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的画面清晰度是以水平清晰度作为单位。通俗地说,我们可以把电视上的画面以水平方向分割成很多很多扫描线,分得越细,这些画面就越清楚,而水平线数的扫描线数量也就越多。清晰度的单位是"电视行(TVLine)"也称线。
中文名称 | 扫描线 | "i"表示 | 隔行 |
---|---|---|---|
HDTV标准是 | 高品质视频信号标准 | "P"表示 | 逐行 |
以上标准中"i"表示隔行,"P"表示逐行。HDTV标准是高品质视频信号标准,包括1080i、720p、1080p,也就是说D3、D4、D5属于HDTV标准,但目前支持480p也大概称为支持HDTV。要注意的是,对于电视机处理能力(例如带宽)的要求则是480i<480p<1080i<720p。所以目前很少有支持色差输入720p的电视机,但是支持1080i或者1080i Ready的就不少。
数字高清电视的720p、1080i和1080p是由美国电影电视工程师协会确定的高清标准格式,其中1080p被称为目前数字电视的顶级显示格式,这种格式的电视在逐行扫描下能够达到1920×1080的分辨率。目前世界上绝大多数彩电产品已能支持1080P播放格式,随着液晶显示器和电视机的技术成熟和大量生产价格将会明显降低
D1为480i格式,和NTSC模拟电视清晰度相同,525条垂直扫描线,483条可见垂直扫描线,4:3 或16:9,隔行/60Hz,行频为15.75KHz。
D2为480P格式,和逐行扫描DVD规格相同,525条垂直扫描线,480条可见垂直扫描线,4:3 或 16:9,分辨率为640×480,逐行/60Hz,行频为31.5KHz。
D3为1080i格式,是标准数字电视显示模式,1125条垂直扫描线,1080条可见垂直扫描线,16:9,分辨率为1920×1080,隔行/60Hz,行频为33.75KHz。
D4为 720p格式,是标准数字电视显示模式,750条垂直扫描线,720条可见垂直扫描线,16:9,分辨率为1280×720,逐行/60Hz,行频为45KHz。
D5为1080p格式,是标准数字电视显示模式,1125条垂直扫描线,1080条可见垂直扫描线,16:9,分辨率为1920×1080逐行扫描,专业格式。
此外还有576i,是标准的PAL电视显示模式,625条垂直扫描线,576条可见垂直扫描线,4:3或16:9,隔行/50Hz,记为576i或625i。
可以用ps修改,把没有线的复制过去,或者用修补工具。都可以
去除白色横线比较麻烦,不多可以用污点修复画笔工具一点点涂抹去除多可以用平移法去除。也可以用仿制图章法去除。
solidworks扫描 曲线 ,画扭簧是为什么不能扫描完全
那是因为你没有将弹簧转换为草图,系统认为它俩不是一个完整的,也就是说没有完全定义,你在插入3D草图之前,把螺旋线转换成草图,然后再插入图中实体的路径就可以了,下图可供参考。因此,你画好螺旋线后,再插入...
介绍了基于光学编码的线位移测量系统。系统由位移编码、光学成像和位移读出三个部分组成,位移读出包括光电转换器件(线阵CCD)及其外围电路(CCD驱动电路)、二级放大电路、巴特沃斯二阶低通滤波电路和二值化电路。介绍了编码方式,给出了各个电路的实验信号波形,给出了系统的线性实验测试结果,实验结果令人满意。
平面扫描算法的主要内容是对空间对象进行一遍扫描,并在扫描过程中完成对空间对象的性质或空间对象之间的关系的分析。在扫描过程中,扫描线自左向右移动,依一定顺序遍历所有与扫描线相交的空间元素,判断它们之间的顺序和其他空间拓扑关系,依照一定规则进行分析。图1中给出了平面扫描算法的示意,其中粗线段表示和扫描线相交的线段。
任何平面扫描算法的基本要素都包括:事件点列表,扫描线状态,事件点触发的动作。 其中,事件点列表 指依照系统确定的空间排序关系,事先确定或在扫描过程中计算出的算法感兴趣的空间元素的有序序列;扫描线状态指依照确定的排序规则记录当前与扫描线相交的空间元素的有序表 ;事件点触发的动作指扫描到事件点时做出的分析或操作。
事先确定的事件点列表在扫描过程中不再变化,称为静态事件点列表;需要在扫描过程中计算的事件点列表称为动态事件点列表。和扫描线相交的线段以及落在扫描线上的点是扫描线状态的组成元素。事件点可以是任何分析算法感兴趣的空间元素,包括对象之间交点和特定线段元素等。
可以将扫描线状态看成一种抽象数据类型,记为 Sweep_Status,它拥有自己的数据组织方式、排序规则和操作方法。扫描线状态中的排序规则是按照各个空间元素和扫描线交点的 Y 坐标的大小来排序,在这种排序关系的组织下可以对一个与扫描线相交的空间元素取前驱或则后继。图1中标号 1 到 4 给出了与扫描线相交的线段的排序顺序。
平面扫描算法是一个算法框架,给定上述三个要素的具体实现,就可以给定一个具有一定的功能的空间分析算法。下面 S 是 Sweep_Status 类型的变量,s 是空间线段,对扫描线状态定义一系列操作。
关于扫描线状态的操作:
(1) new_sweep(),生成一个新的扫描线状态的数据结构,返回 Sweep_Status类型的变量;
(2) add_left(S,s),当扫描过程中遇到左半线段类型的事件点的时候,向 S 中插入一个左半线段对应的线段元素 s,操作返回一个插入线段后的扫描线状态;
(3) del_right(S,s),当扫描过程中遇到右半线段类型的事件点的时候,在扫描线中删除右半线段对应的线段元素, S、s 及返回值的定义同 add_left(S,s);
(4) pred_of(S,elem),在扫描线状态中定位空间元素 elem 的前驱,即确定存在于S中且按照扫描线的排序规则比elem小的元素的集合中最大的元素的位置,操作结果设置 S 的数据项 current 指向 elem 的前驱,current = 0 表示前驱不存在,返回 current 被设置后的扫描线状态;
(5) current_exists(S),当 S 的数据项 current = 0,返回 FALSE,否则返回 TRUE;
(6) set_attr(S,attr)设置 S 中 current 所指的空间元素的属性,attr 是属性集合;
(7) get_attr(S)取 S 中 current 所指的空间元素的属性,返回属性集合;
InsideAbove 是区域类型对象 R 中的线段的一个属性,它表示这个线段的上方或者左侧是区域的内部。可以用平面扫描算法判断并设置 R 中的线段 s 是否具有属性 InsideAbove:如果它在扫描线状态中的序号为奇数,则 s 具有属性InsideAbove;否则不具备这种属性。这种判断和设置在建立空间对象的时候完成,图1中给出了示例。
裂隙面与任意方向扫描线相交,实际上是沿扫描线构成一个规则或不规则定位的点序列。裂隙间距是沿扫描线量测的相邻点对的距离。在裂隙形成的地质过程中,往往首先以较大的间距产生持续性较大的裂隙,随之,相间地以较小的间距产生持续性较小的裂隙,前者分布相对比较宽疏、均匀,后者分布相对比较密集、不均匀。这样分布的裂隙,其间距点在扫描线上的分布形式住往表现出部分形状与总体形状的统计相似,这种特性叫做自相似性或尺度不变性,因此,可以在一定尺度范围内采用分形分析。
在分形理论中,Cantor集是迭代过程自相似的典型模型,高级迭代阶段点序列的局部成为低级迭代阶段点序列的按比例缩型。裂隙间距的这种自相似随机形状,恰适于用自相似的Cantor集模型来描述,用唯一参数分形维数来表征 。
图像参数
图像性能:韩国原装IPS硬屏
扫描方式:扫描线加倍器
音效参数
输出功率:10W×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