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山东省地下水监测工程 | 第一完成单位 | 山东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 |
---|---|---|---|
主要完成人 | 杨培杰、吴光伟、任翠爱、刘磊、肖敏、赵琳、王晓玮、王宁、李永超、常允新 | 项目类别 | 科研项目 |
项目规范开展地下水监测站点调查建档工作,查明地下水监测现状,在此基础上,科学优化监测网络,部署专门性地下水监测站点139个,使山东省地下水监测网络区域完善,基本形成了区域监控和重点监测相结合的监控体系。同时替换了部分不具备监测功能的地下水环境质量考核点,为保障自然资源部门按时提交地下水环境质量考核点监测资料发挥了关键作用。 保障现有监测网有效运行,开展监测井洗井清淤、破损监测井修复,工作中探索引入气举反循环法、井内封堵法和井外注浆阻隔法,取得良好效果,修复后经抽水试验验证,监测井的监测功能恢复,保障了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延续了历史监测资料。 项目开展地下水日常监测工作,完成了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地下水质量考核点监测工作,试点开展地下水水质自动化监测,科学划分地下水动态成因类型分区,分析不同成因类型地下水动态特征,开展全省地下水流场、水化学场阶段性演化研究。 在收集已有地质、水文地质调查资料、汇总整理地下水监测资料的基础上,利用数值模拟法,开展济南泉域、德城区地面沉降中心区、寿光北部海(咸)水入侵区和临沂单斜岩溶塌陷区等地下水发展规律预测。,项目规范开展地下水监测站点调查建档工作,查明地下水监测现状,在此基础上,科学优化监测网络,部署专门性地下水监测站点139个,使山东省地下水监测网络区域完善,基本形成了区域监控和重点监测相结合的监控体系。同时替换了部分不具备监测功能的地下水环境质量考核点,为保障自然资源部门按时提交地下水环境质量考核点监测资料发挥了关键作用。 保障现有监测网有效运行,开展监测井洗井清淤、破损监测井修复,工作中探索引入气举反循环法、井内封堵法和井外注浆阻隔法,取得良好效果,修复后经抽水试验验证,监测井的监测功能恢复,保障了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延续了历史监测资料。 项目开展地下水日常监测工作,完成了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地下水质量考核点监测工作,试点开展地下水水质自动化监测,科学划分地下水动态成因类型分区,分析不同成因类型地下水动态特征,开展全省地下水流场、水化学场阶段性演化研究。 在收集已有地质、水文地质调查资料、汇总整理地下水监测资料的基础上,利用数值模拟法,开展济南泉域、德城区地面沉降中心区、寿光北部海(咸)水入侵区和临沂单斜岩溶塌陷区等地下水发展规律预测。 2100433B
成果登记号 |
20200505 |
成果名称 |
山东省地下水监测工程 |
第一完成单位 |
山东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 |
主要完成人 |
杨培杰、吴光伟、任翠爱、刘磊、肖敏、赵琳、王晓玮、王宁、李永超、常允新 |
研究起始日期 |
2017-01-01 |
研究终止日期 |
2019-12-01 |
主题词 |
地下水,监测,演化,数值模拟,预测 |
地下水资源是指存在于地下可以为人类所利用的水资源,是全球水资源的一部分,并且与大气水资源和地表水资源密切联系、互相转化。既有一定的地下储存空间,又参加自然界水循环,具有流动性和可恢复性的特点。地下水资...
水位水质监测,水质监测项目很多的,像电导率、温度、溶解氧之类的自动监测仪。。。
通称氧化还原电位,氧化还原反应强度的指标。土壤中有许多氧化还原体系,如氧体系、铁体系、锰体系、氮体系、硫体系及有机体系等。在一定条件下,每种土壤都有其Eh值。值的高低受氧体系的支配,即受土壤通气性好坏...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地下水监测规范 SL/T183-96 条文说明 目次 1 总则 2 井网规划与布设 3 测验 4 资料整编 1 总则 1.0.1 本《规范》提到的地下水,是指埋藏在地壳内岩土空隙中可流动的水 体,包括潜水、承压水和泉水三种类型。 1.0.2 井网是由监测井和泉水监测站组成的监测网络。 1.0.4 相应的国家或行业标准及规定主要指陆地水文、水文地质、普通测量 等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 2 井网规划与布设 2.1 类型区划分、开采强度分区和井网分类 2.1.1.1 由于各类型区的地下水动态特征不同, 故各类型区井网规划的要求、 方法也不一样,因此,类型区划分是井网规划工作中必不可少的前期工作。 2.1.2 超开采区指实际开采量超过相应区域的地下水总补给量,强开采区、 中等开采区,弱开采区指实际开采量分别占相应区域的地下水总补给量的 50%~100%、20%~50%、20
8月2日,水利部组织召开2017年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项目建设推进视频会议,总结水利部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项目工作进展和成效,研究分析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对下一步工作提出明确要求。
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所获两次全国水质监测数据已应用于并将持续服务于中国地下水保护、国土空间规划和水资源管理,为地下水资源与环境科学研究提供数据基础。验收专家组认为,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是一项凝聚着几代水文地质工作者心血和汗水的重大工程,工程建设竣工使中国地下水监测事业产生了质的飞跃,是中国地下水领域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标志性成果,标志着中国地下水监测工作迈入国际领先行列。
日前,由国土资源部、水利部联合报送的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初步设计概算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核定并正式批复,标志着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已由申报和设计阶段转向建设阶段。
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主要建设任务包括:国土资源部与水利部共同建设1个国家地下水监测中心,国土资源部建设10103个地下水监测站点、31个省级地下水监测中心和信息节点,改建2个地下水均衡试验场、1个地下水与海平面综合监测站。
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建设总工期为3年,2015年重点开展华北地区地下水监测点建设,启动东北和西北地区地下水监测点建设,兼顾中南、东南、西南地区地下水监测点建设;2016年全部完成华北地区地下水监测点建设,基本完成东北和西北地区地下水监测点建设,开展中南、东南、西南地区地下水监测点建设;2017年全部完成东北、西北、中南、东南、西南地区地下水监测点建设,并开展项目竣工验收工作。
2019年2月,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建成并运行入选2018年度中国地质学会“十大地质科技进展”。 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