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审计测试 | 说 明 | 一种审计程序 |
---|---|---|---|
目 的 | 评价该账户余额 | 补 充 | 审计测试的方法 |
一、符合性测试和控制测试
1.符合性测试和控制测试的涵义。
从其本质上看,符合性测试和控制测试均与内部控制的执行情况有关,两者都是为了检查内部控制制度在实际工作中是否得到执行而进行的测试,但两者的目的是不同的。在制度基础审计中,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的测试,是为了确定内部控制制度的强弱,揭示内部控制制度的缺陷和控制的薄弱环节,并以此作为确定实质性测试的范围、重点和方法。而在风险基础审计中,测试的目的是根据测试的结果评价控制风险水平的高低。为与符合性测试相区别,将风险基础审计中的这种测试称为控制测试。
2.测试的方法。在进行符合性(控制)测试时,通常采用的方法有证据检查法、穿行试验法和实地观察法。
(1)证据检查法。所谓证据检查法是指审计人员根据测试的目的,抽取一定数量的账表、凭证等书面证据和其他有关证据,以检查验证其有关控制措施是否得到有效贯彻执行的一种方法。一般情况下,被审单位内部控制的执行情况总要在一定的证据上表现出来,因此,通过一定数量的证据检查,即可证明被审单位内部控制的实际执行情况。如在批准控制方面,各项费用的支出都必须由发生该项业务支出的部门负责人核准并签字,审计人员通过有关手续检查验证,即可检查在实际执行中部门负责人是否严格履行了批准控制职责。
(2)穿行试验法。所谓穿行试验法是指审计人员根据测试目的,有选择地抽取某项控制的几笔业务,按照被审单位规定的业务处理程序,从头到尾地重做一遍,然后将其结果与被审单位的业务处理结果相比较,以判断控制措施的执行情况的一种方法。
(3)实地观察法。所谓实地观察法是指审计人员根据测试目的,到被测试项目的工作现场实地观察有关人员的实际工作情况,以检查验证其规定的控制措施是否得到严格执行的一种方法。该法有一定的局限性,在实际工作中一般应结合其他方法一并进行。
二、实质性测试
所谓实质性测试是指为审查直接影响财务报表金额正确性的错误或不合法金额所设计的一种审计程序。其目的是取得有关会计事项和账户余额的会计处理,以及寓于其中的有关舞弊和差错的会计处理是否妥当的证据。实质性测试包括交易实质性测试、分析性测试和余额的详细测试三种。
1.交易实质性测试。
所谓交易实质性测试是指为判断被审单位的会计交易在日记账中是否正确记录和汇总,是否正确过入明细账和总账而设计的一种审计程序。如审计人员执行交易实质性测试可以检查已记录的交易是否存在和已发生的交易是否被记录,也可以通过该测试以确定已记录的销货交易的记录是否正确、是否记入恰当的期间、分类是否正确、汇总是否正确和是否过人正确的账户。如果审计人员确信交易在日记账中已作正确记录并正确过账,他就能确信总账的合计数是正确的。在实际工作中,符合性(控制)测试可以与所有其他测试分开进行,但为提高效率,常常与交易实质性测试同时进行。
2.分析性测试。
所谓分析性测试是指通过对财务数据和非财务数据之间可能存在的合理关系的研究而形成的财务信息的评价。分析性测试的运用实际上是将账面金额同审计人员确定的期望值的比较过程。分析性测试的目的是:
(1)了解被审单位的行业或业务;
(2)评价企业继续经营的能力;
(3)显示财务报表中可能存在的错报;
(4)减少余额详细测试。这些尤其是后两个目的有助于审计人员确定其他测试的范围。如果分析性测试表明可能有错误,就需要作更广泛的调查;如果通过分析性测试没有发现重大差异或没有差异,则其他测试就可减少。
3.余额详细测试。
所谓余额详细测试是指检查账户期末余额的正确性而设计的一种审计程序,如直接向顾客函证应收账款,对存货作实物检查,审查供货单位的对账单以检查应付账款等,都是余额详细测试。在审计中,这种期末余额的测试至关重要,因为这种测试所收集的证据大多来自独立于被审单位的单位和个人,通常被认为是质量较高的证据。2100433B
审计测试的目的是为了评价该账户余额或交易类型的某一特征。
收到
测试完毕
性能测试(或称多用户并发性能测试)、负载测试、强度测试、容量测试是性能测试领域里的几个方面,但是概念很容易混淆。下面将几个概念进行介绍。性能测试(PerformanceTest):通常收集所有和测试有...
实用文档 文案大全 性能测试详细测试方案 前言 平台 XX项目系统已经成功发布,依据项目的规划,未来势必会出现业务系统中信息大 量增长的态势。 随着业务系统在生产状态下日趋稳定、 成熟,系统的性能问题也逐步成为了我们关注的 焦点:每天大数据量的“冲击”,系统能稳定在什么样的性能水平,面临行业公司业务增加 时,系统能否经受住“考验”,这些问题需要通过一个完整的性能测试来给出答案。 1 第一章 XXX系统性能测试概述 1.1 被测系统定义 XXX系统作为本次测试的被测系统(注:以下所有针对被测系统地描述均为针对 XXX系 统进行的), XXX系统是由平台开发的一款物流应用软件,后台应用了 Oracle11g 数据库, 该系统包括主要功能有 :XXX等。在该系统中都存在多用户操作,大数据量操作以及日报、 周报、年报的统计,在本次测试中,将针对这些多用户操作,大数据量的查询、统计功能进 行如预期性
惠州培训网 更多免费资料下载请进: http://www.55top.com 好好学习社区 不粘测试报告(划格测试) 产品名称 规 格 / 型 号 生产日期 订 单 号 产品数量 测试数量 供 应 商 测试标题 划格测试 一、 目的 检验涂层的附着力。 二、测试方法 1. 将盘放于水平面的地方。 2. 用刀片划 1英寸长度的平行线 5条且每条平行线相隔 1mm。 3. 用刀片与先前的划线垂直划( 1mm2 x 100 格)。 4. 将 3M胶纸贴于划格的范围内。 5. 为确保胶纸与涂层接触良好,用胶擦在胶纸上摩擦压紧,使胶纸贴至稳固。 6. 在 30 90秒范围内,成 80o角,将贴住不粘盘的胶纸迅速拉开。 7. 检查涂层是否有脱落现象(超过 15%脱落不合格)。 8. 记录结果。 三、测试辅料和清洁剂 刀片、胶擦、 3M胶纸。 四、测试前概况 五、测试过程综述 惠州培训网 更多免费资料下
1.规划、指导作用。
审计测试程序详细规定了审计人员在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和会计报表项目进行符合性测试与实质性测试时应该经过的步骤,并明确了每一步骤应该做什么,怎么做。这不仅对审计’测试进行了具体规划,而且对审计人员起到了具体指导作用,能够使审计人员真正做到心中有数,操作起来有的放矢。
2.规范、约束作用。
在对一个单位进行审计时,对某一项内部控制或会计报表项目的测试程序确定后.执行测试程序的审计人员必须严格按照规定程序进行操作,并编制相应的记录性审计工作底稿,从而较好地起到规范、约束的作用。
3、明确责任作用。
一个审计项目通常需要若干名审计人员联合作业.分工负责,同时进行。审计组长的作用主要应该体现在指导和监督其他审计人员选择实施审计测试程序,编制审计工作底稿,并对审计工作底稿进行严格复核上;而其他审计人员的作用则主要体现在在审计组长的指导下,选择并实施审计测试程序,编制审计工作底稿。上述作用和责任均明确地标记在审计测试程序表和记录性审计工作底稿上。这样,审计组长和其他审计人员之间.其他审计人员相互之间的审计责任便得以明确,从而有利于对审计质量和审计责任的检查、评价与考核。
4.降低风险作用。
审计工作发展到今天,已进入风险基础审计模式阶段。所谓风险基础审计,是指首先评估被审计单位存在的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以其综合水平为基础.评估检查风险水平.进而确定实质性测试的性质、时间和范围。从定量的角度看,审计风险是固有风险、控制风险与检查风险的乘积。审计风险与审计证据、审计测试程序呈正比关系,也就是说,无论是固有风险、控制风险还是检查风险,其水平越高,越需要取得更多的审计证据,将审计风险降低至可接受的水平;而要取得更多的审计证据,就需要实施更多的测试程序。可见,审计测试程序与审计风险之间具有密切的必然联系。因此,规范设计和适当实施审计测试程序对于降低审计风险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另外,由于审计测试程序的选择与实施有利于分清和明确审计人员的审计责任,自然就能够促使审计人员自觉提高素质,增强工作责任心,进而提高审计工作质量,降低审计风险。
5.提高效率作用。
如果被审计单位客观存在的控制风险水平较低,审计人员可通过适当的符合性测试程序予以评估,以减少实质性测试程序的实施,从而提高审计效率。
1.审计测试程序设计的主体。
我们知道.每一个被审计单位的情况千差万别.在审计中不可能实施完全一样的审计测试程序;但是另一方面.每个被审计单位又都必须遵循统一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具有相通的会计核算程序与操作规范,这就为设计统一的常规审计测试程序提供了可能。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做法就证明了这一点。因此.设计统一、规范的常规审计测试程序并由审计人员适当地选择与实施,应该是既达到规范效果又符台审计工作实际的理想方案。那么.应当由谁来设计审计测试程序呢"_blank" href="/item/中国内部审计协会/2564295" data-lemmaid="2564295">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审计测试程序的级别应当是行政规章或相应级别。
2.设计审计测试程序的原则。
一是全面性原则。全面性是指在设计审计测试程序时应尽量考虑到审计人员在实施测试时所遇到的各种情况和问题.以尽可能地设计出所需要的各种步骤和方法,供审计人员选择使用。二是纵向统一、横向分别的原则。纵向统一、横向分别,是以被审计单位执行的具体会计制度为划分标准。
凡是执行同一会计制度的单位,其每一项内部控制和会计报表项目所应实施的审计测试程序均应纵向统一设计 而对执行不同会计制度的单位,则应横向分别设计。三是可操作原则。审计测试程序是审计人员在审计测试环节的具体行动指南,一定要务实、细化,具有可操作性。如果过于原则.则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四是前瞻性与现实性相结合的原则。审计测试程序与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变化密切相关。考虑到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会不断地向国际惯例靠拢,审计测试程序的设计也应当具备一定的前瞻性,尽可能吸收、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在审计测试程序方面已形成的成熟的规范模式,以保证其科学性和相对稳定性。同时.还应充分考虑我国的现实情况,确保具备一定的可行性.以实现其功能和意义。
3.审计测试程序的内容。
作为统一的常规审计测试程序的内容主要应包括两部分:一是通过实施审计测试程序所要达到的具体审计目标;二是实施审计测试所要经过的具体步骤和采取的方法。由于测试的内部控制和会计报表项目不同,所实施的测试程序的内容也千差万别。2100433B
(一)内部控制审计计划及重大修改情况;
(二)相关风险评估和选择拟测试的内部控制的主要过程及结果;
(三)测试内部控制设计与运行有效性的程序及结果;
(四)对识别的控制缺陷的评价;
(五)形成的审计结论和意见;
(六)其他重要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