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柔性防护网系统 | 构成部分 | 高强度钢丝绳柔性网 |
---|---|---|---|
分 类 | 菱形钢丝绳网、环形网 | 作 用 | 紧固来防治坡面岩石崩塌 |
柔性防护网系统的优势
1、该系统为工厂化与标准化生产,施工速度快。砚平公路数万平方米的施工,仅2个月工期,而且不影响其它同时进行的施工工程。
2、该系统充分利用柔性材料的易铺展性和高防冲击能力,通过系统和大量现场试验形成了适应各类边坡和自然坡面的地质灾害防护的系统化技术,并便于工程质量控制和工程量的准确计量。
3、充分利用高强金属材料的质轻和易加工特点来实现系统的轻型、部件生产的工厂化和积木式部件安装,以尽可能简单的机具、最短的工期和最少的劳动来实现施工安装和维护的简单快速化,从而解决山区复杂地形条件下传统防护措施施工困难、进展缓慢的长期难题;并充分利用系统的柔性和施工布置的灵活性来最大限度地适应各种复杂的地形地貌环境,避免或尽可能降低因开挖所造成的环境破坏和对边坡稳定性的危害,以及对其他作业和周边建筑物正常运营的干扰。
4、充分利用系统的开放性来减小系统的视觉干扰和保护原有植被及其生长条件,并给实施人工绿化提供了可能,以充分利用植被根系的护坡加固作用和绿色植物的环境绿化美化功能,将工程治理与环境保护和改造融为一体。
5、充分利用技术成熟、性价比良好的金属涂层防腐技术,采用热镀锌的钢丝绳和钢丝或锌铝合金涂层钢丝来确保系统较长的防腐寿命,前者一般可达30~50年,后者可达上百年,必要时只需更换少量部件即可延长使用寿命。2100433B
河北维尔固柔性防护网系统
该系统经过我公司科技技术研发人员的研究和改进,使该技术得到很好的发展和应用,其成熟的柔性防护新技术,完善的施工应用技术、标准的模块化操作,使SNS柔性主动防护系统成为边坡地质灾害得到大规模的应用。SNS主动柔性防护系统是在采用国际最新坡面防护及岩石拦截标准的基础上设计而成。与传统的施工方法相比,该系统克服了刚性防护施工中诸多弊端,采用模块化安装方式、缩短了工期和施工费用,整个系统由高强度钢丝绳柔性防护网、锚杆及其它安装附件组合安装而成。该系统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以热镀锌钢丝绳为主要材料的主动防护系统具有高韧性、高防护强度、易铺展性等优点。主动防护系统通过多次边坡防护工程的现场试验和对比,具有适应任何坡面地形、安装程序标准化、系统化等优点。主动防护系统开放的系统特征能够将工程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点,其防护区域内可以充分的保持土体、岩石的稳固,通过人工实施植草、植树的绿化作用。将工程与环境融洽融合。 采用热镀锌高强度钢丝绳作为系统主要材料的主动防护系统,其材料的特殊制造工艺和高防腐防锈技术。钢绳网柔性防护系统具有30-50年的防护使用寿命。采用柔性防护网系统,使参与的安装设备、工程材料、施工人员充分减少。分体式材料与组合安装的特点决定了工程安装的易用性。系统对坡面的自适应与系统的柔韧性使工程安装实现了程序化标准化。
柔性防护网系统是以锚杆和锚杆间的支撑绳为主要构成来实现为边坡潜在灾害的主动加固,对整个边坡形成连续支撑,达到“局部承载,整体作用”。 随着防护网的建成,它将有效地遏制车毁人亡事故在公路上发生,形成山区公路行车的安全屏障。
柔性防护网 验收 面积计算 主动网是按照4.5m×4.5m算的 被动网则是长度×高度
SNS柔性边坡防护网,又叫边坡防护网、柔性防护网、钢丝绳防护网,可以简单的分为主动防护网、被动防护网和环形防护网等几个系统。环形网属于是被动防护网的一个特殊分支。 SNS柔性防护网主要是应用在容易产生...
SNS柔性边坡防护网,又叫边坡防护网、柔性防护网、钢丝绳防护网,可以简单的分为主动防护网、被动防护网和环形防护网等几个系统。环形网属于是被动防护网的一个特殊分支。SNS柔性防护网主要是应用在容易产生山...
1、施工准备 选购符合规范和国家相关标准要求的产品;选择具有招标文件要求的资质的产品生产和供应 企业。 (1)材料要求: 柔性防护网的防护等级一般不应低于 500KJ。 编网、支撑绳及拉锚系统所用钢丝绳应符合 GB/T8918-1996 的规定,其钢丝强度不应低于 1770MPa,热镀锌等级不低于 AB级。 钢丝格栅编织用钢丝应符合 GB/T343-1994 的规定,热镀锌等级不低于 AB级,其中高强度钢 丝格栅可采用重量不低于 150g /m2 的镀锌铝合金镀层处理。 环形网用钢丝应符合 GB/T343-1994 的规定, 其钢丝强度不应低于 1770MPa,热镀锌等级不低 于 AB级或采用重量不低于 150g /m2 的镀锌铝合金镀层处理。 钢柱构件钢材应符合 GB/T700-1988 的规定,并进行防腐处理。 热轧工字钢应符合 GB/T700-1988 和 GBT706-1988的规
1、主要构成产品由同一厂家生产; 2、格栅:由高强度防腐钢丝编制,钢丝直径 3.0mm( f =1770MPa),菱形网孔内切圆直 径 65mm,网块标准规格 30/20/10×3.5m。材料防腐寿命 50年以上。 3、锚杆:采用一端(外露段)带加工螺纹的 φ25螺纹钢筋锚杆,并进行热镀锌防腐处理, 成品。 4、锚垫板:菱形钢板,四个角带有弯钩,尺寸不小于 350×170mm,厚度不小于 8mm 5、边界绳:格栅边界位置处使用, φ16mm 热镀锌钢绳,单根长度不宜大于 40m,每根两 端各配一根长度为 2~3m 的 2φ16双股钢丝绳锚杆。 6、辅助锚杆:选用件。用于在局部低凹或边界处使格栅更好地紧贴坡面,构成与主要锚杆 相同,但直径可略小,一般为 20~25mm,长度一般选用 1~1.5m。 7、打入式锚钉:选用件。用于土质边坡在局部低凹或边界处使格栅更好地紧贴坡面,宜用 8、钢筋,
行业标准《边坡柔性防护网系统》(JT/T 1328-2020)规定了边坡柔性防护网系统的分类及型号标记、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标志包装、运输和储存等要求。该标准适用于公路、铁路边坡柔性防护网系统的生产、检验和使用。
行业标准《边坡柔性防护网系统》(JT/T 1328-2020)的制定,将“系统性能衡量产品性能”和“系统性能检验”两大理念贯穿于标准之中,在保持原有构件性能检测的基础上,增加了系统性能检测的要求和方法,对提高柔性防护网产品质量具有极大的推动和指导作用。该标准对柔性防护网系统、结构形式和材料提出了性能方面的要求,不再给出产品的具体配置,为推动行业技术进步,不断推动防护网系统产品升级,留出了创新的空间和接口。
该标准更好地适应中国国内公路和铁路的建设、维护和应急保通需要,可有效提升中国边坡柔性防护网系统行业的整体科研生产水平和产品的安全防护能力,为更好地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提供了基本遵循。该标准中所采用的性能评价指标、性能检验方法是在大量调研理论研究、科学试验、检测方法以及大量工程应用实例的基础上编制的,具有可靠性、可行性、先进性,更有利于与世界先进技术接轨。 2100433B
中国于20世纪90年代,将该技术作为一整套的产品成功引入中国,并于2004年颁布了《公路边坡柔性防护系统构件》(JT/T 528-2004)。随着相关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柔性防护系统的形式、结构组成乃至防护作用机理得到了不断地发展与改进,如被动柔性防护系统的防护能级从50kJ提高到5000kJ,科学试验研究已经超过10000kJ,并且关于系统的检验检测也建立起了一套较为完善的理论和方法。原有标准在系统的设计理念、技术参数方面已落后现状太多,检验方法缺失,不能满足中国交通运输行业对于边坡柔性防护网系统的生产、检验和使用的要求。为适应技术的进步发展、占据国际同行业领先地位,同时满足交通运输行业采用新标准的需求,根据交通运输部的工作安排和要求,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牵头重新修订了相关标准。
标准计划
2015年7月16日,行业标准计划《边坡柔性防护网系统》(JT 2015-160)下达,项目周期24个月,由全国交通工程设施(公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上报及执行。
发布实施
2020年7月31日,行业标准《边坡柔性防护网系统》(JT/T 1328-2020)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发布。
2020年11月1日,行业标准《边坡柔性防护网系统》(JT/T 1328-2020)实施。
行业标准《边坡柔性防护网系统》(JT/T 1328-2020)依据中国行业标准《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GB/T 1.1-2009)规则起草。
行业标准《边坡柔性防护网系统》(JT/T 1328-2020)替代《公路边坡柔性防护系统构件》(JT/T 528-2004),与《公路边坡柔性防护系统构件》(JT/T 528-2004)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修改了标准适用范围;
修改了“边坡柔性防护网系统”和“消能装置”的术语和定义;
增加了“引导防护系统”“柔性金属网”“标称防护能级”“静力启动荷载”和“动力启动荷载”的术语和定义;
修改了分类和型号标记;
增加了引导防护系统分类和型号标记;
增加了边坡柔性防护网系统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
修改了边坡柔性防护网系统构件和材料的技术要求;
修改了边坡柔性防护网系统构件和材料的试验方法;
修改了边坡柔性防护网系统检验规则;
增加了边坡柔性防护网系统标志、包装、运输和储存;
删除了边坡柔性防护系统常见规格的构件组成及功能的规定;
删除了型钢与工字钢性能参数之比的换算关系;
增加了被动防护网易维修性等级分级标准;
增加了不同腐蚀下中性盐雾试验时间与防腐年限对应关系;
增加了网面抗顶破力试验方法;
增加了网面抗拉强度试验方法;
增加了环链拉伸破断力试验方法;
增加了紧固件抗错动拉力和抗脱落拉力试验方法;
增加了消能装置静力性能试验方法;
增加了消能装置动力性能试验方法。
主要起草单位: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四川奥思特边坡防护工程有限公司、马克菲尔(长沙)新型支档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成都新途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新桥技术发展有限公司、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铁路广州局集团有限公司、四川国腾边坡防护工程有限公司、四川金洪源金属网栏制造有限公司、尚德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主要起草人:张表志、路凯冀、张家铭、彭李、许福丁、路为、周凯、夏玉龙、岳迎九、张春霞、林本涛、冯韬、宋道国、房彬、张一帆、何赤忠、岳超、申文军、黄俊、钟正、王佳炜、张志刚、柴明明、曾凡清、许梁梅、张春、蒋永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