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审计准备 | 工 作 | 审计通知书、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 |
---|---|---|---|
编 制 | 审计计划 | 审计风险 | 3日前 |
审计计划指注册会计师为了完成各项审计任务,达到预期的审计目标,在具体执行审计程序之前编制的工作规划。
由于审计计划是对审计工作的一种预先规划,而在执行计划时,实际情况与预期的计划可能不一致,因此,需要及时对审计计划进行修订和补充。对审计计划的修订和补充,贯穿于整个审计工作的准备和实施阶段之中。
审计计划分为总体审计计划和具体审计计划。
1.总体审计计划在编制时应包括以下内容:被审单位概况,审计目的和范围,重要性水平的确定和审计风险的评估,重要审计领域和帐户,审计工作日程和时间安排,审计人员的指派及其他有关内容。
2.具体审计计划内容包括:审计目标、审计程序、执行人及执行时间、审计工作底稿及索引号及其他有关内容。
3.编制审计计划应遵循以下步骤:
了解被审单位的基本情况,分析重要性,考虑审计风险,编制审计计划。
重要性指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中错报或漏报的严重程度,这一程度在特定环境下可能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判断或决策。
重要性量化指标称作重要性水平,对重要性水平的判断,是注册会计师的一种专业判断。不同的注册会计师对同一会计报表的重要性的判断可能存在差异。
审计风险指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误或漏报,而注册会计师审计后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审计风险包括: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
审计风险之间的关系是:
审计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
在此阶段,审计人员应做的工作主要有:下达审计通知书、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
民间审计组织在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以后,考虑自身的业务胜任能力和独立性,并与委托人就审计业务的性质、审计范围达成共识后,才可签定审计业务约定书。
审计业务约定书是指民间审计组织与被审计单位共同签署的,以确认审计业务的委托与受托关系,明确委托目的、审计范围及双方应负责任等事项的书面文件。审计业务约定书具有经济合同性质,双方一经签字认可,就具有法律效力,双方应共同予以执行。
面对审计,首要的是找计算依据,主要依据如下:1、合同书中的所有条款;2、设计变更;3、现场确认的索培资料;4、现场签证资料;5、定额说明及计算规则;6、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强制性文件;7、市场调价文件。...
需要的资料:招投标文件、工程量清单、合同、图纸、变更及洽商签证资料,送审结算书、材料设备认价单。。。。。。。 报表主要有; 审核报告 审定单 汇总表 结算书 暂定价材料调价表
1、收集工程相关的文件资料。施工合同、招投标文件、编制标底等工程相关文件资料是工程决算编制的指导性文件,在进行工程决算审计工作之前,必须对其进行收集整理,并进行详细地了解。2、熟悉竣工图纸。竣工图是审...
大悟县审计局在预算执行情况的审计工作中,做好了四项审前准备工作。
本文根据建设工程准备阶段的工作流程、特点,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以及实证研究的方法,以便确定更优的审计方法,从而更好地发挥动态跟踪审计的优势,提高工程投资经济效益。
准备阶段是整个审计过程的起点和基础,准备阶段的工作是否充分细致,对整个项目审计工作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准备阶段一般可分为审计机关的准备工作和审计组的准备工作两个方面。 2100433B
审计技术准备,是支持审计工作的发动机,国家审计公告制度是推动审计工作的外部因素,因此必须激活并灵活运用它。
主要内容
1.要全面研究审计管理的内在规律,不断提高审计工作效率。2.实行科学的审计管理,防止计划与实际脱离。3.制定审计信息化战略,回忆审计数据库和信息化建设。4.积极探索效益审计方法,为审计结果公告提供更好的审计品种和产品储备,提高审计穿透力和权威性。 2100433B
(一)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
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哪些情况 1、业务性质、经营规模和所属行业的基本情况;2、经营情况和经营风险;3、组织结构和内部控制情况;4、关联方及交易情况;5、以前年度接受审计的情况;6、其他
常用方法 1、查阅去年的审计工作底稿;2、查阅行业业务经营资料。3、查阅公司章程协议、董事会会议记录、重要合同等。4、参观被审单位现场。5、询问内审人员和管理当局。
(二)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
审计业务约定书是指审计机构与委托人共同签署的,据以确认审计业务的委托和受托关系,明确委托目的、审计范围及双方应负责任与义务等事项的书面合同。具有法定约束力。
⑴签约双方的名称;
⑵委托目的;
⑶审计范围;应明确所审会计报表的名称及其反映的日期或期间
⑷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
⑸签约双方的义务;
委托人应当履行的主要义务包括:①及时提供审计人员所要求的全部资料;②为审计人员的审计提供必要的条件及合作;③按照约定条件及时足额支付审计费用。
会计师事务所应当履行的主要义务包括:①按照约定的时间完成审计业务,出具审计报告;②对执行业务过程中知悉的商业秘密保密。
⑹审计报告的使用责任;审计报告使用不当而造成的后果,与审计人员无关。
⑺审计收费;
⑻违约责任;
⑼应当约定的其他事项。
(三)初步评价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
初步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目的在于判断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能否作为在实质性测试的时候进行抽样的基础,并对那些准备信赖的内部控制决定其测试的时间、性质、范围。
(四)确定重要性
重要性,是指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中错报或漏报的严重程度,这一程序在特定环境下可能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判断或决策。在审计过程中,需要运用重要性原则的情形有:一是在确定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时(计划阶段)。在运用审计程序以检查会计报表的错报或漏报时所允许的误差范围;二在实施阶段,根据重要性判断是否需要进一步审查;三是评价审计结果时,重要性被看作是某一错报或漏报或汇总的错报或漏报,是否影响到会计报表使用者判断和决策的标志。
自考教材对重要性介绍非常简略,但是考试时候经常涉及超纲内容,而且与审计报告的关系非常密切,这里进行必要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