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 | 崔振东 | 出版时间 | 2012年10月 |
---|---|---|---|
定 价 | 50 元 | ISBN | 9787564616267 |
内容介绍
软土地区密集高层建筑群引起地面沉降研究,ISBN:9787564616267,作者:崔振东
2100433B
沉降计算点和钻孔的位置不一定重合,也不需要重合。勘探孔的布置,钻探取土孔的布置原则并不是按沉降计算点的位置来布置的,也不可能每个沉降计算点都钻探取土作试验。对于同一地质单元的土层,应该将各个钻孔的压缩...
混凝土摩擦桩是不错的选择,得做点试桩和静载试验为好。三层的小别墅,压力也不大
地基处理方法有:孔内深层强夯法、换填垫层法、强夯法、砂石桩法、振冲法、水泥土搅拌法、高压喷射注浆法、预压法、夯实水泥土桩法、水泥粉煤灰碎石桩法、石灰桩法、灰土挤密桩法和土挤密桩法、柱锤冲扩桩法、单液硅...
随着城市规模的发展,密集建筑群所引起的工程性地面沉降问题越来越引起重视。借助离心模型试验手段,探讨建筑容积率因素对上海软土地区密集建筑群区工程性地面沉降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软土地层沉降是工程性地面沉降的主要组成部分,地层及区域各点随时间的沉降变化量均符合指数函数关系;密集建筑群区的地面沉降存在明显的叠加效应,并随建筑容积率的增大呈增加趋势;在试验指定的建筑容积率下,地面沉降的叠加效应存在明显的时间效应;建筑容积率需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以防止地面沉降超过其容许沉降量,而成为引起城市环境问题的不稳定因素。
针对典型的高层建筑群和上海地区代表性地层,建立了高层建筑群诱发地面沉降试验的物理模型,采用前后处理方法,针对模型试验获取的非等时数据,建立了非等时距GM(1,1)预测模型,通过模型试验数据的拟合和分析来检验预测精度.多测点计算结果表明,本模型预测精度较好,可用于试验数据的拟合分析和沉降趋势预测.
地面沉降现象是人们不断加大对地下资源开发而产生的环境地质问题,过量抽取地下水是造成地面沉降的主要原因。但是,近年来随着软土地区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工程建设已成为这些地区地面沉降的制约因素,密集建筑群引起的地面沉降效应尤为明显。本课题以上海软土地区为研究背景,针对软土地区密集建筑群工程环境效应引起地面沉降的机理、发展规律展开研究,探讨土体微观结构变形与地面沉降之间的量化关系,探讨密集建筑群的不同建筑间距、建筑容积率与地面沉降之间的内在联系,建立三维粘弹塑性及渗流-应力耦合地面沉降数学模型。通过野外监测与室内试验相结合、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相结合、机理研究和数学模型研究相结合,从实践和理论的角度深层次地探讨工程环境效应引起地面沉降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提出控制工程性地面沉降的合理方法,预测可能发生的地面沉降量。研究成果必将为软土地区由于密集建筑群工程环境效应引起的地面沉降预防和有效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2100433B
批准号 |
40872178 |
项目名称 |
软土地区密集建筑群工程环境效应与地面沉降机理研究 |
项目类别 |
面上项目 |
申请代码 |
D0705 |
项目负责人 |
唐益群 |
负责人职称 |
教授 |
依托单位 |
同济大学 |
研究期限 |
2009-01-01 至 2011-12-31 |
支持经费 |
46(万元) |
城市地面沉降,地面的海拔标高降低,防洪抗涝能力下降,同时地面沉降变形导致城市公用设施的管网系统变形,导致管道破裂甚至断裂等严重危害;沿海地区城市地面沉降引起海水倒灌,城市用水水质恶化,地面沉降已成为城市经济建设的最重要的自然灾害之一。本项目针对软土地基的地质条件,建立起双相随机介质理论,研究不同应力状态下土体的固结变形;研究高层建筑桩基础以下的下卧层的固结变形和蠕变特征,然后预测高层建筑群的长期变形和地面沉降,并进行危害性评价分析;依据高层建筑群下卧层的固结变形特征,研究出防止高层建筑群产生地面沉降的防范和控制措施。利用建立的双相随机介质理论和土体损失原理预测软土地区隧道施工及后期的地面沉降和沉降范围,同时根据相临建筑物的结构特征、基础形式和材料特性进行危害性评价,以研究出防范危害的保护措施。研究成果将应用到城市规划、工程建设的设计与施工中,从而达到有效控制地面沉降的目的。 2100433B