八角、珊瑚冬青、野桐、绣球、野鸦椿、海桐等,藤本植物有木通、猕猴桃等。少花挂为弱阴性植物,但成年植株可在阳处正常生长。
产中国的湖南西部、湖北、四川东部、云南东北部、贵州、广西及广东北部。印度有分布。生于石灰岩或砂岩上的山地或山谷疏林或密林中,海拔400-1800(2200)米。
在中国绥阳的宽阔水、赤水的葫市、榕江的月亮山、荔波的立化、梵净山的护国寺、习水的官渡、毕节、黄平、德江、瓮安的珠场、凯里、黔南、黔西南等地均已发现有天然分布,海拔650-1700米。
少花桂形态特征
乔木,高3-14米,胸径达30厘米;树皮黄褐色,具白色皮孔,有香气。芽卵珠形,小,长约2毫米,芽鳞坚硬,外面略被微柔毛。枝条近圆柱形,具纵向细条纹,无毛,幼枝多少呈四棱形,近无毛或略被极细微柔毛。
叶互生,卵圆形或卵圆状披针形,长(3-5)6.5-10.5厘米,宽(1.2)2.5-5厘米,先端短渐尖,基部宽楔形至近圆形,边缘内卷,厚革质,上面绿色,多少光亮,无毛,下面粉绿色,晦暗,幼时被疏或密的灰白短丝毛,老时毛被渐脱落至无毛,三出脉或离基三出脉,中脉及侧脉两面凸起,侧脉对生,自叶基0-10毫米处生出,向上弧升,近叶端处消失,其上尚有少数斜向而在叶缘之内网结的支脉,横脉两面多少明显,细脉在放大镜下多少网结状;叶柄长达12毫米,腹凹背凸,近无毛。
圆锥花序腋生,长2.5-5(6.5)厘米,通常短于叶很多,3-5(7)花,常呈伞房状,总梗长1.5-4厘米;向上伸长,两侧压扁,与序轴疏被灰白微柔毛。花黄白色,长4-5毫米;花梗长5-7毫米,被灰白微柔毛。花被两面被灰白短丝毛,花被筒倒锥形,长约1毫米,花被裂片6,长圆形,近等大,长3-4毫米,先端锐尖。能育雄蕊9,花丝略被柔毛,第一、二轮雄蕊长约2.5毫米,花药卵圆状长圆形,与花丝近相等,药室4,内向,花丝无腺体,第三轮雄蕊长约2.8毫米,花药长圆形,长约为花丝之半,药室4,外向,花丝扁平,上部稍上方有一对具短柄的圆状肾形腺体。退化雄蕊3,位于最内轮,长1.7毫米,先端心形,具长柄。子房卵球形,长约1毫米,花柱弯曲,长约2毫米,柱头盘状。果椭圆形,长11毫米,直径5-5.5毫米,顶端钝,成熟时紫黑色,具栓质斑点;果托浅杯状,长约3毫米,宽达4毫米,边缘具整齐的截状圆齿;果梗长达9毫米,先端略增宽。花期3-8月,果期9-10月。
木芙蓉花的病虫害及其防治 只有了解木芙蓉的病虫害,才能进行防治,只有进行治疗, 才能养殖出更好更健康的木芙蓉,一起来学习一下常见病虫害的 防治方法吧。 木芙蓉病害防治 白粉病 白粉病主要危害木芙蓉的叶片,一开始叶片的正面会出现很 多小斑点,慢慢扩展成白粉状的大斑,秋后还会在白粉上产生黑 褐色的小粒点。严重的时候会导致叶片变黄而枯萎,使整个植株 衰弱。发现病株要及时进行烧毁,发病的初期采用药物喷洒的方 式治疗, 25%的粉锈宁 2000倍液,或者喷洒 70%的甲基托布津可湿 性粉剂 1500倍液。 木芙蓉虫害防治 角斑毒蛾 刚孵化的幼虫会集中聚在叶片的背面取食叶肉,只留下上表 皮,三龄以后分散取食,在树皮下过冬,老熟的幼虫在叶片的背 面结茧成蛹。防治可以在冬季时把树皮下越冬的幼虫都刮除掉, 6 月上旬或者中旬的时候, 就要喷洒药物了, 可以使用 20%的三氯苯 醚菊酯乳油 2500倍液,或者
1 第一章 园林植物病害基础知识 第一节 园林植物病害 (一)名词解释 1.园林植物病害 2. 病原 3. 非侵染性病原 4. 症状 5. 病状 6. 病征 答案: 1.园林植物由于受到病原物或不良环境条件的持续干扰,强度超过了植物能够忍耐的程度,使植物正常 的生理功能受到影响,在生理上和外观上表现出异常,并造成经济损失的现象,称为园林植物病害。 2.引起园林植物发生病害的原因称病原。 3.是称不适宜于园林植物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称为非侵染性病原。 4.园林植物感病后,在外部形态上所表现出来的不正常变化,称为症状。 5.是受病植物本身所表现出来的不正常状态。 6.是病原物在受病植物上所表现出来的特征。 (二)填空题 1.生物性病原是指以园林植物为寄生对象的一些有害生物。主要有( )、( )、( )、植 原体、寄生性种子植物、线虫、螨类等
生境不同光照条件对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过氧化氢酶同工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同工酶影响较大;淀粉酶同工酶和酯酶同工酶的种类较为稳定,其谱带数没有变化;随生境光照的减弱苗叶片可溶性蛋白谱带逐渐增加。
对生长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少花桂幼苗生长期生长状况进行了生长分析,结果表明:不同遮荫条件下的少幼苗的叶面积指数(LAI)和净同化率(NAR)变化趋势由大到小的顺序是:一层遮荫,自然光照,二层遮荫,三层遮荫;叶面积比率(LAR),叶面积干质量比(SLA),叶干质量比率(LWR)随遮荫程度加深而增大,从时间上来看,4-9月LAI不断增大,LAR,SLA,LWR,NAR则先增大,后表现出下降的趋势。
运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研究了生长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聚花桂幼苗叶片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过氧化氢酶同工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同工酶、淀粉酶同工酶、酯酶同工酶和可溶性蛋白谱带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生境不同光照条件对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过氧化氢酶同工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同工酶影响较大;淀粉酶同工酶和酯酶同工酶的种类较为稳定,其谱带数没有变化;随生境光照的减弱少花桂幼苗叶片可溶性蛋白谱带逐渐增加。
分别使用Finnigan-4510型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电子计算机联用(GC/MS/DS)方法进行了化学成分分析。
叶精油中共检出61个成分,鉴定了其中21个化合物,占精油总量的76.39%,主要成分为1,8-桉叶油素(37.02%)和乙酸龙脑酯(16.24%)。从少花桂叶精油中共检出60余个成分,鉴定了其中33个成分,占全精油的77.85%,含量较高的有α-蒎烯(9.09%)、1,8-桉叶油素(8.27%)、香叶醇(6.03%),香叶醛(5.90%),乙酸香叶酯(4.94%)和黄樟油素(4.43%)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