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山东省优质地下水资源调查评价 | 第一完成单位 | 山东省鲁南地质工程勘察院(山东省地勘局第二地质大队) |
---|---|---|---|
主要完成人 | 贾德旺、卜华、冯亚伟、刘彬涛、林广奇、何鹏、蔺林林、卜鸿志、孔铭、贾庆锐 | 项目类别 | 科研项目 |
为了查明岩溶水系统水文地质、生态环境地质条件和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特征及存在的主要地质环境问题,制定岩溶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方案和岩溶地质环境保护对策,加强山东省城乡供水安全体系建设、保障优质饮用水源供给、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早日实现建成小康社会,山东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以鲁地字〔2017〕23号下达开展"山东省优质地下水资源调查评价"工作。 优质地下水资源分布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60.34%,剩余开采资源量为40.95×108m3/a,有利于全省大部分地区城镇供水安全工程体系建设。现有较大开采潜力优质地下水水源地35处、新发现具开发利用前景富水地段53处,优质地下水开采潜力184.095×104m3/d,开采后可满足全省1363万余人的生活用水需求,在应急开采状态下,可解决2068万人的应急饮用水问题。 该成果首次提出了优质地下水资源的概念,对三个水文地质区地下水循环运动和水化学特征进行了分析总结,划定优质地下水资源分布范围,系统性计算了全省优质地下水资源量,评价了富水地段(水源地)开采潜力,制定了优质地下水富水地段(水源地)开发利用方案,对全省城镇供水安全体系建设具有指导意义。,为了查明岩溶水系统水文地质、生态环境地质条件和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特征及存在的主要地质环境问题,制定岩溶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方案和岩溶地质环境保护对策,加强山东省城乡供水安全体系建设、保障优质饮用水源供给、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早日实现建成小康社会,山东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以鲁地字〔2017〕23号下达开展"山东省优质地下水资源调查评价"工作。 优质地下水资源分布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60.34%,剩余开采资源量为40.95×108m3/a,有利于全省大部分地区城镇供水安全工程体系建设。现有较大开采潜力优质地下水水源地35处、新发现具开发利用前景富水地段53处,优质地下水开采潜力184.095×104m3/d,开采后可满足全省1363万余人的生活用水需求,在应急开采状态下,可解决2068万人的应急饮用水问题。 该成果首次提出了优质地下水资源的概念,对三个水文地质区地下水循环运动和水化学特征进行了分析总结,划定优质地下水资源分布范围,系统性计算了全省优质地下水资源量,评价了富水地段(水源地)开采潜力,制定了优质地下水富水地段(水源地)开发利用方案,对全省城镇供水安全体系建设具有指导意义。 2100433B
成果登记号 |
20210018 |
成果名称 |
山东省优质地下水资源调查评价 |
第一完成单位 |
山东省鲁南地质工程勘察院(山东省地勘局第二地质大队) |
主要完成人 |
贾德旺、卜华、冯亚伟、刘彬涛、林广奇、何鹏、蔺林林、卜鸿志、孔铭、贾庆锐 |
研究起始日期 |
2017-01-01 |
研究终止日期 |
2020-06-01 |
主题词 |
优质地下水概念;地下水资源量;富水地段;可开采资源量;分层止水成井;可持续开发利用 |
水资源调查评价包括: 1、水资源公报:为各级领导、水行政部门、社会各界按年度提供各地的来水、用水、供水、水质的动态状况,为管好、用好、保护好水资源,提供科学依据。2、水资源调查分析评价和水资源专题研究...
您好,这个其实无所谓浪费不浪费,因为城市用水和农村用水都是有的,我们大部分使用的水都是地下水,因为农村使用水大部分是浇地这样其实是可以形成一种循环性的。
我国能源现状我国如今的水资源现状是不容乐观的,我国虽有水量2.8万亿立方米,但人均水资源仅2300立方米,相当于世界人均的1/4,被列为世界上最贫水的13个国家之一。1998年我国人均水量为2...
地下水资源调查评价主要是摸清韩城市范围地下水资源的数量、质量及其分布规律。调查评价得出:黄河漫游区、居水、芝水漫滩阶地质、黄河滩阶地质除降雨不给外,河水补给量较大地下水较为丰富
沈丘县位于河南周口市东南部,通过对沈丘县地下水埋藏、分布规律的研究及地下水水质的调查分析,初步估算了沈丘县县域地下水补给量和开采量,为沈丘县城乡供水工程开发利用饮用地下水资源提供水文地质依据。
成果登记号 |
20200505 |
成果名称 |
山东省地下水监测工程 |
第一完成单位 |
山东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 |
主要完成人 |
杨培杰、吴光伟、任翠爱、刘磊、肖敏、赵琳、王晓玮、王宁、李永超、常允新 |
研究起始日期 |
2017-01-01 |
研究终止日期 |
2019-12-01 |
主题词 |
地下水,监测,演化,数值模拟,预测 |
图书目录
第一篇山东省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
第一章绪论..........................................................................................(3)
第一节山东省地下水资源勘查研究史简述................................................(3)
第二节地下水资源勘查研究技术方法进展................................................(5)
第二章水文地质条件与地下水资源评价.........................................................(9)
第一节气象水文.................................................................................(9)
第二节地形地貌..............................................................................(10)
第三节水文地质分区及地下水资源赋存特征.............................................(11)
第四节水文地质参数....................................................................(15)
第五节地下水资源计算评价...............................................................(17)
第三章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开发前景...................................................(20)
第一节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20)
第二节地下水资源开发前景分析.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3)
第四章地下水资源开发引起的主要环境地质问题与地质灾害..........................(26)
第一节海(咸)水入侵....................................................................(26)
第二节地下水超采漏斗...................................................................(30)
第三节地面塌陷..........................................................................(34)
第四节地面沉降............................................................................ 37)
第五节地裂缝..........................................................................(38)
第五章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主要对策................................................(41)
第一节山东半岛:建设地下水库,实施水资源地下调蓄.................................(41)
第二节鲁西北平原:调控浅层地下水合理水位埋深...............................(48)
第三节鲁中南丘陵:增源增采,涵养水源...................................................(52)
第二篇市( 地) 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分述
第一章济南市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57)
第一节前言 .............................................................................(57)
第二节地下水资源.......................................................................(57)
第三节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与环境地质问题.......................................(64)
第四节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67)
第五节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对策建议...........................................(69)
第二章青岛市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72)
第一节前言..............................................................................(72)
第二节地下水资源........................................................................(72)
第三节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与环境地质问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5)
第四节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79)
第五节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对策建议..........................................(81)
第三章淄博市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86)
第一节前言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86)
第二节地下水资源...........................................................................(86)
第三节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与环境地质问题.......................................(90)
第四节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92)
第五节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对策建议........................................(95)
第四章枣庄市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99)
第一节前言 .................................................................................(99)
第二节地下水资源...........................................................................(99)
第三节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与环境地质问题...................................(103)
第四节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107)
第五节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对策建议.................................(110)
第五章东营市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114)
第一节前言.................................................................................(114)
第二节地下水资源...........................................................................(114)
第三节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与环境地质问题................................(117)
第四节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119)
第五节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对策建议...................................(121)
第六章烟台市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126)
第一节前言.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26)
第二节地下水资源..........................................................................(126)
第三节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与环境地质问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2 9 )
第四节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133)
第五节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对策建议.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35)
第七章潍坊市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138)
第一节前言...........................................................................(138)
第二节地下水资源..........................................................................(138)
第三节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与环境地质问题....................................(142)
第四节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147)
第五节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对策建议..................................(149)
第八章济宁市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153)
第一节前言.................................................................................(153)
第二节地下水资源...........................................................................(153)
第三节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与环境地质问题...................................(155)
第四节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158)
第五节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对策建议.......................................(160)
第九章泰安市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163)
第一节前言...............................................................................(163)
第二节地下水资源...........................................................................(163)
第三节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与环境地质问题................................(165)
第四节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168)
第五节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对策建议.......................................(170)
第十章威海市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174)
第一节前言................................................................................(174)
第二节地下水资源...........................................................................(174)
第三节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与环境地质问题...................................(176)
第四节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179)
第五节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对策建议..................................(181)
第十一章日照市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184)
第一节前言.................................................................................(184)
第二节地下水资源...........................................................................(184)
第三节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与环境地质问题....................................(186)
第四节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189)
第五节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对策建议 .....................................(191)
第十二章莱芜市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194)
第一节前言................................................................................(194)
第二节地下水资源...........................................................................(194)
第三节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与环境地质问题...................................(195)
第四节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198)
第五节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对策建议..................................(200)
第十三章德州市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202)
第一节前言.................................................................................(202)
第二节地下水资源...........................................................................(202)
第三节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与环境地质问题....................................(206)
第四节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209)
第五节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对策建议 ......................................(212)
第十四章临沂市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215)
第一节前言.................................................................................(215)
第二节地下水资源...........................................................................(215)
第三节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与环境地质问题....................................(219)
第四节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222)
第五节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对策建议.......................................(226)
第十五章滨州地区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230)
第一节前言.................................................................................(230)
第二节地下水资源...........................................................................(230)
第三节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与环境地质问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32)
第四节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236)
第五节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对策建议.................................(239)
第十六章菏泽地区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242)
第一节前言.................................................................................(242)
第二节地下水资源...........................................................................(242)
第三节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与环境地质问题...................................(246)
第四节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249)
第五节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对策建议.................................(251)
第十七章聊城市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255)
第一节前言.................................................................................(255)
第二节地下水资源...........................................................................(255)
第三节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与环境地质问题.............................(258)
第四节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258)
第五节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对策建议..................................(259)
主要参考文献.......................................................................................(263) 2100433B
项目规范开展地下水监测站点调查建档工作,查明地下水监测现状,在此基础上,科学优化监测网络,部署专门性地下水监测站点139个,使山东省地下水监测网络区域完善,基本形成了区域监控和重点监测相结合的监控体系。同时替换了部分不具备监测功能的地下水环境质量考核点,为保障自然资源部门按时提交地下水环境质量考核点监测资料发挥了关键作用。 保障现有监测网有效运行,开展监测井洗井清淤、破损监测井修复,工作中探索引入气举反循环法、井内封堵法和井外注浆阻隔法,取得良好效果,修复后经抽水试验验证,监测井的监测功能恢复,保障了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延续了历史监测资料。 项目开展地下水日常监测工作,完成了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地下水质量考核点监测工作,试点开展地下水水质自动化监测,科学划分地下水动态成因类型分区,分析不同成因类型地下水动态特征,开展全省地下水流场、水化学场阶段性演化研究。 在收集已有地质、水文地质调查资料、汇总整理地下水监测资料的基础上,利用数值模拟法,开展济南泉域、德城区地面沉降中心区、寿光北部海(咸)水入侵区和临沂单斜岩溶塌陷区等地下水发展规律预测。,项目规范开展地下水监测站点调查建档工作,查明地下水监测现状,在此基础上,科学优化监测网络,部署专门性地下水监测站点139个,使山东省地下水监测网络区域完善,基本形成了区域监控和重点监测相结合的监控体系。同时替换了部分不具备监测功能的地下水环境质量考核点,为保障自然资源部门按时提交地下水环境质量考核点监测资料发挥了关键作用。 保障现有监测网有效运行,开展监测井洗井清淤、破损监测井修复,工作中探索引入气举反循环法、井内封堵法和井外注浆阻隔法,取得良好效果,修复后经抽水试验验证,监测井的监测功能恢复,保障了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延续了历史监测资料。 项目开展地下水日常监测工作,完成了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地下水质量考核点监测工作,试点开展地下水水质自动化监测,科学划分地下水动态成因类型分区,分析不同成因类型地下水动态特征,开展全省地下水流场、水化学场阶段性演化研究。 在收集已有地质、水文地质调查资料、汇总整理地下水监测资料的基础上,利用数值模拟法,开展济南泉域、德城区地面沉降中心区、寿光北部海(咸)水入侵区和临沂单斜岩溶塌陷区等地下水发展规律预测。 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