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上海市教委重点建设学科: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主要研究方向:风力发电控制系统的应用研究,电力传动的研究及应用,高功率密度电机的优化设计及电机测试诊断
2.学校重点建设学科:电机与智能电器
主要研究方向:电机设计及其电磁场分析,新型电机的控制与测试技术研究,智能电器理论及控制技术
3.上海市本科特色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上海市教学团队:检测技术教学团队
上海市本科精品课程:《自动检测技术》
上海市级本科重点课程:《电子技术》、《自动检测技术》、《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电机与拖动基础》、《过程控制系统》
重点研究机构及实验室:电气技术研究所、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实验室、PLC网络技术实验室、运动控制系统实验室、工业控制网络实验室、自动化系统集成实验室、测控技术及仪器综合实验室等。
产学研:学院与上海电站集团、上海输配电有限公司、上海风力发电设备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轨道交通、上海发电设备成套研究设计院等单位建立了良好合作关系,与上海电气集团下属的30家科技创新体系单位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基地,为学生的专业认识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的实施提供了平台。
楼主好,我有个表弟就是毕业于那个学院的,正规的学校名称是:ShangHai Engineering Institute 上海电机学院
这是上海电机学院的机械学院的专业很不错的,电机电机,就是机械学院和电气学院最牛,工作会很不错的,但是你自己可不能偷懒啊。
确切的说,临港校区属于浦东新区南汇新城镇,但往往很多网购选址里没有,你可以选泥城镇。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轨道交通方向)、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力系统方向)、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清洁能源技术方向)、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自动化、自动化专业(港口自动化方向)、测控技术与仪器(智能检测与控制方向)、电机电器智能化。 2100433B
机械学院 1 实 习 报 告 上 海 电 机 学 院 学生实习报告 实习单位 : 上海柴油机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电气集团上海电机厂有限公司 实习时间: 2011.10.24 至 2011.11.11 学院 (系): 机械学院 专 业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数控方向) 学生姓名 : 学号 : 机械学院 2 实 习 报 告 目 录 1.前言 .................................................. 3 1.1 实习目的 ................................................. 3 1.2 基本要求 ................................................. 3 2.上海柴油机股份有限公司实习内容 ....
毕业设计(论文)材料之二( 2) 本科毕业设计 (论文 )开题报告 题目: 配电变压器无功补偿控制器设计 课 题 类 型: 设计□ 实验研究□ 论文● 学 生 姓 名: 涂必柱 学 号: 3110205229 专 业 班 级: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112 学 院: 电气工程学院 指 导 教 师: 刘世林 开 题 时 间: 2015 年 开题报告内容与要求 一、本课题的研究意义、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文献综述) 1.研究意义 无功功率是一种不能做有功功率 ,但在电网中会引起损耗而且电网中又不能 缺少的功率 ,它给电网带来了许多麻烦。 现代电网中 ,电动机等感性负荷占相当大 的比重 ,它们在消耗有功功率的同时也需要大量的无功功率 ,在有功功率不变的 情况下 ,无功功率的存在会使功率因数降低 ,从而需要增大发、输电设备的容量、 增加投资和电力损
上海电机学院风力发电机组控制与检测研究平台团队具有教授3人、副教授5人、教师6人、研究生15人。
电气工程学院是在原自动化系的基础上组建,已有近20年办学历史,现设有航空电气、航空自动化、航空电气基础、航空电子和机器人工程5个教研室和电气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开设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和机器人工程3个本科专业和电气自动化技术、航空电子电气技术2个专科专业,其中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为学校卓越工程师和校级质量工程提升试点专业,涵盖电气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2个学科,建有5门省级精品课程,建有市级重点实验室1个、校级研究中心1个和院属研究中心2个。现有全日制在校生926人,其中本科809人,专科117人。近年来,考研率在全省同专业中名列前茅,考研录取率达40%,就业率达98.16%。学院现有教职工38人,其中专任教师36人。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10人,具有博士学位的10人,在读博士5人,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90%以上。
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以下简称为“学院”)成立于2005年,源于1953年经中央人民政府燃料工业部批准创建的长春水利发电工程学校的电力类专业。此后,在65年的办学历程中,先后更名为“电力系”、“电气工程系”;2005年,学校将电气工程系和信息工程系合并,组建了“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并延续至今。
学院内设电气工程系、自动化系、电子信息工程系、电工电子基础教学部、电气与信息工程实验教学中心、电工电子基础实验教学中心和大学生创新实践中心等机构;设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智能电网信息工程4个本科专业和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科专业,全日制在校学生1700余人;现有教职工70人,其中教授12人,副教授24人,高级实验师9人;吉林省高级专家1人,吉林省拔尖创新人才1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团队、自动化专业教学团队是吉林省优秀教学团队;《电工学》和《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团队是学校优秀教学团队。
学院建有校内实验室和实习基地35个,建筑面积6100余平方米,仪器设备总值5200余万元,其中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是吉林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与15家国有大型企事业单位建立了长期、稳定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其中国电双辽发电有限公司产学研合作基地被评为吉林省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
学院有省级重点一级学科1个、省级重点二级学科1个、校级重点一级学科1个,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1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3个。学院依托科研平台充分发挥重点学科的优势与特色,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活动,尤其在吉林省经济建设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过程中做出了重要贡献。近五年来,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等各级政府科技项目112项,累计获得研究经费1200余万元;完成科技成果转化、为企业科技攻关和科技服务等项目53项,累计获得成果转化及研究开发经费600余万元;在项目研究与开发过程中,形成了一大批有价值的科技成果,发表论文240余篇、出版专著2部、获得国家授权发明专利2件、实用新型专利19件,获得科技奖励12项,其中省级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三等奖3项。
学院以培养电气信息领域高级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持续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和改革实践,不断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曾主持获得近三届吉林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建成省级精品课3门,省级优秀课8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专业、吉林省特色专业、吉林省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验区;自动化专业、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吉林省校企合作综合改革项目实施专业。
学院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因材施教、发展个性、开发潜能”的教育理念,积极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活动。近5年来,学院学生在吉林省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际机器人奥林匹克竞赛、中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工数学建模竞赛、全国计算机仿真大赛等国家和省级学科竞赛中,有404人次学生获得三等奖以上奖励134项,其中国家级一等奖15项、二等奖20项、三等奖24项;省级一等奖11项、二等奖22项、三等奖42项。获得国家级和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69项。
学院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丹麦奥尔堡大学(AalborgUniversity)、美国德州A&M 大学(TexasA&M University)以及国内具有相关专业的大学、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关系。同时,与美国新墨西哥州立大学(New Mexico State University)合作举办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教育,加盟欧盟Erasmus计划INSPIRE项目,同欧盟8所大学联合培养电气工程硕士研究生。
学院党建工作深入扎实,通过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等,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显著提高,成为学院教育教学事业发展的坚强政治保障。2016年4月,学院党委被校党委推荐上报为吉林省先进基层党委。
学院十分重视大学文化建设,大力倡导师德师风建设,积极开展“三育人”活动,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理念深入人心,形成了民主、和谐、创新、进取的工作氛围。2012年和2015年,学院先后两次被评为长春市“高校文明杯”竞赛活动先进单位。学院文化体育活动丰富多彩,师生参与意识强,参与面广,师生在学校各类文化体育活动竞赛和评比中屡获佳绩,连续在校运动会上获得团体成绩前两名和精神文明奖。学院的工会、妇委会、团委、学生会尽职尽责,广泛开展活动。工会是校工会工作先进集体,团委是学校红旗团委,学生会是学校先进单位。学院有社团11个,群团组织活跃,积极健康,为大学生成长、成才提供了丰富的平台和广泛的机会,大学生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团队,多次受到省、市和学校的表彰和奖励。
“十三五”期间,学院将继续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大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加速推进转型发展和“新工科”建设,不断探索校企协同育人的新模式,持续提升学科专业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力争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