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 名 | 隧道建筑测量学 | 作 者 | (苏)巴兰诺夫(Баранов,А.Н.) |
---|---|---|---|
译 者 | 赖云桃 | 页 数 | 411 |
定 价 | 3.60 | 出版社 | 北京出版社,中国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时间 | 1963.3 | 开 本 | 16 |
赖云桃在教学和研究方面注重吸收国外已有的成果和先进经验。他用俄、德、法、英、日等不同语种翻译了《铁路设计》、《隧道建筑测量学》、《测量学》、《德汉水利水电工程词典》、《德汉建筑工程词典》等14部著作。他在浙江大学工作期间,曾担任测量学、水利工程施工技术、施工组织与计划等课的教学工作,从事水利施工科研和水利水电专业资料翻译工作。他还收集、翻译和汇编了国外有关拱坝等水工建筑物的大量文献资料提供给全国23个省市近百个单位。
赖云桃(1908—1992)浙江三门人。浙江大学土木工程学系教授。1932年毕业业于上海交通大学。曾参加陇海铁路、京赣铁路、湘桂铁路和滇缅铁路建设工作,兼任上海工业专科学校教授。新中国成立后,任大连海军学校、上海同济大学土木工程系教授。1958年应聘支援浙江省建设,先后任浙江电力专科学校教授、杭州工学院水利系主任。1961年到浙大土木系任教。退休后又曾任浙江育才职工大学副校长。
高层建筑用经纬仪向上传递轴线时,经纬仪是安放在轴线上吗?经纬仪大概安置在轴线上向上传递轴线可以吗?/ 是的,经纬仪大概安置在轴线上向上传递轴线有误差。
固定误差,比例误差。ppm是百万分之一的意思。
(8学时) 一、实践教学目的 1.进一步了解传统建筑的形式与构造; 2.锻炼灵活运用建筑史、测量学、画法几何、建筑设计初步、计算机绘图的基本 知识与技能的能力,提升学生的知识技能迁移能力和创造力; 3.初步认识古建筑(仿古建筑)实测的方法、技能以及内业处理的能力。 二、 作业要求 1.按班级分成 7~8人一组进行测量; 2.对广西工学院内 5 处仿古建筑(亭、台)分组进行测量,并按照古建筑测绘制 图及建筑工程制图要求,绘制出测绘成果图: 3.建筑 L081班、建筑 L082班各分 5个组,具体测绘任务见下表。 序号 组别 亭台名称 地点 1 第 1组 鹿鸣亭 主干道下的大湖中西南角凉亭 2 第 2组 博雅亭 第二教学楼东面凉亭 3 第 3组 阅微亭 图书馆西面凉亭 4 第 4组 宗元亭 螺蛳山嘴上的凉亭 5 第 5组 至善台 螺蛳山顶的标志 三、 作业成果 1.图纸 ⑴经整理后
本书是为建筑类高等院校讲授《工程测量》这门课程而编写的,其内容是根据城市规划专业、土木工程专业、交通工程专业、给水排水工程专业、环境工程专业、工程管理专业和成人教育相关专业等《工程测量》课的教学大纲编写完成的,同时考虑到自学和授课的需要,每章之后附有一定数量的思考题与习题。
全书共十五章。第一章至第六章主要讲述测绘工程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以及工程上常用的仪器和现代高端仪器,特别是对能够直接得到点位三维坐标的全站仪、全球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和三维激光扫描仪作了较为全面的介绍。同时还介绍了测量误差理论和观测数据处理的基本知识。第七章至第十章主要讲述小地区的控制测量、地形图测绘及地形图应用的各种方法和测设的基本工作。第十一章至第十四章主要针对不同专业讲述了测绘工程在各自专业中的应用,并对移动道路测量系统进行了介绍。第十五章主要介绍了建(构)筑物变形监测的基本理论和监测方法。
本书作为建筑类高等院校《工程测量》及相关课程的教材,适用于城市规划、土木工程、交通土建工程、道路与桥梁工程、给水排水工程、环境工程、工程管理及其成人教育等相关专业,也可作为高等教育自学及有关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隧道技术的实质是如何利用一种网络层的协议来传输另一种网络层的协议,其基本功能是封装和加密,主要利用隧道协议来实现。封装是构建隧道的基本手段。从隧道的两端来看,封装就是用来创建、维持和撤销一个隧道,来实现信息的隐蔽和抽象。而如果流经隧道的数据不加密,那么整个隧道就暴露在公共网络中,VPN的安全性和私有性就得不到体现。
网路隧道技术涉及了3种网络协议:网络隧道协议、隧道协议下面的承载协议和隧道协议所承载的被承载协议。如图所示
隧道协议作为VPN IP层的底层,将VPN IP分组进行安装封装;隧道协议同时作为公用IP网的一种特殊形式,将封装的VPN分组利用公网内的IP协议栈进行传输,以实现隧道内的功能。隧道协议在这个协议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隧道协议存在多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按照工作的层次,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二层隧道协议,用于传输二层网络协议,它主要应用于构建拨号VPN(Access VPN);另一类是三层隧道协议,用于传输三层网络协议,它主要应用于构建内部网VPN(Intranet VPN)和外联网(VPN Extranet VPN)。
二层隧道协议指用公用网络来封装和传输二层(数据链路层)协议,此时在隧道内传输的是数据链路层的帧。工作原理如图所示
在点到点的二层链路上,最常用的二层协议是PPP协议,隧道协议实现中,首先将IP分组封装在二层的PPP协议帧中,也就是会所,先把各种网络协议封装在PPP中,再把整个数据包装入二层隧道协议中。这种双层封装方法形成的数据包在公用网络中传输。
第二层隧道协议具有简单易行的优点,但是他没的可扩展性不太好,而且提供内在的安全机制安全强度低,因此它们不支持企业和企业的外部客户以及供应商之间通信的保密性需求,不适合用来构建连接企业内部网和企业的外部客户和供应商的企业外部网VPN。
三层隧道协议是用公用网来封装和传输三层(网路层)协议(如IP、IPX、AppleTalk等),此时在隧道内传输的是网路层的分组。三层隧道协议并非是一种很新的技术,早已出现的RFC 1701 通路路由封装协议就是一个三层隧道协议。IETF制定的IP层加密标准协议IPSec 也是一个三层速到协议,利用IPSec(ESP/AN)的隧道模式构成的VPN隧道。三层隧道协议的协议栈如图所示,
海底隧道著名隧道
全世界已建成和计划建设的海底隧道有20多条,主要分布在日本、美国、西欧、中国香港九龙等地区。从工程规模和现代化程度上看,当今世界最有代表性的跨海隧道工程,莫过于英法海底隧道、青函隧道和日本对马海峡隧道。
英吉利海峡隧道(The Channel Tunnel)又称英法海底隧道或欧洲隧道(Eulotunnel)、海峡隧道,是一条把英国英伦三岛连接往欧洲法国的铁路隧道,于1994年5月6日开通。它由三条长51km的平行隧洞组成,总长度153km,其中海底段的隧洞长度为3×38km,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海底隧道。两条铁路洞衬砌后的直径为7.6m,开挖洞径为8.36~8.78m;中间一条后勤服务洞衬砌后的直径为4.8m,开挖洞径为5.38~5.77m。从1986年2月12日法、英两国签订关于隧道连接的坎特布利条约(Treaty of Kanterbury)到1994年5月7日正式通车,历时8年多,耗资约100亿英镑(约150亿美元),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利用私人资本建造的工程项目。
青函海底隧道因连接日本本州青森地区和北海道函馆地区而得名。隧道横越津轻海峡,全长54公里,海底部分23公里。青函海底隧道1964年1月动工,1987年2月建成,前后用了23年时间。
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有三条海底隧道,越过维多利亚海峡,把港岛与九龙半岛连接起来。港九中线海底隧道1972年建成,全长1.91公里,包括一条四车道、日流量12万次的汽车隧道和一条地铁隧道。港九东线隧道,1989年建成,全长1.83公里,日通过汽车9万车次。1997年4月建成的西线隧道,六车道,日车流量可达20万次。三条海底隧道使回归祖国后日益繁荣的香港特别行政区交通无阻。
过海铁路隧道
荃湾线(接驳港岛金钟站及九龙尖沙咀站一段)1979
将军澳线(接驳港岛鲗鱼涌站及九龙油塘站一段) 1989
(为上述东区海底隧道一部分)
香港至九龙东涌线和机场快线(两线使用同一隧道,接驳港岛香港站及九龙的九龙站一段) 1997
(为上述西区海底隧道一部分)
1.翔安海底隧道(东通道):大陆第一条海底隧道。全长8.695公里,隧道全长6.05公里,隧道洞总长5.9公里,海域段4.2公里,最深处位于海平面下约70米。两个主洞分别宽17.2米,双向六车道。2005年4月30日正式动工,2009年6月13日15时58分,右线贯通,2009年11月5日,全线贯通,2010年4月26日建成通车。
2.海沧海底隧道(第二西通道):全长7.102公里,其中隧道长6.306公里,海域隧道长度2.8公里,最深处位于海平面下约72.6米,双向六车道。2016年3月28日动工,预计2020年建成通车。
3.第三东通道:厦门正推进厦门岛至翔安机场的第三东通道前期研究工作,进一步强化本岛与翔安机场的联系。
过海铁路隧道
厦门轨道交通2号线过海铁路隧道:为厦门岛到海沧的放射骨架线,构建厦门岛与海沧片快速跨海连接通道。工程跨海段位为海沧大道站~国际邮轮站(AK3+ 690~AK6+487),区间线路长约2.797公里,其中海域长度约为2.21公里。工程采用双洞双线小洞(盾构法)+大兔屿岛中间风井的建设方案,工程道路等级为双向六车道的城市快速路,最高设计运行车速80km/h,最大行车对数为30对/小时,包括沧林路站和国际邮轮站两个。
厦门轨道交通3号线过海铁路隧道:为厦门岛到翔安的放射骨架线,构建厦门岛与翔安快速跨海连接通道,并服务于厦门新机场。工程位于本岛东北部五缘湾片区至翔安南部刘五店片区,由五缘湾到东界站,共2站2区间,线路全长6.519公里,其中穿越海域3.93公里,采取矿山法暗挖隧道和泥水盾构下穿本岛至翔安海域。
厦门轨道交通5号线、厦门轨道交通7号线、厦门轨道交通8号线等均规划有过海铁路隧道。
厦漳泉城际轨道交通R3线过海铁路隧道厦漳海底隧道:构建本岛与漳州开发区快速跨海连接通道。总长41.2km,海域段4.5公里,总投资172.49亿元,延伸段对接漳州开发区。原规划起于厦门大学附近,连接成功大道,在漳州开发区一端从南炮台附近出地面,设置两个出口,一个连接招商大道向西延伸,一个连接南疏港路向厦大漳州校区方向延伸。全长14.32km,其中隧道长13.63km,水下部分长度约4.5km。计划2015年开工。
胶州湾隧道(又称胶州湾海底隧道)是大陆第二条海底隧道,是国内长度第一、世界排名第三的海底隧道 。隧道及其接线工程全长9.47公里,其中隧道长度7.808公里,隧道海域段长度4.095公里,工程概算总投资为70.62亿元。隧道设计基准期为100年,工程于2007年08月正式开工,2011年4月竣工,2011年06月30日正式通车。
该隧道位于胶州湾湾口,连接青岛和黄岛两地,双向6车道,设计车速80公里/小时。通车之后使青岛至黄岛由高速公路通行的1.5小时、轮渡通行的40分钟缩短到5分钟,即青岛市民开车经隧道,5分钟就可横跨海底。隧道采用V形坡,隧道最低点高程为-70.5米,至海底面44.5米,隧道的最小埋深25米。采用双洞加服务隧道,矿山法施工,工期为3-4年。
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由33节沉管对接而成,含28节直线段沉管和5节曲线段沉管,总长5664米,是我国第一条外海沉管隧道,也是世界最长的公路沉管隧道和唯一深埋沉管隧道。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剩余沉管安装预计将于2017年上半年全部完成,实现整条海底隧道全线贯通。
为进一步完善汕头干线公路网和市政基础设施建设, 汕头市以超前眼光,高起点、高标准、高效能推进苏埃隧道建设。规划建设的苏埃隧道项目路线全长6.8公里,其中北岸接线长0.5公里、隧道长4.95公里、南岸接线长1.35公里,隧道按双向六车道、行车速度为时速60公里、地震基本烈度Ⅷ度一级安全等级设计,工程总投资约38.45亿元。2015年2月2日正式开工。
深中大桥按照"东隧西桥"方案,跨海桥隧工程全长22.09公里,采用桥隧组合方案,共设两处通航孔,穿越深圳机场支航道与矾石水道处采用海底沉管隧道,隧道总长6.72公里。项目于2016年12月30日正式开工,在西人工岛施工开始,预计2024年建成通车。预计今年10月完成西人工岛陆域成形;11月实现东人工岛工程开工;12月实现主体隧道工程全面开工。
大连湾海底隧道设计为双向6车道,其南侧将 通过4条单行路分别与民生街及疏港路等相连,北侧与光明路、中华路、东方路等相连。从中山广场附近至甘井子需沿疏港路,再经东北路,耗时约30分钟,大连湾海底隧道投入使用后,从中心城区至甘井子只需约10分钟。同时,海底隧道投入使用后,将在大连新老市区间形成第二条通道,中心城区车辆可通过海底隧道经光明路、东方路直接至开发区,从而有效缓解二者间交通压力。
此外,大连机动车数量大幅增长,2002年至2005年,大连市机动车年销售量从4.1万辆激增至5.7万辆。大连市机动车拥有量已超过50万,预计2010年这一数量将达到70万,需要强大的交通基础设施加以支撑,大连湾海底隧道工程的实施将为其提供有力保障。
如果修建成功,渤海隧道将超过欧洲的英法海底隧道,成为世界上最长的海底隧道;其施工难度也将是最大的,造价预计超过2000亿元。
渤海是中国的内海,从地图上来看,它是一个嵌入到中国内陆地区的海湾,辽东半岛与山东半岛遥相对峙,像一双巨臂把渤海环抱起来。山东省烟台市的蓬莱和辽宁省大连市的旅顺是渤海入口处最近的两端。
从蓬莱到旅顺,直线距离大约106公里,但陆路交通要绕行海岸线,约为1800多公里。
1992年,时任山东烟台市政府办公室工作人员、现任鲁东大学副校长的柳新华受到欧洲英法海底隧道的启发,和几位同事提出在蓬莱与旅顺之间修建一条海底隧道,将辽东半岛和山东腹地连接在一起。此时,英法海底隧道刚进入修建的第五年。
如果柳新华的设想变为现实,两地的车程将从一天缩减到一小时。
这一想法刚一提出就受到多方质疑,尤其这项工程将可能是三峡大坝修建完成后中国国内最大的工程,技术上是否可行,经济效益多久能见效,都没有答案。
20年后,在多方努力下,渤海海底隧道于日前再次被提上议程。
崇明岛的长江大桥将在-1980年年底通车,长江隧道工程将在-2000年中叶通车,而隧道和大桥都已经预留了轨道交通的位置。据悉,崇明三岛规划建设的轨道交通分主线和支线,主线与隧道和大桥进行一体化建设,由浦东经长兴岛到崇明岛陈家镇,支线连接长兴岛和横沙岛,最终形成一个立体的交通网络。
白令海峡海底隧道是一条贯穿白令海峡海底,长达105公里、堪称"世界最长的海底隧道"。隧道将俄罗斯西伯利亚和美国阿拉斯加连接起来。海底隧道将包括一条高速铁路和一条高速公路、多条输油管道、电缆和光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