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审计沟通 | 内容1 | 审计计划阶段的沟通 |
---|---|---|---|
内容2 | 审计实施阶段的沟通 | 内容3 | 审计完成阶段的沟通 |
社会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包括企业财会人员之间的沟通是十分重要的。这种沟通至少是为了达到以下目标:
(1)增进彼此了解,明确双方责任;
(1) 建立良好工作关系,强化必要配合;
(2) 保证执业质量,提高审计效果与效率;
(3) 提供增值服务,有利今后工作。
审计沟通通常包括口头和书面两种方式。其中,口头方式最常用,如注册会计师向管理当局询问有关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或与管理当局就审计中发现的有关问题进行讨论等。但对于某些重要事项,注册会计师常采用书面方式进行沟通,这种书面沟通文件常被称为“备忘函”、“提示函”或“沟通函”。
审计沟通是审计工作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贯穿于整个审计过程的一项重要工作。在常规审计的各个环节,与被审计单位进行了全面、有效的沟通,使他们不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通过沟通,提高了被审计单位整改问题的自觉性,也达到常规审计的效果。
就这样提问就很好的啊,大家都能回复你的,你要想怎么样沟通提问呢主要是你在追问的时候要把上一问题的内容说清楚的,让大家都知道你问的是什么
监理工作几乎千篇一律,施工单位只要将工程做好,监理一般不会没事找事去麻烦你,至于沟通每项工作前多问一问,看你想做的与他想的是否一致。建设单位与监理的沟通主要是将你们所有想法告诉他们,想要达成一种什么结...
1、注意材料的使用情况。 定好装修公司后,首先要注意的就是他所使用的材料是不是符合自己喜好,以及目前建筑装饰行业所用的材料的基本标准。有的业主在装修公司开始装修后才发现使用的材质是自己不喜欢的,...
1.审计计划阶段的沟通
(1)接受委托前就被审单位基本情况的了解沟通;
(2)签订业务约定书时就各项约定内容的沟通;
(3)编制审计计划时就评估审计风险资料、客观环境变化等的沟通。
2.审计实施阶段的沟通
(1)审计计划中确定的需要被审单位协助的工作;
(2)管理当局对有关事项的解释、声明及提供的其他证据;
(3)可能导致会计报表发生重大差报风险的会计认定;
(4)已发现的重大错误、舞弊或违法行为;
(5)审计工作受到的限制和阻碍。
3.审计完成阶段的沟通
(1)有关会计报表的分歧;
(2)需要作出审计调整的重大会计事项;
(3)会计信息披露中存在的可能导致修改审计报告的重大问题,如期后事项等;
(4)可能危及持续经营能力等的重大风险;
(5)审计意见的类型及审计报告的措辞;
(6)拟提出的关于内部控制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7)与已审会计报表一同披露的其他信息的沟通。
明确目的。
明确目的性是做好审计沟通的基本前提。沟通需要进行的准备工作不仅包括了解被审计单位业务环境,营运状况,还包括了解沟通对象的人格特征和行为模式等方面。对此,审计人员首先需要明确沟通目的,在审计计划和现场工作阶段,收集证据是主要的,建立关系应作为收集证据的一个辅助性子目标。审计人员不可能事无巨细都要沟通询问,沟通时要有针对性,注意快捷准确,以点带面,缩短沟通时间,以便及时投入正常工作。
巧妙提问。
审计沟通除了要围绕审计目标,精列要点,做到深浅适度外,还要讲究提问的巧妙。仔细考虑提问措辞很重要,审计人员要首先认识此次审计的特点,明确审计的重点。同一问题,提问方法不同,其效果亦不一样,要避免指责性或领导性口吻;采用开放性的问题,引出受访者的谈话;探询性的问题使受访者明白我们做了准备工作,并且乐于倾听;在对舞弊问题的调查中,使用某些令对方恼火的问题,有益于得出真相;同时需要注意,只有充分了解被审计单位业务的细节,才能有效提问。审计人员可准备一个提纲腹稿对提高沟通效能大有裨益。如对某机关的审计中,以前的会计调任档案股长,按常理,问一下现任会计就可以了,而审计人员则可以以祝贺其高升,则升任档案股长的原会计便能谦逊地说,除了多挣点股长津贴,一无所有。审计组以此便能一举查明该机关多发津贴的事实,因此,在审计中提高询问的质量,讲究问话技巧很重要。
选择环境。
选择合适的沟通场所,创造良好的沟通环境,使受访者乐意合作是应考虑的重要因素。对于典型的收集事实的沟通,将沟通安排在一个使受访者感觉舒适的环境中是有益的。如选择在受访者的工作场所进行沟通,将有助于现场了解业务过程;在沟通涉嫌舞弊者时,选择降低受访者心理紧张情绪的环境将有利于沟通。
考虑人数。
根据沟通的目的不同,选择进行一对一的讨论或是召开座谈会等形式的多人互动。沟通时,通常过多的沟通者会给受访者造成心理上的压力会阻碍沟通;当然,沟通时万一其内容出现问题,有一个相对中立的第三者在现场是有益的。如果主要进行没有威胁性的沟通来了解商业运作的过程,此时多人互动更有利于全面获取信息。
控制时间。
尊重受访者的时间,对一项审计中的某次沟通是非常重要的。请记住,每次沟通很可能已经干扰了受访者的正常工作。因此,对于审计人员需要预先设定一个时间限制,尽量不超过一小时;如果预估沟通会超过一小时,最好分步进行。
适当闲聊。
闲聊适当不适当,取决于沟通的目的和受访者的性格。沟通开始时最好是非攻击性的问题,或者是采用尊重的态度,进行非正式的谈话,比如昨晚的球赛或者是天气。另外,尽量避免与受访者进行私人话题的讨论,特别是第一次进行沟通时,应紧扣即将涉及的业务事项,必须避免与受访者建立某种个人关系,以免影响独立性。同时,审计人员是监督各项财政法规执行情况的“卫士”,因此更要自觉遵守国家的有关法律。审计中涉及到被审计单位的商业秘密时,对审计无用的,则不宜谈及,不能打破砂锅问到底。
耐心倾听。
尽管审计人员不能做纯粹的倾听者,但倾听也很重要,应该少“说”多“听”,理想的沟通应该有80%的时间是受访者在谈。突出倾听,创造信任气氛,取得对方信任,使之愿意提供信息,如果缺乏信任,沟通就会像挤牙膏,双方都会很痛苦。另外,如果缺乏耐心,急于得出结果,可能就会让受访者感到不舒适,反而影响沟通的效果。要抓住被调查对象所提供的资料、证言、证据之间的相互矛盾之处,在耐心倾听中出其不意地用其矛攻其盾,在对方难以自圆其说的情况下,很可能会道出真情原委。
注意语言。
成功的沟通,语言行为传递的信息要占50%,不仅要注意说话的内容,还要注意语速、语调和身体语言。作为审计人员,要尽量避免表现惊奇或疑问。要通过身体语言表明真诚,表现出是提供帮助而不是进行责备,将会容易得到沟通合作。沟通语言要有启发性,这不仅可以影响被审计者的思维,也可以使审计工作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审计组有时会遇到被审计者拒绝提供相关资料的情况,审计组长此时可以就有关条例询问一下其他审计人员,如此便可以艺术性地讲明相关法规,讲清责任,利用政策攻心、案例教育等手段,向对方反复讲明政策和法规规定,分析违纪违规行为产生的后果以及应承担的责任,攻克对方的心理防线,激打被审计对象的思维,使其明白不提供相关资料和说明事实真相,将被追究其责任,使对方放弃侥幸心理,承认事实,接受处理。这种启发激打性语言,有时可以收到奇效。
畅通渠道。
受访者常常在沟通后的1~2天会想起一些重要的信息,所以,审计人员需要敞开大门,欢迎随时联系打电话,提问题,或者讨论没有谈过的但是应该讨论的问题,让受访者知道与审计部门沟通的渠道是畅通的。但有时沟通也会陷入僵局,或者对方只顾言他地提出一些新情况新线索时,审计人员可将计就计提出采取或突击查账或盘点现金或清点测算实物等方法,进行现场核实,攻其不备,现场核实判断被调查人员是否讲真话。2100433B
内部审计工作需要积极、有效的沟通,沟通是内部审计人员开展工作的重要方式,是获取审计证据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有利于降低审计风险。沟通可通过事前、事中和事后三种方式进行,每种方式的侧重点不同,采取的方法也不尽相同。如何进行有效的沟通,对于审计人员来说是一个重要课题,需要认真对待并妥善解决。
第五讲 沟通桥梁搭建与沟通五问(上) 搭建沟通桥梁的四大信念 沟通障碍需要沟通桥梁来跨越。谁有能力搭建这座桥梁,谁就是赢家。 如何搭建沟通桥梁呢? 1.换位思考 什么是换位思考 所谓换位思考, 就是把自己放在别人的立场去思考问题, 然后找出彼此间的共同点。 但 找出共同点不能停留于表面观察,因为人的表面行为并不代表他的最终想法。 如果不能换位思考, 行为持续下去的结果只有与真正的目的背道而驰。 例如,夫妻感情 已经破裂, 妻子通过哭闹吵架的方式, 希望弥合双方的感情, 但结果却往往是让丈夫更加冷 漠,婚姻最后以失败告终。 通过换位思考寻求共同点 业务员与客户的共同点在于,业务员希望将产品出售,而客户则希望买到合适的产品。 销售者与购买者都希望达成交易。只有寻求到共性才能促成交易的达成。 2.价值同步 一般情况下, 沟通障碍来源于沟通各方价值观的差异。 因此,具有专业素养的业务员或 沟通者都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 1151 号——与治理层的沟通
(2016年12月23日修订)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明确注册会计师在财务报表审计中与治理层沟通的责任,制定本准则。
部分内容略。
所谓组织沟通是指在商务活动中组织围绕既定的目标,通过各种信号、媒介和途径有目的地交流信息、意见和情感的信息传递行为,它是组织内部和外部沟通的有机整合。组织沟通的目的就是协调好组织内部和外部的各种关系,为组织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沟通环境。
关于印发《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504号——在审计报告中沟通关键审计事项》等12项准则的通知
财会[2016]24号
中国人民银行、审计署、国资委、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工商总局、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国家外汇管理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厅(局):
为了提高注册会计师审计报告的信息含量,满足资本市场改革与发展对高质量会计信息的需求,保持我国审计准则与国际准则的持续全面趋同,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拟订了《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504号——在审计报告中沟通关键审计事项》等12项准则(以下统称本批准则),现予批准印发。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1.对于A H股公司供内地使用的审计报告,应于2017年1月1日起执行本批准则;对于A H股公司供境外使用的审计报告,如果选择按照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出具审计报告,应于2017年1月1日起执行本批准则;对于H股公司的财务报表审计业务,如果选择按照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出具审计报告,应于2017年1月1日起执行本批准则。
2.对于股票在沪深交易所交易的上市公司(即主板公司、中小板公司、创业板公司,包括除A H股公司以外其他在境内外同时上市的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申请企业(IPO公司),其财务报表审计业务,应于2018年1月1日起执行本批准则。
3.对于股票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公开转让的非上市公众公司(新三板公司)中的创新层挂牌公司、面向公众投资者公开发行债券的公司,应视同上市公司,其财务报表审计业务,应于2018年1月1日起执行本批准则。
4.对于其他实体的财务报表审计业务,暂不要求执行本批准则中仅针对上市实体审计业务的规定;对于本批准则中的其他规定,应于2018年1月1日起执行。
5.允许和鼓励提前执行本批准则。
本批准则生效实施后,《财政部关于印发<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01号——注册会计师的总体目标和审计工作的基本要求>等38项准则的通知》(财会[2010]21号)中《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11号——就审计业务约定条款达成一致意见》等11项准则(详见附件3)同时废止。
执行中有任何情况和问题,请及时反馈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
附件:
1. 本批审计准则一览表
2.《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504号——在审计报告中沟通关键审计事项》等12项准则
2.1.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504号——在审计报告中沟通关键审计事项
2.2.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501号——对财务报表形成审计意见和出具审计报告
2.3.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502号——在审计报告中发表非无保留意见
2.4.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503号——在审计报告中增加强调事项段和其他事项段
2.5.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51号——与治理层的沟通
2.6.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24号——持续经营
2.7.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521号——注册会计师对其他信息的责任
2.8.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11号——就审计业务约定条款达成一致意见
2.9.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31号——审计工作底稿
2.10.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01号——审计证据
2.11.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32号——期后事项
2.12.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41号——书面声明
3. 本批审计准则生效实施后废止的11项准则
财政部
2016年12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