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种的叶较小,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长仅2-3.5厘米;叶柄粗壮而短,长仅3-5毫米;常只有2(-3)花等特征较为特殊,在漏斗杜鹃亚组内仅此一种。较易于区别。
生于海拔3000-3500米的灌木丛中。产云南西北部、西藏东部,缅甸东北部也有分布。模式标本采自云南德钦。
少花杜鹃是常绿灌木,高约1-2米;枝条细瘦,当年生枝嫩绿色,被短柄腺体及硬毛;老枝灰白色,无毛,常有纵的裂纹。叶常3-5枚密生于枝顶,革质,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长2-3.5厘米,宽1.5-2厘米,先端短尖或圆形,有细尖头,基部圆形,中脉在上面凹陷,在下面隆起,侧脉9-11对,在两面均不明显,上面深绿色,下面粉绿色,两面无毛;叶柄粗短,长仅3-5毫米,上面平坦,下面圆柱状。
花序2-3花,总轴长约2毫米,无毛,基部常有多数宿存的芽鳞,鳞片膜质,椭圆形,长1-1.3厘米;花梗长约1.5-3厘米,有稀疏的短柄腺体;花萼小,盘状,有5个波状的突起,边缘有短腺毛;花冠漏斗状,乳白色粉红色或淡黄色,长3-3.5厘米,直径3-4厘米,5裂,裂片圆形,长1.5厘米,宽1.8厘米,顶端有凹缺;雄蕊10,长1.2-3厘米,不等长,花丝基部有短绒毛,花药卵圆形,长约2毫米,棕色;雌蕊与花冠近等长;子房圆锥状,长3-4毫米,密被有柄腺体,花柱长2-2.5厘米,基部有同样的腺体,上部光滑;柱头膨大。
蒴果圆柱状,长2-2.5厘米,直径4-6毫米,弯曲,有腺毛。花期6月,果期8月。
打破碗花花与大火草 A. tomentosa 和野棉花A. vitifolia 极为相近。与这二种的区别主要在于叶的毛被特征方面。本种的叶背面有稀疏的毛,而其他二种的叶背面则均密被白色绒毛。本种的叶的...
该种近似黄刺玫(R. xanthina Lindl.),但该种小枝有皮刺和针刺;小叶片下面无毛,叶边锯齿较尖锐,花直径比较大,4-5.5厘米。可以区别。
引进栽培的赞比亚凤仙花I. usambarensisGrey-Wils., 它与该种主要区别是:叶狭卵形或长圆形至长圆状椭圆形,上面被疏柔毛,下面特别是沿中脉和侧脉毛较密,侧脉8-14对,边缘具细锯齿...
杜鹃花产于高海拔地区,喜凉爽湿润的气候,恶酷热干燥。要求富含腐殖质、疏松、湿润及pH在5.5-6.5之间的酸性土壤。部分种及园艺品种的适应性较强,耐干旱,瘠薄,土壤pH在7-8之间也能生长。但在粘重或通透性差的土壤上,生长不良。杜鹃花对光有一定要求,但不耐曝晒,夏秋应有落叶乔木或荫棚遮挡烈日,并经常以水喷洒地面。杜鹃花抽梢一般在春秋二季,以春梢为主。最适宜的生长温度为15-20℃,6月开花,杜鹃花耐修剪。一般在5月前进行修剪,所发新梢,当年均能形成花蕾,过晚则影响开花。
扦插繁殖是杜鹃花栽培中应用最多的繁殖方法,一般在5-6月份剪取健壮的半木质化的新枝,长约5-8厘米,剪除下部叶片,保留顶叶2-3片作插穗,插穗基部最好用吲哚丁酸或ABT生根粉等溶液浸蘸处理,然后扦插在疏松透气、富含腐植质的酸性土壤中,温度保持在20-25℃,遮阴并经常喷雾保湿,以促进萌发新根。
嫩枝繁殖是用劈接对于难以成活的名贵品种如西鹃等,先剪去嫩枝约3-4厘米作接穗,将基部用利刀削成楔形,用毛鹃作砧木,采用嫩枝劈接,然后置阴棚下用塑料薄膜绑扎,并用塑料袋将接穗和砧木一起罩住保湿。
播种为有性繁殖。由于自然杂交的结实率很低,一般都要进行人工授粉,以提高杜鹃的结实率,获得较多的种子。其主要做法是在杜鹃花盛开的时候,选择长势好,花色美的健壮母本,移至温室,每盆选留花朵大、开花早的花3-4朵,摘去雄蕊和花附近的新芽,使养分集中,待到花柱头上出现粘液时,即用新毛笔蘸取父本的花粉去涂几次就行了。授粉一周后,将花盆移至室外,加强水、肥管理,大概经过5-6个月的生长发育,到11-12月即可见到果实逐渐由青色变为褐色,种子就成熟了。随即将其采下,让其阴干,扬净,置于阴凉通风处。
杜鹃种子很细小,不宜长时间贮存,否则发芽率低。若是常绿杜鹃种子,即应随采随播,播在温室内的盆中;若是落叶杜鹃种子,则可放到明年春天播种。
播种的盆宜采用浅瓦盆,播种的泥土,可在背阳的山坡表面挖取带青苔的疏松表土,拣去石粒,最好用40%的福尔马林加100倍水的稀释液喷洒一次,进行消毒,再行晾干。也可放到蒸汽中蒸15-25分钟消毒,然后晒至半干即可待用。播种前,先将浅盆浇潮,在底层放入一层约2厘米的木炭屑,再铺上一层5-6厘米厚的消毒土,刮平,稍压实,然后均匀地将种子分格在上面,轻轻压一压,不可用喷壶喷水,最好采用浸盆坐水的方法。在上面盖一块玻璃,移至温室内。盆土表面干燥时,可雾状地喷些水,但不可喷得太多,经常保持盆土潮润就可以了。
播种后,一般经5-6星期即可发芽。在小苗长出2-3片真叶时,即可用小竹片轻轻夹出,分栽于另外的盆中,不要栽得太密,要稀些,栽好后用芦席等遮荫,不可让太阳直晒,也不可让雨水淋到。在苗幼嫩时,不要施肥,等到第二年小苗长到近10厘米高时,再开始浇施薄肥;一般第二年春末到早秋,可单株分栽。到第三年苗株长到20厘米高时,如果养护得好,就有少数株苗可以开出鲜花来。
杜鹃生长发育要求酸性土壤。由于北方土壤多偏碱性,因此盆土需用腐熟的松针叶土等腐植土混合配制。杜鹃的根系为须状细根,对肥料浓度及水质的要求严格,施肥时要遵循适时适量、薄肥勤施的原则。春季开花前为促使枝叶及花蕾生长,可每月追施一次磷肥。花后施1-2次氮磷为主的混合肥料。9-10月份孕蕾期施1-2次磷肥。在生长期、开花期肥水要求较多,冬季休眠、夏季生长缓慢时要控制肥水,以防烂根。杜鹃花喜湿润和凉爽的环境,北方气候干燥,应及时浇水并喷雾,以保持较高空气湿度。浇花水以矾肥水及雨水为好,如用常用水需加入少量硫酸亚铁及食醋。也可将西瓜或西红柿切成小块施入,对于改善土质及花朵质量也有良好效果。
为加速植株盛开,杜鹃常通过摘心来促发新枝,对于花朵簇拥、影响花形的可以提早疏蕾,这样不但使当年花大色鲜,也有利于植株来年生长开花。杜鹃萌发力强,枝条严重影响植株生长发育,降低其观赏性和商品性,因此需通过修枝来调整。修枝一般在春季花谢后及秋季进行,剪去枯枝、斜枝、徒长枝病虫枝及部分交叉枝,避免养分消耗,使整个植株开花丰满。
杜鹃在秋季进行花芽分化,通过冷藏和加温处理,可以人为控制花期。要使杜鹃提前开花,可将其移至温室培养,控温在20-25℃,并经常在枝叶上喷水,保持80%以上的相对湿度,这样经过一个半月即可开花。要使杜鹃延迟开花,可将形成花蕾的杜鹃,让其一直处于低温状态,保持温度2-4℃,盆干时浇水,夏秋移出室外,2周后即可开花。
发病前尤其是在抽梢展叶时可喷洒1︰1︰200的波尔多液,发现病叶及时摘除;发芽前可喷施0.3-0.5波美度石硫合剂或1︰1︰200的波尔多液2-3次,通常隔7-10天喷1次;发病后可喷洒65-80%代森锰锌500倍液或0.3-0.5波美度石硫合剂3-4次,隔7-10天喷1次。
叶斑病和褐斑病。于5-8月喷施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20%粉锈宁4000倍液、50%代森锰锌500倍液,隔10天喷1次,共喷7-8次,能有效地控制病害的发展。为防止叶片黄化,还可增施硫酸亚铁。
受害嫩枝叶片顶端布满稠密的白色或粉红色的螨质层,有时叶片产生螨瘿,多由蚜虫刺伤叶片感染引起。其防治方法:在清除病叶的同时,喷洒含硫酸铜的药剂;喷洒氧化乐果乳油或将呋喃丹直接放于盆内等方法都可防治蚜虫及其它刺口器的害虫。
症状:为害状成虫、若虫都群集在叶背面刺吸汁液,受害叶背面出现很象似被溅污的黑色粘稠物。这一特征易区别于其它刺吸害虫。整个受害叶背面呈锈黄色,正面形成很多苍白斑点,受害严重时斑点成片,以至全叶失绿,远看一片苍白,提前落叶,不再形成花芽。
防治方法:冬季彻底清除盆花、盆景园内周围的落叶、杂草。对茎干较粗并较粗糙的植株,涂刷白涂剂。 在越冬成虫出蛰活动到第一代若虫开始孵化的阶段,是药剂防治的最有利时机。可喷50%杀螟松1000倍液,或40%氧化乐果1000-1500倍液,或10-20%拟除虫菊酯类1000-2000倍液,每隔10-15天喷施1次,连续喷施2-3次。
症状:根上出现水渍状褐斑、软腐,后腐烂脱皮,木质部呈黑褐色,树皮逐渐呈灰白色,并会逐步蔓延,“进而扩大到树干整个皮层坏死,切断养分及水分的输导,使顶端嫩叶逐步干枯,并自上而下,枝叶萎蔫失水干枯,以致全株死亡。
防治方法:半知菌类镰孢霉属真菌存活在土壤中的植物残体上,数年内遇合适寄主仍有侵染力,凡碱性土壤、湿度大、温度偏高,均有利于病害的发展蔓延,故确诊后,应对死株及盆土及时处理。对邻近的植株可用0.1%高锰酸钾浸泡或淋洗全株,并用净水冲洗后再上盆,盆土可事先用70%托布津1000倍液喷浇。应注意改善场地通风,早晚增加光照,增施钾肥,提高抗病力。在每年5月份左右用200倍托布津涂抹主干,每7天至10天涂一次,连续三次,预防感染。
症状:主要吸取植株的汁液并使叶片出现灰白色斑点。严重时造成叶片转黄脱落。新梢生长差,树势减弱。发病规律在每年的6-8高温,干旱时危害尤为严重,但大雨及多雨天气则危害较轻。
防治方法:在冬季清除枯枝落叶以消灭约冬成虫,在3月开始发生危害时用10%天皇星乳油1000倍液,7051杀虫素(灭虫灵)3000倍液或哒嗪酮(速螨酮)1000倍液喷杀。
杜鹃枝繁叶茂,绮丽多姿,萌发力强,耐修剪,根桩奇特,是优良的盆景材料。园林中最宜在林缘、溪边、池畔及岩石旁成丛成片栽植,也可于疏林下散植,是花篱的良好材料,可经修剪培育成各种形态。在花季中绽放时即使杜鹃总是给人热闹而喧腾的感觉,而不是花季时,深绿色的叶片也很适合栽种在庭园中做为矮墙或屏障。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易危(VU)。
花岗岩和大理石 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石材, 无论是光泽还是质地, 都是不可多得 的好的石材。但是, 这两种石头毕竟是有不同的特点和特性, 在你心中,你更倾向于哪种石 头呢,是纹理好看的大理石, 还是质地坚硬的花岗岩?下面让小编带着你, 去了解这两种岩 石,认识 花岗岩和大理石的区别 ,让你心中有一个清晰明确的答案。 花岗岩和大理石的区别有哪些 花岗岩 和大理石都是比较畅销的石材, 被广泛应用于建筑中。 但是,这花岗岩和大理石 的区别还是能很好的在本质上分出来的。 像是花纹方面, 花岗岩的纹路呈斑点状, 大理石 的 纹路就呈现出彩色的花纹纹路, 特别漂亮。就岩石的硬度来讲,大理石是软石材, 花岗岩是 中硬石材。硬度方面,花岗岩略胜一筹。就岩石的种类来讲,大理石是变质岩,而花岗岩是 火成岩。此外,大理石的颜色多种多样,色彩斑斓,而花岗岩大多为灰色或白色。 花岗岩和大理石的价格分别是多少,差
后备式 在线互动式 在线式 UPS 主要分为两大类三种形式:一类是后备式,另一类是在线式,还有一种介于 两者之间的在 线互动式。 这是在线式 UPS 的原理图, 主要由整流器、 逆变器、静态转换开关和后备电池组成。 输出的交流电源是经过逆变器重新产生, 其电压、 波形频率由 UPS 本身控制, 具有稳压、 稳频、 净化和不间断等功能。 1、从工作原理上分 UPS 可分为后备式 (OFFLINE) 和在线式 (ONLINE) 两种。从 备用时间上则可分为标准型和长效型两种。从原理上看,在线式 UPS 同后备式 UPS 的主要区别在于, 后备式 UPS 在有市电时仅对市电进行稳压, 逆变器不工 作,处于等待状态,当市电异常时,后备式 UPS 会迅速切换到逆变状态,将电 池电能逆变成为交流电对负载继续供电,因此后备式 UPS 在由市电转逆工作时 会有一段转换时间,一般小于 10ms,而在线式 U
简介
少花鹤顶兰(Phaiu delavayi)是多年生、多次结实的具有克隆能力的地生兰科植物,是中国特有种。目前少花鹤顶兰开花物候、花寿命、繁殖成功等生物学特征尚不清楚,而这些资料是开展少花鹤顶兰进化和保护生物学研究的基础。利用2005-2007年四川黄龙沟少花鹤顶兰的调查数据,对少花鹤顶兰繁殖成功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黄龙沟少花鹤顶兰每个花序的平均花朵数为3(1-7)朵。叶和花的形态指标在年季间无显著变异。2005-2007年3年间的开花物候没有明显的差异,花期始于6月中旬,于7月底至8月初结束,持续约6-7周,80%-90%的花在7月初的开花高峰期开放,属花集中开放模式。花寿命与是否授粉密切相关,成功授粉的花寿命比没有授粉的花寿命短。少花鹤顶兰是自交亲和的,但其结实完全依赖于两种熊蜂的传粉,不存在自动自花授粉和无融合生殖现象。柱头可授性和花粉活力可维持15 d左右。繁殖成功率年季间的变化很大,并表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花粉移走率为18%-51%,自然结实率为10%-36%。繁殖成功下降的趋势可能与黄龙沟喷洒农药有关。
勒鹃花勒杜鹃
杜鹃,是中国十大名花之一,暮春开放时,正值杜鹃鸟来,故名杜鹃花。
杜鹃是深圳市的市花,我校的杜鹃也在热烈绽放。杜鹃花多殷红、嫩紫、粉红之色。花冠呈钟状或漏斗状,五裂。花瓣薄如细绢,恍若茜罗裁就;有些品种花面上部有斑斑细点,象是粉妆未匀而留下的点点脂痕。杜鹃一丛千朵,自地连梢,艳如云霞,火红欲燃。然而,它热烈却不失清逸,繁盛而不显臃肿,别具一种风韵。白居易称赞杜鹃说:“花中此物是西施”,倒也并非过誉。
少花系本系概述
少花系
Ser. Pauciflorae Harms
中国植物志>>第35(2)卷>>金缕梅科 Hamamelidaceae>>蜡瓣花属Corylopsis
系2. 少花系--Ser. Pauciflorae Harms l. c.
花序有花数朵,花瓣匙形,退化雄蕊简单,子房壁薄,蒴果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