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名称 | 上海百年室内设计:1843—1949 | 作 者 | 朱松伟 |
---|---|---|---|
首版时间 | 2021年3月 | 字 数 | 276千字 |
类 别 | 建筑史 |
1843年,上海开埠后,西方文化如潮涌般进入上海,在给上海带来冲击的同时,也为上海带来了机遇。本就处在正统文化边缘的上海,很快就适应了这种历史变革,学习西方是近代上海室内设计做出的第一反应。上海是一座“海纳百川”的城市,有冲击,就会有融合,务实求新的上海人在丰富多彩的异质文化面前,并不会一味盲从——选择、借鉴、融创最终成了上海人坚守的文化追求,室内设计也出现了新风格。当走向现代成为中华文明前行的必然时,上海人表现出更为积极的态度,追求现代、彰显个性在近代上海后期的室内设计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上海百年室内设计:1843—1949》就是在这样一种含隐的文化个性中展开研究。
通过研究,作者总结了近代上海室内设计所表现出的时代特征和取得的成就:(1)近代上海室内设计表现出文化多样、理念创新、发展敏锐、内涵复杂的时代特征。“文化多样”主要是基于文化认同所表现出的风格式样、空间类型多样。近代上海,东方与西方并存、传统与现代共进,各种各样的风格语言和空间类型存在于室内设计之中,构成了上海近代室内设计发展的首要特征。“理念创新”主要体现在设计理念、风格式样的创新,这主要是针对近代以前中国室内设计发展而言的。“发展敏锐”主要体现在文化发展和技术发展两个方面,文化发展的敏锐是相较同时期建筑设计而言,而技术上的敏锐主要是指通过技术、设备的推陈出新以积极应对时代潮流的发展。“内涵复杂”是基于近代上海室内设计的需求多样、形式复杂、理念复杂、类型复杂而提出的。此外,作者还指出近代上海室内设计所体现出的这些特征也是上海近代室内设计发展的高度概括,反映出了“海派”设计的渊源和内涵。
(2)近代上海室内设计所表现出的上述特征,决定着上海近代室内设计开始独立于建筑设计,朝着专业化发展。进而,作者又对近代上海室内设计的现代化进程展开探讨,指出在科学管理引导下,近代上海室内设计逐步走向现代化,并且已经出现了职业的室内设计师,佐证了室内设计发展的专业化事实。这也进一步说明上海近代室内设计独立于建筑设计,成为一门专业设计门类的客观事实,这对于中国室内设计发展史来说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代表着近代上海室内设计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
该书内容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是针对研究对象、时间线索、相关研究成果等的说明。
第二部分为第一章和第二章,内容主要是背景梳理和对象本体的深入研究。第一章“‘西风东渐’下的时代背景”从与室内设计密切相关的城市、文化、观念、技术四个方面展开,阐述影响近代上海室内设计发展的历史因素。第二章“上海近代室内设计”将近代上海室内设计分为三个阶段开展研究:酝酿阶段、起步阶段、快速发展至衰落阶段。每个阶段通过典型性案例的全面考察来直观展示近代上海室内设计的真实面貌,阐述其时代特点,并总结不同阶段所展现出的规律特征。
第三部分为第三章和第四章,内容主要是对近代上海室内设计发展过程中特征明显的要素进行分类研究,涵盖空间要素和风格要素两个方面。第三章“近代上海建筑内部空间特征”是对近代上海室内设计的室内空间类型展开深入研究,从文化、价值观念的角度来论述室内空间所反映出的时代特点。第四章“近代上海室内设计风格流变”是在隐含的时间线索中,对近代上海室内设计文化发展进行深入探讨。
第四部分是第五章、第六章和结论,是“总结”部分。通过全书研究,总结出上海近代室内设计所表现出的时代特征,并引申出近代上海室内设计发展所取得的突出成就。
这个可以去实地考察下,别人说的不一定是好的,还是自己去了解好一点。
十芳殿设计师精英联盟汇集国内外百余位资深建筑及室内设计师、园艺及软装设计师。联盟以“引领创意生活,缔造艺术典范”为口号,全面整合国内外及长三角地区的家居创意设计师资源,积极构建属于设计师自己的创业舞台...
一百多平方米的划算是三代同堂的户型的了啊,是非常大的,简欧风格是非常合适的,因为老人家可能不大喜欢这种太奢华的风格,那么简欧风格就是很好的了,低调华丽 1客厅的装修的话可以考虑使用一些洞石的电视背景墙...
绪论 |
||
第一章 “西风东渐”下的时代背景 |
第二章 上海近代室内设计 |
第三章 近代上海建筑内部空间特征 |
第一节 都市崛起与近代上海室内设计 第二节 文化发展与近代上海室内设计 第三节 观念转变与近代上海室内设计 第四节 技术革新对近代上海室内设计的影响 |
第一节 酝酿阶段(开埠至20世纪初) 第二节 起步阶段(20世纪初至20世纪20年代) 第三节 快速发展至衰落阶段(20世纪20年代后) |
第一节 中式传统建筑空间 第二节 西式复古建筑空间 第三节 功能为主的建筑内部空间 第四节 地域特色建筑空间 |
第四章 近代上海室内设计风格流变 |
第五章 近代上海室内设计时代特征 |
第六章 近代上海室内设计的现代化进程 |
第一节 延续的中式风格 第二节 “拿来”的西式复古风格 第三节 “摩登”风潮中的现代风格 第四节 “中西合璧”的海派风格 |
第一节 文化认同下的多样性 第二节 文化理念的创新性 第三节 文化发展的敏锐性 第四节 复杂的设计内涵 |
第一节 科学管理的促进作用 第二节 室内设计的专业化 |
结语/参考文献 |
书名 |
出版时间 |
出版社 |
ISBN |
---|---|---|---|
《上海百年室内设计:1843—1949》 |
2021年3月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978-7-5203-8138-3 |
朱松伟,1982年生,河南开封人,毕业于上海大学美术学院,获设计艺术学博士学位,就职于浙江万里学院设计艺术与建筑学院;主要研究领域为室内外环境艺术设计理论及实践。 2100433B
上海 1917 室内设计合同 (设计一部) 甲方: 住所地:
上海居室室内设计合同——委托方:(甲方)XX 承接方:(乙方)XX 甲方委托乙方承担甲方居室室内装饰设计,经双方协商一致,签定本合同。 第一条 工程项目的地点、规模和设计内容。 工程项目的地点:XX 工程项目的规模:(使用面积)XX ...
《西方百年室内设计(1850:1950)》关注千年历史长河里的一段百年时光,这段跨越世纪的近代岁月书写着工业文明给人们带来的种种挛化和遭遇,值得我们回顾和反思。从19世纪中叶以来,工业技术的发展迅速改变了城市的面貌和人们的生活方式,这种转变不可阻挡地形成了复古保守势力和代表新兴生产力的进步思想之间的激烈交锋,并且首先在敏感的艺术和设计领域里体现出来。在这个动荡的百年里,艺术思潮和设计运动纷纷涌现,室内因其整合了各种艺术形式而成为时代先锋们的最佳试验田。
左琰,同济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副教授、博士,中国室内设计学会理事。1991年同济大学建筑系首届室内设计专业毕业,后留校长期从事室内设计、建筑设计的教学以及室内工程实践,担任《室内设计与装修》专栏主持十多年,发表论文40余篇,2002—2004年获德国学术交流中心(DAAD)资助赴德留学,著有《德国柏林工业建筑遗产的保护与再生》等。2100433B
人民网上海6月1日电(记者沈文敏)今天,位于上海虹口区海南路84号、四川北路街道一地块的百年建筑顺利完成“自动”转圈平移工程。
该建筑建于1920-1930年,至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该百年建筑是一幢老式花园住宅建筑,为独栋三层砖木建筑。经过近百年岁月沧桑,建筑原貌已难以辨别,主要特征体现在折坡式屋面、清水红砖外墙配以砖雕花饰、立面连续券柱式外廊等。房屋原有建筑面积为587平方米,加建部分建筑面积为109平方米,房屋平面形式近似呈矩形,房屋南北方向总宽13.60米,东西方向总长12.80米,房屋总高约14.71米。
此次平移首先整体向西南平移18米,顺时针转身89.6度,然后再向西南平移7米,并顶升0.5米,最后向西南平移21.45米,最后向东南平移6.872米,在整个上海保护建筑平移步骤多,平移难度大,可以说此次百年建筑平移是目前上海老建筑平移工程中移位路线最复杂的工程。同时,该建筑物新址与原址均位于设计地下室基坑范围内,保留建筑移至新址后,保留建筑下需开挖地下四层地下室结构,这给城市更新与老建筑保留提供了新的思路。
承担保护建筑平移施工的上海建工一建集团采用最新先进技术,平移百年经典建筑,成为保护建筑平移的领跑者。在保护建筑平移施工前,先对原建筑进行加固,再施工筏板,脱换梁,设置平移导轨等工作,平移过程中采用PLC同步顶推控制系统。
传统的保护建筑平移,往往采用设置混凝土墩子作为千斤顶的后背支撑,由于千斤顶的行程限制,每次行程结束后,需安装型钢顶铁作为另一次顶升行程的开始,这种传统工艺的平移往往是速度慢、风险高、施工工序多,同时需安排大量劳动力在现场施工。
此次承担百年建筑平移最大的亮点是,采用自主研发的房屋自动平移装置,满足了百年建筑平移要求,提升了平移速度,减小了施工风险。房屋自动平移装置,使得房屋平移过程变成一个全自动的平移过程,提高了平移的速度,将传统平移的速度提高了10倍,让保护建筑从“走起来”到“跑起来”。其最大优势是通过自动平移装置,降低了人工成本,每次平移每根顶推位置需配备5个工人,5根滑道,每天节约人工25人,同时降低了施工由于安装顶铁造成的施工风险。在平移过程中,项目部结合BIM技术及信息化施工,建立三维模型,对房屋的平移路线进行模拟,整个平移过程中采用全视频监控,将整个平移过程记录下来。
据悉,采用房屋自动平移装置在国内保护建筑平移中尚属首次,也是上海建工一建集团实施百年建筑平移的一项专有技术。
作者:沈文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