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 名 | 隧道通风与火灾排烟理论基础及应用 | 作 者 | 阳东,蒋亚强,李乐 |
---|---|---|---|
出版社 |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ISBN | 9787112218059 |
第1章 绪论
1.1 隧道的类型
1.2 隧道通风换气的必要性
1.3 隧道火灾的危害与特殊性
1.4 隧道火灾排烟主要设计标准及面临的新挑战
1.4.1 常用设计标准简介
1.4.2 面临的新挑战与新问题
1.5 本书章节安排
本章参考文献
第2章 隧道通风与火灾排烟中的基本概念
2.1 通风与排烟方式
2.1.1 机械通风
2.1.2 纵向排烟
2.1.3 利用横向通风系统排烟
2.1.4 集中排烟
2.1.5 自然排烟
2.1.6 组合式排烟
2.2 日常运营通风需风量
2.3 烟气生成量
2.3.1 无强迫气流作用的羽流卷吸
2.3.2 水平强迫气流作用下的羽流卷吸
2.3.3 烟气层界面的卷吸
2.4 排烟量
2.5 通风排烟动力
2.5.1 热压
2.5.2 交通风
2.5.3 机械通风与排烟设备
2.6 隧道烟气层高度
2.7 气流阻力
2.8 排烟效率与排热效率
本章参考文献
第3章 隧道通风排烟的实验与数值模拟方法
3.1 实验方法
3.1.1 模型实验
3.1.2 全尺寸实验
3.1.3 结合图像处理的盐水实验
3.2 数值模拟方法
3.2.1 场模拟
3.2.2 网络模拟
3.2.3 场-网复合模拟
本章参考文献
第4章 隧道火灾烟气蔓延与层化特性
4.1 隧道火灾烟气的发展阶段
4.2 隧道烟气顶棚射流蔓延速度
4.2.1 预测模型
4.2.2 实验设置
4.2.3 实验结果
4.3 强迫气流作用下火灾烟气水平输运特性
4.3.1 实验设置
4.3.2 烟气的水平流速
4.3.3 烟气水平流动速度随排烟速率的变化
4.4 强迫气流作用下火灾烟气竖向分层特性
4.4.1 浮力与惯性力无量纲化
4.4.2 实验设置
4.4.3 烟气流场形态
4.4.4 速度剪切强度
4.4.5 温度分层特性
4.4.6 流场形态与Fr和Ri的关系
本章参考文献
第5章 隧道火灾毒性气体生成与输运特性
5.1 隧道火灾的毒性气体生成量
5.2 火灾早期顶棚射流中CO传播特性
5.2.1 实验设置
5.2.2 实验结果
5.3 CO水平输运的动态特性
5.3.1 理论预测模型
5.3.2 实验设置
5.3.3 CO浓度随时问变化曲线
5.3.4 不同纵向位置CO浓度增长函数
5.4 CO体积浓度纵向分布特性
5.4.1 实验设置
5.4.2 实验结果
5.5 CO体积浓度竖向分布特性
5.5.1 理论分析
5.5.2 实验设置
5.5.3 无纵向强迫气流作用时CO浓度与温升的竖向分布特性
5.5.4 纵向强迫气流作用下CO浓度与温升的竖向分布特性
5.5.5 壁面换热的影响
本章参考文献
第6章 隧道自然通风与自然排烟理论
6.1 倾斜隧道的自然排烟
6.1.1 自然排烟临界风速形成条件的理论分析
6.1.2 盐水实验
6.2 隧道通风竖井的作用
6.3 竖井自然通风量
6.4 火灾工况下竖井自然排烟量
6.4.1 竖井下方无吸穿时的自然排烟量
6.4.2 竖井尺寸与自然排烟速度优化
6.5 纵向通风与多竖井组合排烟的简化分析
6.5.1 流动模式分析
6.5.2 理论分析结果
6.6 纵向通风与多竖井组合排烟的数值模拟
6.6.1 模拟设置
6.6.2 模拟结果
6.7 纵向通风与自然排烟组合模式的设计方法
6.7.1 设计计算公式
6.7.2 数值模拟验证
本章参考文献
第7章 水下隧道通风排烟方式分析与集中排烟优化
7.1 水下隧道的施工方式与结构形式
7.1.1 钻爆法
7.1.2 盾构法
7.1.3 沉管法
7.2 水下隧道的通风与防排烟方式
7.3 顶部集中排烟效率
7.3.1 实验设置
7.3.2 实验结果
7.4 沉管隧道侧壁集中排烟全尺寸实验
7.4.1 实验设置
7.4.2 排烟强迫气流作用下的火源功率
7.4.3 烟气控制效果与排热效率
7.5 沉管隧道排烟口优化
7.5.1 模拟设置
7.5.2 排热效率
7.5.3 排烟口设置的正交优化
本章参考文献
第8章 城市交通环廊隧道火灾排烟模式与实验研究
8.1 城市交通环廊隧道排烟模式及技术要点
8.1.1 横向排烟技术要点
8.1.2 纵向排烟技术要点
8.2 城市交通环廊隧道纵向排烟与横向排烟效果
8.2.1 实验设置
8.2.2 纵向排烟实验结果
8.2.3 横向排烟实验结果
8.2.4 纵向与横向排烟的利弊分析
8.3 城市环廊隧道集中排烟全尺寸实验
8.3.1 隧道概况
8.3.2 防排烟模式
8.3.3 实验设置
8.3.4 烟气蔓延范围
8.3.5 纵向气流速度
8.3.6 烟气层厚度
8.3.7 烟气温度纵向分布与最高温升
本章参考文献
第9章 城市交通环廊隧道通风排烟设计方法
9.1 城市交通环廊隧道抽象结构与排烟路径规划
9.2 环状通风网络向枝状通风网络的转变
9.3 城市交通环廊隧道纵向排烟系统设计方法
9.3.1 全射流风机纵向排烟系统设计方法
9.3.2 射流风机诱导通风与集中排烟组合系统的设计方法
9.4 设计预期值与CFD模拟的对比
9.4.1 设计案例及预期结果
9.4.2 模拟设置
9.4.3 模拟结果
本章参考文献 2100433B
本书是作者自己多年的科学研究工作的经验总结。全书具有可读性强、内容新颖、学术价值高的特点。对隧道施工的安全性有极强的理论指导性,是该领域不可多得的一本专著。
全书内容主要共包括:隧道通风与火灾排烟中的基本概念,隧道通风排烟的实验与数值模拟方法,隧道火灾烟气蔓延与层化特性,隧道火灾毒性气体生成与运输特性,隧道自然通风与自然排烟理论,水下隧道通风排烟方式分析与集中排烟的优化,城市交通环廊隧道火灾排烟模式与实验研究,城市交通环廊隧道通风排烟设计方法。
本书适合隧道领域的广大科研工作者和与此相关专业的高校师生阅读使用。
事后排烟是什么概念?火灾后还排什么烟。 ?
通风机 一般是100kw的空压机 25m提供动力风筒布 通风用的管道设备 是塑制的带拉链排风机 若是通风距离过长 可在风筒布中间加设排风机
稀释洞内污染空气,增加洞内新空气数量,减少有害物质浓度和增加能见度。
针对排烟风道的排烟口断面的特殊性,有必要对其结构形式进行研究,以确定合适的结构形式,从而减少排烟风道的沿程压力损失。文章依托国内某沉管隧道,运用数值模拟软件AnsysFluent对排烟风道的沿程阻力进行计算,以期在不影响总体结构安全的情况下,对排烟口的形状进行适当的优化,从而提高排烟通道的排烟效率。
现代隧道施工中,为了稀释和排出岩体涌出的有害气体、爆破产生的炮烟和粉尘,保持良好的空气条件,必须对开挖工作面进行通风。如何充分利用现有条件,通过计算使通风效果达到最佳、成本降到最低呢?这就需要对通风方式进行合理的选择。
书名:制冷与空气调节技术:理论基础及工程应用
图书编号:1240328
出版社: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
定价:48.0
ISBN:754270503
作者:卢士勋
出版日期:2005-02-01
版次:1
开本:16开
《风资源与微观选址:理论基础与工程应用》涵盖从风资源工程学、风数据分析到风能气象学等与风资源技术相关的几乎全部知识领域,并与国际前沿接轨。作者从事这方面技术工作多年,积累了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风资源与微观选址:理论基础与工程应用》所涉及的内容都来源于作者的实际工作,以期具有较高的理论和实践指导价值。
本书系统地阐述制冷和空气调节技术的理论基础、制冷和空气调节装置及系统的工作原理、设计、操作和维修,并介绍了制冷和空气调节技术在工程应用方面的最新成就和技术进展。节中选用了大量形象插图、简单实用的计算公式和图表,充分注意了理论和实践的结合。章节安排力求系统全面、层次分明,文字论述力求简练、通俗,便于读者自学和进修。
本书适用于高级技工、院校学生学习制冷与空调技巧,对于从事制冷和空气调节技巧研究、生产和应用的专业技术人员也有实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