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水电站勘测设计技术标准 | 外文名 | technical standard for investigation and design |
---|---|---|---|
学 科 | 电力工程 | 领 域 | 能源 |
范 围 | 水电站 | 目 的 | 指导水电站勘测设计工作 |
1949年以前,中国的水利水电建设十分落后,没有制订过水利水电勘测设计技术标准。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随着水利水电建设事业的发展,有关技术标准也逐步增多起来。20世纪50年代,在水利水电勘测设计工作中,主要是套用或借鉴苏联等国的技术标准;与此同时,当时的燃料工业部(后来为电力工业部)和水利部先后颁发了《测量规范试行草案》、《水文资料整编办法》、《钻探技术保安试行规程》和《大中型水力发电站初步设计和技术设计编制规程》等专业技术标准。自1960年至1966年,水利电力部水利水电建设总局先后举办了一批勘测设计规范的研究班,提出了一批研究班定稿的规范,除《水工隧洞设计规范》经水利电力部正式批准试行外,其余十多本规范(研究班定稿)虽未经审批颁发,但在勘测设计工作中己被广泛使用,实际上已部分地起到了技术标准的作用。1972年水利电力部根据原国家建委的要求,由水利电力部科学研究所设计管理室代部组织技术标准的制订和审查工作。1978~1979年,SD112-78《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设计标准(山区、丘陵区)》、SDJ14-78《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SDJ21-78《混凝土重力坝设计规范》和SDJ10-78《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等十余本重要的勘测设计规范经水电部审批后,第一次在全国颁发试行。1984年,GBJ71-84《小型水力发电站设计规范》经国家建委审批颁发,这是中国第一本水利水电勘测设计方面的国家标准。1979年以后,标准化工作发展很快。据1990年底统计,已颁发的部标准中,计有规程规范50多本,定额10多本,已初步形成了水利水电勘测设计技术标准的骨架 。
为了加强水利水电勘测设计行业管理,健全和完善技术立法工作,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于1988年制定了《水利水电勘测设计技术标准体系》(以下简称《技术标准体系》),并于同年9月经能源部和水利部批复同意。在《技术标准体系》中,共列出了127本技术标准。这些标准主要适用于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对于小型水利水电工程,在《技术标准体系》中只列出了主要的技术标准。在上述标准中,按专业划分,计有:行业通用标准14本;规划17本;勘测15本;水工24本;机电31本;施工14本;定额12本。《技术标准体系》较全面地覆盖了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的各主要专业,今后将根据技术的发展、工程建设实践经验的积累和勘测设计工作的需要,及时进行修订。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拟于1995年基本完成上述技术标准的制订和修订工作 。
水电站勘测设计技术标准是指对于水电站勘测设计工作中各设计阶段的工作程序、内容和深度,建筑物和设备的安全、设计原则等以条文形式作出的统一规定。制定勘测设计技术标准的目的是为了指导水利水电勘测设计工作的正常进行,以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经济效益。制定技术标准时要以水利水电工程勘测、规划、设计、施工、安装和运行等方面的实践经验和科学技术成果为基础,并经有关方面协调同意,以期达到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技术标准需经公认的机构批准,以特定的形式发布 。
这个要写的应该是比较详细的。内容方面是挺多的。最主要的要写明他的设计。框架和构造。所用材料的标号特别是钢筋水泥的标号。和质量问题,这都是最关键的。还有就是施工单位的资格证。所用的工期。以及质量的监督问...
水库正常蓄水位海拔:1200米发电最低运行水位海拔:1155米总库容:58亿立方米;调节库容:33.7亿立方米;电站装机容量:3300兆瓦(6台550兆瓦的混流式水轮发电机组)平均发电量:170亿千瓦...
资产评估方法主要有收益现值法、重置成本法、现行市价法和清算价格法。使用收益法的前提条件是:l 要能够确定和量化资产的未来获利能力、净利润或净现金流量;l 能够确定资产合理的折现率。对于收益可以量化的机...
迄今为止,尚无国际通用的水利水电勘测设计技术标准,世界各国在这方面的做法也各有不同。迄今美国尚无全国通用的技术标准,而只有各部门和地方(州)制订的技术标准,其中著名的有美国垦务局的一系列标准和规范,如“混凝土重力坝设计准则”(1976年)和“混凝土拱坝设计准则”(1976年)等,在国际上广泛流传,影响很大。美国陆军工程师团则以“手册”形式出现,以部队命令批准执行,实际上已属于技术标准范畴。苏联则有国家标准和部标准等,如“建筑法规”中的有关篇章就是经苏联国家基本建设委员会批准的全苏技术标准;苏联动力和电气化部及莫斯科水工建筑物设计总院等也相应地颁发有关技术标准,日本的全国性技术标准由政府有关机构(省)和权威性学术团体颁发,如日本大坝委员会曾于1978年颁发了经过修订的“大坝设计标准”。法国则役有制订过水利水电工程勘测设计技术标准 。
国际上对技术标准尚无统一的分类办法。这里只介绍中国现行的分类办法。 技术标准根据其适用范围一般可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部标准)、地方(省、自治区、直辖市)标准和企业标准。国家标准是指需要在全国范围内统一的技术要求,由国家授权的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现为建设部)组织制定、审批和发布。行业标准是对没有国家标准而又需要在全国某个行业范围内统一的技术要求制定的标准,由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电力工业部和水利部)组织制定、审批和发布,并报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建设部)备案,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则分别由地方和企业制定,并分别在该地区和企业内适用。迄今在水利水电勘测设计技术标准方面,还没有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
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按其执行的严格程度可分为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地方标准在本地区内是强制性标准。国家鼓励企业自愿采用推荐性标准 。
(1)协调性要求。表现在两个方面:编写标准首先要符合国家的方针、政策、法令和法规;其次在标准体系内部要协调,即下级标准要服从上级标准,不得与上级标准相抵触,同级标准之间也要协调一致。
(2)准确性、简明性要求。准确性要求指的是标准编写时要逻辑性强、语气肯定,防止产生歧义,措词要准确、统一。简明性指的是标准中所用的语言要简单、明了、通俗易懂;编写时要突出主题。
(3)正确性要求。标准中所作的规定只能是经过严格的科学验证、精确的数学计算、并以现代科学技术的综合成果和先进经验为基础而取得的。标准中的规定必须正确可靠,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标准在技术上是先进的,经济上是合理的。
(4)统一性要求。同一标准中所用的术语、符号、代号前后要统一;各标准之间也要统一。
(5)规范性要求。指的是标准的编排格式和细则,包括标准的构成、内容编排、层次划分及其编号等均要做到规范化 。2100433B
水利水电勘测设计技术标准工作,在水利部的关怀下,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具体组织和领导、水利水电勘测设计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取得了很大成绩,以下分三个部分向大会汇报。一、水利水电勘测设计技术标准工作概况
思林水电站的勘测设计始于20世纪70年代。贵阳院于1984年3月提出《乌江干流补充规划思林梯级工程地质报告》,1986年7月提出《乌江构皮滩至思南河段开发规划报告》。
1987年元月贵阳院开始思林水电站可行性研究工作,于1990年7月提交《思林水电站可行性研究报告》(相当于预可研报告)。
1991年元月贵阳院开始思林水电站初步设计工作。1994年12月完成《乌江思林水电站初步设计报告》,并根据水规字(1994)0006号文《关于调整水电工程设计阶段的通知》,将报告改为《乌江思林水电站可行性研究报告》。
1995年5月13-17日,水电总院会同贵州省计委主持召开了乌江思林水电站可行性研究报告(等同原初步设计报告)审查会议,并通过了审查。
2001年9月,乌开司委托贵阳院编制思林水电站可行性研究报告复核工作大纲。贵阳院于2001年11月提交《乌江思林水电站可行性研究报告复核工作大纲》,并根据乌开司要求,于2002年8月开始思林水电站可行性研究报告修编工作。
二、主要设计负责人
贵阳院于2002年8月成立思林水电站勘测设计项目部,韦晓明任项目经理,吕军任设总。2003年4月,李宇任项目副经理,2003年12月,徐光祥任项目副经理。2004年8月,吕军任项目经理,2005年1月,罗光其、张超杰任项目副经理,金诚任项目设总。2007年11月,金诚任项目经理,龙起煌任项目设总。
三、可研修编阶段主要工作内容
1、水库实物指标全面复核;
2、延长径流系列;1991年-1999年;
3、分析受构皮滩水电站水库调蓄影响下的思林水电站设计洪水;
4、编制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
5、根据近年来颁发的设计规范和机电设备制造水平,对水工、施工、机电等设计内容进行布置优化、结构复核以及设备选型;
6、根据编制年的政策和价格水平进行设计概算重编。
2003年11月,贵阳院编制了《乌江思林水电站工程项目建议书》,2004年4月,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对项目建议书进行了评估。贵州省发改委和乌开司申报了《乌江思林水电站工程项目建议书》。
2005年5月,贵阳院编制完成了《乌江思林水电站"三通一平"等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同月通过了贵州省环境工程评估中心组织的审查。
2005年5月,贵阳院编制完成了《乌江思林水电站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并通过了水电总院组织的技术评审。
2005年6月,贵阳院编制完成了《乌江思林水电站环境影响复核报告书》,同月通过国家环保总局环境工程评估中心组织的技术评审。
建设征地及移民安置规划设计工作从2003年7月开始,历经实物指标调查、移民安置规划、征求意见后修改和可研报告审查后修改4个阶段的工作,于2005年8月完成《思林水电站建设征地及移民安置规划设计报告书》(审定本)。
2005年6月,贵阳院完成了《乌江思林水电站可行性研究修编报告》,同年7月29日至8月1日,水电总院在贵阳主持召开了乌江思林水电站可行性研究修编报告审查会,并通过审查。
2006年10月,国家发改委以发改能源(2006)2263号文同意建设乌江思林水电站,工程正式开工。大坝碾压混凝土于2006年11月开始浇筑。
四、可研修编阶段主要成果
1、设计洪水成果的确定
考虑了构皮滩水电站的调蓄作用,校核洪水标准(P=0.02%)洪水由35400立方米/秒减少为33700立方米/秒,设计洪水标准(P=0.20%)洪水由27900立方米/秒减少为26600立方米/秒。
据此,拟定了7个表孔(孔口尺寸13米×21.50米,堰顶高程418.50米)、1个底孔的泄洪方案与可研阶段7个表孔(孔口尺寸15米×20米,堰顶高程420米)、2个底孔方案进行比较,并结合通航建筑物轴线位置调整,最终选定7个表孔、1个底孔方案为泄水建筑物的孔口布置方案。
2、取消尾水调压室
经过调节保证计算论证取消了尾水调压室,尾水系统采用1洞1机的布置方式。根据水力学模型试验成果,戽式消力池消能较充分,池后水流稳定,确定尾水出口紧靠戽式消力池出口外侧布置的方案。同时鉴于一、二号机组尾水隧洞相对较长,为满足机组尾水管真空度要求,加大了一、二号机组尾水隧洞的断面尺寸。
3、通航建筑物中心线外移
结合溢流前缘宽度的缩窄,将通航建筑物中心线外移34米,通航线路长951.80米,缩短了144.84米,边坡高度由原设计200米降低至170米,减少了边坡开挖及支护工程量。通航建筑物塔楼段根据布置较原方案上移149米,基础布置于T1y2-2,基础及边坡稳定条件有明显改善。
五、施工设计优化
施工图设计阶段,根据开挖揭露的地质情况和设备招标情况,贵阳院进一步开展设计优化工作:
1、根据左、右导流洞开挖揭露的地质条件,通过大量水力学分析和结构复核工作,部分洞段改全断面混凝土衬砌为混凝土+喷混凝土联合衬砌,为2005年11月工程截流提供了技术保障,同时节约投资约5000万元;
2、根据大坝建基面物探成果和岩体物理力学指标复核,通过坝体稳定和应力计算复核,水力学模型试验验证,大坝建基面平均抬高5米。
3、根据水轮机组招标情况,进一步复核调节保证计算后,一至三号机引水隧洞调整为空间交叉布置。
内容简介
《黄河龙羊峡水电站勘测设计重点技术问题总结(第2卷)》是黄河龙羊峡水电站勘测设计重点技术问题总结的第二卷,全书共十三篇,涉及勘测、地质、规划、水工、施工、水库运行、监测等专业。《黄河龙羊峡水电站勘测设计重点技术问题总结(第2卷)》结合龙羊峡水电站的工程实践,准确反映了龙羊峡水电站的设计水平和工程特色,对我国水电建设有着极其重要的借鉴作用。 《黄河龙羊峡水电站勘测设计重点技术问题总结(第2卷)》适合水利水电勘测、设计技术人员阅读,也可供水利水电科研人员、相关专业大中专师生参考。2100433B
2006年4月四川省发改委主持对《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审查并通过。
鉴于深厚覆盖层上建坝的技术难度和复杂性,在初步设计阶段先后4次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对沥青砼心墙坝、砼面板坝方案是否成立和方案可靠性进行咨询:
一、2006年5月26~27日,邀请蒋国澄等专家就面板坝方案是否成立进行咨询;
二、2006年8月15日,邀请关志诚等专家就面板坝方案是否成立,以及方案可靠性等问题进行咨询;
三、2006年10月6~7日,邀请蒋国澄、赵增凯、关志诚等专家就心墙坝、面板坝方案中有关基础处理、泄水建筑物布置等技术问题进行咨询;
四、2006年10月12~15日,邀请水规总院、成勘院、西北院、昆明院及挪威NC公司等国内外专家,对斜卡水电站初步设计阶段首部枢纽总体布置方案进行咨询;
通过专家咨询、工程类比和初设阶段所进行的大量勘探、试验、设计计算工作,斜卡水电站初步设计报告于2006年12月编制完成,并于2007年2月1日通过了四川省工程咨询研究院组织专家进行的评审,随即斜卡水电站开始进入施工准备。
五、2009年3月项目正式核准开工建设,过程出现的工程问题,通过参建各方的积极努力,困难被逐一解决。
六、工程于2014 年8月20日下闸蓄水,三台机组分别于9月3--5日完成72小时试运行,7日正式并入四川电网投入商业运行,目前工程运行状态良好。
国内外一些覆盖层上100m级面板坝
工程名 | 国家 | 建成年代 | 坝高(m) | 保留覆盖层厚度(m) | 覆盖层特性 |
那兰 | 中国-云南 | 2005.12 | 108.7 | 24.3 | 砂砾石 |
察汗乌苏 | 中国-新疆 | 2008 | 110 | 46.7 | 块碎石 |
九甸峡 | 中国-甘肃 | 2008 | 136.5 | 52 | 砂卵石 |
圣塔扬纳 (Santa Junan) | 智利 | 1995 | 106 | 30 | 砂砾石 |
斜卡 | 中国-四川 | 2014.9 | 106.0 | 70 | 块(漂)碎(卵)砾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