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 名 | 上海百年建筑史 伍江 著 同济大学出版社 9787560838953 | 作 者 | 伍江著 |
---|---|---|---|
出版社 | 同济大学出版社 | 定 价 | 55.8 元 |
ISBN | 9787560838953 |
《上海百年建筑史》是同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伍江著
我也是上海的,对于这个店,我还是很了解的哟。 好百年上海店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东方路与蓝村路的交汇处,交通便利,迎门便是新开通的环线轨道交通四号线蓝村路站站口,是在上海这座繁华的“曼哈顿之城”中的一处典...
A 好百年家居(高境店) 地址: 上海市宝山区殷高西路700号 B 好百年家居停车场 地址: ...
上海好百年家具店位置如下: 好百年家居(高境店) 地址:上海市宝山区殷高西路700号 好百年建材家居广场(殷高西路店)停车场-出入口 地址:上海市宝山区 好百年建材家居广场(殷高西路店)停车场-出入口...
天津市庆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庆达投资)董事长孙太利是第十一届、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民建天津副主委.九年来,他尽心尽力履行全国政协委员的职责,提交了89件提案.对于建筑行业存在的种种乱象该如何治理?实现百年建筑绿色发展的路径在哪儿?民营资本怎样在养老产业中发挥作用?带着这些问题,《国际融资》记者专程采访了他,请他一一道来
拍摄上海百年优秀历史建筑照片 71、圆明园路 185 号: 兰心大楼 兰心大楼建造在上海最早的剧场--兰心戏院旧址上,现今 的圆明园路 185 号。上海兰心戏院是近代外国人在华设立较 早的戏院制一。 1866 年由上海运动事业基金董事会投资在上 海香港路与圆明园路转角处(今圆明园路 185号)建造,为 木结构, 设施简陋, 作为上海 “大英爱美剧社” 的演出场所。 1871年 3 月 2 日,场所不幸被大火焚毁。 1872 年,在旧址 上重建一幢豪华型的、砖木结构的兰心戏院,西上海最早的 近代西洋风格的剧院建筑。 1930年,戏院因年久失修被拆除。 1931年老兰心戏院迁址于蒲石路迈尔西爱路口 (今长乐路茂 名南路路口)。 1930 年在圆明园路 185 号上建造兰心大楼, 1931 年竣 工,当时国民政府外交部驻沪办事处就设在此处。大楼坐西 朝东,七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占地面积 1326平
本书对近代上海各时期的建筑技术发展、建筑师及其建筑设计思想和建筑中表现出的风格特征进行了全面的考察和论证,并将其置于世界近代建筑史的大背景与上海近代史的大环境中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研究,其目的是试图展示一部较为完整,较为全面,也较为系统的上海近代建筑史,可供建筑、规划和历史研究人员及广大建筑爱好者阅读参考。
第一章 开埠初始
第一节 开埠前的上海
从上海浦到上海县/上海县城/开埠前上海地方文化的特点及其在建筑中的反映
第二节 开辟租界
《土地章程》的订立/早期租界的划定/最初的西式建筑
第三节 两种建筑文化的碰撞
中西建筑文化相遇/最初的融合
第二章 近代都市的初步形成(1850-1890)
第一节 租界的迅速膨胀
人口与经济/租界扩展
第二节 建筑市场的初步形成
房地产业的兴起与里弄住宅的开端/近代建筑业的形成
第三节 近代市政与市政管理体制的建立
租界市政建设的现代化/租界市政管理体制的建立/华界市政建设的近代化
第四节 早期建筑与建筑设计
教堂:西方建筑学的早期舞台/西方正统建筑师的出现
第三章 近代建筑业的迅速发展(1890-1919)
第一节 建筑类型的发展与建筑技术的进步
建筑类型的发展/建筑技术的进步
第二节 各类建造活动和重要建筑师
官方建筑/商业建筑/娱乐建筑/其他公共建筑/居住建筑/重要建筑师或设计机构
第四章 近代建筑的鼎盛与衰落(1920-1949)
第一节 建筑业极度繁荣的基础
城市经济的迅速发展/房地产业高涨/新技术的普遍应用/建筑技术力量的壮大
第二节 主要建造活动
外滩的大规模改建/在这一次大规模改建活动中值得注意的几个现象/高层建筑迅猛发展/各类建筑的大量建造
第三节 重要外籍建筑师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最大的设计机构——公和洋行/新风格的先锋——邬达克/其他重要建筑师与设计机构
第四节 中国建筑师队伍的形成与成熟
近代上海中国建筑师队伍的起源/重要建筑师/建筑组织与学术活动/建筑教育
第五节 城市规划
上海市市中心区域计划与大上海计划/日占期间的“上海都市建设计划”/大上海都市计划
第六节 20世纪40年代——上海近代建筑的尾声
日军侵占/孤岛繁荣/尾声
第五章 近代上海建筑设计思潮与建筑特征
第一节 近代上海建筑中所反映的设计思潮
西方学院派思潮/现代式样与现代建筑/中国古典复兴与折衷主义
第二节 近代上海地方建筑特征
注重功利,追求时尚/中西合璧,兼容并蓄
主要参考文献
第一版后记
第二版后记2100433B
伍江,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毕业于同济大学建筑学专业,先后获学士、硕士、博士学位。1993-1994年作为访问学者在香港大学访问、讲学,1996-1997年作为高级访问学者在美国哈佛大学访问、讲学,长期在城市与建筑历史领域和上海近代城市与建筑的历史及其保护利用领域从事教学和研究,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多部。2003年起任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局副局长、上海市城市雕塑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上海市地名管理办公室主任,现兼任中国建筑学会理事、上海市建筑学会副理事长、中国雕塑学会特邀理事、全国城市雕塑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