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 名 | 设计与文化 | 作 者 | 何灿群,董佳丽,向威 |
---|---|---|---|
出版社 | 湖南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 2011年2月1日 |
页 数 | 176 页 | 开 本 | 16 开 |
装 帧 | 平装 | ISBN | 9787811137187, 7811137186 |
条形码 | 9787811137187 | 商品尺寸 | 28.4 x 20.8 x 1 cm |
ASIN | B004RD48Z4 | 重 量 | 621g |
《设计与文化》(何人可)
01文化概述
1.1文化的定义
1.2文化的概念和内涵
1.3文化的类型
1.4文化的特征
1.5文化的功能
1.6文化学概述
02文化起源及特征比较
2.1文化的起源
2.2文化生态论和三大板块文化
2.3白色文化
2.4黑色文化
2.5黄色文化
O3设计文化概述
3.1设计的含义
3.2设计与文化的关系
3.3设计文化的特征
3.4设计文化的背景学科
3.5设计文化的时空观
O4设计与文化
4.1设计产生的文化背景
4.2设计风格与文化
4.3设计文化的物质性
4.4设计文化的非物质性
4.5设计传承与文化传承
O5设计文化的类型
5.1产品设计文化
5.2汽车设计文化
5.3建筑设计文化
5.4平面设计文化
5.5展示设计文化
5.6服饰设计文化
06新文化与设计走向
6.1新文化时代背景下的设计
6.2新设计对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6.3通过设计促进文化发展
参考文献
后记2100433B
设计本身是一门文化,文化是伴随着设计的脚步而发展的。
《设计与文化--何人可》主要介绍了与设计相关的文化及文化学内涵、中西方文化起源及特征比较、设计与文化的辩证关系、几种典型设计的流变以及如何在设计中应用传统文化等内容,使读者通过对《设计与文化》的阅读了解有关设计的文化学知识,提高产品艺术审美能力。
可作为高等院校艺术设计、工业设计专业教材,亦可供相关爱好者参考。
《设计与文化》为《设计大讲堂》丛书之一,内容包括:从"三礼"看先秦工艺装饰观念的依附性;墨子的社会蓝图与造物理念;《礼记》的深衣制度与设计思想等。《设计大讲堂》丛书,将当代中国有影响、有成就的设计理论家们的思想精华,自选结集,所邀学者都是近三十年来中国设计理论研究中具有代表性的理论家和实践家,他们的思想曾经对中国当代设计界产生重要影响,他们的思想也代表了当代中国设计艺术领域中思维的一个高度。
实例一:美式乡村客厅玄关拼花木纹砖地面的设计非常防滑,上面还有五颜六色的瓷砖铺贴,看着非常的赏心悦目。厅里面还有绿色的盆栽,为客厅增添了满满的生机与活力。客厅里面还有黑色的组合沙发,上面有各式各样的抱...
总体概括 江南民居普遍的平面布局方式和北方的四合院大致相同,只是一般布置紧凑,院落占地面积较小,以适应当地人口密度较高,要求少占农田的特点。住宅的大门多开在中轴线上,迎面正房为大厅,后面院内常建二层...
文艺复兴建筑最明显的特征是扬弃了中世纪时期的哥特式建筑风格,而在宗教和世俗建筑上重新采用古希腊罗马时期的柱式构图要素。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师和艺术家们认为,哥特式建筑是基督教神权统治的象征,而古代希腊和...
浅谈景观设计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中图分类号 : tu2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2104(2012) 01-0020-02 摘要:传统文化就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 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 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 本文主要就景观设计与传统文化的关系做出浅要分析。 关键词:传统文化 ; 景观设计 ; 继承 ; 发展 ; 分析 abstract: traditional culture is the evolution of civilization and sinks into a reflection of the national character and style of the culture, the history of ideas of national culture, the overall characteri
在城镇化发展日益加快的今天,建筑文化显得尤为重要,尤其是在建筑设计中融入建筑的特色文化,更是建筑设计师们十分关心的话题。本文首先分析了建筑的地域特色,并对建筑的特色文化组成进行了分类,提出了建筑设计和特色文化融合的具体策略,希望能够推动我国建筑设计和建筑文化的发展。
现代设计与文化研究中心属于“四川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
轨道交通工具与现代产品设计、当代美学与设计文化,以及西南民族民间文化传承与创意产业研究等。
文化情调是文化设计最直观的要素,但是同时也是最表层的要素。如果像时下某些所谓的“罗马风格”的商场设计那样,以为只要弄几个裸体洋人来看门,就可以增加“文化色彩”吸引顾客,那就失之肤浅,大谬不然了。事实上文化设计更为重要的是产品的文化功能。任何产品都是为人服务的,都是一定的文化产物,因此不但有实用功能和审美功能,而且有文化功能。这种功能在某些产品中也许会体现的很明显,但在多数工业产品中也许会体现得很隐秘。比如按键,它实际上满足了一种“轻轻一按就能实现自己愿望”的文化需求。
文化设计要求设计师对此有一种自觉的意识,在进行设计时,首先考虑产品的文化功能,而不是一味地追求新奇特异。比如“服”与“饰”其文化功能本来意义上便正好相反,服装的功能主要是遮蔽、遮羞、蔽体、御寒、防晒等:装饰的功能则主要是显示,显示魅力和财力,权力或武力等。如何将这两种正好相反的功能集为一体,使之相得益彩,便正是现代服装设计的文化学课题。又比如住宅,它的文化功能主要是满足每个人都有的一种文化心理:“我想有个家”。如何把住宅设计的更像个“家”而不是噪声充斥于其间的夸阔斗室的场所,也正是我国室内设计所考虑的问题。
文化情调是文化设计中最为感性直观的要素,因为任何情调总是体现于一定的形式,而形式又最能直观地将此类产品与他类产品区别开来,引起消费者的注意。甚至许多消费者之所以购买此类产品而不购买他类产品,很大程度上是基于情调考虑。这一类在民用产品服装、家具等销售中体现尤为突出。比如中国消费者之中爱牛仔裤以及一些带“洋味”的产品,有相当一部分的产品起一个“洋名”,或在产品及其包装上打出“MADE IN CHINA',的英文字样,用意也在于此。因此,当设计师们试图用注人文化要素的办法来改进设计时,首先想到的往往是文化情调。比如,使用蜡染或扎染面料来设计时装,使之富于浓郁文化情调;又比如,用古色古香的陶杯、瓷瓶、铜爵、木盒、竹筒等来做贵州茅台和陕西西凤酒的包装,使之富于浓郁的古代文化情调等。显然,这种是增加产品文化魅力的最为便捷而又行之有效的方法,因此它有可能是设计进人文化设计的一个切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